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齐鲁文化 >

第52章

齐鲁文化-第52章

小说: 齐鲁文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钱走人。由于吃的时候必须低头弯腰,因此有人谑称为“撅腚豆腐”。
  托板豆腐的特点是清淡、温软、洁爽,能够唤醒人的味蕾,同时又以其湿润体贴着人的口舌,清新的豆腐气息让人的嗅觉获得安慰。最主要的是吃下之后不像喝下豆浆那样感到一肚子的温热,也不像吃油条那样满口的油腻。吃过托板豆腐,只有悠远的豆香味常留在口,使胃肠也变得舒爽起来。
  16烟台焖子
  烟台焖子是烟*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曾经风靡烟台大街小巷。
  相传:100多年前,有门氏两兄弟来烟台晒粉条。一次,他们刚将粉胚作好就下起了大雨,接着就是连续几日的阴天,粉条根本无法凉晒。时间一长,粉胚就会变酸变坏。情急之下,门氏兄弟将粉胚用油煎熟,加蒜拌好,请乡亲们来品尝。乡亲们吃过都说味道好,于是帮着门氏兄弟支锅立灶,开始煎粉胚卖。很多人品尝之后都说好吃,便问此食品叫什么名字,可没有人说得上来,其中一个较聪明的人认为此品是门氏兄弟所创,又用油煎焖,就脱口而出“焖子”,此名由此传开。
  如今的“焖子”选用上等地瓜粉,先将地瓜粉和好,制成焖子,待其凉透后切成小方丁,放到锅中两面煎至发黄,铲入盘内,浇上麻酱、蒜泥等佐料后食用,具有热脆、香辣等特点。
  二、主食类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所产的各品种粮食自然成为当地主食类小吃中当仁不让的主角,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变换着自己的特色,为人们呈现出种种美食。
  1糁
  山东临沂地区有一种味道独特的传统名吃——糁。糁又叫“肉粥”,是指用肉作成的汤羹。以前,当地百姓每天早晨都要喝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的糁。
  糁
  关于糁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中,其写道:“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此外,汉代的刘向在《说苑·杂言》中也写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但这里所说的糁是否就是现在临沂地区的糁,还无从得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3)
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来源于《临沂县志》,该书记载糁是明朝末年由临沂人创制,历经多年演变与改进,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
  除了史书记载之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关于糁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有两个。
  其一:东晋时期,由于灾荒严重,一对穷困潦倒的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这对夫妇非常感动,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回报。
  有一次,王羲之身染重病,夫妇二人知道后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便把家中仅有的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给杀了,打算熬成汤送给王羲之喝。熬鸡汤时,他们还专门在汤里加了一些较为常见的驱寒中草药。本来,他们想把鸡炖得烂一些,由于是在晚上熬煮,看火的丈夫因过于困倦而睡着了,致使鸡汤煮了一整夜。
  第二天,看着已经黑糊糊的鸡汤妻子非常生气,但家中又没有其他东西,他们只好将煮“糊”的鸡汤送给王羲之。当时王羲之虽然卧病在床,但吃了一些中药后病情已经有一些起色,只是感到口干舌苦、没有食欲。他看到夫妇二人送来的鸡汤,不好意思驳了人家的好意,勉强尝了一口。没想到,品尝之后感觉神情气爽,病也好了一大半。于是,兴高采烈的王羲之随手写下“米参”二字,后来人们将其称做糁。
