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那些事儿(陆) >

第5章

明朝那些事儿(陆)-第5章

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烂拧!〉谝坏烂盼奕丝词兀趿斯ァ!≡诘诙烂牛龅搅俗璋!∫话闼道矗匾一氐拿趴冢加泻汕故档氖勘靖冢退悴睢∫坏愕模灿屑父霰0玻翟谑谴蛩蓝济蝗宋实模嗌倩褂懈隼洗笠!∶鞔彩侨绱耍跻挛馈⒍е嗟淖圆槐厮担坷舨棵徘岸加惺俊”词兀欢拥钕碌拿趴冢挥惺勘裁挥斜0玻踔亮洗笠肌∶挥小!≈挥辛礁隼咸唷!∮谑牵游枘竟鳎蛄斯ァ!≈谒苤嗟奶迥鼙绕匠H艘畹悖饭Φ涑猓慰鍪抢稀√唷!『芸欤桓隼咸啾淮蛏耍焦说诙烂牛蜃拍勘昵敖!∧勘辏驮谇胺降牟辉洞Α!∪欢嗨洳荒艽颍春苣芎埃诩饫暮艚猩拢渌嗝侵沼凇〕鱿至恕!〗酉吕吹氖虑榛顾闼忱沓烧拢馕蝗市帜玫谋暇共皇浅宸媲梗尽∪瞬换岜湫危换岜渖恚裁荒芨颐歉嗑玻谝蝗禾辔Чハ拢铡∮谑志颓堋!〉笔碧诱诖惹旃铮拥奖ǜ婧蟛⒉痪牛暇谷俗プ×耍裁弧〗矗铝罱巳怂徒还⑹匚来恚谒蠢矗獠还羌∈隆!〉酉吕捶⑸囊磺校对冻鏊南胂蟆!!∽詈玫膖xt下载网

