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124章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第124章

小说: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委员会还夺取了运送的钱和少量武器。但是当地方的共产党领导人按计


补委员 4 人为张国焘(缺席)、张太雷、毛泽东和彭公达。萧祚良根据未参加会的张国焘的回忆,提出了
一张不同的名单,并认为会议地点在九江。萧祚良:《1927 年的中国共产主义》,第 39—46 页。王健民:
《中国共产党史稿》,1,第 503 页,和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第 123 页,都肯定会议地点在汉口。
② 八七会议的文件发表在《中央通讯》,2,1927 年 8 月 23 日。有几篇转载或摘登在王健民:《中国共产
党史稿》,1,第 504—528 页,和《共匪祸国史料汇编》,1,第 445—484 页(两者都避讳而去掉了蒋介
石的有关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和策略决议案》,在朴的《中国共产党文献集》中有英文译文;
布兰特、许华茨、费正清的《文献史》,第 102—123 页有《告全党党员书》和各项决议案的摘要。在这次
会议上成为政治局领导的瞿秋白,约在一年后在莫斯科作了长篇报告,内容是会议前的时期和他领导的时
期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几个问题。他报告的后半部被译成英文,发表在《中国的历史研究》,5。1(1971 年秋),
第 4—72 页。
① 起义的基本材料载《中央通讯》,4 — 7 期和 11 期,8 月 30 日,9 月 12、20 和 30 日,10 月 30 日(1927
年 11 月后期也有可能)。这个材料中选出的文献由朴在其《中国共产党文献集》中译成英文:第 9 号(第
59—66 页),《湖南湖北起义计划决议案》;第 12—18 号(第 87—113 页),关于湖南的文件;第 30—
32 号(第 201—215 页),关于湖北的文件;第 23 号(第 133—145 页),起义后的文件。计划决议案的
摘要及其他内容戴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1,第 533—560 页。这个决议和 1927 年 11 月 14 日的《政
治纪律决议案》(未提对失败的责备)在郭华伦的《中共史论》,1,第 462—467 页有译文。广泛详尽的
《湖北秋收暴动报告》,载《中央通讯》,第 11 期,在日本有错误百出的文本,由三上谛听、石川忠雄和
芝田稔译成日文,载《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资料集刊》,大阪,1916 年。第二手整理的学术著作有小
罗伊?霍夫海因茨:《秋收起义》,载《中国季刊》,32(1967 年 10—12 月),第 37—87 页,附地图;
萧祚良:《1927 年的中国共产主义》,第 39—80 页,附地图;李又宁:《瞿秋白传》,第 249—260 页。



