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黑白朱元璋 >

第9章

黑白朱元璋-第9章

小说: 黑白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有数千滁州兵冲杀出来。
  花云驱马挥刀跑至朱元璋身边,拨开流箭,便同朱元璋—起冲入敌阵。
  花云勇不可挡,大刀挥动,银光闪闪,那些滁州兵纷纷倒地。
  有一个兵丁被花云的神勇吓慌了,大叫:
  “快跑呀,黑脸将军要命来啦!”
  这一叫,使军心全散,“哗”的一声滁州兵掉头便逃。
  兵败如山倒,谁也挡不住。
  朱元璋抓住这个时机,指挥部队乘胜追杀,没费半分力,就将滁州一举攻克。
  听见朱元璋占据了滁州,他的大嫂带着侄儿朱文正,二姐夫带着儿子李文忠都找来了。
  看着他们,朱元璋想起当年父母双亡,兄弟早逝的惨景,鼻子阵阵发酸,眼角也润湿了。为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偷偷地抹去眼泪,强忍着心头的悲伤不让流露。
  那个外甥见了舅舅,竟拉着元璋的衣襟不放。朱元璋想起姐姐当年对自己的关爱,想起姐夫刚刚述说她病饿而死时犹在呼唤自己的情景,心中刀绞般痛。
  他慈爱地摸了摸李文忠的脑袋,哽咽着说了句家乡俗话:
  “外甥见了舅舅如见娘啊!”
  这时,他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号啕起来。
  哭了几声,他猛地止住,又破涕大笑,叫朱文正和李文忠都给他做义子。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乡情与亲情,是维系人心的金腰带,这道理,朱元璋早就无师自通。
  这边厢滁州城里欢欢乐乐,那边厢濠州城里却乱翻了天。
  由于彭大战死,濠州城成了赵均用的天下。他不忘旧仇,将郭子兴关起来,预备处死。
  小张夫人派人给朱元璋报信,叫他赶快搭救。
  在商议如何解决此事时,徐达劝朱元璋置之不理。他对郭子兴的为人太清楚了,说:
  “我们如今是自打天下,何必去管那些闲空事!把郭元帅救出来,我们又得归他管着,事事掣肘,何苦自找个石臼顶在头上,费力不讨好。”
  朱元璋闻言勃然大怒,指着徐达斥骂说:
  “你给我住嘴!郭元帅是我的恩人,提携了我,又把女儿嫁给了我,我能忘恩负义不去救他吗?他又是我的上司,上司有难,部属不管,这不是造反吗?你这不是要陷我于不仁不义吗?”
  朱元璋太明白“仁义”二字的重要了。冯国用教给他要倡仁义之师,方能夺得天下。自己不救郭子兴就会让天下人唾骂自己不仁不义,又怎么去争夺天下?自己对自己的上司可以弃之死地而不顾,那么自己的下属们不也可以弃自己于死地而不顾吗?这简直太可怕了。他也明白救出郭子兴是自找副石臼顶在头上,可这没法。为大局计,为前程计,为了给下属树个忠于上司的榜样,他必须如此!真仁义假仁义永远不能丢仁义,哪怕是做戏也得做!
  李善长坐在旁边未吱一声,他在冷眼观察。他知道徐达的话不无道理,他也知道朱元璋发怒自有他的理由。朱元璋处于两难境地,心中烦躁,故借此发泄,借此树威。
  直到朱元璋骂得唇干舌燥,徐达耷拉着脑袋像只瘟鸡似的,李善长知道自己该出面协调关系了,方才开口道:
  “还是主公思虑周详。仁义二字关系我们今后的发展,哪怕是个石臼都得拿来戴上。不过救郭元帅有文救与武夺两策,请主公明裁。”
  朱元璋“嗯”了一声,冷冷地问:
  “此话怎讲?文救又如何,武夺又如何?”
