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82章

湘军-第82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辏г嗽谡夥矫孀龉恍傅呐ΑK嗡翟秃忠碛胩骄岱辞濉:忠聿幻馕模春苌俨赡伤哪币椤
  屈原的精神有一个层面叫做忠君爱国,深深地影响着入朝为官的湖南人,包括清末的曾国藩。这个层面强调对君主的忠心,至多只能容得下受委屈的牢骚,而容不下反叛的精神。因此,屈原至死也不痛恨楚怀王。而曾国藩在势力最强盛的时候,尽管王辏г擞米约罕仙聊コ隼吹牡弁跹В吡θ八邓肭逋⒎滞タ估瘢踔劣胩教旃郑婧喝顺鐾罚鹆税戮趼藜易澹鲇谥种挚悸牵皇且浴翱裢倍掷椿馗赐蹶'运的劝告。
  也许,曾国藩并非对王辏г说娜八岛敛欢摹4铀娜舾勺嗾劭梢钥闯觯郧逋⒉恍湃巫约焊械椒浅D栈穑郧逋⒌墓俪∩疃裢淳K挥邢袂茄跃骺栈秤脑梗膊换嵯袷治薇ǖ娜檀蠓蚰茄郧逋⒌奶认窀救艘谎砣酢K丫鹨矸崧涤卸钥骨逋⒌氖盗ΑK谌占侵兴担谟胪蹶'运长谈之后夜不能寐,说明他的内心确实在做一种抉择。
  曾国藩在忠君和造反之间选择了前者,很明显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军队是在镇压造反者中起家的,他本人以“正统”自居,因此他很难在短时期内完成从镇压造反者到造反者的角色转换。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复杂的原因。有人说,他信奉儒家思想,怎样和信奉西方上帝的太平军合作,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有人则说,他是被圣人礼教的浮名所累。还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基于一种民本思想,他希望国家早日恢复安定,因为有那么多洋人对中国虎视眈眈。他认为中国必须在和平环境中兴起洋务运动,增强国力,改善民生。
  216
  多隆阿听说胡林翼去世,率军返回桐城,驻扎挂车,拱卫湖北。湖北局势平定,安徽西南部也安静下来。
  曾国藩湘军的大举东征,便从现在发动。
  10月4日,曾国荃率师东征。
  10月19日,曾国荃的部队攻克泥汊口。
  10月20日,太平军攻占浙江处州。清军总兵特保逃向处州西北部的石帆。
  10月22日,曾国荃的部队攻占神堂河。李朝斌率领水师部队攻下茯苓洲和白茅嘴。
  10月23日,曾国荃耀兵无为州城下。水师将领王吉率部攻破桐城闸水卡,将小划船连接起来,作为浮桥,供陆师渡兵。
  无为太平军守将马玉堂的妻子,先前在安庆被湘军逮捕。曾国荃没有杀她,暗中送信给马玉堂,要他投降。
  太平军大帅发觉了这件事,派兵攻击马玉堂部,太平军部队大哗,互相攻击,喊杀声传到城外。曾国荃趁乱发起攻击,太平军打开北门逃走。湘军攻克无为,向东北方五十里的运漕镇进军。
  运漕镇东临长江,西通巢湖,是太平军运粮的通道。曾国荃派王明山的水师部队控制黄雒河,阻截巢湖行船,自己率领陆师攻打运漕镇,于10月26日攻克。
  湘军在贵州也取得重大战果。石达开的一支部队从仁怀向东北方挺进一百多里,到达桐梓。湘军将领杨岩宝等人率部追击,斩杀太平军首领朱洪新,另一支由李添亡率领的太平军全部被歼。太平军余部进入四川东南部,到达涪州白马镇。
  湘军声威如日中天。随着曾国荃率部沿长江北岸向东进击,湘军军势更加炽旺,太平军颇为紧张。
  在这时候,多个省份的清廷大员,都请求清廷派湘军增援,或者是把将要开拔离开的湘军部队留在本省。
  代理安徽巡抚贾臻上奏,请清廷调拨湘军劲旅北上增援寿州,或令湘军部队驻扎六安与三河尖,威慑苗沛霖的部队。
  进入10月份,清军防守寿州已有一百天,粮食完全断绝。袁甲三上奏,催促李续宜来安徽主持军事。
  清廷格外看重湘军,见李续宜因代理湖北巡抚未能成行,便命令多隆阿和曾国荃分兵前往增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61年,咸丰十一年(20)
