盛宣怀家族-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仲伟序言
一门望族,引领一段*,映照一个时代的起承转合,古今如此。近代中国舞台上,盛宣怀家族的兴衰就是国运颠簸、商埠开阖、社会转型、世风巨变的见证。
盛宣怀,这位洋务运动的能臣,实业救国、实业富国的先驱,没能阻挡大清帝国的倾覆,却传奇般地推动了上海商埠的崛起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也成就了一个家族财富名望、人丁兴盛的巅峰。李鸿章称赞他说:“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盛家也不例外,而且衰败之速,令人莫名。最近,读了宋路霞同志的新著《盛宣怀家族》,我以为这部著作的价值在于,不仅讲了盛氏家族的“兴”,更讲了盛氏家族的“衰”,为读者打开了这座豪门的历史尘封,全景式地展示了盛宣怀身后五光十色、跌宕曲折的家族悲喜剧,揭示了盛宣怀家族衰败的密码。
在宋路霞同志这部著作中,我们看到,当年盛宣怀的胸中,充满着社会变革的激情,盘桓着现代实业、商业都会、机器设备、交通通讯、西式教育的精细蓝图,表现出那个时代政商大亨、文人墨客所罕有的大视野、大格局、大谋略、大运筹。他开办现代银行、电报局、办矿办路,组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创立轮船招商局,兴办高等学府,皆为九州第一人。
为施展宏图,他长袖善舞,游刃于官绅、政商、华洋、妍媸之间,无堑不越,逢难必进,世事练达,皆成文章。这样超凡的洞察力、意志力、决断力和忍耐力,都不是仅凭家族香火可以一脉相传的。在盛宣怀的后辈里,虽然也不乏优秀之人才,但与盛宣怀相比,于时势衔接、气象开阖上依然逊色几分。高下之间不仅隐藏着某种宿命,也透露出无限玄机。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无奈不曾一门出”。不过,在我看来,那个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才是盛宣怀家族衰败的真正原因。即便是盛宣怀,辛劳一生,不但不足以保身,亦不能保全所办的诸多洋务事业,更何况其子孙后代!
盛宣怀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嬗变和中国工业化过程的艰辛,对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近代中国史和近代上海史的认识。盛宣怀是江苏常州人,但发迹于上海,脱颖而出后又修建豪宅定居于上海,最后于上海辞世,前后40余年。
上海图书馆保留着完整的盛宣怀个人及其家族的档案资料。上海一直十分重视对盛宣怀及盛宣怀档案的研究整理工作。上世纪70年代,上海的专家学者就联手对盛宣怀档案进行了专题整理,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标点排印本《辛亥革命前后》、《湖北开采煤铁总局:荆门矿场总局》、《甲午中日战争》、及《汉冶萍公司》等书。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建成后,成立了“盛宣怀档案”整理小组,着手对“盛档”进行全面整理。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已完成了万件文书的整理编目工作,并建成了可供检索和查阅的电子数据库。2007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主持下,又成立了“盛宣怀档案出版编纂委员会”与“盛宣怀档案研究中心”,宣告正式启动盛宣怀档案的全面出版和研究工作。正如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所言,“盛宣怀档案的价值,是其他档案不可比的。其存世数量之大,内容之丰,涉及面之广,罕有匹配”;盛宣怀档案的出版“将能补史之阙、纠史之偏、正史之讹”。目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全力推进盛宣怀档案的出版工作,力争在2010年出版全400册,计1亿字的《盛宣怀档案全编》,使我国近代史和上海史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有关盛宣怀及其家族的研究著作问世。
是为序。
2009年8月于上海
(作者为*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历史专家推荐语
