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五代 >

第14章

乱五代-第14章

小说: 乱五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立即让敬翔留在自己身边,给了一个武职。敬翔摇头,认为武职并不适合自己,况且自己也不喜欢。请求朱温给自己一个文官衔。

  朱温答应了,任命其为馆驿巡官,让他专门掌管奏章檄书。

  从这以后,敬翔开始了他的“辅佐事业”。

  不久后,朱温奉命###蔡州的秦宗权。敬翔显示出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常为朱温出主意。最终,朱温在他的谋划下,将秦宗权打败。

  在这之后,敬翔跟随朱温四处平叛。当朱温领四镇,任宣武节度使的时候,朱温已经离不开敬翔了。

  每个时代都有人才,但未必每个人才都能得到在上者的赏识,敬翔之所以能得到朱温的赏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一个变了味道的文人的“狡猾”。

  首先,朱温是一个狡诈的人。你把所有忠诚拿出来也未必能让他相信你。狡猾的人通常都让人摸不着头脑,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并且,因为对自己不自信,他经常猜疑众将,动辄斥骂滥杀,文武群臣对他都很畏惧。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敬翔:变了味道的文人(2)
敬翔做事不与人同,文雅一点来讲就是机警多智,难听一点来讲就是会看人脸色。比如,为了维护一个暴发户的自尊,他极少在众人面前向朱温进谏。敬翔常常会注意观察朱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微小变化,凭此就能揣透其心思。
  朱温杀人跟屠夫杀猪没什么分别,他手下的谋臣虽然不多,但绝对不少。等他登基称帝后只剩了那么几个,这里面就有敬翔。
  敬翔可不履行“文臣死谏”的愚蠢规矩,如果朱温所做之事并不正确,敬翔就因势利导,予以暗示提醒。两个人就像多年在一起的两口子,心有灵犀了。
  他刚做朱温幕僚的时候,朱温极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但常常苦于兵力不足而无所作为。想出去征兵又怕各地的军阀阻挠。敬翔给他出计道:“您如果要图大业,难免要和四邻有所冲突。与其固守不如立即出击,可以让您的部下将士假装叛变而投向敌方,然后您再奏明圣上以及四周诸侯,以袭击镇压叛徒为名,击溃敌方。”
  朱温大喜,照计行事,果然大有收获,不但小胜敌手,更重要的是每次他都能借机招兵扩军达十倍之多。朱温的兵力逐渐得以扩大。
  当朱温领四镇,想要再向上爬时,由于在他前面没有榜样,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当天子的想法是否合适,就编了个梦。
  他说自己梦到几个和尚来揪住他去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从上到下都是黄色,几个和尚对他大呼小叫,并且还一脚把他踹醒了。他找来所有部下,将此梦说了一遍,并且用眼神告诉部下,相信这个梦。
  敬翔睁着眼睛想了半天,看了看朱温,很自信又很镇定地说:“您这是要当皇帝了。”
  朱温一听,很高兴,对敬翔更是器重了。朱温称帝后,更是对敬翔倍加重用,他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一职甚至比宰相职权更重,可以先和皇帝议事于禁中,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
  敬翔受此重任后,更是勤于政务,内外事务无不用心。据他后来讲,自己大半辈子都是把马背当成床的。
  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年,从军作战运筹帷幄,昼夜谋划。他本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将来会得到朱家所有人的报答。可惜,朱温死后,朱家两个皇帝再未重用过他。
  朱温在病重时,将敬翔召到床前委托后事,让敬翔将朱友珪逐出京城,出外任刺史,朱友珪便发动兵变,杀死父亲朱温,自立为帝。朱友珪对敬翔非常畏忌,虽然以李振代替他任崇政院长官,但为了使群臣与他合作,还是任命很有威望的敬翔为宰相。敬翔表面上接受任命,但经常称病在家,与朱友珪保持距离。
  等到梁末帝朱友贞上台之后,也未重用敬翔,而是重用宠信赵岩等人,敬翔受到这些权臣的排挤,终日郁郁不乐。这个时候的他,很想念朱温,也想念朱温在时后梁的鼎盛。
  当朱友贞把后梁折腾得实在不像话时,敬翔还是出面了。敬翔跟这位皇帝说:“国家连年派将士出征,但疆土却日渐削减,这不只是因为兵骄将怯,还因为调兵遣将不得其法。陛下平日深居宫内,和您商议国家大事的都是些左右的随从,这又怎么能料敌制胜呢?先皇在世之时,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半领土,虽然也亲率虎臣骁将连年征讨,但他仍不能扫灭河东的劲敌李克用父子。现在敌人的兵马已迫近郓州,陛下却没有像先皇那样亲征杀敌,这是臣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一件事。此外,臣还听说李亚子(存勗)自从戴孝出征以来,已经十年之久,每次攻城掠阵,总是身先士卒,冒着箭石冲锋。听说进攻杨刘的时候,李亚子也是先背薪渡水,一鼓作气而破城池。陛下不比他差,儒雅而有风度,但却没有亲征退敌,反而让贺瑰之流的将领与之抗衡,寄托驱逐敌寇的愿望,这很难如愿。这是臣失职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二件事。现在陛下应该亲征,同时向黎民百姓老臣宿将询问破敌良策。否则,大患难除。臣虽然愚笨胆怯,但受国恩很深,如果陛下缺少将才,臣恳请去前线为国效死力!”
  

