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五代 >

第11章

乱五代-第11章

小说: 乱五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克用大为恼火,派人送信给他,说,你现在能混到这个地步是我给你的,向你借点兵,你居然拒绝我?我当初大概是瞎眼了。

  刘仁恭给予了李克用肯定的回答:是的,你是瞎眼了。

  他把李克用派来的人杀掉,又把幽州凡是李克用的人通通扔进大牢。李克用气得要命,他决定先把刘仁恭灭了!他亲自领兵来攻打刘仁恭,却被刘仁恭打败。

  趁着胜利,刘仁恭一鼓作气,领着他的几个儿子接连夺取了三个州。胜利使人疯狂,他又让儿子带兵攻打魏州。魏州向后梁求救,后梁派大将李思安去救魏州。

  李思安救下魏州后,又攻打幽州。刘仁恭正在豪华别墅里享福呢,顺便把与自己小老婆通奸的儿子刘守光狠揍了一顿。当李思安就要攻进幽州时,刘守光带领人马进入幽州,好不容易才保住了幽州。

  刘守光趁势封自己为卢龙军节度使,攻打大安山。攻下大安山后,他把父亲刘仁恭押回幽州,囚禁起来。接着,就向朱温上表称臣。

  当他哥哥刘守文知道这个老弟把老爹囚禁起来后,就来###他,但被他打败。刘守文不服气,就按当时的风气向契丹借兵,第二年又卷土重来。

  这回刘守光大败,可就在胜负已分的时候,哥哥忽然跑出战阵对自己的手下呼喊“不要杀我弟弟”。刘守光的大将元行钦见这个人真是傻到家了,就冲了过来将他生擒。大军一哄而散。

  刘守光可不懂得感恩,他认为哥哥的举动是作秀。他最讨厌作秀,于是,把哥哥也囚禁了起来。

  909年五月,他给朱温写信,说:“等我拿下我哥哥的沧州和德州,就和您一起把李存勗这个家伙干掉。”同时,他又给李存勗写信,发毒誓要效忠李家,并顺便把朱温骂了一顿。

  两方都以为他是好鸟,都不干涉他攻陷沧州。910年三月,他又攻下德州。他哥哥的势力彻底被他扫除后,他觉得留着哥哥也没有意义了,就把哥哥杀掉了。

  他父亲正在漆黑的屋子里吃着劣质食品,他在外面却准备开始了他的雄心壮志。首先,他希望自己能是皇帝。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皇帝,他用天生的“聪明”制造了铁笼子来装人,然后在外面用火烤。又制造了铁刷子,在别人的身上刷。