盛宣怀是洋务运动的主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开拓者,他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创办中国第一家银行,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十余项“第一”使他成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佼佼者,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非常之人。
——夏东元(著名的洋务运动史学者,盛宣怀研究的 开拓者和权威人物)
宋路霞多年来醉心于上海名人史、家族史的研究,夙兴夜寐,不避风雨,查资料,作访问,足迹遍及上海大街小巷,甚至东飞日美,南下港台。一讲起名门巨族间的关系网,高墙深院里的陈年事,就眉飞色舞,口讲指画,滔滔不绝,物我两忘。现在其完成的《盛宣怀家族》,于查阅参考大量稀见文档之外,更从盛氏家族后人处挖掘许多珍贵的口述和图片资料,既是对现有盛宣怀及其家族档案的难得补充,又为我们研究近代上海和近代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熊月之(著名的近代史、上海史学者)
第一章 龙城之望(1)
运河边最富传奇的巷子
常州盛氏是江淮一带的大姓。
据说他们的远祖,是周文王的儿子郕叔武,至穆王时易郕为盛,于是后代就开始姓盛。后来盛氏又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从古梁迁至广陵,宋王朝南渡时又迁到金陵。到了明朝,有个叫盛睿的老祖宗,带了一支家眷队伍迁居到了常州,在城西北的龙溪河畔筑屋造室,从此在常州扎下了根。久而久之,盛氏子孙枝繁叶茂,族大根深,那地方就成了盛家湾,成了盛氏家族常州一脉的大本营。
常州又称龙城(还有延陵、毗陵、丹德、武进等古称),有龙溪河傍城而过。龙溪河近通运河,远达长江、太湖、东海,兼得襟江带湖之美和渔米舟楫之利,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誉。然而这个龙城自古并未出过什么龙子龙孙和天王老子之类,倒是文臣武将、富商巨贾出了不少。到了明清两代,此地更是商贾如云,万舸争流,物华天宝,南北瞩望,惹得康熙帝和乾隆帝各自先后六次大驾光临。现在被称作“御码头”的地方,至今还树立着乾隆帝题写的御碑,共六块,那是皇帝弃舟上岸之处。
盛氏之所以成为地方大姓,不仅是人多,还在于历朝历代出过不少知名的人物。唐朝时有个盛彦师,好读书,少任侠,唐高祖兵陈汾阳时他为大将。史书上称他“晋城一役斩李密及王伯当,以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说明他是李唐政权的一员干将。唐贞元年间又有个盛云鹤,学富五车,是个大知识分子,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后来当了皇帝的老师。
到了宋朝,盛家出了个盛度,是端拱二年的进士,因治理西部边疆有功,当上了副宰相。宋宣和年间,盛家又出了个有名的忠臣,名盛俊祥,在朝廷里当御史(纪律检查官),南渡后因揭发秦桧篡权误国,被秦氏所不容,被迫“乞病回乡”,回乡后书写了“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分授给八个儿子,教育后代,不辱门风。
元明两朝至清代前期,盛氏家族的功名未大显,但是出了几位艺术人才——盛懋是山水画家,盛彧是诗人,盛寅是名医,盛时泰也是画家,盛年则是清代著名的围棋国手。
然而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盛家的门风又为之一振。先是盛宣怀的祖父盛隆于嘉庆庚午年中举,当上了浙江海宁知州,接着他的父亲盛康于庚子(1840年)中举,进而在甲辰(1844年)考中进士,获得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历,当上了湖北武昌盐法道(分管食盐产、运、销的副省长),成了地方实力派。
盛康任职湖北,对于盛家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这期间李鸿章正奉命攻打太平天国,盛康参与操办后勤军务,甚得赞赏,这就为后来他的儿子盛宣怀进入李鸿章的幕府打下了“伏笔”,也为这个家族后来的振兴,做好了最重要的人事铺垫。
