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有 70 个县都由牺盟会的人担任县长,而省内 7 个较大行政区中有 5 个据共
产党人所说是在“我们手中”。所有这些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但就到此
为止。如薄一波以后告诉杰克?贝尔登的那
样,新军的长处是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其弱点是缺乏统一性,缺乏中央领导
和军事经验。这是一支由学生、教授和农民组成的军队,学生不懂如何打枪,
教授不懂战术,而农民既不懂战术又不懂政治。这支军队由于缺乏指挥首脑
与技术,处于分裂与被消灭的危险之中。①
但是由林彪、贺龙和刘伯承分别指挥的八路军第 115、120 和 129 师所提
供的帮助正在途中。由八路军与分散在敌后的抗日力量的袋形地块联系,华
北根据地于是在山西山区诞生了。只要有可能,共产党人便进入邻省:河北、
河南、绥远。第 115 和 129 师的小分队被派得更远,进入山东。
3.建立根据地。八路军三个师的行动得到蒋介石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
锡山两人的批准。面对日本在山西的攻势,这些部队,尤其是第 115 师,与
山西正规部队配合,但保持组织上的独立性。由于这种配合,迎来了中国在
这场战争中的首次胜利,这就是 1937 年 9 月 25 日发生在晋东北的平型关大
捷。在当地激烈而混乱的战斗中,大部分任务由山西军队承担,林彪则对精
锐的板垣第 5 师团后方的一支补给辎重车队布置了一次精心的伏击。日本人
在一条狭窄的山沟里不意被分割成小股。然而,共产党人只缴获到大约 100
条枪,而没有抓到俘虏;日本士兵顽抗到底,幸存者破坏自己的武器,然后
自杀。②
平型关的经验可能有助于使毛和同意他观点的一些人相信,与“友军”
配合对优势的敌人作常规战是不明智的。林彪在这场争论中或许站在毛的一
边,他在战斗报告中含蓄地确认以下结论:
(1)由友军协同作战实际上非常糟。他们决定进攻计划,但他们自己并不能贯彻。……(7)
敌兵有很强的战斗力。我们在北伐和苏维埃时期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强敌。他们的步兵在战斗环境
中能发挥个人主动性,他们即使受伤,也拒绝放下武器。……(12)我们部队的军事技能和训练仍
有大加改进的必要。在过去半年中,我们的部队得到了一次休整的机会,纪律、士气和正规化都
大有进步;但在战斗训练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①
当日本对山西的入侵还在进行之际,第 115 师的几支部队(约 2000 人),在
聂荣臻率领下,占据了山西东北部以及相邻的河北西部山区的阵地(林彪在
1938 年 1 月负重伤并回到延安,然后赴苏联养伤)。聂荣臻在五台/阜平地
区的活动标志着以后成为晋察冀边区的开端。
① 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第 52 页。
② 彭德怀:《关于华北根据地工作的报告》,载《共匪祸国史料汇编》第 3 卷,第 351 页。
① 引自片冈铁哉:《中国的抗战与革命》,第 64—65 页。
早在 1937 年 11 月,晋察冀根据地的大致轮廓开始形成。当地的“动员
委员会”和其他早期组织活跃在晋东北和冀西的近 30 个县、冀中(平汉铁路
以东)的 20 个县和察南的 4 个县。但抵抗组织还没有完全控制这些县,而且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并不互相邻接。他们之间还很少合作。
1938 年 1 月 10 日至 15 日,在冀西山区一个县城阜平举行的一次会议上,
根据地正式成立。来自 39 个县的 148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 28 个“组织”:
从动员委员会、牺盟会和各种军事组织到黄教喇嘛。这是一次非常明确的统
战会议,而且完全受中共指导。会议通过了一系列赞成抗日、军事动员、政
治组织和温和的经济改革的决议。会议也批准了晋察冀根据地的组织结构;
