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味文化-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四周的兵马全杀上去,内外合攻,肯定能打败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一个挂旗人,他挂旗一定要适时,而且动作要迅速、灵活。蒙子酉问让谁来挂旗呢?几个儿子都争着要挂旗。后来,他决定比赛爬竿,谁赢了就让谁来挂旗。比赛开始后,苗家人都来到花竿下,蒙子酉问谁先爬?这时,小儿子跑上前去抱住花竿,很快就爬上去又滑下来,要求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
就在蒙子酉准备把旗子交给小儿子时,二儿子大声说:“慢点,看我的。”他两手抓竿,两腿蹬竿,身子不贴竿,很快上了顶端,然后又很快滑了下来,接着走到父亲面前说:“阿爸,把红旗给我吧!”此时,农耍咪上前一把夺去红旗,然后咬着红旗,只凭两只手就爬到了竿顶,而且速度很快,最后大家都同意由他来挂旗。农耍咪选了一部分漂亮姑娘和精壮的小伙子留在花竿下诱敌,其余的人都埋伏起来。山头上的人只管吹吹打打,四周的苗族人则等着官兵到来。一天后,官兵走进包围圈,农耍咪站在花杆下,看官兵离自己不远了,开始爬竿挂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苗族文化(11)
官兵好像知道农耍咪的用意,不断向他身上射箭。当农耍咪爬到一半的时候,几支箭射到背上,他大叫一声,口中的红旗就掉了。于是,他又滑下杆子捡旗子,再次爬向竿顶。这回终于爬到竿顶,不幸的是他中箭了,整个人和红旗都掉了下来。这时,官兵已经快到花竿底下了。农耍咪拔出大刀进行护卫,然后冲到花竿下,背贴花竿,双手抓住杆子,头朝下,脚朝上,向竿顶爬去。这次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爬到竿顶挂起红旗。埋伏的苗族人见到旗子后都冲杀出来,结果官兵被杀得大败,农耍咪却牺牲了。在这一仗中,蒙子酉的儿子和女儿全部战死,苗家人把他们抬到花竿下,为他们守灵。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三、四、五,人们才杀牛祭奠他们,把他们安葬在花竿脚下。从此以后,苗家人在正月初三、四、五都要举行爬花竿等比赛,并逐渐转化为踩花山节。
踩花山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花竿”了,它一般选用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然后扎以鲜花和彩旗制成。定花竿的人被称为花杆头,他要在节日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把花竿竖在场地上。届时,先是花竿头向前来参赛的人敬酒和祝福,然后宣布活动开始。顿时,锣鼓齐鸣,鞭炮声和铜炮枪声大作,各种欢庆活动同时开始。爬花竿的小伙子腰上扎着彩带,面向花竿,手脚并用向上攀,很快就爬上了竿顶。到竿顶后,他只要一松手,很快就滑落到地面。爬花竿表演中最精彩的是倒爬竿,爬竿者都背贴花杆,头朝下,脚在上,双手向上反扳,一纵一纵地向上跃,有的还在爬杆时吹芦笙。
除了爬花竿之外,踩花山节上还有斗牛、斗画眉、吹芦笙等活动。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狮子舞。苗族的青年男女通常会在这个节日里用歌声互诉爱情,开始时是一群小伙子和一群姑娘对歌。他们用歌声互相提问,后来就会变成一个小伙子与一个姑娘对唱。两个青年男女一旦在歌声中相恋,男的就会赠送给姑娘一条花围腰带,女的则回赠他一个亲手绣制的花帕或包头。
十四、隆昌“四月八”爬山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苗族村寨的年轻人都要聚集在一起,登山赛歌,为自己找一个如意的终身伴侣,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隆昌“四月八”爬山节。