  “文救则修书一封,给赵均用晓以利害,陈说大义。郭公乃有恩于赵均用之人,他若杀了郭元帅,必使天下豪杰寒心,将激起众怒。再说,郭元帅部属甚众,必有人起兵征讨,请他三思。”
  朱元璋脸色稍霁,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武夺就是派兵攻打濠州,那样将损兵折将,两败俱伤,且有可能促使对方铤而走险,杀了郭元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南下滁州,装孙子化解了郭元帅的猜忌(2)
朱元璋在心中权衡了一下,果断地说:
  “马上修书,派人多带金银一块送去。”
  实力加金钱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第二天郭子兴就被放出,朱元璋派人将他迎到滁州。
  朱元璋立即交出兵符,将四万人马全数献出。
  郭子兴下令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叫自己带的一万人马和朱元璋的四万人马各自演示。他看到朱元璋的部队军容整肃,号令严明,而自己的队伍松松垮垮,不禁又喜又愧,不得不对朱元璋的治军才干大加夸奖,对自己的部将则痛加训斥。
  郭子兴此举激起了其部属对朱元璋的嫉恨,他们撺掇郭天叙、郭天爵兄弟一起在郭子兴面前挑拨离间,说朱元璋现在根本不把郭子兴放在眼里,骂说他老迈无能。
  一次他不相信,有得几次,郭子兴耳根软,便又相信了。
  他开始提防朱元璋,把他身边的得力干将徐达等一个个调到元帅府,先砍掉朱元璋的臂膀。
  他又把朱元璋的统兵权收上来,不再叫他带兵、练兵、指挥战斗,只叫他参赞军务。
  当他弄清李善长是朱元璋的智囊时,又下令将他也调到元帅府来。
  李善长知道郭子兴是个庸才,他也知道朱元璋此时最需要人帮扶,便向他哭诉。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
  “主帅之命,不可违也。先去吧!”
  李善长却高低不肯离开朱元璋,好在郭子兴也没再来催促,他便留在朱元璋身边,常常陪着他聊聊天,出点主意,让他感到一点温暖。
  朱元璋面对郭子兴越来越严重的猜忌,始终不发一句怨言。每天按时到郭子兴的内堂请安,按时到元帅帐前排班,应差,显得十分勤谨。
  他知道忍辱负重,礼让谦恭,是争取人心躲避祸患的一种好方法。郭子兴越是对他无情,他越是能忍让,就越体现他有仁义。人们越觉得他有仁义,他就离荡平群雄的目标靠近了一步,离肘腋之祸远了几尺。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大谋,他必须忍。
  他知道,仁义值千金,要求得“仁义”二字,必须付出代价。凭他在亲手训练出来的四万精兵中的权威,只要振臂一呼,别说一个郭子兴,就是十个郭子兴他也可以把他关起来。但那样一来,就没有丝毫仁义可言了。只有受辱,只有忍让,才能换来仁义。
  他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口无怨言地熬过了两个多月,已博得了全军上下的同情,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极仁义,对郭子兴极为忠诚的人。当那些曾嫉恨过他的人也开始同情他的时候,他知道时机成熟了,他该动手改变局面了。
  早年闯荡江湖时,结交各色人等,他便深知人性的弱点。这些年来刀头舔血的生涯,又锻炼出捕捉别人弱点的本事,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弱点。
  他知道郭子兴耳朵软,又知道他好钱货。
  他叫他那贤惠的马夫人去向小张夫人哭诉,请小张夫人去向郭子兴为朱元璋吹枕头风。因为郭子兴素来对小张夫人言听计从,而小张夫人一直很赏识这个养女婿。
  他打算给郭子兴送批财宝。可是他从不储财,平时严禁剽掠,缴获的战利品又都分给了部下,他无钱可送。马夫人得知丈夫的难处,便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孝敬给了小张夫人。小张夫人又把这些珠宝金银拿给郭子兴看,替朱元璋在郭子兴面前疏通。郭子兴方才记起朱元璋的好处,渐渐消除了对朱元璋的疑忌。
  凭着精密的心计与高超的手段,朱元璋终于挽回了危机,还赢得了仁义。
  他大获全胜。
  朱元璋率“二十四将”,夺得庐州,有了安身之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每算必中,每战必胜,朱元璋初露军事天才(1)
让朱元璋重掌兵权的时机又来临了。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元丞相脱脱以数十万重兵围攻赵均用驻守的六合城。赵均用损失惨重,便派人突围,深夜叩关,哀求朱元璋发兵救援。
  朱元璋怕再度引发郭子兴的疑忌,便急报郭子兴,请他派亲信来接见。
  郭子兴一听是赵均用来求救,严词拒绝。
  朱元璋见他这么不顾大局,只计小嫌,心中暗暗叹息,便婉言劝告道:
  “六合与滁州近在咫尺,唇齿相依。六合若破,滁州必不能保。父帅是干大事的人,干大事者不计小隙。救六合即是保滁州,父帅还是莫与他们一般见识,急速发兵救助。”
  郭子兴犹豫良久,勉强同意出兵。
  可是一问来使,知元兵有数十万之众时,郭子兴吓得倒抽了一口凉气,问道:
  “谁个愿点兵出征?”
