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连战的日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平时工作的原因,我们经常和国内外的领导人、各界著名人士打交道,合影的机会较多。合影时,不管遇到什么人、多大领导,我一般习惯先过去向人家问候,然后再握手照相。那样显得比较自然。如果领导站在那里,周围人纷纷过去照相时,却一句话不说,人家不就成了道具和雕塑了吗?前两年在中南海采访时,曾遇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前著名电影明星施瓦辛格,我和他们都是先握手交谈,再合影留念。
一回生,二回熟。后来再次随访时,连主席听别人我叫“卫兵”,立刻问我:“你是不是‘文革’生人?”我说对,连战点点头。从此以后,连战夫妇就经常称呼我“卫兵”。其实,在采访中,许多领导同志都这样称呼我。我觉得这个称呼比“小刘”、“老刘”都亲切。
。。
我认识的“阿姨”(1)
听到我叫连方王+禹“阿姨”,朋友开玩笑说我“嘴甜”。后来,连方王+禹在她出版的书中曾经提到,有几位大陆的随行人员称她“阿姨”,不经意间在大陆认下几个“外甥”。
在后来随访中,我和连夫人的接触多了,彼此一熟就时常聊天。连夫人是那种很随和、很爽快的人。看着我们紧张忙碌工作,她经常会关切地问候。同行的朋友对我说:“你好像特别招年长女士的喜欢。”
“招年长女士喜欢,就不招年轻姑娘喜欢吗?”我开玩笑地回答。其实与他人相处,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你尊敬别人一分,人家就回敬你一分。我和连战夫妇的关系也是如此。更何况,连夫人又是那样一位有内涵、有修养、秀外慧中的高雅女性。
都说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其实连方王+禹不仅是个好女人,同时也是成功的女性。这位当年台湾的选美冠军在2005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评选活动中,与青海省省长宋秀岩、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向菲、台湾知名人士高金素梅等一同当选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十大女性之一。
连方王+禹作为当年台湾评选出来的“中国小姐”冠军,从台湾大学植物病虫害系毕业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并在此与连战先生完婚。婚后她随丈夫回到台湾,在台大植物病虫害系授课,并在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兼课。随着连战步入政坛,公务活动日益繁重,连方王+禹辞掉了在大学的授课,专职家务。她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家庭,侍奉年老的公婆,全力扮演好贤妻良母孝媳三重角色。同时,她还积极参加社团公益活动,以支持作为政治家的丈夫。
连方王+禹1945年出生于四川重庆。父亲方声恒,是知名物理学家,先后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及台湾大学20余年。母亲汪积贤女士,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到台后任教中学20余年。
1962年,读大学的连方王+禹参加第三届“中国小姐”选拔,荣膺冠军。1965年9月与连战结婚,育有两男两女。曾任教于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著有《欧游杂记》、《伊莲集》、《亲情》、《爱苗生我家》、《半世纪的相逢》、《与子携行》。现为“连雅堂文教基金会”及“连震东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我从网上曾经看到过一幅连方王+禹当年获得“中国小姐”冠军时刊登在杂志封面上的照片。那份杂志名为《今日世界》,1962年7月出版,距今40多年历史,是住在台湾南投的许小姐家中收藏的。照片是在当年台湾“中国小姐”评选揭晓后拍摄的,连方王+禹站在中间,获得第二、三名的小姐站在两侧。三位姑娘的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微笑。后来得知,当时正在读大学的连方王+禹本来是抱着“选着玩”的心态参加选美的,没想到竟然获得冠军,自然喜上眉梢。