它指导根据地今后 5 年的工作,因为下一次根据地全体代表大会直到 1943
年 1 月才召开。阜平会议的代表批准成立一个 9 人行政委员会,由牺盟会的
活动分子宋劭文领导,他同时还是五台县县长。①聂荣臻是军区的司令员,军
区与民政体制是分开的,但双方在所有层次上都互相影响。这一机构全面管
辖 11 个专区,那里的抵抗运动的组织者最为活跃。1938 年 1 月 22 日,蒋介
石和阎锡山勉强批准了晋察冀边区的成立。在中共建立的所有敌后根据地
中,它是得到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唯一的一个。与晋察冀的发展同时,贺龙
的第 120 师活跃于晋西北,这是一个几乎与陕甘宁同样贫穷落后的地区,后
来成为晋绥根据地。晋绥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一条连接延安地区与更东边
的根据地的战略通道,也是部分地护卫陕甘宁东北部的一面盾牌。
刘伯承把他的第 129 师推进到晋东南的太行山区,接近河北和河南边
界。这一地区,加上鲁西部分地区,成为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战争的大部分
时间里,它实际上是松散地结合的两个根据地,一在平汉铁路以西,一在路
东。以后发展的是山东半岛根据地,离八路军主力更远,那里共产党人、日
本人、伪军、地方武装以及与中央政府有联系的部队之间的斗争非常复杂。
在华中,某些与华北不同的条件使得中共的势力发展缓慢。在受日本人
攻击最厉害的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沪宁干线,地方行政往往崩溃,秩
序混乱,而各种类型的武装团伙迅速涌现,恰与北方一样。也是在这里,日
本人起初对他们经过的地区不注意占领。但在别处,华中较少受到日本入侵
的破坏。地方和省级行政机构继续行使职能,经常与国民党控制的自由中国
接触。长江北岸的安徽和江苏部分地区没有直接受到日本的进攻,国民党军
队没有撤走,留了下来。在长江南岸的江南地区,虽然起初大多数国民党部
队撤走了,但有些部队不久又被调来,更多部队接踵而至。这些部队中很多
是中央军或与蒋介石有密切联系的部队,不同于八路军地区内的地方杂牌
军。毕竟这一地区曾经是国民党政权的核心地区,国民党人对外来势力的侵
入十分敏感,同时他们也处于抵挡这样的入侵的较有利的地位。
虽然新四军规模较小,在几年里战斗力也不如八路军,但是毛泽东和刘
少奇不久就要求他们在全区,尤其是在长江以北,从事进取性的根据地建设。
国民党正式划给新四军的活动地区见图 12。中央政府每月补助约 13 万元以
弥补经常费用。在长江北岸,他们的战场是国民党第 5 战区的一部分,由令
人敬畏的桂系领袖李宗仁指挥;长江以南是第 3 战区,由蒋介石的心腹同僚
顾祝同将军指挥。直到 1938 年末六中全会时,新四军的活动很少受到延安的
① 宋劭文是北京大学毕业生,1933—1934 年曾因宣传抗日入狱,见哈特福德: 《一步一步来》,第 84—
89 页。
直接控制。虽然项英的军部中某些高级干部来自延安(叶挺并无多大权力),
但新四军的政治指挥系统却是经过当时以王明为首的长江局。起初几乎全部
军事活动都在江南,包括部署新四军各小分队,招募或吸收杂牌的武装团伙
来扩大自己,并从事力所能及的抗日活动。有时他们邋遢的外貌使当地农民
把他们与打家劫舍的匪帮混同起来;有一两次他们被当作前来恢复秩序的日
本军队而受到错误的欢迎。当地的老百姓,无论是普通农民还是地主,对他
们的接待常常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消灭土匪的能力而不在于抗日。①在战争的头
一年左右,共产党在华中各地并未试图攫取政权和建立北方正在开始形成的
那种根据地。
1938 年末六中全会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1939 年,新四军大大地扩充
了,江北的部队日显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江南部队为代价的。这一
军事扩张也是以项英为一方和以党中央为另一方(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尤
