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

第138章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38章

小说: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毛泽东:《三个月总结》,《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208 页。《五四指示》直 到 80 年代初才发表,
并证实是刘少奇起草的。
① 徐运北:《参军运动简报》,载《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来区党委关于土改运动的 重要文件》,第 69—74
页。
① 例如新华社延安 1946 年 11 月 9 日电(译文载《参考消息》,1946 年 11 月 10 日)和新华社发法新社记
者西德尼?里顿伯格 1946 年 12 月 5 日电(译文载 《参考消息》,1946 年 12 月 6 日)。



保护他们。很多地方非军职干部也不喜欢军队的征兵工作。他们不得不努力
克服农民开始时由于担心国民党回来而不情愿对地主进行斗争的想法,然后
紧接着要求农民保卫他们的新土地,免受进攻的国民党军队的威胁。②
作为克服这些不足的手段,党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征兵方法,并概括地提
出了工作步骤。在村民大会上,积极分子要解释征兵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农
民提出他们的条件。村里的所有群众组织都要参与消除农民的疑虑以及好男
不当兵的传统观念。农会要讨论并决定谁该不该志愿参军;妇女团体接到要
求,要动员其成员鼓励家里的男人去参军。在村民们的认识因此而提高后,
各种竞赛运动便可以发动起来,用先进村的事例去影响较落后的村子。各个
村庄要命名志愿参军的模范家庭和模范农民,以激励其他家庭和个人。在这
一阶段,必要时一些中共党员本人应站出来,带头参军。
在土地改革还没有彻底实行的村庄里,征兵运动可在分田分财的同时开
展。不仅要把地主的财产分给农民,除此之外,那些被认为是恶霸的地主还
可能被关押甚至被处死。一份报告宣称:“必须摧毁他们的封建统治。……
经验证明,只要完全分掉地主的土地和粮食并把他降到中农的水平,……他
在村里就不可能继续持原来的态度。”①很明显,给农民以物质利益并不是土
地改革的唯一目标。同样重要的,是这场运动所产生的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政
治上的破坏力。因此,对 1946 年某些边区一度发起的献田运动提出的一种批
评是,它没有经过斗争就完成了经济上的再分配任务,其结果是,这一运动
既不能达到推翻地主,也不能达到农民政治上和心理上解放的目的。②1948
年 10 月,毛泽东宣布,在前两年,党“已经动员了大约 160 万左右分得了土
地的农民参加人民解放军”。③无论如何,提供的利益与获得的支持之间的环
节就是斗争运动。因为它能使共产党人把通过财产的再分配而激发起来的最
初的阶级觉悟,转变成从事战争所必不可少的特种支持。至关重要的是,这
场有众多目标的斗争运动摧毁了农村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配地
位。
随后的新的乡村政权机构的建设,是进行土地改革“这一切工作之本”
的最后一步。那些最积极参加这场具有多种特点的控诉运动的农民,为中共
提供了新党员,也提供了新的地方领导干部。那些得到了土地财产的农民,
成了农会和其他村组织的骨干。这是一种由农民自己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
共产党因此对它担负征收粮食税、发展地方民兵、组织军事运输队以及对不
想志愿参军者施加压力的责任可以信赖。这些都是党在农村立脚的基础,的
确可以保证坚持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军事斗争所必需的粮食和人力供应。①这
样,中共就能利用日本入侵和中国农村财富、权力分配不均所激起的破坏能
量来为自己服务。这一成就使国民党政府没能对日本人和国家主要农业基础


② 《宋任穷同志 6 月 15 日在中央局党校关于政治工作的报告》,第 1 — 2 页;以 及编入《一九四七年上半
年来区党委关于土改运动的重要文件》,第 69—70、 55、63—64 页上的几个报告。农民要留在新分到的
土地上的愿望也在周立波 关于东北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中得到着重描写。
① 李振阳:《嘉济边游击区土改的几点体会》,《工作通讯》第 32 期(游击战争 专号),第 15 页。
② 《关于贯彻耕者有其田几个具体问题的指示》,载《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来区党 委关于土改运动的重要文
件》,第 14 页。
③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347 页。
① 内战时期土改运动目击者的一流著作是韩丁:《翻身:一个中国村庄革命的记 录》。



