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人盗墓史 >

第19章

中国人盗墓史-第19章

小说: 中国人盗墓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多个,捧着灯烛站立在周围。
  晋灵公棺椁已经朽烂不成原形,但尸体还没有腐烂,九窍之中都放入金玉。晋灵公这种殓尸方法也是古人常用的手段,对身体内所有可能出气的地方(孔),都要用东西塞上(尸塞),据说这是为防止灵魂逃走。我曾在多家博物馆看到这样的玉鼻塞、玉屁塞,男的还有*套,女的有*罩。一般来说是七窍:两只眼睛、两耳孔、两鼻孔、两张巴,九窍可能是算上肛门和生殖器了。
  一般“尸塞”都是用玉石来做,少数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耳孔、鼻孔用的叫“玉塞”,堵嘴巴的叫“玉琀”,另外还有“玉握”,放在死人手里的。古人为什么喜欢用玉?他们认为,玉有灵性,可保尸体不腐。也许玉真的可以防腐,晋灵公的尸体在刘去盗墓时还保存完好。
  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有权有势的帝王死后还会穿金缕玉衣。差一点的侯王贵族用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在汉代,棺材往往也镶玉,规格是内壁镶嵌192块青玉板,外壁镶嵌26件玉璧和8件玉圭。这些玉在收藏分类上,统称“葬玉”。
  从上面看,晋灵公的墓内棺内也有“葬玉”。墓穴内其他的器物全都朽烂得无法辨认,唯有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chán chú,癞蛤蟆)可以识别出来。玉蟾蜍腹中是空的,可盛水,外表光洁,润滑如新。刘去看到后很喜欢,便把它带回家,拿它用作储水供磨墨用的水盂。
  晋灵公“不君”,死后几百年碰到了刘去这个“不王”的人,活该倒霉,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 周幽王墓内有百余殉葬女子
  在刘去所盗的古墓中,帝王一级的陵墓有一座——周幽王墓。
  周幽王,叫姬宫涅,为西周末代君王,是中国三皇时期与商末代君王纣一样无道的荒淫之君。据《史记·周本纪第四》(卷四)记载,周幽王三年,褒人献了一位姓姒的美女给他,褒姒一下子就让周幽王掉了魂。为了博得褒姒欢心,竟然“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坏了大事,真正敌人来犯时,无人前来救驾,自掘坟墓,被来自西部的犬戎国灭掉。 。。