其是刘少奇)之间日渐紧张的关系的一个部分。这种扩张和强调建立根据地,
当然使华中的共产党人与中央、省和地方各级的国民党当局发生日益严重的
冲突。
在六中全会上,刘少奇成为华中党的最高领导人。这既反映了王明权力
的下降,也反映了毛想在华中获得更严密的控制并在华中推行华北根据地建
设政策的决心。①表 21 和图 12 表示新四军在战争头两年的部署,就总体而言,
它向东北运动,进一步深入敌后,并远离国民党后方。加入新四军的其他军
事力量中,最重要的是由长征老战士李先念领导的豫鄂挺进纵队,他们占据
了原第 4 支队占领地区附近的阵地,位于武汉以北,横跨平汉铁路。直到 1941
年,在新四军事件后的改组中,李先念的纵队才正式编入新四军。更往东去,
在长江以南,是两支半游击的地方武装,即管文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和
江南挺进纵队。管是丹阳出生的地方共产党领导人,他在 1937 年前一直与党
失去联系。他帮助开辟了一条通道,经过这条通道新四军部队可以穿越扬中
岛到达江北。这两支部队和第一支队均与从属于重庆的忠义救国军发生争
夺。
图 13 表示共产党根据地的大致方位,但同中共战争末期向公众提供的大
多数简图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出共产党控制下的广大邻近地区。这很容易使
人误解。这些根据地,从北方的陕甘宁和晋察冀到离广州不远的两个用阴影
表示的不稳定的游击区,处于极不相同的发展和巩固阶段。一种更实际但仍
为简化的图,可以表示出 3 类地区,它们都是变动的。(1)中共已经创立了相
当巩固的行政机构的地区,可以公开行使职权并实行改革,老实说,
表 21 新四军(1939 年末)
军部。军长:叶挺。副军长兼政治委员: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
任:邓子恢
江南指挥部(1939 年 7 月成立)
第 1 支队。司令员:陈毅。1939 年初向太湖东、南扩张的努力不很成功。这支部队的大部在 1940
① 陈永发:《革命的形成:1937—1945 年华东和华中的共产党运动》(斯坦福大 学,博士论文,1980 年),
第 38—48 页。
① 中原局总部最初驻在平汉铁路线上的确山,大约在郑州和武汉的中点。这是 在武汉失陷后不久,中共可
能估计日军将沿经过湖南和河北的铁路线大规模 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局将占有利位置,便于指导
作战。在弄清日军 置平汉线此段于不顾后,中原局东移。
年 3—6 月间转移到江北。
第 2 支队。司令员:张鼎丞。1939 年初,罗炳辉率领支队部分力量渡江帮助组建第 5 支队,并
置于其领导之下。
第 3 支队。司令员:谭震林。
江北指挥部(1939 年 7 月成立)。司令员:张云逸
第 4 支队。司令员:戴季英。最初由武汉以北湖北大别山区(靠近黄安)原鄂豫皖苏维埃共产
党残部组成。最初由高敬亭,一个以前的贫苦农村屠户领导。高对抗新四军的命令和纪律,
拒绝与国民党部队合作。他勉强转移到安徽巢湖以东,被指责为“专横的军阀”,并于
1939 年 4 月在一次公开审判后被叶挺下令处决。①第 4 支队的一些成员被派去帮助组建第
5 支队。第 4 支队主要是一个训练单位。
第 5 支队。司令员:罗炳辉。1939 年春在巢湖西南的庐江组成;1939 年 7 月转移到苏皖边界南
京对岸的来安/六合地区。1939 年底更东进至江苏高邮湖/运河地区。第 5 支队多次与国
民党人和日本人战斗。
第 6 支队。司令员:彭雪枫。1939 年夏由八路军派往河南的部队组成。吸收了不少地方武装和
国民党军队的散兵。1940 年初从豫东(太康/淮阳)向东进入皖北。第 6 支队是皖北和苏
北根据地建设的主要军事力量。
这些改革还不是革命,然而却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并深深扎根于当地社会,
超出了任何中国政府以前曾达到的程度。这些核心地区是不保密的中共地图
上所表示的大片根据地中的安全岛。
(2)比较不稳定的地区,在中共资料中常称为“游击区”,而在日本资料
中称为“中间地带”。这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