的惰性提出的挑战作出同样反应这一事实愈加显得突出了。



1946—1949 年的内战

1946 年 11 月初,蒋介石向马歇尔吐露说,国民党政府最近已在从前使
它造成分裂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武力是解决同中共冲突的唯一手段。②
这一决定不仅是以对共产党的弱点,而且是以对他自己的长处作出持久的错
误估计为基础的。马歇尔在其使华的第一年中,曾多次尽力警告蒋介石他所
面临的某些危险。马歇尔甚至忠告说,政府的作为“可能会导致共产党对中
国的控制”,因为“目前正在发展的混乱局面不仅会削弱国民党,还会向共
产党提供一个削弱政府基础的绝好机会”。③
1946 年 10 月,马歇尔评价共产党的军事战略,向蒋指出,尽管他们在
退却,但是并没有投降。当共产党人放弃城市时,他们并未损失军队,既然
他们拒绝固守和战斗,那么显然他们不想损失军队。由于他们保存了主要力
量,就能够在军事上给他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①最后,当马歇尔准备离开中
国时,他再次劝告蒋介石说,共产党人现在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已经很强大了,
国民党政府依靠军事手段很可能摧毁不了他们。蒋对此的答复是,一旦中共
的军事力量被摧毁——这一点他确信在 8 到 10 个月之内就可完成——解决共
产党问题就不会有困难。②
他的战略是首先收复所有前线上的城镇,控制长江以北的主要交通干
线。然后政府军可以从这些据点和铁路走廊进入共产党的解放区,重新建立
对较次要据点的控制,并最终控制农村。根据这一战略,政府军在 1946 年 7
月发动了全面进攻,共产党的历史编纂学把这次全面进攻当作第三次国内革
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第一年,1946—1947 年:退却

在 1946 年 7 月至 1947 年 6 月的第一年里,政府军实际上夺取了除哈尔
滨以外的所有东北城镇,收复了苏北的县城,占领了张家口和延安,控制了
河北和热河省的大部,扫清了大部分陇海和胶济铁路线。此后,拉锯战在长
江以北所有中国主要铁路线上展开。这些铁路,除了自苏北海岸直通陕甘边
界附近的宝鸡的陇海线和横贯山东的胶济线外,还包括津浦线和平汉线。在
满洲,战斗主要焦点所在的铁路,是唯一从华北通往东北几省的北宁线,以
及连接四大城市沈阳、四平街、长春和吉林的铁路。随着战斗的发展,战争
的两个主战场变成了满洲和华东,后者包括江苏和山东。
共产党军队在 1946 年 7 月改名为人民解放军。①他们遵循从城镇撤回农
村的战略方针,在政府的进攻面前主要保持防御态势。9 月,毛泽东提出了
解放军将要遵行的战略战术要点。毛解释说,在抗日时期,共产党军队分散


② 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第 1 卷,第 353—354 页。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1 卷,第 202 页。
② 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第 1 卷,第 407 页。
① 1945 年 8 月,延安《解放日报》的报道中曾使用“各路解放军”的说法,但一般仍沿用八路军、新四军
名称。1946 年 9 月,《解放日报》社论和同年 10 月中共中央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使用“人民解
放军”一词。1947 年 2 月 1 日,毛泽东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中,用了“人民解放军”这一名
称;同年 2 月 10 日,朱德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签署命令——译者。



