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纪实-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岚清副总理担任代表团名誉团长,团长由北京奥申委主席担任,副团长有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北京市长李其炎同志、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同志和北京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同志等。
代表团大队人员于1993年9月16日离京。我们一早就沿着前一天刚刚开通的三环路上机场高速,半小时就到了首都机场老候机楼。箱子是提前一天托运的,自然方便了不少,但机场工作人员运转不灵,大家在候机楼等了一个多小时。李岚清副总理借机会到大休息室看望了我国体育界和文化界的代表。代表团包机于上午9点半起飞,一路西向,于巴黎时间下午2点半就到了法国南部的尼斯机场。我们在尼斯机场受到许放等先遣人员的迎接。
我们从尼斯机场带体育界和文艺界30多位代表乘大轿车沿地中海向东,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摩纳哥公国。这是一个占地仅有19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万的海滨小国。位于法国境内,其国防和外交均由法国托管。摩纳哥离意大利边界只有数公里之遥,当地人普遍讲法语,但由于是个以旅游业、赌博业和国际会议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当地人大都懂英语,不少还会意大利语。这里的体育产业非常发达,除了一年一度著名的蒙特卡洛F1赛车和网球公开赛外,还不时组织国际足球、大帆船和F1摩托艇等其他体育比赛。国际体育会议更是常选择蒙特卡为举办地。我曾在这里先后参加过国际击剑、赛艇、潜水等联合会的代表大会。如果说作为一个国家是摩纳哥公国,那么作为一个城市更多的人愿称其为蒙特卡洛;可以说两者指的是一个地方,因为这个国家已全部城市化。我们体育界和文艺界的代表们下榻在蒙特卡洛最东边的沙滩广场饭店,与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会场——蒙特卡洛夏季体育俱乐部是一墙之隔的邻居。
大队人马在饭店安置后,首先要注册,领了注册卡才好活动。当天我们去晚了些,法方负责注册的人员有些怠慢。我们有些运动员等不耐烦了,难免发牢骚,但文艺界的少女歌唱团成员和刘欢、韦唯两位著名歌手却十分有耐心,干脆找了个地方坐等,显示出常出国“老江湖”的修养。待大家都有了注册胸卡以后,我们三人就开始分别去执行“特殊使命”了。
王正夫由于担任奥申委宣传组副组长,他自然要比我和许放多承担宣传方面一些行政和组织责任。我们从当天晚上就开始钻进了新闻媒体的大本营——蒙特卡洛会议中心。该会议中心全称为“蒙特卡洛会议及听力中心”,位于世界著名的蒙特卡洛大赌场的靠海一侧,是填海而建的新建筑,与洛斯大饭店浑然一体。F1赛车道就从会议中心下边穿过。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法国《欧洲时报》社长杨永桔女士的来电,希望我多关照他们报社的记者。杨永桔是我北外法语系的老同学,我巴不得他们报社能多为北京申办出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抢占制高点(2)
第二天(9月17日)上午,我就约上了法国《人道报》的体育记者细谈,他先给我看了他已起草好的一篇占半版报纸长的有关中国体育的综合报道。其中涉及中国的体育体制、运动员的训练选拔制度、奖金额度及兴奋剂问题等。他耐心地花了一个小时逐段给我讲解他的构思。他的主要信息来源是“法新社”和“美联社”。我听后不客气地否决了他关于“马家军”服用兴奋剂的一大段,对其他相关体制和制度的段落我也作了说明。他边录音边记录,十分认真。他坦言自己是法###员,但对中国没有偏见。我也相信他的真诚,因为从他的文章中可以感到他的为人。只是东西方人看问题的视角、观点不同而已。这使我想起了我的一位瑞士律师朋友的话:“你们搞申办,不可能把国际奥委会委员一个个变成亲华派,不应该企图说服别人同意你的观点,更不能要别人都适应你们中国人的传统和习惯。尽管你们认为许多事情你们是正确的,但我们欧洲人对有些事就是看不惯,你们也应该理解。我去过中国多次,感到中国一直在进步,特别是经济进步快,但你们这个层次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和观念上还大有改进的余地。比如你们认为中餐好吃,但有些欧洲人认为它油腻、不可口,不如西餐好吃。这就是习惯在起作用。要学会承认并尊重别人的习惯和思维模式,不要试图改变一切。”我很赞同这个朋友的观点。我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总是比较注意听别人表达完整的观点。双方能说服对方则求同,不能说服则存异,各持各的理由,不必强求人家,因为分歧不会改变地球运行轨道。应当坚信,事实胜于雄辩,人们都会向真理低头。