清廷在为安徽北部的战局调兵遣将,寿州的清军却再也守不下去了。
  10月30日这一天,风雨交加,天色阴沉。到了夜晚,苗沛霖的部属在城内做内应,带领几百人登上南城,杀死守将朱景山。北门守将黄鸣铎赶到,被苗沛霖的部队擒拿,命令他写下状纸,说寿州官绅勾结捻军,被苗沛霖攻克。
  黄鸣铎不肯听命,被割去耳朵,烧掉胡须,送到下蔡。他的老母和妻儿都被杀害。苗沛霖的部队杀死守城的绅民和孙家泰、徐立壮、蒙时中的家族,王舟含愤自杀。
  苗沛霖平日从来不穿官服,这次却打破了常规。他穿着官服进城,顶戴上缀着珊瑚顶孔雀翎,去拜见翁同书,说:“满城都是贼寇,我救大人来了。”
  他胁迫知州任春和与知县张廷献对翁同书说,他已经不叛变了。翁同书口头上应承上告清廷,私下里却上疏陈述苗沛霖叛逆的情况。
  由于苗沛霖的团练攻占寿州和宿州,安徽北部捻军势力强盛,徐州和宿州之间交通阻绝。僧格林沁派詹启纶招募军队防守清淮。
  捻军分兵北进,奔向山东与河南,省城的防御部队都登城守望。清廷将德楞额免职。袁甲三上奏,大论平定捻军的办法,指责僧格林沁骄愎自用,懈怠军事。捻军袭扰登州和莱州各县,这是山东最富庶的地带。
  僧格林沁正好南下沂州和邳州,论功进爵为亲王。他上奏请求罢免所有团练及防河大臣。清廷将权力交给总督和巡抚,派副都统遮克敦布取代联捷巡河,大顺广道王榕吉为他做副手。胜保率部驻防京师。
  217
  清廷在江苏省的大员,也开始向清廷请求派湘军增援。
  湖北盐道顾文彬从武昌返回上海,首次提出借用湘军。江苏巡抚薛焕和团练大臣庞钟潞采纳了他的建议。
  吴煦奉命筹集军饷,准备下了二十万两银子,雇用外国轮船驶入长江接应。巡抚派主事钱鼎铭、知县厉###和训导张瑛,抵达安庆,参见曾国藩,涕泣求援。大学士翁心存上奏,说苏州和常州一带的绅民结团自保,盼望曾国藩,如同盼望慈祥的父母,请求清廷命令他挑选懂军事的大员领兵赶赴通泰,取道江阴和常熟,以攻取苏州。
  清廷下旨,命令曾国藩速派大将,以满足民众的愿望。
  石达开的部属在10月份再次攻打湖南的绥宁,以前在贵州的太平军许桂和部又从湖北来凤进入湖南龙山。龙山知县早已逃走,典史朱克敬率民兵防守。
  三十五岁的汉寿人易佩绅奉骆秉章的命令在长沙招募兵员,前往增援。易佩绅早年投身清军,在八旗官学中当过教习,1858年中举人,在四川任知县,算得上一个文武兼备的官员了。
  易佩绅到达长沙后,发现长沙的驻防军改由赵焕联统领。他迅速地募集了部队,取道永顺,火速前往龙山增援,攻击太平军后背,迫使太平军解围而去。
  留在湖北攻打随州的湘军刘岳昭部,派刘维祯用一封假信将太平军骗出城来。官文命令他率部援救来凤,但他决定在攻占随州以后再去赴援。
  石达开本人率部10月间从小路奔向怀远,刘坤一率部在湖南边界拦截,江忠义从武冈出兵阻击。
  湖南西部边界的战事,关系到湖北、四川和贵州,清廷下诏,任命江忠义为贵州巡抚。毛鸿宾见本省西南防务紧急,奏请留下江忠义率领湖南本省的军队。
  胡林翼去世前,曾在病中密奏弹劾裕麟。毛鸿宾得到消息,公然奏请派遣裕麟去湖北,清廷解除了裕麟的职务。
  裕麟长期在湖南专权,兼摄两司,官场上用谁不用谁,都由他说了算、一旦罢官而去,毛鸿宾更加得意。庆远知府陆增祥跟随毛鸿宾而来,改任道员,代替裕麟。文格因丧事回家,清廷任命岳常澧道惲世临代理布政使,提拔李逢春,解去长沙县印,出任长沙知府,又专派赵焕联统领省城驻防军,总管营务和兵饷。吏治都出于私心,与骆秉章当巡抚时不同了。
  骆秉章于10月份到达成都,接受总督官印。
  浙江巡抚王有龄对湘军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不断地恳求湘军火速救援他所在的省城。
  太平军攻占浙江北部边界重镇嘉兴以后,清廷就任命前任副都御史王履谦为浙江团练大臣,在绍兴指挥军事。这里的官府和绅民关系素来恶劣,民团杀死水军,殴打知府廖宗元,几乎致死。王履谦无法禁止。