划最后攻打两座防守严密的有城墙的县城时,他们后退了,因为他们缺乏军
事才能,不能以他们的武器很差和从未受过训练的农民军攻占这两座县城。
中央已经禁止特别委员会与仍有共产党军官的部队接触。这是一场农民运
动。因此,委员会被迫于 9 月 12 日在山区的一个小镇成立革命政府。不久,
他们开始转到一个市镇——新店——期望得到一支地方自卫队(一支有 38
支枪的前股匪)的支持,准备联合攻打另一个县城。如果证明不可能做到,
他们就越过省界向岳州转移,这样他们就可以与湖南东部的起义连接起来。
对委员会来说不幸的是,已经与他们在谈判并且参加抢劫列车的自卫队的首
领背叛了他们。他解除了他们小部队的武装,虽然让委员会的委员逃走。这
样,经过不到 10 天的分散的骚乱和杀戮,湖北南部的起义归于失败。①
毛泽东承担指导任务的湖南起义在一开始比较成功,但也以失败告终。
在组织阶段,毛泽东与武汉的政治局成员在几个问题上发生冲突。他意识到,
如果没有组织起来的军事部队,起义不可能继续,而不论军队是不是所谓的
辅助部队。他还坚持,现有的领导集团不应过于分散,而且他不顾中央的意
见,把他的努力限制在长沙附近的湘江几县。他还希望在共产党而不是国民
党的旗帜下进行战斗,同时主张完全没收土地和立刻成立苏维埃。中央严厉
地批评毛泽东,并派一名俄国顾问到长沙协助他指导工作;从这位马克夫同
志的报告,我们才得到了关于起义和毛泽东“错误”的某些有用的情况。①
到 9 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毛泽东有四支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第一支是
由张发奎卫队的逃兵组成的未满员的团,它错过了南昌起义,因士兵开小差
而减弱了力量。它的正副指挥官是共产党员,部队驻扎在江西省内靠近湖南
边境的修水。第二支是乌合之众的部队,由夏斗寅部队的逃兵组成。带兵的
是一个土匪,曾与所谓的第 1 团发生冲突而被赶出修水。第三支部队称平江
浏阳自卫队,它的一部分是 5 月底曾试图袭击长沙的农民,一部分是地方的
民团和土匪。一名国民党军事学校武汉分校的毕业生指挥这支部队,它驻于
长沙以东的山区。第四团为萍乡醴陵自卫军,由安源的失业矿工——一个共
产党领导的很有战斗力的集体——组成。湖南省委把这四个“团”——分布
在 150 公里范围内的三个地方,其中两个互相敌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
第 1 军第 1 师,并授予它们党旗。②
最后的战斗计划要求前两个团进攻长沙东北的平江,其他两个团攻打省
城正东面的浏阳。9 月 11 日或以前,在长沙周围农村的预备性骚乱是为了转
移对这些有城墙的市镇的进攻的注意,而游击队应当袭扰出来镇压进攻者的
部队。应当在北面和南面切断通向长沙的铁路。在夺得平江和浏阳以后,所
有部队将在 15 日直趋长沙,而长沙城将在城内发动群众起义来响应进攻。但
是在 5 月 21 日事件的前些日子,执行这个计划的共产党员的人数已大为减少
——全省从约 20000 人减少到 5000 人,在长沙只有约 1000 名共产党员。此


① 霍夫海因茨:《秋收起义》,第 51—57 页;萧祚良:《1927 年的中国共产主义》,第 62—67 页。
① 关于毛与政治局冲突的权威性的讨论见斯图尔特?施拉姆:《论 1927 年毛泽东“异端”的性质》,载《中
国季刊》,18(1964 年 4 — 6 月),第 55—66 页,讨论根据当时俄国人和中国共产党的文件。霍夫海因茨:
《秋收起义》,第 61—66 页,和萧祚良:《1927 年的中国共产主义》,第 46—53 页也讨论了分歧。
② 这里的叙述根据前面所引的霍夫海因茨和萧祚良的著作以及斯图尔特?R。施拉姆的《20 世纪的政治领袖:
毛泽东》(第 120—125 页)对毛的作用的令人注意的推想。它们都根据《中央通讯》的文件,但细节颇不
相同。



