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舰队-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能的大嗓门一声能传十里,他应道:“莫说王大人你没见过,就连我见了都不敢认呢。这三宝兄弟,乃皇上赐给燕王殿下的内臣,十二岁从云南入宫,赐给燕王后,燕王把他留置南京王府内了,今番有圣旨传来,这才特地从南京赶来。我与他在十几年前见过一面,不想他如今已经长大###,容貌更是如此魁伟,我都差点儿认不出来了呢。”
“原来如此,既然朱大人认识,一切好说。不过,马公公,殿下此刻正在大明殿接待高丽的御史大夫李大人,且待我先去通禀一声,如何?”
“快去,快去,我们在这里等着便是。”朱能应道。
想到要见到朱棣了,郑寅心情十分的激动和紧张,在燕王面前,自己会不会露馅儿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幕 燕王的队伍
穿越六百年时空,明代的故元皇宫之中,条石板铺就的甬路,竟然比现代的柏油马路还要平坦,石板泛着幽幽的青光,仿佛历史一样虚幻莫测。甬路两边多是巨松,巨松投下斑驳的树影,树影下间或种有各类花草,不时还有一两座亭台掩映在树林之中。
宫中大明殿气度恢宏,二十四根鎏金柱擎天而立,金砖满地,红毯铺路。盘龙椅上赫然坐着一位三十多岁,样貌奇伟,留着三缕长髯之人,不用说正是朱棣。
经燕王宣召,朱能二人此刻已经来到殿前。朱能单腿打千,跪倒施礼,郑寅心说自己单腿打千似乎不合礼数,记得电视上除了清朝以外的太监都是要下跪的。嗨,先给他跪跪也不吃亏嘛,日后还全仰仗这老兄升官发财呢!想到这里,扑通跪倒,五体着地,重施大礼。
朱棣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色严肃的来到郑寅身前,道:“三宝,快起来吧。你为何不在南京打探消息,却来到燕京了呢?”
“回殿下,圣上有旨,事关火急,所以小的不敢耽搁,一路快马加鞭,前来报信。”郑寅按照蓝玉所述讲了出来。
“原来如此,把圣旨呈上来吧。”好在朱棣根本没有怀疑,因为他一进大殿时,朱棣已经看清来人就是马三宝,年初他才去京师拜见父皇,还嘱托三宝一定要注意朝中动向呢,怎会不识?虽说郑寅的口音北方话气息很重,但是朱棣因为近几日眼皮总跳,所以心情烦躁,也就没有理会,这也给郑寅留下了宝贵的机会,因为他根本不会说江苏话,只听侯宝林说过相声里“叨唻叨唻,叨唻咪发”那么几句,要想糊弄朱棣实在难得很呢。好在朱棣没有追问,后来朱棣也问过郑寅为何口音有变,被郑寅以前多年出征外地,不免入乡随俗,所以什么地方话也会说两句为由,遮掩而过了。
朱棣没有让郑寅读,而是自己展卷读过,读罢,双眉紧锁,挺立在殿中,久久没有说一句话,仿佛一尊雕像。
郑寅知道,朱老大此时绝对不好受,圣旨他看过,内容是:奉天承运,皇帝诏谕:今太子已逝半年,朕亦已年迈,为大明江山计,兹定于九月十五日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诸王可择日启程,务于吉日前抵京,共骧册封大典,钦此。洪武二十五年。
该来的总归来了,虽然知道事情就会是这样,但是真的来了,所有人又都一样,还是接受不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郑寅垂首而跪,所有人大气儿都不敢喘出一丝来。
良久,足足有半柱香的功夫,朱棣这才慢慢抓紧手中的圣旨,轻声说道:“三宝,朱能,你们平身吧。”说完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他的龙椅走去。
郑寅的双膝早就已经是又酸又麻,听到平身两个字,就像三年没下雨的地方突然响起惊雷,又像憋急了学生听到了下课铃。他一骨碌倒在地上,揉着双膝,然后拄着膝盖站了起来,酸酸麻麻,那个痛苦劲儿怎么形容都不过。
朱能瞥了他一眼,似乎很是对自己这个兄弟的跪功不以为然。
正在这时,却听门外有人高声呼喝道:“南无阿弥陀佛,昨日将星冲犯紫微,更兼今日喜鹊登枝,当主贵客来到,我主是否又添一员虎将啊?”声如洪钟,气如猛虎。
郑寅瞅瞅周围,发现朱棣和朱能都在看自己,他低头看看身上,也没有不合适啊?那虎将指的是谁呢?不会说的是我吧?
