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五代 >

第5章

乱五代-第5章

小说: 乱五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喜欢写诗的秦王李从荣是他的长子,也是一个混蛋儿子。他不但自以为是,而且还信任奸贼。凡是好人,他都不信任,他只信任坏蛋。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倒,由于年事已高,不久,病情就开始严重。由于许多天来的没有临朝给李从荣一个错觉,他以为老头子已经死了。先是高兴,因为老头子一死,作为长子的他肯定是皇位继承人,可转而又害怕,因为老头子没有立太子,按照这个时候的习惯,谁先抢到了皇位,谁就是皇帝。

  在一些奸贼的怂恿下,这位喜欢写诗的“饭桶”带兵冲进了寝宫,他是想看看老头子是否死了,如果死了就赶紧夺位,如果没有死……

  大概他想,如果没有死,我既然带了这么多兵,干脆就把他杀掉算了。可当他带领一千士兵冲进皇宫的时候,枢密使朱弘照立即派兵围攻,将他击退,李从荣逃回府中被追兵杀掉。老皇帝李嗣源在弥留之时一听说儿子被杀,悲痛得几乎从病床上掉下来,昏迷后又醒过来。然后召另一个儿子李从厚回来侍候,但他肯定是活不久了,即使他真想活着,他的儿子们也不可能让他活着。在半死不活六天后,这位老皇帝死掉,这一年,他六十八岁。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包括像李嗣源这样卓越的人物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必须在历史所提供的宏观背景下展开活动。李嗣源处在混战最激烈、最恶化的五代时期,人民颠沛流离,社会经济凋敝。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他所进行的改革即使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也绝对不会稳固。

  他自己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每天向上天祷告,希望能降下一位圣人来统一天下。李嗣源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他创造了小康局面,而是他能认识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该做什么样的事。这才是我们应该记住李嗣源的地方。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个伪爱国者(1)
安重荣是后唐振武军巡边指挥使,此人箭法超群,时人无出其右者。石敬瑭依仗契丹军队在太原准备起事时,闻得安重荣和他巡视边境的一千骑兵大名,就派人去招他入伙。安重荣痛快地答应了。

  可他回到家把这事一说,并无阅历的母亲吓坏了。这位老人家还不知道时下造反已成家常便饭的事实,劝阻儿子不要冒被诛族的风险。

  安重荣很从容地取出一支箭插在地上,走出一百步去,弯弓道:“石敬瑭若能当皇帝,此箭就中。”众所周知,安重荣的箭法超群,一箭射去,中了。他又取出一支来,又走出一百步去,弯弓道:“我若能做到节度使,此箭再中。”如你所料,又中了。

  他的母亲很高兴,认为这是天意。

  几天后,安重荣率领着手下的骑兵投奔了石敬瑭。石敬瑭登基称帝后,封他为镇州节度使,驻守镇州。由一个巡边使忽然成为节度使,安重荣不安分的心开始加速跳动。在与石敬瑭接触许多次后,他忽然发现这个皇帝也就那么回事,要不是契丹军队帮他扫荡后唐,他下辈子都做不成皇帝。

  对表面现象的理解能力不高,导致了他不能看到本质。在一次与手下将领们吃饭时,他借着酒劲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

  当初,陈胜跟他说了差不多一样的话,但一个种地的农民只是幻想而已,而安节度使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背后却站着一支军队。

  就是靠着这支军队,他可以对石敬瑭不讲礼貌。事实上,他也根本不懂什么叫礼貌。

  他对石敬瑭说,中国百姓本来就很贫乏了,如今又屈从夷狄,满足他们无耻的欲望,这可真是我们晋国万世的耻辱啊。

  石敬瑭的脸不红也不白,为了当皇帝,他不但不要脸,有时候连命都不要了。安重荣的话对他根本不起作用。他依旧对契丹友好,友好得像个孙子。

  石敬瑭的这种麻木被安重荣错误地理解成了软弱,他经常把石敬瑭称契丹首领为爹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当着石敬瑭的面提及。当时,许多人都以为他是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他也用事实证明了别人的“以为”。

  契丹使者来跟石敬瑭要东西必须经过他所镇守的镇州,每当契丹使者来时,他都摆出一副无赖样子以使使者难堪。有时候他一高兴,就把契丹使者给做掉了。

  契丹人恼火非常,跟他讲道理。说,你们皇帝对我们都毕恭毕敬,你一个节度使怎么可以杀我们?况且,是你们皇帝自愿成为我们儿子的,皇帝不着恼,你恼什么?