  其二:“糁”与乾隆皇帝有关。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如今的郯城码头镇时,感到有些饥饿,决定尝尝当地的名吃。旨意一下,当地官员急忙献上了味道独特的早餐。乾隆皇帝品尝之后,觉得自己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东西,问道:“这是啥(糁)?”地方官员不明就里,只是紧张地点头回答:“这是啥(糁),这是啥(糁)。”于是,糁流传开来。
  关于糁的制作,据《礼记·内则》记载:“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也就是说,最早的糁是用牛、羊肉加工而成的。后来糁传到内地,由于内地人喜欢食用鸡鸭,所以糁便用鸡、鸭肉制作。
  通常情况下,制糁要经过选料、制汤、合成糁三步,主要用料有肉、麦米、面粉、葱、姜、精盐、五香粉等。以鸡糁为例,如果是制作30碗,就需要母鸡1只、麦米25克、葱75克、姜150克、五香粉15克、盐75克、酱油100克、胡椒粉15克、面粉500克、味精12克,此外还需要准备适量香油、醋和水。
  制作时,首先在锅中加水,待旺火烧沸后放入鸡,熬煮3小时左右撇去浮沫,下入麦米、葱、姜等,小火煮2小时,待鸡肉熟烂时捞出晾凉,把鸡肉撕成丝,放在碗中。然后将精盐、胡椒粉、五香粉、酱油等放入鸡汤中,开锅后放入调成糊状的面粉。再次开锅后将其盛入装有鸡肉丝的碗中,点上少许酱油、味精、香油和醋就制成了汤薄味浓的鸡肉糁。
  喝糁时,讲究热、辣、香、肥,如果用一碗热糁配上油条、烤牌(一种烧饼,当地的特产)一起食用,那将是非常美好的早餐。
  如今,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扬,临沂已经有数十家专门制糁的店铺,就连上海、青岛等地也开设了糁馆,所做糁种类多样,口味也各有千秋。
  2周村烧饼
  提起淄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拥有众多人文古迹和天然景区,除此之外就是种类繁多的传统名吃。其中周村烧饼更以其薄如纸片、香气宜人、入口酥脆的独特风味,在淄博的传统小吃中脱颖而出。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4)
周村隶属于淄博市,坐落于鲁中地区,周村烧饼是周村的特产之一。
  关于周村烧饼起源于何时,已经无迹可考,但传说其主要源于汉代的“胡饼”。
  据史料记载:周村烧饼明朝中叶,周村云集着大量商贾,当地经济极为繁荣,各种小吃应时而生。当时,用来烘烤“胡饼”的“胡饼炉”传入周村,当地面食师傅对其进行了改进,烤制出薄、香、脆、酥的烧饼,这种烧饼就是周村烧饼的雏形。
  当时,周村人都将此烧饼称作香酥烧饼或大酥烧饼。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周村的这种烧饼逐渐流传开来,外地人为了记住该地区烤制出的独特烧饼,便将所有周村地区烤制的烧饼都称为周村烧饼。
  据当地老人回忆,“周村烧饼”之所以具备“薄、香、酥、脆”等四大特点,应归功于一位名叫郭云龙的面食师傅,因为最初的周村烧饼也是面皮较厚且不酥脆。一次,郭云龙师傅在烤制大酥烧饼时,偶然发现饼上面鼓起的部分薄而香脆,再加上些许芝麻,吃起来香而不腻、爽脆异常。于是他大胆试制新品,最终研制出了形圆色黄、薄如纸片、入口酥脆、不硬不艮、多食不腻、易于消化、正面有均匀密集的芝麻仁、背面有天然形成的细密小孔、可存放数周仍保持酥脆的周村烧饼。这种烧饼投放市场后,深受大家的喜爱。l880年后,郭家的“聚合斋”烧饼店率先启用印花纸包装,包装后的产品久藏不变质,沿袭至今。
  清朝末年,周村烧饼的美名传到宫廷,皇室屡次调贡,使得“周村烧饼”名满天下。当时山东省的著名商号“八大祥”(以经营绸缎而闻名)就专门定购周村烧饼,将其发往埠外作为馈送佳品。1951年前后,周村人民曾以周村烧饼为礼品,慰问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今,周村烧饼屡获殊荣,相继获得了“山东省优质产品”、“山东省传统名特食品”、“商业部优质产品”、“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等众多荣誉称号,深受人们喜爱。
  3泰山煎饼
  去山东,自然少不了吃煎饼。煎饼是粗粮细做的一种方便食品,具有原料广泛、粗细均可、制作简便、易于携带与保存、食用不需加热等众多优点,堪称经济又实惠的绝佳食物,在山东是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食物之一。