其实在场的四个人只有郑寅是新来的,说的不是他,还能是谁?
殿外腾腾进来两个人,为首的一个是一个大和尚,这个人生的膀大腰圆,虎背熊腰,可是脸上却又慈眉善目,双眼满是睿智的光芒。
郑寅虽然不懂太多历史,但是对于道衍和尚却是听说过的,家乡的县志上,也详细的记录着燕王扫北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家乡人,都是山西大槐树底下的移民。郑寅知道这个和尚可不简单,他是朱老大的红人兼参谋长,“要想混得好,穿个大棉袄”。可要和他老人家搞好关系啊。
想到这里,郑寅迎着来人道:“三宝拜见道衍师傅。”说着一揖到地。
大和尚上前搀住郑寅,爽朗笑道:“我说是员虎将,果然不差啊。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是马三宝。”郑寅谦恭答道。
“马三宝,马三宝,果然是宝啊。主公,此人眉宇轩昂,将来堪当大用啊。”
“大用个屁,我兄弟是宦官,连那话儿都没有,像个女人,如何用之?”朱能直白道,他是粗人,却也单纯的可爱,拿着揭人短处,似是毫不在乎。
“呵呵,朱将军大错特错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打仗不全是靠力气,靠的是智慧和勇敢,老僧此话放在这大明殿,日后见证如何?”那光头和尚竟然认起真来。
“我看你们不如打个赌,请殿下作证,如何?”后面跟着的一位青袍将官道,来人年纪有四十来岁模样,风霜在他脸上留下许多痕迹,两道斧子刻出来一样的皱纹,横在宽阔的额头。大鼻子,稍成鹰勾之状,一缕胡须飘在胸前,不长不短,差不多就是黄金分割的长度吧,反正看着是非常舒服。
“打赌就打赌,咱们赌什么?”朱能挑衅的看着大和尚。
朱棣捋着胸前的胡须,一直阴沉的脸庞上,竟绽放出了一丝笑容,他起身走到马三宝跟前,郑重其事的拍拍他的肩膀道:“三宝啊,广孝(道衍和尚的俗名)所言,我会记住的,今后当好自为之啊。”
郑寅听了,心说,领导谆谆教导,看来老子飞黄腾达之日不远啦,他飞速的思考着该怎么办?须臾之后扑通跪倒,大声道:“三宝就算肝脑涂地,九死一生,也要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朱棣听了这句话,猛地一震,刚刚绽出笑容的脸顿时又阴云密布起来。
第七幕 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古代,“殿下”和“陛下”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这一字之差说错了,是要杀头的。
在场的五个人听郑寅口称陛下,登时无不骇然,要知道陛下二字可不是随便叫着玩的。
郑寅在走一招险棋。如这招棋不成功,他就有可能被处死,消失在无人知晓的历史长河之中。但是所谓风险大,收益就大,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一招只要成功,他就会挤入北方集团的核心。
任何比皇帝还要聪明的人,后果一般不会好,比如杨修,杨修就死在他比曹操还知道曹操。而现在郑寅就比朱棣还知道朱棣,因为他知道朱棣的未来。
朱元璋还有四年才会死翘翘,这四年里,能知道朱棣核心机密的人,绝对不能超过五六个,这几个人,也将会成为他的肱骨之臣。
朱棣负手,踱了几步,厉声道:“三宝大胆,春风,给我拿下。”刚才令他们进门的小太监原来唤作“春风”,小太监听到命令,立即行动,三步并两步,扑到郑寅前面,抹肩头拢二臂,把郑寅按倒在地。
郑寅心中暗骂,好你个王八犊子,干嘛用这么大劲儿?看以后老子不收拾你。
这时和尚趋上前来,仍然是笑呵呵得问道:“三宝,你何出此言啊?不知道君前不可游戏么?”