  见没有人反抗,他就向部将们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当皇帝。

  但是,许多部将都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这个“不是时候”可以有一万种解释,没有天时、没有地利、没有人和。总之,做皇帝的各项指标,刘守光都没有达到。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这个儿子不该养(2)
但刘守光并不活在别人的理论中,他只活给自己看。他让人在庭院中摆出切肉用的案板和斧子,瞪着眼睛跟部将们吼:“我就是皇帝,谁敢反对?”
  威吓与辱骂在胆小鬼眼中是权威,但在正直人士那里,那只不过是一句戏言。
  原来跟着他哥哥的谋臣孙鹤站了出来,送死道:“我早就该跟着我的主子一起死掉了。如今大王想要称帝,我觉得必会失败。还请大王好好想一想。”
  刘守光根本不用想,把孙鹤押到案板上,用刀割孙鹤的肉来吃。孙鹤大骂,刘守光就用泥巴把孙鹤的嘴堵上。
  孙鹤一死,再也没有人敢向他提出正确的、不要称帝的建议了。刘守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在911年八月十三日自称“大燕皇帝”,封了一大群官员。
  四个月后,李存勗派兵来攻打他。原因就是:刘守光杀了他的使者。913年四月,李存勗的先头部队包围了幽州城。
  刘守光冒着汗请求投降,但先头部队的指挥官拒绝了他。原因就是:他说话一向不守信用。
  刘守光又给契丹人写信,契丹人的想法和李存勗先头部队的指挥官一样。他无奈了,登上城门,面对城下的敌人,哆嗦着说:“只要晋王(李存勗)驾到,我立即开城跪迎。”
  该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李存勗抵达幽州城下,刘守光像条落水狗一样,跟李存勗说:“我现在就是一条落水狗,大王天纵英明,不会对我怎么样吧?”
  李存勗淡然一笑,抽出一支箭,一折为二:“只要出城投降,我保证你无事。”
  当一个人将要失去一种东西时,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来保住这种东西。但当他知道这种东西可以保住时,又觉得代价有些太大了。
  李存勗答应了可以保住他的性命,他反倒觉得献出“皇位”和幽州这一代价有些太高了。他跟李存勗说:“你让我再考虑一下。”
  李存勗想了想,就答应了。
  回府后,他的爱将刘小喜听说李存勗来到了幽州,脸色苍白,鼓着最后一点勇气跟刘守光说:“陛下,坚决不能投降。我愿意和你与城共存亡。”
  刘守光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这“道理”就是:我干吗要投降?
  刘小喜给了他信心,自己却在当天晚上偷跑出城去,告诉李存勗:刘守光根本就不想投降。李存勗淡然一笑,第二天亲自督战,顺利地攻进了幽州。
  刘守光和刘仁恭随后被押回李存勗所在地晋阳。处斩前,刘守光对亲自监斩的李存勗说:“刘小喜不要我投降,自己却先投降。你怎么不杀他只杀我?”
  李存勗听了很是奇怪,就把刘小喜叫出来,当面对质。
  刘小喜在李存勗面前义愤填膺:“禽兽不如的东西!难道你对父母兄弟的那种混账行为也是我教你的吗?”
  这个指责很有重量,刘小喜是想告诉李存勗:此人的所作所为人人得而诛之,自己只不过是替天行道而已。
  但李存勗不需要刘小喜替天行道,他先把刘小喜给斩了。刘守光又乞求李存勗:“我擅长骑马射箭,大王如果建立霸业,为什么不留我为你效力?”
  跪在他身边的两个妻子又是气又是笑:“你做过皇帝的人到了这个地步,居然想要去给做霸王的人效力,你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刘守光不懂得“爱情价更高”,但他明白“生命诚可贵”的道理。他大哭,鼻涕眼泪一齐在脸上出现。
  李存勗堂堂硬汉哪里见得这个,赶紧要人斩了。刘仁恭在监牢里听到儿子被斩的消息后,依旧说了那句话:“我怎么养了这么一个混账东西!”
  是啊!鬼知道他是怎么养出来的,先抢他的女人,然后又把他囚禁,接着是四处招惹是非,擅自称帝,结果连累了自己。不久,刘仁恭被李存勗带到李克用墓前杀掉了。
  许多人都认为,父子二人的下场都是他们背信弃义造成的。刘仁恭先背叛了李克用,刘守光就背叛了老爹刘仁恭。所以,他们得到了报应。
  