“游戏派”盗墓之王——汉广川王刘去(7)
周幽王的墓修得十分高大,墓门打开后,往下全是白垩土,这土实际是一种石炭岩石,有一丈多厚。刘去的手下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挖去白垩土。再往下又看到了大量的云母石。再往下挖了一尺多深,意外地看到了100多具尸体,纵横交错,相互枕靠,叠压在一起。其中只有一个男的,其余全是女的。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身上的衣服款式和活人穿的一样。
  想必那一名男人就是周幽王了。其他的百余女子会是谁?应该是殉葬的妃子或侍女。
  人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丧葬恶俗,一般认为出现于父系社会。父权家族把自己的妻妾孙女侍仆,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其有生杀权力。既然金玉珠宝都能随葬,人这种财物自然也难免。已发掘的秦公一号墓主是秦穆公,其墓的殉人之多令人触目惊心,殉人尸骨多达184具,墓室上下层的平台上摆放有殉人棺具,有的甚至是裸葬。
  而《史记》记载秦穆公死后曾殉人达177人,实际出土却多出了7人,可能是临时处死的。周幽王是否有殉人,史料上并无记载。如果《西京杂记》所记是真实的话,这将进一步证实,中国古代的殉葬陋习,在西周时仍然是十分盛行的。
  ● “报应现象”在刘去身上出现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刘去为什么会想到盗墓?作了一代封王,刘去家里也不愁吃穿用玩的。我在此前已出版的《盗墓史记》一书中对此曾作过分析,刘去的盗墓行为应该是一种变态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史料上看,刘去的心理有问题。从上面开头介绍他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冤杀14名宠姬,便可以看出。
  他变态的盗墓行径,很可能是因为受到这么一件事情的影响。当初,昭信谗言诋毁,刘去将王昭平、王地馀两名姬妾残忍地杀害了。昭信做贼心虚,有一次生病了,她梦见王昭平等女人去阎王那里状告申冤,昭信便把梦里的情况告诉了刘去。刘去说,她们现人形是想来吓唬我,让我怕她们,因此只能用火把她们烧掉。于是他让人把王昭平等人的尸骨从地下扒出来,将尸体架在大火上烧成灰扬掉。此即《汉书》所称的刘去“出尸”行为。
  不论这种推测是否成立,反正刘去盗墓是干疯了。俗话说盗墓者会遭报应,不得好死,刘去盗了春秋时鲁国大夫栾书的墓后,还真的出现了“报应”。当时,刘去进入栾书墓内后发现,栾书的棺材、冥器都腐烂了。里面有一只白狐,见到人就惊逃了。刘去马上叫手下的人去追,但未能追到,只打伤了白狐的左脚。
  当晚,刘去做了一个噩梦,梦见来了一个白胡子白眉毛的老头,责问刘去为什么要打伤他的左脚。老头还举起手中的拐杖,敲打了刘去的左脚。一觉醒来,刘去发现自己脚肿生疮,到死都没有好。
  这段话可能是迷信,但刘去的下场确实很凄惨。
  上面说了,刘去很聪明,但却不学好,年少时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流氓”,生性暴虐。其祖父刘越曾多次劝他少做坏事,可他始终不听,有时连家也不回,在外过夜鬼混。刘去喜欢搞类似现代家庭舞会的活动,舞会上,刘去喜欢看*女人,让她们坐在他们中间,以此取乐。
  刘去的恶行后来被告发到皇帝那里。其时汉宣帝刘询在位,朝廷派人下来调查。陶望卿的母亲问刘去,陶望卿和陶都姐妹俩哪儿去了,刘去说因为*自杀了。自杀总有尸体啊,陶望卿已被大锅煮了,刘去只好弄来一具死尸冒充,和陶都的尸体一起交给陶望卿母亲。陶望卿母亲一眼就看出陶望卿的尸体是假的。事情败露后,刘去的王后昭信干脆派人把陶望卿的母亲也杀了。就这样,陶氏一家母女三口全让刘去弄死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游戏派”盗墓之王——汉广川王刘去(8)
刘去的罪行应斩首示众,夺去封号,当时大臣们也坚持这个观点。但刘询还是偏袒刘姓皇族,认为这都是因为王后太坏了,因此留了刘去一命,称不忍心将王正法,可讨论怎样惩罚。最后,削去了刘去封地,不再封为王。后来,刘去与妻女一起,被发配到一个叫上庸的地方,结果他们在半路上自杀了。
  附:
  刘去发古冢记录
  魏襄王冢皆以文石为椁,高八尺许。广狭容四十人。以手扪椁,滑液如新。中有石床、石屏风,婉然周正。不见棺柩明器踪迹。但床上有玉唾壶一枚,铜剑二枚。金玉杂具,皆如新物。王取服之。
  哀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有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初至一户无扃钥。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带剑。复入一户;石扉有关钥。叩开见棺柩;黑光照人;刀斫不入;烧锯截之。乃漆杂兕革为棺;厚数寸;累积十余重。力不能开;乃止。复入一户;亦石扉关钥。得石床方七尺;石屏风铜帐钩一具;或在床上;或在地下;似是帐縻朽而铜钩堕落。床上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床左右石妇人各二十;悉皆立侍。或有执巾栉镜镊之象;或有执盘捧食之形。余无异物;但有铁镜数百枚。
  魏王子且渠冢。甚浅狭。无棺柩。但有石床广六尺;长一丈;石屏风。床下悉是云母。床上两尸;一男一女;皆年二十许;俱东首裸卧无衣衾。肌肤颜色如生人;鬓发齿爪亦如生人。王畏惧之;不敢侵近;还拥闭如旧焉。
  袁盎冢。以瓦为棺椁。器物都无;唯有铜镜一枚。
  晋灵公冢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玃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棺器无复形兆。尸犹不坏。孔窍中皆有金玉。其余器物皆朽烂不可别。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
  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深,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栾书冢。棺柩明器,朽烂无余。有一白狐,见人惊走。左右击之不能得,伤其左脚。其夕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来谓王曰:何故伤吾左脚?乃以杖叩王左脚。王觉,脚肿痛生疮,至死不差。(见于《西京杂记》卷六)
  看点提示:
  ● 秦陵随葬宝物之谜
  ● 秦陵反盗墓机关之谜
  ● 秦陵被地宫焚烧之谜
  项羽很厉害啊,厉害到自己给自己戴桂冠。谁都知道,封王要别人来封,项羽则不然,他在给刘邦等封了王后,自己又不能做皇帝怎么办?干脆给自己也封一个,这就是《史记》上所记载的“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其实,项羽的厉害何止这一件,为了报仇雪恨,他敢在始皇帝头上动土,他是古今盗掘秦陵第一人。项羽盗秦陵盗出了许多历史疑问,留下了诸多谜团:随葬宝物盗运30天还不见底?现场总指挥英布真的触动了反盗墓机关?放羊娃烧毁秦陵地宫的背后包藏着一场盗陵阴谋?事后却让刘邦抓住了小辫子……
  