虽然照片上看不大清楚连方王+禹的脸,但凭感觉,也能感受到她当年的青春和秀丽。岁月不饶人,如今面对连夫人,人们依然能看到她当年的风采。
外界原以为连方王+禹喜欢文学,善于写文章,便推断她在大学是学中文的,以至于有些网上关于连方王+禹的简历也称她“毕业于台大中文系”,害得我在云南丽江和她交谈时,冲口就问:“听说您是学中文的?”闻听此言,夫人微笑着看着,然后摇摇头。“那您是?”我实在想不出来。看我为难的模样,连方王+禹一字一句地说“植物病虫害”。
“植物病虫害!”我禁不住重复了一遍,怀疑自己是听错了。我实在看不出来,“植物病虫害”和文学、诗歌、散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可连夫人竟然从容地改了行,而且改得还不错。
连方王+禹给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喜欢”。这一喜欢,就让她至今已有6本著作面世。
然而,按照连方王+禹的话说,前几年她创作情绪不佳。她在《半世纪的相逢》一书中袒露了自己的心路。她这样写道:这几年经过两次大选,目睹了台湾社会的纷乱,大环境每况愈下,尤其经济大不如前。因此,总觉得前途没有希望。自己没有希望也就罢了,反正人生已过了大半。她常和连战讨论,退休后住到哪里去,国外吗?住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住三个礼拜也总要回家了吧!“我们和西方人究竟不相同啊!究竟何处是我家呢?”而孩子们呢?他们一个个都纯正而优秀,但是,在这样的社会中,他们的前途又在哪里?他们都在台湾受了最高的教育,有责任有意愿服务自己的家园;若是再这样下去,他们是不是终究会被迫成为异乡人,一个个到国外谋求发展呢?所以,这几年,我的情绪总是带着几许无奈和失落。每每拿起纸笔,总是废然作罢!我写不出好的文字来和朋友共享。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4月,她跟着连战去大陆作“和平之旅”。
我认识的“阿姨”(2)
“我的笔终于醒了。”连方王+禹在书中写道。
2005年8月,连方王+禹女士所著《半世纪的相逢》一书出版发行。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直觉,记录了在4月底5月初她和连战来中国大陆进行“和平之旅”、实现国共两党56年来首度接触的经历和感受。其中还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余秋雨先生在为此书所写的序言中说:“方王+禹女士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置身政治中心而又不太懂政治的妻子独特的眼光。”
据台湾媒体报道,2007年初,连方王+禹又出了一本新书《与子偕行》,讲述她和连战携手40多年的家庭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丈夫、孩子和长辈的爱。几十年来,她始终跟随连战身后,经历和体验了许多政治上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尽管她平时说得很少,更不会插手丈夫的政务,但透过她的文章,依然能够了解不少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她的思考和感受。
不经意间,连夫人和我们记者竟然变成了同行。我们都在用手中的笔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寄希望于未来。
随着以后接触越来越多,我对这位美丽而略带神秘感的连夫人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书中图片说明】
1。○?接受媒体采访。
2。○?接受媒体采访后,我的同事陈斌华(左二)等上前请连战签名。
3。○?连战在我的图片“跨越海峡的拥抱”背面签名。
4。○?采访后与连战合影。
5。○?作者与连战夫妇在上海香格里拉饭店合影。
6。○?2003年11月,中南海。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合影。记者的生活随时变化。刚在阿富汗难民营拍摄难民,随即又到总统府、总理府拍首脑。
7。○?年轻时的方王+禹。
8。○?方连方王+禹获得“中国小姐”桂冠。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杨柳青时