外,进攻部队的武器比较少。
安源的第 4 团按时间表在 9 月 10 日开始进军。它不能攻占萍乡,就在
12 日转而攻下了位于通往长沙的铁路边的醴陵县县城。它在县城守了一天
多,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宣布了没收土地的纲领。一支只有 60 多条枪的共产
党领导的农民部队在 13 日竟能占领离长沙只有 50 公里的株州,使省城惊慌
失措。根据马同志的报道,这个地区数千名以刀枪武装起来的农民参加了冲
突,夺得了许多枪支。但是在更远的北方,应当去攻占平江的两个团竟火并
起来,第 1 团的残部在 15 日退到了江西省的山区。面临这一灾难,湖南省委
取消了预定在那一天举行的长沙起义。第 3 团由于其北面被出卖而丧失了右
翼;就在第 4 团于 16 日晚设法夺取浏阳城之前,放弃了对它的进攻。第二天,
共产党几个团中最精锐的团被包围,几乎全部被消灭,主要是农民部队的第
3 团也落了同样的下场。马同志责备领导集团胆怯,要求重新发起进攻,但
未奏效。
毛泽东在浏阳县的部队之间移动时差一点遭难。他被民团俘获,如果不
是成功地逃脱和躲藏起来,多半会被枪毙。不清楚发生这件事的准确日子和
毛泽东当了多长时间的俘虏,但他逃脱后,徒步前往第 3 团残部集结的一个
山区市镇,在那里命第 1 团的残部集结。克服了反对意见,毛泽东说服已被
击溃的士兵、矿工、农民和土匪组成的部队退到湖南江西交界的偏僻山区,
这就是著名的土匪筑垒地区井冈山。①他在那里开始了他通向取得权力的长征
的第一步。过了很长一段时期,他才知道他被清除出政治局以及政治局因谴
责湖南的失败而给地方的其他领导人的处分。
广东是命令举行秋收起义的第三个地区,在彭湃一度能够掀起一个强大
的运动的东南沿海的海丰和陆丰两个县,存在装备很差的农民部队,在对 4
月中李济深的反共打击的反应中,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马在 5 月 1 日已经成
功地夺取了海丰,处死了没有逃走的官员和其他反革命分子。这支部队在 10
天后被赶走,但是起义部队在内地不时进行袭击,农民在可能的地方公然反
抗地主。8 月 22 日,共产党广东省委在叶挺和贺龙的部队正在靠近这一消息
的鼓舞下,计划在他们来到时举行一次起义。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军能够在 9
月 8 日夺取陆丰城,在 17 日夺取海丰城。经过一段时期的掠夺和杀戮后,他
们又撤出这两座城,在一个准备好的山区根据地重新集结,当叶、贺的军队
接近汕头时,农民军短期地占领了其他两个县城潮阳和揭阳,但是地方部队
和即将到来的部队之间很少配合。农民军得到叶挺一个营的援助,为夺取普
宁而打了一仗,但营长,一名共产党员,不准农民部队进城,因为担心他们
会大肆杀戮。随着 9 月底汕头的战败,共产党在广东东部建立一个工农政府
的希望暂时破灭。①
统一国民党领导的企图
共产党领导人被赶出武汉后,国民党的三个主要派别立刻进行了和解谈
判。上海一派由一批有威望的革命老党员组成,他们因反对孙逸仙倒向俄国
和在国民党内容纳共产党人而团结起来。这个集团中的几个人(但不是全部)
于 1925 年 11 月曾在北京郊外的西山开会,强烈谴责共产党向国民党的渗透,


① 1936 年,毛泽东生动地向斯诺谈了他逃脱的情况,在《西行漫记》中成了不朽之说。
① 霍夫海因茨:《中断的浪潮》,第 239—248 页;卫藤沈吉:《海陆丰——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2,《中国季刊》,9(1962 年 1 — 3 月),第 165—170 页;韦慕庭:《战败的废墟》,第 21、36 和 43 页。



要求解除鲍罗廷的职务,并指责汪精卫。这个持反对意见的集团坚持上海的
老国民党执行部是党的真正中心,甚至在 1926 年 3 月独自举行了国民党第二
次代表大会。一批上海领导人在 1927 年春季的反共行动中,与蒋介石及其南
昌来的支持者合作,并于 4 月份协助组织南京政府,但是这个集团仍保留上
海的中央党部。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对被广州领导集团“开除”出国民党之事
怀恨在心,而有的人此时正在领导南京的一派。到 7 月后期,武汉集团已与
中国共产党决裂,并且它的最直言不讳的激进主义的——也是理想主义的—
—党员已经离去。不过和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武汉集团在 1927 年 3
月它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会上试图削弱蒋介石的地位和权力,而在汪精卫回
国后,武汉和南京两派已经无所顾忌地互相公开攻击。每一方都宣称自己是
真正的党的权力中心。
到 8 月份,南京集团几次遭受军事挫折,而武汉集团声称为它所有的领
土中又有共产党领导的起义,这些情况推动了谈判。由于派部队对付武汉,
南京已经削弱它的北线,从而导致北方军事联盟的恢复。张宗昌在 7 月 25
日夺回徐州,而孙传芳则向他在长江三角洲的老根据地挺进。在 7 月中下旬,
冯玉祥打电报给南京和武汉,敦促和解,但双方都不信任他,它们自己在 8
月初互相发电和互派使者。①
在南京集团内部,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为首的桂系与蒋介石的黄埔学生之
间存在冲突。甚至何应钦对蒋的支持也是不可靠的。总司令由于专横跋扈,
似乎有许多政敌,而且他似乎是和解的一个障碍。这时,蒋介石的后备军在
北线,而且尽管在上海勒索性地筹款,南京政府在财政上仍存在种种困难,
这些情况降低了他的威信。在 8 月 12 日军事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蒋谈了他
要辞总司令之职和把首都防务交给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