“复仇派”盗墓之王——西楚霸王项羽(1)
面聊了封王刘去盗春秋大墓的事情,这里再聊一位特殊的封王“西楚霸王”——项羽。
  刘去盗墓,虽然花样多,但充其量只能算是玩家级的盗墓者,项羽可是一位真正的盗墓狂人,因为他要盗掘的对象是秦陵,是盗掘秦陵第一人。秦陵是中国帝王陵中第一陵,陵主嬴政则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敢对这样的帝王陵墓下手的人,不是狂人谁算狂人?不是盗墓之王是什么?
  项羽盗秦陵的后果很严重,被战争对手刘邦恶意利用了,毁了秦陵不说,还丢了一个江山,刘邦将此列之为项羽的“十大罪状”。
  与下面将要说的伍子胥因私报家仇而掘楚王墓相比,项羽盗墓则是家仇国恨兼有,是典型的“复仇派”盗墓人物。
  ● 项羽“学习成绩不好”
  《史记·项羽本纪》(卷七)称,“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时属秦国,这么算起来我和项羽还是老乡。
  为什么此地叫下相?唐初司马贞撰《史记索隐》是这样解释的,县名,属临淮。案:应劭云“相,水名,出今沛国,在今徐州境内。沛国有相县,其水下流,又因置县,故名下相也”。这么算来,项羽和沛县的刘邦算是老乡,同饮一河水,均是一地人。
  或许有人认为,项羽的“项” 姓源于“下相”,实际不是的。“项”姓的由来,就是项燕其受封于项(今河南省项城县),遂用封地名为姓。
  说到老乡关系,项羽与另一盗墓狂人伍子胥又有关系,至今在宿迁市的来龙镇民间还有传说,伍子胥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也可以认为两人是老乡。至少两人祖上都曾是楚王手下的臣子,都曾为楚国的兴亡高兴和悲伤过。
  不少人可能认为,项羽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可能与汉高祖刘邦一样,也是出身草根,实际上非然。项羽也是楚国名人之后,系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也算楚国的“*”了。
  这么说来,项燕,战国末期楚国著名将领,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秦军攻到蕲(qí,今安徽省宿县东南)南,项燕兵败被杀(一说自杀)。所以,与嬴姓秦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掘毁秦陵就是为了复仇。
  项羽的成长、牛起来的过程,与其季父项梁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是决定性的。季父,就是今天的四叔,或小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项梁的父亲就是项燕,四个儿子,项梁最小,项羽因此喊他“季父”。
  为什么说项梁对项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从《史记·项羽本纪》(卷七)中便可以看出——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上面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项羽在少年时代,读书认字不行,于是轻文重武,改学剑术,但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侄儿的表现很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对他说,读书认字不过书写姓名罢了,学成剑术也不过抵挡一人,都不值得学,那么我们学可以打败千军万马的本领吧。
  这以后,项梁开始教授项羽率兵打仗的方法。项羽这下来了兴趣,但稍知道一点意思后,又不用功学了。说白了,司马迁笔下对项羽的生前介绍了不少文字,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