敬翔:变了味道的文人(3)
这段发自肺腑的话,并没有能打动朱友贞,相反,朱友贞还觉得敬翔这是因为不被重用而发牢骚。朱友贞对文人并没有好感,敬翔也不是朱友贞心目中的文人。

  两个人谁都不理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李存勗兵临城下时,朱友贞叫来敬翔,这个时候,他居然问这位文人退敌之计:“朕以前总是忽视爱卿的逆耳忠言,以致有了今天这种残局,国事紧急,爱卿就不要发牢骚了,请问朕现在该怎么办啊?”

  敬翔苦笑,说:“一切事情都是陛下做出来的,您让别人来收拾残局。别说别人没有这个本事,就是有,谁愿意呢?”

  不久,李存勗攻进后梁都城,敬翔全家自杀。临死前,他向一位准备去投降李存勗的知识分子说:“你不配做读书人。”但这位知识分子最后还是去投降了。

  在五代史上,敬翔与朱温可以算作是君臣际会的楷模。但这种楷模在后来的五十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敬翔敢死;因为他能以一种近乎“小人”的思维揣摩朱温的心思,所以他能永远地活着;还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知识分子。

  随大流,并不代表你没思想,但你肯定牺牲了一些东西。敬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牺牲的是知识分子的傲骨,还有一成不变的思维。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