中午,我热情地请这位《人道报》的体育记者在“金门饭店”用了中餐,因为我们三个执行特殊使命的同志获准有权请客,这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
午餐间,我少不了要把北京申办的理由向他灌输一遍,尽管我知道他并不一定认同。但没想到,事隔一天(9月19日),他居然在当地《尼斯晚报》上发表了介绍我团申办的长篇消息,观点相当客观,而且配了照片。
下午2点半,我团在会议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与会记者达200多人。事前我们已从国际奥委会和当地组委会了解到报名来报道这次全会的记者总数将达900多人。大概是由于离投票还有近一周时间,记者们尚未来齐。我团的记者招待会一开始还顺利,但当有记者问道:“如果北京申办不成功,中国是否准备抵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我们的一位主持人按被授权的口径说:“中国是否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尚未决定。”这话一下子在记者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友好一点的记者对这一回答产生了质疑,敌对的记者索性拼命上纲,渲染“中国政治干预体育”,中国将抵制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等。而且许多西方报刊、电视还引经据典地说,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各国奥委会的宗旨一是举办奥运会,二是参加奥运会。但中国则以如申办不成,将抵制奥运会进行要挟。一时间负面报道铺天盖地,我们三个人根本无法全面收集。晚上9点半我们到曾建徽主任的房间参加了新闻宣传组内部会议,我分别汇报了各自收集整理的情况,我又谈了八点意见才撤离。
9月18日整整一天,按前一天晚上的布置,我分别找了法国电视一台、二台和《世界报》以及法国当地的体育报——《队报》的特派记者解释我发言人的“口误”。我们费了许多口舌,对方还是将信将疑。好在何振梁主席在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以中国奥委会主席的身份明确表示:“不论蒙特卡洛的表决结果如何,我们都将参加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下午2点半在我团的每日记者招待会上,魏纪中秘书长又用英语和法语逐句的宣读了何振梁以中国奥委会主席名义发表的声明。经过全团上上下下的多方面努力才平息了这场所谓“抵制风波”,才把我们在舆论上的全线被动局面逐渐扭转过来。不少同志打趣地说:“昨天还是暴风骤雨,今天有点多云转晴了。” 。。
抢占制高点(3)
悉尼奥申委和北京奥申委一样,志在抢占舆论的制高点。从他们抵达的第一天开始,也天天预约了会场,要举行每日记者招待会。18日正当我们忙于扭转“抵制风波”的负面影响时,悉尼代表团在会议中心举行了亮相的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总理费伊先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高斯帕,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科茨,国际奥委会委员菲利浦?科尔斯以及悉尼市长等。悉尼奥申委领导班子队伍整齐规格高,又有语言便利,还不时讲几句法语,使招待会氛围轻松。悉尼奥申委工作人员配合也好,向每位与会人员都发送了纪念包和T恤衫等。悉尼记者招待会时间不长。我们在会后收集反映时,各国记者一致认为“印象”很好。
当天下午2点半,在我团举行的每日记者招待会上,吴建民同志宣读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支持北京申办的一段话,并介绍了李岚清副总理与萨马兰奇主席会晤情况。
在19日的每日记者招待会前,应《人道报》记者要求,我安排他拜会了北京市长李其炎同志,我兼作翻译。这位记者一口气提了十多个问题,但少有挑衅性问题。李市长一一作答,对方十分满意。