  帐下诸将,面面相觑,无人敢吱一声。
  朱元璋怕引起猜忌,心中虽跃跃欲试,口里却不发一言,只冷眼打量着这种尴尬局面。
  郭子兴叹了口气,只好点朱元璋的将。不过,他叫朱元璋先去神前卜卦问个凶吉。
  朱元璋却说:
  “父帅令末将出征,虽万死不敢辞,何必卜卦!凡事可行与否,当断之于心,与神何干!”
  郭子兴赞赏他的胆量,便点拨一万人马,令朱元璋统领,尅日前往。
  朱元璋飞驰至六合,刚刚登上瓦梁垒,元兵即铺天盖地般涌来。激战数天,渐渐不支。
  朱元璋知死守无益,必须另出奇谋,方可力克强敌。
  他立即把人马全部撤进堡垒,再叫全城的妇女到城上跺脚拍手破口大骂。
  元兵们从未见过这种新鲜事,相视愕然,不知出了什么事,谁也不敢逼近。
  朱元璋立即叫全城的人马乘机列队出城。妇女赶着牲畜走在头里,精壮男子殿后,秩序井然地向滁州撤退。元兵们竟傻呆呆地看着他们从眼前经过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等他们渐渐远去,元兵们才发现是上了当,点起万余人马在后紧紧追赶。
  朱元璋同二十四将之一的耿再成耳语一阵,令他领兵迎击追至屁股后面的元兵。
  耿再成也是员猛将,他拍马冲入元阵,与元兵血战了一番,见队伍全部撤回了滁州,便一声号令,带着手下杀出重围,元兵紧追不舍。
  耿再成且战且退,把元兵引入一条山谷。
  这时,山上突然冲下无数人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将元兵杀得抱头鼠窜。滁州城中的守军呐喊而出,乘胜追击,与伏兵两面夹攻,缴获了大批枪械、马匹。
  出人意外,朱元璋又派城中父老,携带牛酒,赶着这些缴获的马匹,载着枪械,送还给了元军,告诉他们说:“城里人全是良民,之所以起兵固守,全是为了防御盗贼。刚才的战斗全系误会,望将军们明察,可怜无辜百姓,保护良民,引兵去攻打高邮城。城中百姓情愿为大军供给粮食军需。”
  元将见他们说得恳切,信以为真,对部属们说:
  “看来城中确是良民,否则不会把夺去的马匹、军械送还。既然他们自愿供给军需粮草,我们也就不要再攻打城池了,集中全力打高邮。”
  于是,下令将人马全数撤走,滁州化险为夷。
  人们都目睹了朱元璋的胆识,令人莫测高深的计谋,不能不感到佩服。消除了疑忌的郭子兴觉得自己属下带兵打仗真的非他莫属。
  郭子兴这次大有扬眉吐气之感。赵均用为解六合之围来苦苦求他,出兵六合,大获全胜,滁州、六合皆得保全,使自己大出了风头。他觉得肚中憋了几年的一口鸟气终于出来了,他也应同赵均用一样弄个王来做做,风光风光了。
  他手下的将领们纷纷支持。郭子兴称王,水涨船高,他们的官职也会升。
  只有朱元璋没有吱声。他反对这时称王,但又怕倒了郭子兴和诸位将领的彩头,引起他们的嫉恨,想想事关大局,又顾不了那么多了,便婉言劝说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每算必中,每战必胜,朱元璋初露军事天才(2)
“父帅称王,神人共庆,理所当然,只是眼下元兵未远去,一称王,树大招风,只怕又引得他们引兵来攻,以我们目前兵力,实难以与之抗衡。这次滁州、六合解围,实属偶然。且滁州弹丸之地,四塞之区,粮饷筹集甚难,非久踞之地。愚意可南略和州。那里进可攻,退可守,天宽地广,实为发展之地。待地盘扩大,兵势增强时再称王不迟。”
  郭子兴心中老大不快,但知朱元璋说的也是实情。元兵就在附近,一称王便会弄个烧香引鬼上门,也许会弄得个吃不了兜着走,连滁州也保不住,何苦呢?他勉强同意缓称王了。不过,对取和州他信心不足,说:
  “那儿有元将率重兵把守,且城池坚固,只怕难以攻下,弄得个损兵折将。”
  朱元璋见他同意缓称王,心中欣喜,忙献策道:
  “父帅所虑极是,此处若力取是不行,智取则城必克。请父帅允我筹划。”
  他压低声音给郭子兴比划了一番。郭子兴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