  安重荣可不听他这些废话,照样我行我素。不久,经常被契丹欺负的吐谷白氏部落跑到中原来,安重荣大张旗鼓地允许他们在中原住下来。契丹人气疯了,就去骂石敬瑭。石敬瑭低三下四地赔不是,然后就希望安重荣看在他是皇帝的面子上,把那些人交给契丹人。安重荣又大张旗鼓地把这些人驱逐出境,然后又偷偷地把他们招了回来。

  941年夏天,契丹使者拽剌经过镇州,安重荣接待他时,蹲在地上,还吐痰。拽剌当然也不是好惹的,大骂安重荣。安重荣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先把拽剌痛殴一顿,然后给石敬瑭写信。

  他说,契丹使者越来越不像话,骑在我头上拉屎,但这种事情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经过我多年的考察,契丹人经常欺负在他们国土上生活的少数民族。如今,这些少数民族都有心归顺于我晋国。我准备与他们里应外合,在秋天向契丹发动进攻。您大可放心,我所做的一切是天意,老天会帮我们的。另外,幽云十六州的中国将领们身处异邦,怀念中原之心苍天可鉴,只要您一下宣战诏书,他们必会相助。我的意思很明白,契丹可以攻取。

  这是一封充满了浓浓爱国情感的信,不要说当时的人看,即使是今天的人看来,也会为其鼓掌叫好。

  但石敬瑭却不为所动,他一看到这封信,就魂不附体地跑到离镇州不远的邺州,派人告诉安重荣:“你所在的朝代就跟契丹和亲,这都是为了天下考虑的。现在我带领全国百姓叫契丹为爹,你却靠一个藩镇打爹,大小不相称,不要自讨没趣!”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一个伪爱国者(2)
941年的秋天转眼就来了,安重荣并没有向契丹发动进攻。他跟晋朝上下讲,自己正在联系幽州节度使刘曦,准备就绪后就开始他攻取契丹的计划。
  如果事情到此立告结束,或者是安重荣真的如他自己所讲,联合契丹境内的少数民族进攻契丹。无论成败与否,我们的“民族英雄史”上肯定要再添一人。但是,安重荣这个家伙亲手把自己给毁了。
  这年冬天,安重荣大集境内几万饥民在前,自己的军队在后,目的地却是邺州,名曰:去见皇帝。石敬瑭连忙命天平节度使杜重威为招讨使,率兵###安重荣。
  941年十二月十三日,安重荣与杜重威在宗城一个叫破家堤的地方相遇,并且展开了决战。安重荣战败,只好逃跑。
  战败的原因就是他的好朋友赵彦之因为长期对他不满和对自己的待遇不满而临阵倒戈,致使他所摆的偃月阵突然失去作用。
  他的这位好朋友也没有因为“弃暗投明”而得到好处,由于出于偃月阵的需要,他的士兵的铠甲都装饰着白银,所以,杜重威的军队明知道他们已经投降了,但还是将他们杀掉——为了那些铠甲上的白银。
  安重荣带着十多名骑兵跑回镇州,准备作最后抵抗。杜重威坚决不让,攻下了镇州,活捉了他,最后砍下了他的脑袋。
  石敬瑭接过他的脑袋后,把它涂上漆,派人送给了契丹爹。
  安重荣就这样死掉了,在后来的许多历史学家那里,安重荣都被冠以“爱国者”的称号。即使是他反正统后晋也被解释为是耻于石敬瑭向契丹称臣才做出的爱国举动。这当然就说不通了:如果爱国,他完全可以直接向契丹开战,为什么一定要向皇帝石敬瑭问罪呢?
  事实上,就在他要造反时与幽州节度使刘曦的互相往来中,契丹人已经看出来,这个安武夫和他们所认识的中原人一样:喜欢窝里斗。所以,契丹人并不出面干涉,而是看热闹,也看形势。
  就在这年秋天,安重荣在军府院子里,指着几十尺高的幡竿对手下人说:“我如果一箭射中竿上的龙头,就说明我有当天子的命。”
  他那么神奇的箭法,指哪射哪,怎么可能不中?在手下将士们的鼓掌声中,他很满意地收弓,转身,进屋。
  过了不久,他所主管地方的地方官进献给他一只五色水鸟。不知道他是真傻还是装傻,指着鸟就说,这是凤凰啊。
  别人也只好把鸟当成凤凰。
