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遗事 >

第95章

大宋遗事-第95章

小说: 大宋遗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就这些了。
  制造人文景观容易;要将想到的东西付诸实施,变成现实的政治措施,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朝廷的大政方针,掌握在中书宰臣手里,掌握在皇上手里。一个小小的度支判官,一个三司副使,充其量不过是个跑腿办事的马仔而已。头脑再清楚,思想再缜密,方略再完善,也不能左右大局,顶多也就想想、说说;或者再上进一步,像冲之、安石这样,在自己管辖的天地内制造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再多,也就不可能了。不说别的,他们头上的那个三司使,首先就是一道不易跨越的门坎。而这些三司使,几乎人人先就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大宋遗事 第四十二回(1)
三司做使楼台近水
  整冠纳履避嫌当先
  张方平在益州荐过三苏不久,也入了京,做了三司使。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做三司使了。两入三司为主,朝廷看重的该是他理财能干,别人大抵这么看,他自己也因为这个多少有些自负。偏偏说嘴打嘴,重入三司不久,他可就栽了跟头了。
  他这个人有些怪,做的与想的总是有些拧。
  他不是进士出身,走的不是制举一路吗?而且,连中两次:先中奇才异行,后中贤良方正。制举不同于科举,只要有人推荐,就可以直接上京城应考。所谓考试,也比进士简单,只要献上一篇策论就行,诗赋等有时一概都可以免了。自己既不用诗赋做敲门砖,按常理就该不重这一道了,可他偏不。庆历新政,范仲淹不是重策论轻诗赋吗,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那逻辑也怪怪的:“俗话说,‘水到鱼行’。诗赋都做得的人,怎么会连官都做不好?绝对不会。真宗皇帝的时候,考进士只考诗赋,天下书生只知诗赋不知其他,官不都做得很好吗?改什么,根本是没事找事!”
  大概因为制举出身,那皇恩比一般入仕的更来得隆重,他感谢起来,也要比一般人更出格:无论什么时候吃饭,从来都衣冠楚楚,不敢有一点懈怠不敬。越是盛夏三伏,越是如此。不是不热,他另有道理。女婿与他一起吃饭,见老丈人不解衣帽,只好陪着不动。他却劝道:“脱了衣服,脱了衣服,你们比不得我。我由布衣发达,一粥一饭都是皇上的恩赐,一时半刻也不敢不敬!你们吃的是我的饭,就不必拘这个礼了。”女婿这才脱衣解带,痛痛快快吃饭了。
  这样讲究礼仪的人,却还是连一个“情”字也割舍不下。也许是家里三妻四妾不耐看,时时总想着拈花惹草。还在当右谏议大夫时,他就因为买一个漂亮小妾被贬了官。这个小妾,原是托户部判官杨仪买的。杨仪要巴结言官,分文未取,贴了买身钱不说,还贴了一身衣服行头。到杨仪倒霉,带出他来,人家参他一向禀性奸猾,欺下罔上,身为言谏官,不但不能正人,反倒以权谋私,除了贬官,没受到其他处分,已经很幸运了。辗转做了益州知州,故态复萌,又挂上了一个官妓陈凤仪。大宋律令规定,官员嫖妓是要吃板子戴枷的,自然只能偷偷往来。到离开成都,更不敢带了,只好写些诗词书信来搪塞。凤仪却被撩得肝肠寸断,恨不得当时就为张大人抹了脖子。分开之后,两个人全都牵肠挂肚。凤仪想的是卿卿我我,剪不断理还乱的那一腔柔情;方平则又怕又悔。自己有那么多文字在她手里,只要泄漏一丝一毫,不仅一生名节全完了,那仕途也跟着要泡汤了。说不清他们两个到底谁更痛苦,但率先解脱的,却肯定是张方平。
  王懿敏去做益州知州,上任前先来和张方平告别。临分手,特意问道:“安道兄,有什么要我在成都办的?再不说,可就晚了!”
  方平一笑,拿出一封信:“还真有一件事要托您,别人我不放心。”
  懿敏一瞅信封,早明白了,调侃道:“托我替您了却风情债?”
  方平脸上一红,搭讪道:“拜托,拜托!虽说食色性也,毕竟荒唐,传出去总不好看,还望仁兄成全。”
  懿敏见他尴尬,也正色道:“人人都打这么过,有什么?仁兄只是多虑罢了。放心,我一定做得漂漂亮亮,让您再没有后顾之忧!”
  方平当胸就是一揖:“虽说大恩不言谢,我还是要先谢谢仁兄!”
