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

第132章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32章

小说: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想阻止中国革命,说我们不应打内战,而应与蒋介石合作。否则,中
华民族将遭毁灭。”③








































① 在《论联合政府》的专论国际形势的几小节中,毛只提到苏联是联合打败法西斯势力的三(或五)大国
之一。不提苏联的领导作用,也不提斯大林的名字。
② 引用于里尔登…安德森:《延安与列强》,第 103 页(但是是转译的)。
③ 宣道华:《毛主席向人民讲话》,第 191 页。



瞻 望

日本投降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大地当然是一件伟大且令人欣喜的事
件。它标志着外国入侵的结束,以及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在似乎无穷无尽的
苦难和牺牲之后,真正的和平可能终于到来了。但是日本的投降并不意味战
争在中国结束,因为日本入侵只是复杂、多边的政治和军事冲突的一部分,
所有其他方面依然如故。甚至对日本人来说,射击还在继续,因为日本军队
在执行国民党人的坚守阵地、不得向共军投降的命令。
这样一来,毛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时间喘气并庆贺一下他们自 1937
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
年 8 月 13 日)中,毛还是花时间做了一下回顾和展望。过去被描绘得黑白分
明;没有用浓淡不同的灰色来描绘抗战前或抗战中的国民党和它的领导人。
据毛看来,内战的危险极大,因为蒋介石和他的外国支持者将极力夺取本应
属于人民的胜利。毛非常冷静地看到,在中国,力量的平衡并非有利于中共:
“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胜利果实究竟落到谁
手……这是另一个问题。不要以为胜利的果实都靠得住落在人民的手里。”
有一些果实——所有主要城市和东部沿海——将肯定落到国民党手里,另外
一些果实是要争夺的,还有其他的——根据地和敌占区的乡村——会落在“人
民”手里。唯一的问题是斗争的规模将有多大:“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
爆发?……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
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呢?这种可能是有
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8 月 28 日毛泽东、周恩来和帕特里克?赫尔利将
军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讨论和平、民主和团结问题。
最后,毛泽东强调要自力更生。他确认美国是一个敌对的帝国主义大国,
并坚持不需要来自苏联的直接帮助:“(在世界上,)我们并不孤立,(但)
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然而,与此同时,“钟不敲是不响的……扫帚到了,政治影响才能充分发生
效力。……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我们马克思主义
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



第 13 章  1945—1949 年的国共冲突

谈判与美国的卷入

到 1944 年,美国政府已越来越急于消除正在削弱中国抗战努力的国共之
间的不和,并想阻止一旦日本投降后苏联会站在中共一方的一场可能的内
战。1941 年新四军事件(皖南事变)后中断的国共谈判,于 1943 年重新恢
复。随着 1944 年 9 月罗斯福总统派往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帕特里克?J.赫尔利
少将抵达中国,美国人的介入变得积极了。在赫尔利被任命为美国大使几个
月之后,他的主要使命是,“为了打败日本,统一中国的一切军事力量”。

赫尔利使团:1944—1945 年

赫尔利在促进中国“两大军事集团”领导人的和解上所作的努力,在第
一年并未取得什么成果,尽管有一些相反的令人乐观的插曲。毛泽东在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上宣布了共产党的立场,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成立包
括中共参加的联合政府。这一主张赢得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刚刚兴起的和平运
动①的热烈支持;在这些地区,当日本侵略者走下坡路时,人们对重新爆发内
战的恐惧与日俱增。但这并不是国民党政府想要同意的那种主张。就在 8 月
14 日日本投降的一天以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讨论双方间悬而未决
的问题。毛最后接受了邀请,赫尔利大使亲自陪同他从延安来到政府的战时
首都。在其后的谈判中,这位大使继续担任调解人的角色。
毛泽东于 10 月 11 日返回延安。主要原则已达成一致,但实施的细节仍
待制定。周恩来留在重庆做收尾工作。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 10 月
10 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其中包括实行民主,统一军队以及承认中
共和其他所有政治党派的平等合法性。政府同意进一步保证人身、信仰、言
论、出版与集会的自由;同意释放政治犯,同意只有公安与司法部门才有拘
捕、审讯与处罚人民之权。
根据这个协定,应召集一次代表所有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商讨政府
的重新改组,并通过一部新宪法。共产党承诺,按政府军裁减陆军师的对等
比例来削减其军事力量。共产党还同意从它所占领的最南端和最薄弱的八个
根据地撤出。①政府对共产党提出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要求作了让步,共
产党则放弃他们立即组成联合政府的要求。在达成这些协议的过程中,双方
都表示要尊重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大众要求和平的普遍愿望,政治上的优势
显然要依从这一愿望才能获得。
然而,在这次谈判中有一个关键问题,甚至连表面上的一致都未达到,
这就是留下来的 10 个共产党根据地及其政府的合法性问题。蒋介石要求它们
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更
为紧要的问题则是,当双方的领导人因此而忙于谈论和平之际,共产党的军



① 即民主运动——译者。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577—581 页。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集》第 4 卷,第
1155—1164 页。



