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图说北京三千年 >

第5章

图说北京三千年-第5章

小说: 图说北京三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景泰接了“圣旨”后,就连忙带着一帮人把外朝所有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了,从而改成汉文单书了。这就是为什么内廷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而外朝宫殿、宫门上的匾额则是只用汉文书写的原因。
  不过,尽管袁世凯把外朝所有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了,并派人到宫外大肆宣扬了一番,还上了大报、小报。可老百姓到底还不买他的账,讨袁的呼声仍是越来越大,结果他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就彻底破灭了。虽然袁世凯最终被赶下了台,但紫禁城中被他改过的外朝宫殿、宫门上的匾额却都保留了下来,成为了现在游人所见到的奇特的景观。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揭秘皇城三大殿
在历史上,我国古代都城、宫殿的选址,都非常注意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使其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京畿的外局大势、城市内局布置等方面,都臻于完美。从风水学上来看,国都的西北方最好要有龙脉。所谓龙脉,就是连绵起伏的青山。龙脉的中心为祖山,是王气郁积之处。以此起始,引入京城,到达宫殿背后的靠山即“主山”。主山两翼,左以河流为青龙,右引道路为白虎。主山之前、青龙白虎之间的最佳选点,是万物精华的“气”的凝结点,为龙穴,明堂就应座落此处。从方位布局上说,紫禁城就是处于了北京城的最佳位置,三大殿所处之处即是明堂所在之地,可谓是居天下之中心,正与天空中央玉皇大帝所居的紫微宫相对应。
  俯瞰故宫,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显然就是整个故宫的重点,是整个“紫禁城”内建筑的核心。以整个故宫来说,那么精雕细刻的美妙技艺,那么雄伟庄严的气魄,又那么独具匠心的整体布局,毫无疑问,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绝品,也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
  从整体来看,太和、中和、保和这三座宫殿是前后排列而同立在一个庞大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这种台基过去被称为“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层,每层有刻石栏杆围绕,台上列铜鼎等。台前石阶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镂隐起的龙凤花纹。这样大尺度的一组建筑物,是用更宏大气魄的庭院围绕起来的。在庭院的四周有廊屋环绕,在太和与保和两殿的左右还筑有对称的楼阁,和翼门的四角又建造有小角楼。这种对称、拱卫的建筑布局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主流的审美观念和君权之上的极权意识。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全殿内外立着84根大柱,是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组成的。瓦顶,全部用黄色的琉璃瓦,光泽灿烂,同蓝色天空遥相辉映。底下彩画的横额和斗、朱漆柱、金琐窗,也同白石阶基也作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到现在已经有255年的光阴了,但结构依然非常整严,华美动人。
  中和殿在工字基台的中心,保和殿则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东西阔九间,每间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殿顶,是明万历年间“建极殿”的原物,是没经历过破坏和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还留有“建极殿”的标识,它是三殿中年寿最古老的,到现在已经有337年的历史了。
  三大殿中的两殿,一前一后,中间夹着略为低小的单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点。如果只是用文字来形容三大殿的话,那简直是不可能的,要想对故宫三大殿有更为深刻、真切的印象,那就需要自己亲自走进那妙不可言的境地当中才行。
   。。

故宫房间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很长时间以来,京城里就流传着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也有不少的人禁不住好奇,这故宫房间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呢,到底有什么讲究?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当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明朝的朱棣,也就是世人皆知的永乐皇帝打算把宫殿的总间数定为一万间,可是就在他传下圣旨后的第五天晚上,突然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被玉皇大帝召到了天宫的凌霄殿,只见那玉皇大帝满脸怒气,永乐皇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自己要建的这紫禁城的宫殿数一万间压过了他天宫一万间的数。于是他说道:“请玉帝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这凡间的宫殿数哪能超过您这天宫的呀!”
  玉皇大帝听他这么一说,脸上就有了笑意,并且说道:“这就对了,我赐你一块‘天石’,以镇宫院,你再请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去保护你这凡间的皇城,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可要记住了。”朱棣连忙谢恩,当他抬起头来再看那玉帝时,已不见了踪影,醒来才发觉是个梦。
  于是,永乐皇帝连忙传旨,把刘伯温召进宫来,把自己昨晚所做的梦到从头至尾地说了一遍。刘伯温听了也是一愣:“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就听他的吧。既然他的天宫是一万间,那么咱就建造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吧。这样,既保住了玉帝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气派。” 永乐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
  不到四年的时间,紫禁城就建成了,刘伯温便请永乐皇帝前来察看。这紫禁城建得别提有多气派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那午门高大雄伟,尤其是那奉天殿宽敞气派,和玉帝的凌霄殿相比,还真差不了多少。朱棣在宫里转了大半天以后,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天石”和要请的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便问刘伯温都放在了什么地方。
  “万岁您别忙,臣带您一一看过。”刘伯温说着便把他带到华盖殿后面的御路上,指着一块长方形的巨大石雕说:“这就是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的‘天石’,名为‘云龙阶石’,上有九条巨龙,腾跃于流云之间,它是这宫中最大的石雕,有上万斤重!”
  “好!好!”接着永乐皇帝问,“那七十二地煞哪?”
  “这您就看不见了,臣把它们派到这宫中下面的七十二条地沟里去了,以防地下的小鬼儿闹事,坏了这宫里的风水!”
  “派得好!”
  “您再看那宫殿垂脊上的琉璃饰物,它们是蛟龙、凤凰、狮子、天马、狎鱼、斗牛、獬豸、狻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既有祈雨的,又有避邪的。”
  “不用说,这就是请的百兽了?刘爱卿所办之事,件件应了玉帝心意,朕要重赏你呀!”
  朱棣最后问道:“这宫里的殿堂是不是9999间半?”
  “正是!”
  “那半间在何处?”
  “在后廷西边儿的一间配房里。”
  “好!好!朕看那玉帝老儿还有什么话说。”
  那刘伯温说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时候,心里是一哆嗦,其实这宫里的殿堂数并非真的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原来,他到各地采购木料、石料时,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可皇上却大兴土木,要花多少银子呀?于是就有意把设计好的图纸改了,这样一来就少建了几百间,实际建成的是8000多间。他想,这紫禁城大了去了,这殿堂到底有多少,谁数得过来呀,我说是多少就是多少。于是就向朱棣报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永乐皇帝信以为真,还重赏了他许多金银。
  从此以后,“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就传开了,当然那数字并不确切,只是个传说而已。实际上,目前故宫里殿、宫、堂、楼、斋、轩、阁总的间数是8707间,而那传说中的半间房就在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阁楼的西边。
   。 想看书来