  懿敏也回了一礼,笑道:“小弟也有求您办事的时候,只要到时候不装傻就成了。且等我的消息吧,告辞。”
  方平将懿敏一直送出大门之外。问清什么时候动身,又打发人送了礼物、宴席;当日,自己又亲自赶到城外驿亭相送。虽是殷殷多情,那多半是为了友谊,摆平陈凤仪的事,倒是绝口不提了。
  懿敏到了成都,稍稍安顿之后,就穿着便服,让个心腹引着溜到凤仪住处去了。凤仪听说是知州大人驾到,自然诚惶诚恐。可她那风情万种的样子,却让懿敏先吃了一惊,再没法儿严肃了。定了半天神,才勉强开口道:“你就是陈凤仪?”声音里已多少透着一丝轻佻。
  凤仪敛衽行礼道:“贱妾就是陈凤仪,大人有什么吩咐?”
  懿敏说:“我倒没有,只是你的老情人巴巴地要我问你好。”已不只是轻佻,更带着轻薄、挑逗了!
  凤仪早红了半边脸,低头说道:“大人不要取笑!”
  懿敏越发不能自持,不禁有些手舞足蹈了:“看你那小样儿?安道什么都告诉我了,你还装相呢!”
  提到张方平,凤仪顾不得羞涩,抬起头问道:“张大人他好吗?”或许是想起先前的恩情与此后的相思、冷落,问过这一句,凤仪就再不说话,只在一旁默默流泪了。
  懿敏见她不仅漂亮,而且多情,上来抱住她的双肩,安慰道:“天下并非只有张安道一个人多情,本大人也一样能关照你。你就别发愁了,啊!”
  凤仪睁着一双泪眼瞅着懿敏,无限凄楚地叫了一声:“大人!”这声音合着那眼神的哀怜与乞求,叫懿敏猛地打了一个激灵:不能操之过急,且办了正事要紧。这么想着,便转出一种庄重口气,说:“差点儿忘了正事了。安道是不是有一些书信在你手边?”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宋遗事 第四十二回(2)
凤仪见他严肃起来,知道不是玩笑,赶紧擦了眼泪答道:“有,都是他写给我的。”
  “我能看看吗?这也是安道的意思。喏,这是他托我带给你的信。”说着,就从袖子里取出一封封得严严实实的信,递了过去。
  凤仪接过一看,行草亲切而又流畅,正是方平久违了的手迹,禁不住又热泪盈盈了!拆开一看,不过几句闲话,简单而又冷漠。撇开圈子,只有一个意思:朝中不比成都,凡事难以自便;逝者如斯,当时的书信,也让它如飞灰流烟,一去无迹吧,一切都以珍藏心底为好。凤仪将信一连读了几遍,确信自己没有误会方平的意思,终于梦醒了!不仅眼泪早已干了,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坚毅、冷漠。她复返身走进房里,拿出一个非常精致、绣着鸳鸯的五彩锦囊,递给懿敏:“张大人给我的诗词信笺。全在这儿,请大人过目。”
  凤仪这种大义凛然的样子,反叫懿敏踌躇起来,接过锦囊也不打开。好半天,才嗫嚅着说:“凤仪,你不做官,不知道官场的险恶。安道立朝清正,朋友少,仇人多。这些书信只要有一封落到仇家手里,他就完了。你不要怪他。且让我来做个恶人,将这些书信全都烧了吧!”说着话,已随手将锦囊四下都点着了。
  凤仪没说话,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冷冷地看着窗外,仿佛这一切都与她毫不相干。懿敏看她冷若冰霜的样子,更多了一种冰清玉洁的风情,想调侃几句,说自己不像方平那样寡情,完全可以代替方平,给她应该得到的东西,到底没敢开口。看着锦囊完全烧成了灰烬,终于悻悻地走了。
  懿敏熬不住,后来还是过来兜搭了两次,可凤仪不冷不热,总是入不了港。第三次再来,却已人去楼空,再找不到凤仪了。官妓私逃,原是可以下令缉拿的,因为有所顾忌,空喊了几声,到底不了了之了。
  凤仪没有牵连方平,可他到底还是叫另外一个女人拖下了马。这次,不是为情爱,而是为财产。
  大宋朝的酒业,实行的也是榷卖制度,私自贩卖要受严刑。榷卖有两种形式:一是,从做曲到酿酒,到酤出等,一切皆由官家操作;一是,官家只做酒曲卖给商人,再由商人自己酿酒出卖。反正酿酒离不开酒曲,酒量多少也是由酒曲决定的,控制酒曲也就控制了出酒,不怕商人弄虚作假。酒务由相关的曲院经营,统归三司管辖。榷卖就有专利,经商的自然人人都想插一杠子。能不能得到专卖权,得到之后是不是如数向朝廷交钱等等,交关大大的,名堂也就多了去了。