1861年,咸丰十一年(21)
李世贤和朱衣点的部队于11月1日攻打绍兴,民团溃败,太平军开进城内,杀死廖宗元。王履谦东逃上虞,太平军追踪而来,攻占上虞,王履谦从海上南逃福建。
  李秀成和李世贤的部队接连攻克城池,占据了大半个浙江省,已经逼近杭州。浙江全省只有杭州、衢州、湖州和海宁还在清军手中。太平军攻占省城,已是势所必然。清廷的臣子们纷纷上疏,请求派曾国藩兼管浙江军事。
  太平军加大了对湖州的攻击力度,赵景贤指挥水陆两路出战,鏖战五天五夜,才将太平军击退。而太湖的太平军又来攻击夹浦,赵景贤部接连作战,将太平军击退。
  王有龄现在尝到了精明算细的苦果。他为了节省军饷,在上一年刚上任时就上奏阻止湘军进入浙江。战情危急时,又上奏请调李元度和刘培元的湘军,但这两支部队都无法及时赶到。他情急之下,派使者前往安徽祁门的湘军大营,向曾国藩求援,但只字不提军饷由谁供给。曾国藩说部队尚未集结,无法增援。
  湘军攻克安庆以后,声震海内。左宗棠的新楚军转战江西和安徽两省,屡获战功。王有龄又上疏请调左宗棠的部队援浙,通过重重险阻,把一封帛书送到安庆,再次向曾国藩求援。
  曾国藩打开封口,展开帛书一看,上面只有用血写就的“鹄候大援”四个字。曾国藩怦然心动,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那一夜,曾国藩无法就寝,在室内踱步,通宵达旦。
  218
  曾国荃的部队继续向东推进。黄翼升和李朝斌的水师于11月1日配合陈湜的陆师攻克东关。于是安庆方圆百里之内没有了太平军的壁垒。
  黄翼升和李朝斌率部一路协助陆师作战,清廷加授二人提督官衔,李朝斌升任副将。
  清廷于11月2日在北京发生了辛酉政变。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次政变对湘军的人事和作战没有发生影响。各路湘军听命于新的执政者,继续在全国各地镇压对抗清廷的军队。
  曾国荃的得胜之师,只有八千人,分兵防守安庆、无为和运漕,再向东进,感到兵力不足。曾国荃于11月3日返回安庆,请曾国藩给他增兵。曾国藩命令他回湖南增募六千名军士,再谋进取,作为攻打天京的资本。
  刘岳昭部于同一天攻克随州,湖北战事平定。刘岳昭率部增援来凤。
  多隆阿率领二万人攻打庐州,李续宜部将蒋学凝等人率领一万人驻扎在六安和霍山。左宗棠的部队驻扎在婺源,张运兰等人的部队驻扎在徽州,鲍超和朱品隆等人率部合攻宁国,李元度的安越军前往广信扼守浙江通道。湘军五路并进,军势空前旺盛。各路将领争着图谋进取,左宗棠提出大举增援浙江。
  在湘军的逼迫下,江西和安徽东南部的太平军全部奔赴浙江,而安徽境内长江以北的太平军则集结兵力保卫庐州。
  清廷的内部稳定下来以后,群臣踊跃上书言事,多数人都说湘军立下了大功,认为湘军的偏将和裨将,都可出任总督与巡抚,各省的封疆大吏纷纷上疏请调湘军增援。小皇帝的两位年轻的母后更加倚重曾国藩,对江西、浙江和江苏的巡抚颇多非议。
  苗沛霖依然我行我素,胁迫巡抚要权,占据了霍邱和怀远,窥视凤州和颍州。安徽的清廷官员更加寄望于湘军。
  清廷下诏,加赏曾国藩太子少保衔,令他兼管浙江巡抚和提督以下官员,统领江浙四省的军队,只有都兴阿和袁甲三不归他管辖。
  曾国藩十分惶恐,三次上疏请辞任命,清廷不准,传下旨意,说举凡朝政大事,须咨询曾国藩才能施行。这时,曾国藩才开始考虑增援浙江。
  不久,清廷又颁下一道旨意,令曾国藩兼管浙江,该省提督和总兵以下的军官,都听从太常寺卿左宗棠的调遣。
  当时,洪秀全身在金陵,李秀成等人率兵攻打江苏和上海,李世贤等部攻占浙杭,杨辅清等部驻屯宁国,汪海洋部向江西推进,陈玉成部驻扎庐州,捻军首领苗霈林出入颍州和寿州,与陈玉成合兵,企图进军山东与河南,兵力号称几十万。
  针对这种形势,曾国藩与曾国荃策划进军路线。曾国荃说:“我军直捣金陵,则贼寇必然权力防卫巢穴,而后我军便可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