悉尼奥委会在这天下午的每日招待会上遇到了难题。有两个记者先后提出:“有消息说,曼彻斯特已与悉尼达成协议,互相配合,阻止北京申办成功,是否属实?”“今天澳大利亚总理基廷访问英国,梅杰首相会见了他,二人是否达成了对付北京的协议?”尽管悉尼申办团代表极力否认,但有些记者仍刨根问底、穷追猛打。招待会后,我们收集反映,有当地朋友说:“前天是北京扬言抵制奥运会,今天又是悉尼的政治联盟丑闻,看来申办奥运会离不开政治。”
今天你处下风,明天我出漏洞。看来北京和悉尼两强在抢占舆论制高点的攀登中都有失误。在我团当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伍绍祖主任和李其炎市长出面。紧紧围绕申办工作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展示了北京申办的能力和决心。
9月20日,我代表团近百名成员(国际奥委会规定每个团不能超过60名)到国际奥委会101次全会陈述现场进行了演练。演练中暴露出一个问题,即陈述时观察员席是按传统的职务排座次,还是按工作需要排座次。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决定按工作需要进行调整。霍英东父子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们都熟悉的人士,应更突出些。牟作云先生作为1936年参加过奥运会的篮球国手和现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应安排他坐在观察员席第一排。我和许放、王正夫因在国际上熟人多,也被从二排换到了一排,等等。李岚清副总理因另有会见活动,只参加了一遍演练。三遍演练下来,我们感觉从气氛、组织到陈述人的表情都有不少改进。后来听国际奥委会负责申办城市的工作人员雅克琳女士透露,悉尼奥申委也排练了三遍,十分认真,一次比一次好。看来在抢占陈述质量的制高点方面,两强争夺也十分激烈。
大会陈述前的最后两天,五个申办城市均加速了申办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我和许放依然天天泡在新闻中心不同的记者群中,定时交信息报告,同时及时向领导反映可能影响申办全局的其他情况。
澳大利亚已经连续申办过1992年奥运会和1996年奥运会,均未成功。这是他们的第三次申办,同情分应该很高。加之澳大利亚人民有从事体育运动的传统和喜好,悉尼又是全球闻名的海港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竞赛技术和通信设施先进,语言条件优越,申办的接待和交通补贴承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按不成文的地域轮换原则,悉尼和北京一样均不是欧美城市,双方均占有优势。
曼彻斯特是第二次申办,这一条件比北京同情分要高。曼彻斯特体育设施较先进,并得到了梅杰首相的鼎力支持。7月份梅杰访问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会晤了国际奥委会领导人,包括萨马兰奇主席等。这次来摩纳哥参加101次全会之前,先在伦敦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密商对策,实际上结成了票源转移联盟。加之其申办班子很活跃,曼彻斯特也颇具竞争力。
抢占制高点(4)
德国柏林打出了德国统一的政治牌。在刚刚结束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以比中国军团多一倍的33金雄踞世界三强之列,显示了体育大国的地位。但柏林在奥申办过程中出了不少差错,内部反对申办的力量比较活跃,甚至闹到了蒙特卡洛来,减分不少。
伊斯坦布尔打出的口号是“让奥运会在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交汇点上举行”。它的特点是兼有欧洲和###阿拉伯的双重文化特征。虽然国家法律规定只要伊斯坦布尔提出申办奥运会,国家就保证给予财政支持,但由于伊斯坦布尔体育设施不足,安全隐患较多,申办班子也不够活跃,所以获胜希望不大。
在最后两天里,五个申办城市的记者招待会都不断升级。曼彻斯特不但请来了英国女体育部长和世界著名的老球星鲍比,而且还有其他项目的一大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出面。同时在招待会前有英国王家仪仗队表演,英国50年代的老爷车也插满曼市的申办旗在会场外游街,招摇过市。
柏林申办的支持者打着小旗在市中心广场摇旗呐喊,但柏林奥申委没想到的是国内反对派不但差点闯进萨马兰奇的办公室,而且他们中有多人在市中心广场闹事,警察为了驱赶他们,不得不开了枪,尽管是橡皮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