这个儿子不该养(3)
但是,五代时期“信义”二字根本就不值钱。若用“背信弃义”四个字来解释刘氏父子的失败,未免隔靴搔痒。

  五代时期的一大亮点就是“父不父,子不子”。也就是说,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不同的是,刘仁恭只想要利,而刘守光却还想要名。要名要利在五代也不是错事,错的是,两个人都没有获取名利的能力却非要以为自己有这个能力。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最标准的混蛋:苏逢吉(1)
苏逢吉可谓是五代时期一个最标准的混蛋,他视法律为无物,视人命如儿戏。但就是这样一个混蛋,居然能活得有滋有味。如果不是他仿佛跟自己有仇,把自己一步一步地逼近地狱,大概他还会活得更有滋味、更长久。
  苏逢吉是长安人,母亲早死,父亲苏悦喜欢喝酒。但这个人有个毛病,虽然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了,可他不喜欢别人做的菜。只有儿子苏逢吉做的菜,他才吃。当时,刘知远还没有称帝,对苏悦很是器重。苏悦把儿子推荐给了刘知远,大概是因为苏逢吉天生就有讨好人的本事,刘知远和他相处一段时间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将他留在身边做了幕僚。
  过了不久,刘知远让他掌管刑狱之事。但因为当时刘知远并不是皇帝,所以,相关法律并没有制定,即使制定,刘知远这样的人也不会遵守。有一次,刘知远过生日,他要苏逢吉去“静狱”。所谓“静狱”就是将一般犯人赦免释放。刘知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为自己的生日祈福。可苏逢吉去了之后,竟反其道而行之,把所有囚禁的犯人都处死了,回去后,他告诉刘知远,已经“净狱”了。刘知远问明原因后发现错了一个字,但也只是叹息一声,无数条人命就这样冤死了。
  刘知远当了皇帝后,就任命苏逢吉为宰相,命他草创各种制度,主持政务。这个时候的苏逢吉倒还算卖力,对朝堂之事总是过问。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仅凭着主观感受对各种事情作出决断,刘知远让他草创制度,他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无法可依由此成了后汉的主要特征。
  早在后晋时,宰相李菘被契丹俘虏,带往北方停留于真定。刘知远称帝后,就将李菘的住宅赐给了苏逢吉。这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改朝换代后,前朝宰相已经没有资格再住自己的府邸了。况且,李菘又被契丹捉去,根本回不了中原。但过了不久,李菘居然逃回了中原。这位李宰相对既成的事实并没有怨恨,相反,为了在新朝受到重视,他还百般巴结苏逢吉。
  他将早已是苏逢吉住宅的宅契送给苏逢吉,可苏逢吉却认为这个小子不是好东西,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讽刺自己;另外,他能这样豪爽地将这么好的宅子送给自己,说明他肯定还有其他的财物。李菘讥讽自己,苏逢吉因而嫉恨在心。因为没有法律,他随便找了个借口。这种借口找起来简直易如反掌——因为李菘曾在契丹呆过,他寻找到的借口就是李菘“私通契丹”,并且立即将李菘下狱。在刑具的帮助下,苏逢吉得到了李菘私通契丹想要造反的“证据”。然后,他又把李菘的家属牵连进四十多人来,一同处斩,将李菘仅剩下的一点点财产也占为己有。许多大臣都为李菘鸣不平,但他们无法找到法律条文来为李菘说话。因为苏逢吉并没有蔑视法律,而是因为后汉根本就没有法律可依。
  当他得到了刘知远的欢心、彻底掌握朝廷大权后,更是妄加杀戮,拿人命当儿戏。当时,朝廷想整顿各地拦路抢劫的盗贼,派人到各地前去捕捉,苏逢吉就草拟诏书,其中写道:“所有盗贼,其本家及四邻以及保人,加上住处人家的全族一并处斩。”
  有大臣跳出来反对说:“盗者固然可恶,可只诛他一人即可,要是诛灭全族就不合王法,邻居和保人同罪,不是更过分了吗?”
  苏逢吉冷笑道:“王法?我就是王法!”这句话说出后不久,郓州就有捕贼官吏张令柔将十七个村庄的百姓杀尽的惨事发生。
  接着更大一起惨剧发生在卫州,刺史叶仁鲁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奉命到山里去围剿盗贼时正好碰上许多百姓也在山里追捕盗贼,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叶仁鲁明明知道这是些老百姓,但仍旧下令将他们捉了起来。百姓们大呼自己是百姓,叶仁鲁哪里肯听?最后竟残忍地命令手下人割断了百姓们的脚筋,扔到山脚下扬长而去。惨遭酷刑折磨的百姓疼痛难忍,躺在地上呻吟不止,几天后,这些不幸的百姓才惨死于山下。而这一切,完全都是苏逢吉那个臭名昭著的诏书所造的孽。
  

最标准的混蛋:苏逢吉(2)
为名为利是人的本性,但名利的获得如果不是通过正常手段那就是犯罪。苏逢吉有了名后自然也想有利,众所周知,他不可能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法律。

  曾是后唐李氏后裔的李永吉从凤翔来到后汉京城,苏逢吉认为他是王室之后,手里肯定有奇珍异宝,就派人到李永吉的住处,告诉他可以让他当一州之长官,但他必须将先王的玉带拿来交换。李永吉当场拒绝,在这位皇室看来,我有玉带就是交出来也应该是交给当今皇上,而不是你苏逢吉。可他错了,在后汉,一切东西,只要苏逢吉想要,就必须先给他。几天后,苏逢吉拿了一条瞎子都能看出来是破烂的玉带要李永吉买下来,价格贵得要命。李永吉不能拒绝,只好忍气吞声地买下了。

  另一位同僚王筠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