兵力打游击战为主,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辅。随着国内战争情况的改变,双
方的位置也将发生转变。但是,政府军还处于进攻地位,其人数和武器装备
都优于共产党的军队。因此,在力量的对比发生转变以前,后者必须坚持“集
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具有优良传统的作战原则。
全歼和速决是这种战争的特点。歼灭敌军不但成了人民解放军武器弹药
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兵员的重要来源,因为俘虏来的敌军通常要编入共产
党军队。歼敌的目标应是消灭其有生力量,而不是夺取地方。力求速决的目
的在于当最终不能歼灭敌人时,可以迅速避开敌人,把伤亡减到最小程度。
毛泽东断言:“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就会失败。”②
这里所论述的要点,很快就成了著名的作战原则。
政府在 1946 年 7 月第一周的进攻中,包围了汉口以北鄂豫边界上的由李
先念和王震率领的共产党部队。他们突破包围圈,成功地回到了共产党在陕
西的根据地。政府虽然消除了共产党军队对这一地区的威胁态势,但后者的
兵力却保存下来,以图他日再战。政府宣称,在山东,胶济线上的共产党军
队已于 7 月 17 日被清除。但是,由于他们的不时骚扰,铁路运输到 9 月底仍
没有恢复。也是在 7 月,政府军渡过黄河进入晋南。但是,在该省东部,共
产党军队仍能够切断从省会太原通往石家庄的铁路。①
在苏北,7 月的进攻是随着政府军从长江北进、从津浦路东进开始的。
那时,共产党控制着这一地区的 29 个县。到第二年春季,政府军夺回了该地
区的所有县城,并在国民党的控制下重新建立起县政府。在各地,共产党人
面对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都实行了撤退原则。与正规军一起撤退的还有大
部分民兵、党的干部及其家属。这一生存战略使他们保存了主力,但也付出
了沉重的代价。
晋冀鲁豫。政府军进入共产党的一个主要根据地晋冀鲁豫解放区后,他
们缴获的文件透露了这一地区遭受损失的程度。政府在这一地区的收获是大
量的,也是没有估计到的。例如,冀鲁豫分区的 64 个县,有 49 个被政府军
占领。1946 年中国共产党在该地区控制的 35 座县城中,到 1947 年 1 月也有
24 座陷落,这是中共没有料到的。他们不得不修改战略,开始做长期游击战
的准备。中共的文件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战略,在逐渐歼灭敌军的同时,共产
党的正规军及其民兵要保持完整无损。蒋介石对他的 80%—90%的进攻军队,
没有来源补充。其中一份文件指出,只要我们保持斗志,继续歼灭来犯之蒋
军,我们就不仅能够阻止敌人的进攻,也一定能够变防御为进攻,收复所有
失地。②这一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在 1946—1947 年的冬天,劝勉是不足以保
持斗志的。
撤退原则作为一种游击战策略,不仅应包括撤退军事和政治



单位,而且还应包括疏散当地居民,其目的在于保存人口、村级组织和粮食


② 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195—1198 页。
① 《美国对外关系,1946 年》第 10 卷,第 231—233 页。
② 区党委:《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与准备游击战的指示》,1946 年 11 月 20 日, 《工作通讯》第 32 期(游
击战争专号),第 49—50 页;又,区党委:《冀鲁豫 五个月来游击战争的总结与目前任务》,1947 年 2
月 2 日,《工作通讯》第 32 期,第 37 页。



贮备。然而,在 1946 年,有些村庄并没有为恢复游击战的条件做准备。其结
果是,干部和防御部队逃走了,没有武装的农民在村的组织遭到破坏的同时,
付出了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如在苏北,国民党主持的地方政府迅速建立起来
取代了这些组织。随后便是还乡团的到来。这是一些由地主和其他一心要恢
复他们地位的人所率领的武装部队。他们开始清算自己的帐目,夺回已被共
产党分给农民的土地和粮食。有关反攻倒算的报道比比皆是。①文件承认在这
一地区有无数的农民被杀害。一个用了近 10 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共产党老根
据地,在短短几个月里就被这些人毁掉了。杀回来的共产党军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