  汴京与西京、南京一样,都是由官家卖出酒曲,叫商人自己酿酒酤出。东京酒曲,一斤值钱一百五十五文。所酿的酒,分为两种:一是小酒,打春天到秋天,现酿现卖;另一种是所谓大酒,冬天酿了,要搁到来年夏天才卖。酒是陈的好,越陈味道越浓,大酒自然要比小酒卖得贵。酒曲既都是一样的,酿大酒当然要比酿小酒更赚钱。可有一样,它需要时间,占有的资金显然大得多了。因为隔着年头,各种变数增多,风险自然也大多了。承包东京酒务的是个大商人,叫刘保衡。他是个做生意做老了的人,不仅账算得倍儿精,具有一般大商人所必备的魄力与胆识,更有一种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老辣干练,使他与官府打交道能够如鱼得水。这最后一点尤其重要。要在京城经商,而且专做榷卖的酒生意,没有它,根本连想也甭想!光要击败各种竞争对手脱颖而出,就比登天还难了。榷卖一到手,他就大开大合,以大酒为主,小酒为辅,将个酒卖弄得花团锦簇。那钱,自然也就流水一般流向刘家了。
  钱一多,衣食住行自然也要往上飙升。好在大宋朝正崇尚奢靡,对于上下尊卑各色人等所能有的物质享受,始终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保衡钻了这个空子,正好为所欲为。别的不说,他在仁孝坊的那一套府邸,甲第连云,亭台楼阁,花园池沼,早成了汴梁城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不仅公侯侧目,连凤子龙孙差不多也都要垂涎三尺了。冯京冯当世与他隔壁邻居,既是状元及第,又是宰相富弼的女婿,官也做到知制诰、知州一级,可那房子比起他来,就像厢房与正厅,根本没法儿比!要不,又怎么能说公侯王孙都要侧目垂涎呢!
  可刘保衡的钱里,也有许多泡沫。
  一个毫无背景的商人,要跟官府打交道,除了靠钱开路,还能靠什么?光从竞争者手里夺过榷卖权,他就费了很大一笔。此后,正常运营的各种关节,哪一样也都得花钱买路,再广的财路,也经不起四下里流水一般花钱呵!何况,京城的榷卖,就算有利,除了各种捐税,也总有限呢。一账算下来,刘保衡差不多只是花钱赚吆喝罢了!水一般涌进刘家的钱,有许多不过是该还的曲钱与税金等暂时挂了账,因为他刘保衡玩得活,管事的官员得着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哪里真是日进斗金呢!
  既是泡沫,就有瘪下去的时候;而瘪泡的不是别人,正是新任三司使张方平。方平先前已做过一任三司使,这不是第二任吗?既是二任,其间的诀窍,自然桩桩门儿清。这里一到任,住处还没落实,先就下了一道死命令:凡各处场、坊、榷卖等处所有积欠,一律在一月之内偿清,违者依法重处。
  夫人杨氏老大不满,数落他说:“窝还没有呢,先倒急着这件事,真有你的!”
  

大宋遗事 第四十二回(3)
方平说:“你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先有国,后有家。国事办好,自然不愁无家。”
  杨氏听了正想摇头,一想到老爷一路当官,也真没放什么空子,话到嘴边,到底咽下不说了。
  方平又交代管家冯实:“找个妥当干办,有卖房子的咱买它一处。要好。价钱嘛,你们斟酌就行了,不必问我。我看,十天半月之内,准会有人要卖房子,好歹不要失了机会!这话,你明白吗?”
  老管家了,一点就通,岂有不明白的!冯实答应了一声,当时就下去瞅空子操办去了。
  接到新命令,第一个慌了手脚的,是曲院官员孙宁;那一头跳天的,自然是刘保衡了。
  孙宁当晚就找到保衡家里通报了情况:“保衡,我查了一下旧账,光曲钱你就欠了一百多万了。加上税钱及其他挪借等,一共怕有小三百万吧!”
  保衡先还不以为然:“是了,我还能不知道!反正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有你孙大人在,我还怕欠不起吗?且喝酒。”
  孙宁推开酒杯:“啊呀,我的刘老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