  据考证:山东煎饼起源于泰山地区,而且泰安的摊煎饼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泰安地方志中写道:明万历年间(1620年),泰安城东羊楼村的范氏分家,在其分单中写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这说明煎饼在明朝年间就已是泰安地区的主食。著名文人蒲松龄就曾写有煎饼“圆如明月、大如铜铮、薄似蝉羽之纸、色如黄鹤之翎”的诗句。
  泰山煎饼以玉米和小米为原料,一般情况是头天晚上将原料精细磨碎并搅成糊糊,第二天早上开始支鏊子,然后用玉米秸或麦穰等柴禾烧火,待鏊子将热时用一块叠成多层的方形厚布(俗称“油布子”)蘸上少许豆油,擦拭鏊子,要将其擦亮、擦匀,这样既能清洁去污,又能使烙熟的煎饼易与鏊子分离,避免粘贴。
  接下来就是用饭勺舀着糊糊倒在鏊子中央,再快速地用长条形竹坯子(或竹耙子)将面糊向鏊子的四周摊擀,一定要摊满整个鏊子,并摊均匀,几秒钟后煎饼就烙熟了。此时的煎饼中间干硬四周绵软,只要用双手轻轻一揭,一张圆圆、薄薄的煎饼就做好了。泰山煎饼由于薄如纸、脆如酥、少水分、耐贮存,成为久负盛名的传统食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5)
在泰山地区,煎饼的吃法也很有讲究,那就是不能空口吃煎饼,必须卷着其他食物一起吃,比如卷肉丝、卷油条、卷豆腐、卷海带丝等,而且只要是能想到的,几乎都可以用煎饼卷着吃。最为经典也最为普遍的吃法就是用煎饼卷大葱。将一张煎饼对折几下,抹上一层豆瓣酱,放上几根大葱(只要葱白),然后用煎饼卷起来狠狠地咬上一大口,那个香味就甭提了。由此有了“吃煎饼,卷大葱,香喷喷,赛油饼”的民谣。
  4糖酥火烧
  糖酥火烧又叫龙桑寺火烧,形如满月,黄酥油亮,虽与月饼极为相似,但“内容”却比月饼丰富。其外观焦而不糊,闻着香气诱人,入口酥而不碎,醇香可口,酥、香、甜俱佳,系商河(地名)的传统名吃。
  据说:糖酥火烧最早由商河县龙桑寺附近的谢姓点心铺创制于清朝初期,那时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吃得起。它主要以面粉、油和糖为原料,制作时先将适量面粉放入锅中,用油煎炒,煎炒好之后加入香油等调料拌匀,此为酥。接着将部分面粉用温水和好,稍饧片刻后擀成饼,抹上酥,卷起来,再抻拉成长条,切小段,制成多层皮,最后包上糖馅就算制好了火烧坯。
  接下来是烤制。糖酥火烧是否酥脆、香甜、美观,与烤制有很大关系。早些年,人们使用的烤炉非常别致,下面是支起的大平锅,锅上面有一个铁锅盖,锅盖上是呈三角形的三个铁鼻,可以用来拴三根铁链,以便将铁锅盖吊起,而且吊起的铁锅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平锅上面自由移动。接下来将木材劈好,放到锅盖上面点燃,然后将部分木炭火取出放在平锅下面,要连续添加,以保持锅面的温度。最后将做好的火烧坯放到平锅上面,然后移动锅盖使其压在平锅上,将火烧加在中间,同时使火烧两面受到烘烤。对于糖酥火烧的烤制火候,必须拿捏得非常准确,火太旺容易烤糊并夹生,火太弱则烤不出脆酥的火烧。
  建国后,随着人们对传统名吃的重视、继承和发展,糖酥火烧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改进,特别是电烤箱的使用,不仅使火候难掌握的问题得到解决,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在配料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进,增加了花生米、核桃仁、青红丝等馅料,使糖酥火烧的味道更加鲜美。
  如今,糖酥火烧因价格低廉、酥脆香甜、易于存放、携带方便而受到百姓喜爱。商河县的糖酥火烧铺也发展到数十家,年产量达200多吨。
  5石蛤蟆
  石蛤蟆是一种水饺,系博山人石玉璞于20世纪30年代初所创。最初,石玉璞只经营酒菜,店面在博山(现张店人民西路),靠薄利多销起家,后来增添了水饺。
  石家水饺有四大特色:其一,皮薄,且厚薄均匀,煮熟之后透过薄薄的饺子皮可见内部的馅;其二,馅大,用肉肥瘦比例得当,海米、木耳、香油多而出味,外加蒜黄或者韭菜,味道鲜美醇厚、肥而不腻;其三,下水饺的技术有独到之处,水饺入锅后,火候掌握得法,水饺在锅中不破皮,盛入盘中不粘连;其四,吃水饺时,都会赠送一碗椒汤(用煮水饺的汤,加酱油、醋、胡椒面和青头配制而成),顺应了“原汤化原食”的民间食俗,而且汤汁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