“急性子”和凝(1)
后汉时,冯道与太子太傅和凝同在中书省为官,和凝是个急性子,而冯道恰好是个慢性子。两个人在一起做事,正好在性格上达到了互补,所以,倒还算融洽。有一天,和凝到冯道家里做客。两个人正说着话,和凝突然指着冯道的一只脚,问道:“冯大人,你买的这个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冯道看了看自己的靴子,就抬起右脚来,说:“你是说它吗?不多,九百文。”
  想不到,和凝一听,顿时跳了起来,回头就骂跟来的仆人:“你这蠢货,冯大人买的靴子和你给我买的那双靴子一样,为什么你花了一千八百文?”
  他说完就去揪住仆人,脸红脖子粗地要打仆人。冯道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和大人先别急,我刚才还没说完,”他又指了指左脚,“这只也是九百文。”
  和凝尴尬地站在那里,不作一语。
  这种急性子在五代时期大概是通病,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有点脾气暴躁,稍不顺意就拍案而起。即使如和凝这样的读过书,并且是从科举考试过来的人都如此。
  和凝是今天的山东东平人。幼时读书认字,颇得周围的人喜欢,又生了一副清秀的面容,家里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必能光耀门庭。和凝也并没有让家人失望,十七岁那年,他考中了后梁的中明经试。两年后,他又考中进士,遂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看中,招至幕下,从此,他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
  和凝很像他的父亲,不拘小节,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为了交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他什么代价都能付出,但他也和父亲一样,性子急。
  918年,贺瑰与李存勗在胡柳陂展开激战,贺瑰战败,独自逃跑。其他幕僚早他一步都跑掉了,只有和凝跟随。贺瑰让他也逃跑,但他就是不逃。他说:“大丈夫当为知己死,我现在很恨自己没有在战场上死掉,要我离开你,比让我死都难受!”
  贺瑰最终在和凝的保护下成功逃脱,回到家中,他对老婆说:“这个小子乃志义之人,将来必有前途,我们需要好好待他。”
  过不久,他为和凝举办了婚礼,新娘子就是他的女儿。李嗣源称帝后,大肆招揽有志之士,和凝就投奔了李嗣源,并被任命为中侍御史,后来又让他负责贡举事务。
  五代时期的贡举和太平年月的贡举完全不一样。在太平年月,大家都去考进士,因为进士科才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并且一旦考中,仕途之路就为自己打开了。但也正因为有这些好处,所以,进士科非常难考。
  五代时期任何一朝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进士对人才的苛刻要求导致了人才的供不应求。皇帝知道这种状况,举人们自然也知道,所以,许多举人都去考明经科。明经科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要考试帖经(主考人将应试人所习的专经文句,遮掩其前后文,留下一行,令其诵读全段,以测验其记忆力,并定出优劣,名为“帖经”)。
  由此可知,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人都能考中明经科。考中的人自然就有官做,于是,大家都想,既然这么容易就能做到官,为什么要舍弃容易(明经科)而求难(进士科)呢?
  朝廷基于这种想法,举人们也基于这种想法,所以,明经科成了热门,进士科被冷落了。进士科遭受冷落并不代表就没有人来考,许多举人往往瞧不上仅靠死记硬背就能有功名的明经科,而是选择了进士科。
  但是,五代的进士科并没有因为“情势”已经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它还是那么让人难以考中。
  所以,每次进士科考完,在贡院门口发放成绩时,没考中的举人性子一急就开始冲击贡院,扔石头、吐唾沫的事情时有发生。朝廷当时为了防止这些落第人士闹事,就在贡院门口放置了许多棘条,书生都害怕疼痛,看到那些带刺的东西,当然就不敢向贡院门口冲了,只能在外面骂两声发泄一下,然后就走了。
   。。

“急性子”和凝(2)
和凝主持贡举事务后,就让人把棘条撤走。有人跟他说,那些读书的人性子都急,一旦落第就跟疯了一样,还是小心为好。

  和凝说,没有关系,我招生光明磊落,我性子比他们还急,没事。

  果然,那些落第的读书人并没有闹事,因为他们知道,和凝主持的审卷肯定公正,他们没考上就证明自己能力还不够。

  一个人一旦公正,他就能把想要找自己麻烦的人的嘴死死地给堵上了。

  石敬瑭称帝后,和凝以其公正的做人和做事态度被拜为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石敬瑭有事无事地就把他叫到自己身边,问一些时事,和凝对时事的看法很中石敬瑭的心意。940年,他又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二年,他跟石敬瑭说:“据我这几年的观察,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可能要反。”

  石敬瑭极为惊讶,问计。和凝献上计:“先发制人。”

  不久,安从进果然造反,石敬瑭因为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就把叛乱平息了。到了刘知远称帝,和凝被封为鲁国公。955年,和凝因病死掉,可谓善终。

  据说,和凝特别喜欢写文章和词,而且,急性子的他总以“量”取胜。他一生写的文章编成集,有百余卷。文人的炫耀之心让他把这些文章刊行于世,但里面真正好的文章几乎没有。这大概和他性子急有关,他做完文章从不修改,所以,每天都在写文章,但每篇文章因为不精雕细刻都是不入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