盛家两代人居外做官,俸禄日增,家底渐厚,盛宣怀的父亲和叔父就在常州城里买地造屋,建起了前后九进的深宅大院。在盛宣怀的父亲盛康快要告老还乡的时候,又在苏州买下一处偌大的旧式园林,精心修整后,作为盛家的别墅和祠堂所在地。这处园林,就是现在号称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留园。
数年后盛宣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迹后也在故乡大兴土木,在常州周线巷建起了前后十一进的大宅院。盛家在常州的两处豪宅相距不过百米,重檐叠嶂,钩心斗角,时人莫不以之为瞻。
第一章 龙城之望(2)
现在常州市嵌着“盛宣怀故居”大理石碑子的地方,叫马园巷,窄窄的巷道,显得逼仄而潮湿,其实这只是当年盛宣怀之父盛康造的九进大宅的边门,正门则开在马园巷尽头的一条大马路上,现在成了常州市人民法院大厦的所在地。而法院门前的那条大马路,就是古运河边上的、充满传奇故事的青果巷。
盛氏大宅门选址青果巷,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初看青果巷,不过一条五六百米的巷子,然而这可是千里运河边最出人物的巷子,也可能是全国最“富产”人才的巷子。千百年来,文臣武将不知出了多少。近一百年来,名人就出了好几十位,革命家、实业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藏书家、银行家、书法家、语言文字学家,几乎遍及各个领域,形成一道极具华彩的人文景观。
青果巷古称千果巷,与常州古运河有着不解之缘。明朝以前的运河从常州西水关穿城而过,流经这一带再东出吴门蜿蜒而去,所以不仅运河成了南来北往的主要交通线,沿运河的重要街区,也都成了集市贸易的“旺铺”。不知从何时起,南来北往的水果贩子爱来这一带河沿卸货设摊,久而久之,就成了南北果品的“专用市场”了,因而有了“千果巷”之美称。明朝万历九年,常州知府在城外又辟新河,过往船只从此改道,而水果市场已成定局,继续火旺,“千果巷”却被讹呼为青果巷而沿用至今。
但是随着岁月的演进,如今这个水果市场不知不觉又变成一个菜市场了,每天一大早,沿河两岸熙熙攘攘。天上若飘着小雨,河边的屋檐下就会出现两道“彩龙”——由各色雨伞、雨衣和雨棚连接起来的买卖摊子,红蓝青绿,沿河排开,自成一景。河中仍有小船“欸乃”而过,河边那些竹篮、竹筐里的青萝卜、紫菱角、小白菜,都是湿漉漉、水灵灵的,鲜嫩可爱。
如果绕到那些雨伞和雨布连成的“彩龙”背后,在濛濛细雨中寻找和品味那些默默无语的枕河人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一道“风蚀”了的旧门槛,一扇残缺了的花格窗,一道不经意的飞檐,一堵依然挺立却已灰尘满面了的封火墙……一不小心,就会勾出一串动人心魄的往事。
青果巷的历史中,著名的住户有抗倭名将唐荆川家族(其故居叫贞和堂,其楠木厅如今还在)。他家的祖先是宋代翰林唐华甫,后代很会读书做官,举人、进士、知府、知州等等,代有人出。著名书法家唐世英和画家唐世宁兄弟都出自这个家族。多年后唐荆川的七世孙唐执玉又爆得大名,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蓟门总督,是从青果巷中走出的两位尚书之一。另一位就是盛宣怀。
唐家后人忠于明王朝,在清初参加了反清复明,于是老房子被抄没,兄弟们隐名埋姓,走伏草莽之间。被抄没的房子后来被官署发卖,一部分被庄氏家族购得。这个庄氏家族也是常州大户,即盛宣怀的继室夫人庄德华(盛氏家族后期的当家人)的娘家。
住在唐家对门的是董家。董家与唐家是世代姻亲,亦为常州著名的富户。盛宣怀的原配夫人董氏就是这个家族的小姐。董家的知名人物也不少,著名藏书家董康就是其中一个,此人出任过伪立法院院长,从日本买回来很多流失东瀛的中国古代珍籍。
青果巷与雪洞巷相接之处是恽家老宅,一个古典的庭院环以雕花的回廊,里面长期住着大画家恽南田的后代。
与盛家老宅相邻的,是清末海派文学大师、谴责小说巨匠李伯元的故居——留余堂。李家原先在沿河一带有六十四间房屋,如今还存有两进三开间的院落,前厅大梁上荷花、寿桃等雕饰依稀可见,是一处被列入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筑。
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各路俊杰还有很多。他们有的留在了故居,有的只能从常州市志上了解他们曾经的足迹。他们是著名实业家刘国钧,革命家瞿秋白、张太雷,实业家兼藏书家陶湘,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赵元任,著名画家刘海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