第六章 谋杀(2)
我发现了另一段 史料,一段截然不同的史料: 开头是相同的,郑贵妃去向万历哭诉,万历说自己没办法,但接下来, 事情出现变化——他去找了王皇后。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举动,因为皇后没有帮派,还有威望,找她商量是 再合适不过了。 皇后的回答也直截了当: “此事我也无法,必须找太子面谈。” 很快,老实太子来了,但他给出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此事必有主谋!” 这句话一出来,明神宗脸色就变了,郑贵妃更是激动异常,伸个指头 出来,对天大呼: “如果这事是我干的,我就全家死光!(奴家赤族)” 这句话说得实在太绝,于是皇帝也吼了一句: “这是我的大事,你全家死光又如何?!(稀罕汝家)” 贵妃发火了,皇帝也发火了,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浇灭了所有人的 激情: “我看,这件事情就是张差自己干的。”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太子朱常洛。虽然几秒钟之前,他还曾信誓旦旦 地要求追查幕后真凶。 于是大家都满意了。为彻底平息事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 二十八日,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先生终于露面了。他召来了内阁大臣、 文武百官,以及自己的太子,皇孙,当众训话,大致意思是:自己和太子 关系很好,你们该干吗就干吗,少来瞎搅和。此案是张差所为,把他干掉 了事。就此定案,谁都别再折腾。 太子的表现也很好,当众抒发父子深情,给这出闹剧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十几天后,庞保和刘成不明不白地死在了 刑部大牢里,就杀人灭口而言,干得也还算相当利落。 轰动天下的疯子袭击太子事件就此结束,史称明宫三大案之“梃击”。 梃击是一起复杂的政治案件,争议极大,有很多疑点,包括幕后主使 人的真实身份。 因为郑贵妃要想刺杀太子,就算找不到绝顶高手,到天桥附近找个把 卖狗皮膏药的,应该也不是问题,选来选去就找了个张差,啥功夫没有,还 养了他三年。这且不论,动手时连把菜刀都没有,拿根木棍闯进宫,就想 打死太子,相当无聊。 所以有些人认为,梃击案是朝廷某些党派所为,希望浑水摸鱼,借机 闹事,甚至有人推测此事与太子有关。因为这事过于扯淡,郑贵妃不傻,绝 不会这么干。 但我的看法是,这事是郑贵妃干的,因为她的智商,就是傻子水平。 对于梃击案,许多史书的评价大都千篇一律:郑贵妃狡猾,万历昏 庸,太子老实,最后老实的太子在正义的东林官员支持下,战胜了狡猾 的郑贵妃。 这都是蒙人的。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郑贵妃是个蠢人,万历老奸巨猾,太子也相当会 来事,而东林官员们,似乎也不是那么单纯。 所以事实的真相应该是,一个蠢人办了件蠢事,被一群想挑事的人利 用,结果被老滑头万历镇了下来,仅此而已。 之所以详细介绍此事,是因为我要告诉你: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你将 逐渐发现,许多你曾无比熟悉的人,其实十分陌生;许多你曾坚信的事 实,其实十分虚伪;而这,不过是个开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七章 不起眼的敌人
以上,就是万历同志执政四十余年的大致成就。具体说来,就是斗争、 斗争、再斗争。 先斗倒张居正,再斗争国本、妖书、梃击,言官、大臣、首辅轮番上 阵,一天到晚忙活这些事,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是不怎么管了。山东、山 西、河南、江西及大江南北相继告灾,文书送上去,理都不理。而更滑稽 的是,最大的受害者不是老百姓,而是官员。 在万历年间,如果你考上进士,也别高兴,因为考上了,未必有官做。 一般说来,朝代晚期,总会出现大量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摊派剥削。 但我可以很负责地讲,万历年间这个问题很不严重,因为压根儿就没官。
  万历年间的真相大抵如此,一个政治纷乱,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生 机勃勃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终究被毁灭了。 毁灭的起因,是一个人。这人的名字,叫李成梁。  不世之功臣 李成梁,是一个猛人,还不是一般的猛。 他出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算是高级军官, 可到他这辈,混得相当差劲,家里能卖的都卖了,非常穷,穷得连进京继 承官职的路费都没有。 他本人也混得很差,直到四十岁,还是个穷秀才。后来找人借钱,好 歹凑了个数(继承官职,是要行贿的),这才捞到官位,还真不是一般的惨。 但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的辽东很乱,虽然俺答部落改行做了生意,不抢了,但其他部落 看俺答发了财,自己又没份,更不消停,一窝蜂地来抢。什么插汉部、泰 宁部、朵颜部、王杲部,乱得一塌糊涂,以致十年之内,明朝竟然有三位 大将战死。 然后李成梁来了。然后一切都解决了。 打仗,实际上和打麻将差不多,排兵布阵,这叫洗牌,掷色子,就是 开打。战况多变,就是不知道下一张摸什么牌。而要想赢牌,一靠技术,二 靠运气。 靠死运气,怎么打怎么赢,所谓福将。 靠死里打,怎么打怎么赢,所谓悍将。
  李成梁,应该是福将加悍将。  自从李大人出马后,土蛮就从没舒坦过。从万历元年(1573 年)起,李成梁大战五次,小战二十余次,基本上是年年打,月月打。 总打仗不奇怪,奇怪的是,李成梁每次都打赢。 其实他的兵力很少,也就一两万人,之所以每战必胜,大致有两个原 因:首先是技术问题,他属下的辽东铁骑,每人配发三眼火铳,对方用刀, 他用火枪,明明白白就欺负你。 其次是战术问题,李成梁不但骁勇善战,还喜欢玩阴招,对手来袭时, 准备大堆财物,摆在外面,等蒙古人下马抢东西,他就发动攻击。此外,他 还不守合同,经常偷袭对手。靠这两大优势,十年之内,他累计斩杀敌军 骑兵近五万人,把土蛮折腾得奄奄一息。
  看到这段史料,再回忆起他儿子李如松同志的信用问题,不禁感叹: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 土蛮歇了,泰宁也很惨,被打得到处跑不说。 但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个人已经点燃了火种,燎原冲天的烈焰, 终将由此而起。他是觉昌安的孙子,他是塔克世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接受了所有的一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然后,他召集了族人,杀死了一头牛,举行了祭天仪式,拿出了祖上 流传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宣布起兵。 收了赔偿金再起兵,和收了钱不办事,似乎是异曲同工。但无论如何, 努尔哈赤向着自己的未来迈出了第一步。这一年,他二十五岁。 按照许多史料书籍的说法,下面将是努尔哈赤同志的光荣创业史:先 起兵杀死尼堪外兰,然后统一建州女真,打败海西女真最强的叶赫部落, 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统一女真。 最后是基本类同的几句评价:非常光辉、非常励志、非常艰苦等等。 本人同意以上评语,却也要加上四个字:非常诡异。 据说努尔哈赤从小住在林子里,自己打猎、采集蘑菇,到集市上换东 西,生活艰苦,所以意志坚定;渴了喝泉水,饿了啃人参,所以身体强 壮;天赋异禀,无师自通,所以极会打仗。 有以上几大优惠条件,所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便不可收拾。 这绝不可能。 努尔哈赤起兵时,他的武器是弓箭,不是导弹,他带着十三副铠甲, 不是十三件防弹衣,在当时众多的女真部落中,他只不过是个小人物。 然而这个小人物,只用了三十多年,就统一了女真、建立了政权,占 据了原本重兵集结的辽东,并正式向明朝挑战。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得到了帮助。 而帮助他的这个人,就是李成梁。 我并不是阴谋论者,却惊奇地发现,无数的清代史料书籍中,都详细 描述了祖父觉昌安的惨死、李成梁的冷漠残酷、努尔哈赤的无助,却不约 而同地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李成梁的朋友。
  据某些笔记的记载,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前很早就认识了,不但认识, 努尔哈赤还给李成梁打过下手,他们之间,还有一段极为神秘的纠葛。 据说努尔哈赤少年时,曾经因为闹事,被李成梁抓回来管教。不久之 后,努尔哈赤被释放了,不是李成梁放的。 放走努尔哈赤的,是李成梁的老婆(小妾),而她放走努尔哈赤的理由 也很简单——这人长得好(奇其貌,阴纵之出)。至于他俩有无其他纠葛,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相关的说法还有很多,什么努尔哈赤跟李成梁打过仗,一同到过京城, 凡此种种,更不可思议的是,据说努尔哈赤和李成梁还是亲家:努尔哈赤 的弟弟,叫做舒尔哈齐,这位舒尔哈齐有个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儿子李 如柏做妾。 而种种迹象表明,勇敢而悲痛的努尔哈赤,除了会打仗、身体好外, 似乎还很会来事儿。他经常给李成梁送礼,东西是一车车地拉,拍起马屁 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明史学者孟森语)。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努尔哈赤和李成梁家族,有着某种不可告人 的联系。
  