在隆昌,有关这个节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在三国时期,随诸葛亮来云南的王氏三弟兄和一个名叫阳工的来到了隆昌。当时的隆昌是一片荒山,他们在这里开垦农田,栽种水稻。后来,王家老二和老三被召回朝廷做官,老大和阳工还留在这里。几年过去,他俩在这里也有了家室,王老大有五儿三女,阳工家生了七男四女。后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家发展成村寨。王、阳两家后代为了共同祭祖,就选择四月初八老祖宗到隆昌的日子作祭日。到了这天,两家的男女老少就在祖坟前杀猪宰羊进行祭祀,然后全部上山“闹春”。老年人背起土枪打猎,妇女带着小孩游山,年轻人跳芦笙、唱山歌、倾诉爱恋之情。
另一个说法是:以前这里住着一户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老母亲年迈体衰,希望儿子望坚能早日找一个媳妇。可是,她家里很穷,媒人说了很多女子都嫌他家穷,没有人愿意。村寨里有家富户,有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女儿名叫梅福。许多人来上门求婚,都遭到她的拒绝,其实她心里早就爱上了望坚。有时候两人相遇,经常会说一些甜蜜的知心话。两人相爱的事很快在寨子里传开,并传到梅福父亲的耳朵里。父亲不同意他们交往,并把梅福关在厢房里不让出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苗族文化(12)
一年后的春天,望坚来梅福家里作帮工,梅福想和心上人说说话。这时正好她家死了一头牛,于是她就在夜里把牛皮披在身上装成一头牛。天亮之后,望坚赶着牛出工,等到了田里,一头牛突然跑了,望坚就在后面不停地追。追到一个山坡后,这头牛终于停住了。望坚走近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上人梅福。两人长久未见,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他俩手拉手在山坡上漫步,唱了很多首表达自己心声的情歌。他们在山上唱了一天一夜,歌声传遍整个山寨,感动了所有人。
第二天,寨子里的青年男女都来到这个山坡,各自寻找心上人对歌。梅福的爹妈知道这件事后,派来很多家丁用扁担把梅福和望坚给活活打死。这对情侣死后,其他青年男女还在每年的四月初八爬到山上唱情歌,一方面表示对这对坚贞情侣的怀念,一方面为自己寻觅心上人。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爬山节。
爬山节这天,苗族青年男女都会成群结队来到附近山坡上谈情对歌,为自己找心上人。现在的节日除了男女青年进行爬山和对歌活动外,还增加了斗雀、赛马、篮球赛、拔河等体育活动。
十五、清水江畔的龙舟节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苗族人都要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到清水江边欢度为期四天的龙舟节。苗族的龙舟节历史悠久,清初学者徐家干在《苗疆闻见录》中就曾这样写道:“五苗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安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由此可见,龙舟节在当时已经颇具规模。
据说在很久以前,清水江边住着一个苗族渔夫,名字叫保,他的独子叫九宝。一天,他和儿子去打鱼,突然从河里跃出一条龙把九宝拖进水里。保潜水入洞救儿子时,龙已经把他的儿子杀死。保很愤怒,找来火镰和火草再次潜入龙洞,放火把龙烧死后,天上下起滂沱大雨,九天九夜没有停止,所有人都很担心。当时,村里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去江边洗衣,孩子拿着捶衣棒在水里划来划去地玩,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他就这样喊着喊着,雨停了,天上的乌云开始消散,久违的太阳也出来了。
后来,被烧死的恶龙浮到水面,附近的村寨都争先恐后到江边分龙肉。当天晚上,恶龙给大家托梦说:你们只要照着我的样子用杉树做一个身躯,在清水江上划几天,我就能兴云作雨,使你们雨水充足、五谷丰登。这个梦传开后,人们开始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但此时正值农忙时期,大家互相协商后改在五月二十划船,龙舟节就这样流传至今。