朱能亦是脸色大变,他这人言出必行,爱憎分明,既然喜欢上了郑寅这个兄弟,就算把心掏出来,也毫不含糊。此刻听兄弟说出这样掉脑袋的两个字,哪能不急?嚷嚷道:“三宝休要胡说,是不是赶路赶糊涂了,一时口误啊?”这人粗中有细,他还想替郑寅解释原因呢。
“三宝没有游戏,更没有胡说。”郑寅一梗脖子,接着道:“就是陛下这会儿杀了我,他还是我的陛下,三宝绝无半句怨言。”
道衍和尚和周围的人大眼瞪小眼,惊愕得看着这个跪趴地上的小太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拧呢?
还是道衍,他还是那句话:“三宝,何出此言?”
“奴才在南京十余年,所见所闻,知道那个皇太孙允炆实在是个绣花枕头,好看不中用。犹豫不决,妇人之仁,本来毫无半点主意,事事却又非要自己拿主意,这哪里是做皇帝的料?奴才知道殿下此刻之所以隐忍不发,乃是因为太祖在世,不可僭越。等那允炆登基,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的所有王爷自然是他的潜在威胁,他也只好施行削藩之策,到那时候,陛下危如磊卵,不得不发。奴才来燕京传旨,就是受大家嘱托,告诉殿下千万不要去南京,以奴才看,殿下也还是小心才是。话已至此,是死是活,听由主子发落。”
郑寅这些话,多是想着老家县志上有关燕王扫北的故事说的。再加上前几天丁小乙给他恶补的历史知识,拼命凑了这么一段话出来。
管他娘的是死是活,反正不是名垂千古,就是遗臭万年,这风口浪尖的时刻,郑寅也就豁出去了。
一席话说完,紧张无比的他几乎虚脱了,身后小太监春风按着他的胳膊,想抬头喘口气都是不能。
朱棣眼中一亮,冒出两道###。道衍曾经说过赠我一顶白帽,王字戴白帽,岂不就是“皇”字?又说此人堪当大用,看来果然不假啊。这个小太监条分缕析,思路清楚,难道真是上天给我送来的忠臣良将不成?
道衍仍然是弥勒佛的模样,他笑眯眯道:“三宝,有些话,心知肚明便可,决不可乱说啊。”
郑寅道:“三宝知错了。”他心说火候到了,再多说已经无益,剩下的事,就看朱老大了。其实咱成不成虎将,还不是老大一句话的事儿?
哪知朱棣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接着问道:“那依三宝看,我是去还是不去?”语气中已然有了亲切。
郑寅趴在地上道:“去啊,怎么能不去?就是鸿门宴,也得要去,怕他何来?”
“噢,此话怎讲?春风,放开他。”朱棣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给他的感觉是,这个小太监太不一般了。
郑寅揉揉肩头,长出了一口气。朱棣好像很体贴人意,伸手示意他起来,不用跪着了。 郑寅爬起来,面向朱棣道:“第一,您若不去,就等于告诉圣上,您不同意这个册封,便是与皇上作对,这就把您置于极度危险之下了。第二,虽然允炆皇太孙可能已经密谋要害您,但是三宝敢说他们成不了事,一者有圣上在,他又胆小怕事,所以只要我们不刺激他,他就不会轻举妄动。二者,奴才一干兄弟自会舍命保护您的安危,即使他有所行动,也绝不至有闪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殿下您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莫说一个允炆,就是十个八个,也是白给。”可好,连韦小宝的话他都拿来凑数。
朱棣听了,脸色已是春风一片。道衍哈哈笑道:“主公,看来贫僧所测不假,这小东西来日堪可重用,您就不要处罚他了吧?”
朱棣微微一笑,转身回到龙椅之上,双手扶着龙头,一边摩挲,一边对大家道:“今日之事,如有半个字外传,诛九族,尔等可知否?”
所有人都立即垂首呼道:“知道。”
之后,朱能又把那个中年人介绍给郑寅,原来是张玉张将军。包括道衍、张玉、张辅和朱能,还有春风小太监都是朱棣最近的人,他们知道朱棣在想什么,朱棣有事情一般也只和这几个人商量,再无外人,所以郑寅今天歪打正着,若是有其他人在,估计这会儿他的脑袋已经搬了家。
“春风,你去门外把风,我们有要事商议。”朱棣吩咐道。
“是,奴才就去。”说完,他去门外放哨去了。
几个人密议了半天,最终决定两日后动身,郑寅和朱能奉命保护朱棣。商议完毕,已是掌灯时分,朱棣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