队和政府军在长江以北的日占区展开了一场接收竞赛。那一地区包括有战略
意义的东北三省(即当时所谓的满洲),共产党正在那里匆匆忙忙地开辟一
个新的根据地。
盟军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发布“第一号通令”,授权中国
政府在中国本土、台湾和印度支那北部接受日本投降。苏联军队应在满洲接
受日本投降。但是,战时撤退到西南地区的中国政府在接收长江以北日占区
的行动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共产党已经控制了华北农村的大片地区。
蒋介石预料到日本就要投降,在 1945 年 8 月 11 日,命令共产党军队就
地驻防待命。但是共产党军队按照发自延安的与之相抵触的命令,向日军据
守的战略要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以迫使他们投降。毛泽东和共产
党军队总司令朱德,在 5 天以后发电拒绝蒋介石 8 月 11 日的命令。
于是,8 月 23 日,政府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①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
村宁次将军,在政府军到达之前,日军在必要时要就地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进
攻。日军还接到命令,要他们收复新近丢失或被迫交给共产党军队的地区,
他们遵循这一命令展开了进攻行动。从 8 月末到 9 月底,以共产党军队为一
方,以代表国民党政府而行动的日伪军为另一方的冲突,有 100 多次见诸报
道。作为这些军事行动的结果,共产党在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西、
山东和绥远丢失了大约 20 座城镇。②在他们所得到的城镇中有张家口,当时
这是一座有 15—2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为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于 1945
年 8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从日本人手中收复,这是一个长城南北货物与车辆往
来的重要贸易和交通中心。由于它的规模,还由于它距北平并不太远的战略
位置,张家口成了共产党人城市管理的一个样板和他们的第二首府,直至一
年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为止。
美国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利益也插手进来,把近 50 万政府军运到华北、台
湾和满洲。在政府军抵达之前,一支 53000 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了北平、
天津和北方的其他要地。授权进行这种援助的美国陆军部的命令指示说,不
要违反在国共冲突中不介入的原则。但是,既然冲突的双方都把接收日占区
的竞赛视为相互对抗的一部分,这一命令就隐含了一种矛盾。就这样,美国
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方式放弃了“不介入”原则,它反映出整个这一时期内美
国人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立即提出抗议,认为美军的
驻防及其军队的调动,是美国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涉。①
俄国人的参加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国几方面的利益冲突进一步复杂
化了。1945 年 8 月 9 日,苏联根据 1945 年 2 月 11 日的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
就在 8 月 14 日日本宣布投降这一天,苏联军队开始进入满洲。同一天,苏中
两国政府宣布缔结两国友好同盟条约。在谈判期间,斯大林向中国代表宋子
文保证说,苏联军队将在日本投降三个月后从东北完成撤军。②苏联撤军的截
止期限因此定在 1945 年 11 月 15 日。
在俄国人占领东北的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而没用一兵一卒去控制农村的这


① 何应钦当时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译者。
② 重庆《新华日报》,1945 年 9 月 17 日、20 日和 10 月 5 日、6 日、22 日。又《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
第 7 卷,第 567—568 页。
① 《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576、577 页。
② 《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612 页。



三个月时间里,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在这一时期,共产党
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一些部队,乘帆船从山东或徒步从北方若干省份进入满
洲,这时政府军则坐着美国运输机和运输船,从他们头上或从他们身旁超过
他们。满洲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思率领的一支东北小部队与共产党军队汇
合,这支部队曾配合共产党人在华北抗击日本人的游击活动。张作霖的另一
个儿子是众所周知的少帅张学良,他由于在 1936 年西安事变中所起的作用,
一直被作为国共统一战线的人质而被软禁在国民党统治区内。
没有多少迹象显示,苏联军队在这一时期帮助过中国共产党人。但是,
东北 70 万投降日军的大量武器装备,却直接或间接地到了中共手中。①苏联
人也在一些要地采取了拖延战术,以阻止美国人帮助政府军在东北的港口登
陆。最后,从前穿过边境逃到苏联的周保中及其东北抗日联军的残余部队,
在 1945 年随苏联军队回到东北。这支在 1940 年以前遭受日本人沉重打击的
军队的其他残部,此时也从狱中和地下冒了出来,与来自华北的共产党军队
合作,很快开始重新组建。
到 11 月初,国民党政府意识到,苏联按照计划撤军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
对东北大片地区的迅速占领。政府尽管得到美国的帮助,但还是在组织对满
洲的军事与民事接收工作的竞赛中失利了。于是,中国政府与苏联人进行谈
判,后者正式同意延长其停留期限,并允许政府军队从方便的路线进入这一
地区。苏联撤军的新期限定在 12 月初,以后又改为 1 月初。这一期限又延长
了两次以上,后来苏联人呆得过久,超出了期限,不再受到欢迎。实际上,
直到 1946 年 5 月初以前,他们仍未完成从满洲的撤离。
与此同时,11 月 15 日,蒋介石从南方运来了一批精锐部队,部署在长
城一带,并向山海关发起了进攻。山海关是通往满洲的大门,长城就是在这
里达于渤海。接着,蒋介石开始设法进入东北,凭借武力去夺取被日本人统
治了 14 年的地区;在这之前它是由大帅张作霖的家族统治,却从未被国民党
统治过。在这个地区
的仍然羽翼未丰的中共军队,至此时为止尚无法与美式装备的蒋军相匹敌。
蒋接管东北的战略得到美国人的支持,苏联人也不再从中作梗,从而迅速得
以实施。
苏联人利用推迟撤离增加了他们的战利品,在撤军的同时,拆除并带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