  又过了不久,他命人造了一条大铁鞭。然后,告诉镇州的百姓说:“铁鞭有神威,一指人,人便死。”大家因为害怕他,所以就极不情愿地相信铁鞭真有神威。
  他刚到镇州时,就杀掉了指挥使贾章,并且很轻松地为尸体捏造了一个“反叛”的罪名。在镇州,他对百姓的恐怖统治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残暴的节度使。
  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对契丹恨之入骨的“爱国者”,另一个却是一心想要做皇帝的野心家。
  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安重荣,还真不好说。
  在五代那个人人都想称帝的时代,大概“野心家”才是他真实的一面。因为五代这个时代的土壤,培育不出爱国者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安重荣对契丹的痛恨是做给世人看的。他大概真的是发自肺腑地痛恨契丹人,这种痛恨源自耻于称臣。说到底,他还是有点民族自尊心在作祟的。可五代时期的民族自尊心与“皇帝”这个东西比起来,轻重立判。
  ——还是“皇帝”这个东西实惠得多。
  历史记载了关于安重荣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对夫妇控诉儿子不孝顺。安重荣把他们的儿子叫来,一家子在大堂上争论了好久。安重荣拔出剑来,扔到这对夫妇面前,命令那位父亲杀掉儿子。在那个时候,杀个人跟玩似的。但那位父亲却颤抖着手,拾不起剑来。那位母亲在一旁却忍不住了,痛骂老公是个窝囊废,还想去夺剑杀掉儿子。安重荣立即呵斥,经过询问,才知这位想要杀儿子的母亲是后妈。安重荣让她滚出大堂,她在临出门的那一刻被安重荣从背后射死,付出了她想杀人的代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个伪爱国者(3)
这一记载告诉了我们两件事和一个道理,第一件事:五代时期杀人是很平常的事;第二件事:安重荣很有头脑。一个道理:别想杀人,否则会被杀。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让皇帝害怕的臣子(1)
915年三月,后梁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在镇州病死。皇帝朱友贞追赠他为太师,并且废朝三日,在宫中大肆庆祝他的死。
  杨师厚是后梁最优秀的武将,李存勗之所以不敢攻河北,就是因为杨师厚和他在912年创建的“银枪效节军”。后梁朝廷上下都知道这个道理,皇帝朱友贞自然也知道。但是,这样一位支撑半壁江山的大将死了,他非但不悲伤,为什么反而非常高兴呢?
  一切问题,都出在杨师厚身上。
  杨师厚是安徽人,年轻时在唐东南面副招讨使李罕之手下做事。李罕之并不是一个识货的人,所以,杨师厚虽然勇猛非常,也只能是个小兵。884年,李罕之归附李克用。李克用正好缺少肯为他送死的勇猛士兵,就向李罕之要人。李罕之就把一百多名士兵送给了李克用,这里面就有杨师厚。
  不久,他逃到了朱温那里。朱温倒很识货,任命他为曹州刺史。
  903年七月,杨师厚跟随朱温在歧下与李茂贞交战,杨师厚大败李茂贞。不久,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在青州反叛,唐昭宗命朱温###王师范,朱温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杨师厚。
  王师范上辈子肯定欠杨师厚三吊钱,经过了三场战役,王师范就被打傻了,坚决投降。904年,杨师厚已被朱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