跟随连主席采访八天七夜,他临走时,我竟遇到大麻烦。
5月3日中午,连战接受大陆媒体联合采访一结束,我便赶回房间,一边忙发稿,一边收拾行李。按照事先定好的计划,我们先去机场采访连主席一行离开大陆,然后再乘坐晚些的飞机返回北京。
当时所有记者,在经历了这场艰苦的采访之后,都想早点回家。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请人帮忙预定了当天的机票。因一时匆忙,我也没问票的时间,后来的问题就出在这张机票上。
我正在房间忙得团团转,突然电话响了,一听是同事陈树根。他急切地告诉我:“人家都上车啦,赶快下来!”突然的变故弄得我手忙脚乱。匆忙中,我赶紧收起刚发完稿的笔记本电脑,随便收拾几下行李。背上巨大的双肩背摄影包,拎上行李包,抱起相机冲了出去。等我呼哧带喘地冲出宾馆、奔上面包车时,连主席一行已经步出大门准备上车出发。
“你来的真是时候!”同车人都笑着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为连战送行(1)
连战一行乘坐磁悬浮列车,前往上海浦东机场,即将结束访问,返回台湾。连战走在前面,时而谈笑风生,时而向市民们挥手。我拎着大包小包,迈着沉重的脚步跟在后面。因为“负担”太多太重,拍摄起来极其困难。有时不得不一手拎着包、一手举起相机拍摄。情急之中,我真恨不得把手里的东西都扔了。可扔什么呢?相机是我当家的武器,电脑里储存着我流血流汗换来的数千张照片的数码资料,这些肯定不能扔;摄影包、电脑包也不能扔;只有自己行李里装的衣服等似乎用处不大,可那里还有台湾朋友送给我的礼物。
在近身采访连主席访问大陆的行程中,我除了天天用镜头与访问团进行“近距离交流”之外,也和许多记者、代表团成员建立了友谊。连战身边工作人员兼摄影师杨永山就是一位。
跟随连战多年的杨永山,被连战他们称为“大师”。一来是赞扬他摄影技术好,二来是对他工作辛苦的“补偿”。永山告诉我,连主席喜欢拍照。但他喜欢的和一般人不一样。拍摄时他经常提醒杨大师:“人不重要,要把风景拍上。”拍完了,他还要不停地追问:“拍上没有?”这时我才明白,杨大师为什么喜欢用广角镜头,他是在尽量满足连主席的要求。
每次回到台湾,连战都催促杨永山尽快把照片洗出来给他看,给晚了,就不高兴。这次首访大陆回到台湾后,杨因为拍的照片太多,给照片迟了些,连战就发牢骚说:“人家上飞机前,就把相册给我了,你怎么这么慢!”
杨还说,连主席拿到照片后,经常和夫人看到深夜。两人一边看照片、一边回忆、谈论访问时的所见所闻。谈到高兴时,俩人笑得很开心。
每次出来访问,杨永山除了负责连战夫妇的摄影之外,还要担负代表团其他陪同人员的拍照留影任务,工作量很大。作为同行,我很理解杨大师的那份辛苦。
杨永山多才多艺。他将自己设计的一件红色名牌衬衫送我。听永山说,他专门学过服装设计,包括连主席的一些服装都是他亲手设计的。中国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先生还送我一只银灰色派克钢笔。
作为回赠,我把记录自己阿富汗战争采访经历的纪实作品《奔波在战争前线》送给杨永山,并请他转送一本给连战夫妇。
台湾朋友送的礼物,我一直珍藏到现在。我觉得那些礼品就像后来连主席送给我的合影照片一样,都是台湾朋友的一份心意。时间长了拿出来看看,算是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台湾朋友送的礼物不能丢。我跌跌撞撞地跟着连主席一行登上了磁悬浮列车,那模样活像个要进行长途跋涉的旅客。
此时,即将结束大陆访问的连战夫妇,显得异常兴奋。连主席依然是深蓝色西服和黄色的领带。连夫人穿上一身淡紫色的西服套装。他俩坐在列车的座椅上,一会儿和周围人说话,一会儿又抬头望着窗外。脸上不仅看不出连日奔波的疲劳,眼神中似乎多了几分欣慰和留恋。
灿烂的阳光隔着车窗照进来,洒在他们的脸上。那脸上的微笑显得格外生动。
因为车厢里的地方狭小,身边的记者又挺多,我拎着行李挤在中间拍摄实在不方便。拍了几张,我便知趣地退到了一边。好在有分社记者在场,采访发稿没有问题。
磁悬浮列车果然名不虚传,飞也似的奔到机场。连战夫妇走下磁悬浮列车,向周围的欢送人群挥手道别后,便走向贵宾室。
我站在不远处的人群中,目送着他俩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我想,反正一会儿还可以在机场上见到他们,就匆匆地赶往停机坪,准备采访送别仪式。
来到停机坪,东方航空公司的B-2382飞机已经昂首挺立、整装待发。机场上的红地毯从远处一直铺到飞机的舷梯下。欢送的人们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