故宫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当你兴致勃勃地游览故宫时,如果稍微一留心,就会惊奇地发现故宫三大殿院内并没有种植树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有人会告诉你,这是为了突出宫殿的威严气势,才决定不在院内种植树木的。
  其实这并不是全部的理由,有人认为紫禁城里少古树是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据记载,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 鉴于此,所以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三大殿院内不植树的。这种说法乍听上去似乎有理,其实也不一定正确,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的古松苍柏就非常的高大茂密。
  另外,还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于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便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无疑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加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了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的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人的身心就会在无形中放松下来,那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由此看来,这种说法是非常的有道理的。
  的确,宽阔的广场、苍茫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无不肃然起敬。当然,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不一定就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了,所以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继续探索和思考,以彻底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东华门门钉也有谜团
在意大利摄影家马达罗的“二十世纪初的北京”摄影作品展上,出现了一张1898年从正东向西拍摄的东华门照片,照片上出现了横七竖九的门钉。有细心人提出,现在东华门的门钉数是横八竖九。如果这种说法是真实的,那么东华门门钉为什么会是这个数呢,这里面到底掩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有人解释说,“9”是阳数(奇数)的极数,被称为极阳数,超过9,只能是零的增加,因此古代的人们常常以“9”来突出帝王之位的崇高、神圣。比如,紫禁城中的房屋为9999间,重要的大殿面阔九间,角楼的建筑结构成九梁十八柱(9的倍数)七十二道脊(9的倍数),外东路南侧的九龙壁等等,所以就不难理解,皇宫大门的门钉为什么依建筑等级被规定为纵横各九路了。
  既然被规定为纵横各九路,那么东华门的门钉就应该和紫禁城其他三个城门,午门、神武门、西华门的门钉数一样,均为纵九横九,可它为何只有纵九横八呢。对此,学术界也试图作出合理可信的解释。
  很早就有人认为清朝从顺治帝到隆裕太后,帝、后逝世,都是从东华门送殡、进东华门迎灵的。按人死为鬼的说法,故称此门为“鬼门”、“阴门”。清代从东华门出灵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明末思宗朱由检,当初在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就是从此门逃到煤山自杀的,后来他的灵柩又停在东华门外数日,无人埋葬,因此,清人入关后就认为东华门是个很不吉利的门,于是决定由此门出灵柩,并将门钉数减至为阴数72个(纵九横八)。
  另外,从南北中轴线上来看紫禁城建筑,阴阳、风水学认为,午门、太和殿、神武门,生入克出(即火生土,土克水),吉;从东西中轴线看:东华门、太和殿、西华门,为克入生出(即木克土,土生金),凶,克入即门克主(木克土)为凶。如何才能改变其凶宅之相呢?设计者采用了逢凶化吉的方法,使东华门的门钉数为纵九横八(9×9=81,表示阳木或甲木;而8×9=72,表示阴木或乙木)。阴木(乙木)是克不了阳土的,这样就改变了门克主凶宅之虑。
  从表面上看,在紫禁城四门中,东华门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似乎很不协调,但从文化内涵上来看,又是那样的和谐合理。东华门门钉的“纵九横八”之数,正是化凶为吉之举,也是古人文化心理现象在紫禁城设计中采取逢凶化吉、趋吉避凶的体现。
  

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
每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历史之谜。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