第八章 萨尔浒(1)
努尔哈赤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作为一名没有进过私塾,没有上过军校,没有受过系统军事训练的游 牧民族首领,努尔哈赤懂得什么是战争,也懂得如何赢得战争。他的战役 指挥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月二十八日,明军先锋杜松抵达抚顺近郊。 为了抢头功,他命令士兵日夜不停行军,但由于路上遭遇女真部队阻 击,辎重落后。三月一日,他终于停下了脚步,就地扎营。 他扎营的地点,叫做萨尔浒。
  死战 此时的杜松,已经有点明白了,自他出征以来,大仗没有,小仗没完, 今天放火明天偷袭,后勤也被切断,只能扎营固守。 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敌人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情况非 常不利。部下建议,应撤离此地。 但他并未撤退,却将手下六万人分为两部,分别驻守于吉林崖和萨尔 浒。
  杜松并未轻敌,事实上,他早已判定,隐藏在自己附近的,是女真军 队的主力,且人数至少在两万以上。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攻击是不可能的,但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 没有撤退的必要。 应该说,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只不过埋伏在这里的,并不是女真部队 的主力,而是全部。 四路大军出发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明确,真正的主力,是杜松的西 路军。所以他即刻动员全部兵力,向抚顺前进,寻求决战。 当然,在决战之前,他还要玩点老把戏,摸哨、夜袭、偷粮食之类的 活没少干,等到杜松不堪骚扰,在萨尔浒扎营的时候,他已然是胜券在握。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已无悬念。
  三月二日,努尔哈赤发动八旗中的六旗,共计四万余人,猛攻明军萨 尔浒大营。明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站在吉林崖大营的杜松,亲眼看到了萨尔浒的覆灭。他一言不发,穿 上了自己的盔甲,集合了剩余的士兵,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 努尔哈赤再次发动了进攻,这一次,他带齐了八旗的全部兵力,向吉 林崖发动了总攻。 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杜松毫无畏惧,他率领明军拼死作战,激战直 至夜晚,重创敌军。 然而实力就是实力,勇猛无畏的杜松终究还是战死了,和他一起阵亡 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