在划龙舟的四天中,苗族的村寨每天要蒸一甑糯米饭,并准备好米酒、肉、鱼、鸭等食品,专门供给划龙舟的人食用。龙舟里吃饭的人都不能用筷子,必须用手来抓。比赛前,最禁忌的是女人上龙舟,据说这样会翻船。所用的龙舟一般长7丈,宽3尺,由3根挖成槽形的杉树捆扎而成。龙舟的中间是母船,长7丈;两侧为子船,各长5丈。龙头和龙颈由7尺长的水柳木雕成,上面涂有金、银、红、绿、白5种颜色。龙头上有炯炯有神的龙眼、含着活珠的龙嘴、长长的龙须和昂首向天的龙角。一些制作很讲究的龙舟,龙身上还在彩鳞上嵌有很多小镜片。
龙舟的组成人员有鼓头、锣手和水手。鼓头是龙舟中的主角,在苗族村寨中很受大家尊敬。他身穿布长衫,外套镶有黑边的红色或青色背心,头戴宽边麦草帽。鼓头在比赛中要背靠着龙头,面向水手,按节拍击鼓,从而协调水手划行的速度和节奏。划龙舟结束后,大家要先选出第二年的鼓头人选,并将鼓和龙头一并送到他家。新鼓头接鼓时,要款待送鼓的人。锣手就是打锣的人,他坐在离鼓头1米左右的地方,由小男孩装扮成女孩形象,佩带着银项圈和精美的银饰衣,和着鼓声敲铜锣。
龙舟上的水手共有38名,他们都由寨子里的壮小伙担当。这些人分别站在母船和子船上,龙头一个人撑槁,母船尾巴上站着5个人,其中一个人掌握船行的方向,并发出调节水手划船速度的号令。每个子船被分为4段,每段站有4名水手。他们每人手持一根5尺长的木桨,穿紫青色土布短衫和丹士林布裤子,腰上扎着嵌有银扣的腰带,头戴马尾斗笠,帽沿上还插着3片银片。
五月二十四日这天,各村寨的龙舟就汇拢在清水江边。这时江两岸的人会赶到江边,燃放鞭炮迎接他们,还要为龙头挂彩绸,并送上鸡、鸭、鹅、猪、羊等物,这些东西一般挂在龙须上或放在母船的船槽里。龙头上彩绸和礼物越多,说明这个队伍越受人喜爱,鼓头越受人敬重。比赛开始时,用土炮发出比赛的信号,这时只见江上的龙舟如同离弦之箭,几十条桨掀起一片片浪花,两岸的锣鼓声和呐喊助威声雷动。
在龙舟节上,除龙舟赛外,还有球赛、图片展览、赛马、斗牛、斗鸟、对歌等活动,平坦的地方还进行物资交流。傍晚时,还要进行对歌活动,成群的男女青年高声对唱情歌,江边很快成为歌的海洋。
第九章 傈僳族文化(1)
傈僳族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主要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另外,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也有傈僳族居住。傈僳拥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以物代信的“来苏”
傈僳族至今仍保留着古老而传统的婚俗,那就是男女青年通过以物代信的“来苏”相互交往,并以此来谈情说爱。
如果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就会找来两小截长短一样的茅草、一个完整的大蒜、一个槟榔和一些草烟,再加两小片嫩绿的树叶,并把叶子面对面地合在一起,然后用一张白纸或芭蕉叶包好,用红线扎牢,送给他心爱的姑娘,这就是情书──来苏。它所暗含的意义很含蓄、很丰富:同样长短的茅草表示双方各方面都差不多,我在姑娘中选上了你;完整的大蒜表示两人以后永不分离;槟榔和烟草表示我爱你的心是挚热的,我想把你含在口中;相对的绿叶表示我俩结婚吧;红线表示红火的相爱。
姑娘收到小伙送来的情书后,经过一番仔细考虑,如果同意和小伙子来往,就会把槟榔嚼了,草烟留下用。姑娘还会给小伙子回一封同样的“情书”,在里面加上一些芫荽,外面用白线扎起来。芫荽表示我愿和你相好,白线表示我清清白白。如果姑娘想拒绝小伙子,就会找来一截辣子和槟榔、草烟等原物退还。小伙子接到回信后,知道了姑娘的心意,也就不再去追求这个姑娘了。
二、傈僳族丧葬
傈僳族人一般实行棺木土葬,如果是非正常死亡的人则多实行火葬,而且村寨及家族均设公共墓地。傈僳族人死后,由死者的邻居来主持葬礼。如果老人去世,尸体要停放于火塘边的木板或篾席上,以麻布盖脸,然后进行祭奠活动。全寨子的人都要前来吊丧,家属要杀猪宰羊招待吊唁的人。
前来吊唁的人,带着猪羊肉和酒。在吊丧活动中,所有人都要唱丧歌,告慰死者的亡灵。大理地区的傈僳族会在人死的当天通知死者的亲友,并准备宴席招待吊丧的人。主丧人得知消息后,要从家里牵一只羊去奔丧,把它和带来的酒献给死者。到死者家里后就要杀羊,先在羊角上挂上两条孝布,然后把它牵到棺木前杀死,以示献祭。
家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