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76章

湘军-第76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给他一颗王印,封他为奏王。
  清军都司王舟等人率领练勇赴援,屡次挫败苗沛霖的部队。
  苗沛霖率部退到孙家祠,将孙家的坟墓全部掘开,烧毁尸体。翁同书不得不撕破脸皮,派黄鸣铎率部驻扎五里庙,又派总兵庆瑞和尹善廷率部攻击孙家祠。
  僧格林沁派部队增援山东菏泽,再一次吃了败仗,沮丧地返回。清廷责备他轻敌冒进。穆腾阿因病免职,总兵成明取代他的官职。
  捻军两次大败僧格林沁的部队,军心大振,从曹州奔向郓城,渡过汶水,袭击泰安,都统伊兴额和总兵滕家胜战死。
  僧格林沁移驻汶上,捻军便包围青州。河南捻军的势力更为强盛,占领地接连二十多个县,西起南阳,东到淮南界河,南到汝宁。清军无法预测他们的行踪。
  河南巡抚严树森认为手下的将领们无能之辈太多,部队战斗力太弱,很想按照湘军的办法整顿部队,因此而与毛昶熙意见不和。
  山东的民团集结兵力,抵抗清军。捻军向西挺进,到达淅川。张芾率领陕西团练防御。清廷又命令胜保出兵驻扎景州,统帅一万兵力。
  莘州和范州的起义军向北攻打大名。滕州和峄州的捻军向西袭扰,僧格林沁收拢兵力保卫邹县。山东巡抚谭廷襄出兵驻扎茌平。捻军攻占曲周,袭扰威东,攻占清河,杀死知县陈大烈。
  199
  鲍超见黄文金的部队得到增援,仍想攻打景德镇,决定再次给予打击。3月5日惊蛰,他派陈大富率部向建德推进,把太平军拖住,自己率领主力攻打黄麦铺。太平军趁湘军还未排好阵势,分布在山上各处,呼声震撼林壑。
  鲍超按兵不动,等到太平军阵势中出现破绽时,挥师进击,势如雷霆,太平军大败而逃。
  鲍超挥师追赶到建德,适逢陈大富配合唐仁廉的水师攻克了建德城,太平军朝北直奔两百里,退向安庆。江西的饶州和九江地区战事告平。鲍超奉命率部渡江,援助围攻安庆的湘军。
  建德战役以后,唐仁廉升任游击。
  左宗棠想拔掉太平军在江西东北部的最后一个据点婺源。他于3月7日率部独攻婺源,中了李世贤设下的埋伏,兵败退回鄱阳。
  李秀成没有攻下祁门,率部开进江西,从玉山向西南推进,攻打广信,没有攻克,又向西南方长驱直下,包围建昌,挖地道攻城。
  建昌城内,守军不到一千人。刘于浔率江西水师增援,被太平军击败,北逃抚州。李秀成挥师尾追到抚州。包围攻城,没有攻克,便向西南推进两三百里,到达永丰和吉水。
  太平军驻扎在祁门以北的部队翻山越岭,南下两百里,奔赴祁门。曾国藩派朱品隆和江长贵率部将太平军击退。
  江西东北部的一系列战斗,使江西的军粮无法运到曾国藩的祁门大营。到现在为止,应该从江西运到的军粮,已经断了三十天。
  曾国藩督率的驻军共计三万人,没有粮食无法支撑。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东进攻取徽州,便可以自立,又说可以向浙江取饷。这些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此前休宁的太平军无缘无故连夜撤走了,张运兰长期驻扎在休宁城,太平军也不再进攻,所以大家认为徽州太平军兵力单薄,容易攻取。

1861年,咸丰十一年(3)
曾国藩在认真考虑攻取徽州的提议。但他仍然觉得这个计划风险太大,所以没有断然出兵。
  浙江的清军仍在局部与太平军作战。张威邦与3月间联合上海清军曾秉忠部攻克杭州湾北侧的海盐,米兴朝率部攻克海盐以北五十里处的平湖。
  彭大顺和朱衣点于3月5日率部攻占福建连城,但很快就被福建清军包围。为了坚守连城,他们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防守战。
  江苏的战斗集中在上海周边。青浦的太平军袭击广福林,清军参将李恒嵩会同曾秉忠的水师将太平军击退。自从常熟和昭文有团练部队自发抵抗太平军以来,浦东各县的绅民都修备自卫,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太平军的势力。
  青浦主持团练的绅士何长治与沈维城等人,率部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捷,向北追杀到嘉定,沈维城战死。民团捣毁了太平军在黄渡、安亭及香花桥设立的防局,斩杀了天国的官员。
  200
  胡林翼在上一年11月份的预测,到3月份中旬变成了现实。
  陈玉成认为在安庆周边与湘军硬拼,是不明智的做法。为了牵制湘军的兵力,减轻安庆的压力,决定抄小路到上游袭击湘军。
  湖北境内已有一年未起战火,现在又将陷入战争。陈玉成所部联合捻军,从六安和霍山分路向湖北进击,响应李秀成等部在江西发起的攻势。
  湖北的湘军这时全力以赴在安徽作战,曾国荃屯兵于安庆城下,日夜与太平军搏杀。巡抚胡林翼也不在省内,在太湖坐镇策应。
  陈玉成于3月14日下令向湖北东部的罗田发起攻击。清军总兵成大吉率部在省界松子关击败起义联军,斩杀外号叫龚瞎子的捻军首领龚得树。
  防守霍山的副将余际昌不听指挥,部队被太平军击溃。太平军打着他的旗帜,于3月17日攻占蕲水,挥师西进,于第二天攻占黄州,前军抵达滠口。接着分兵北上,袭击麻城和黄安,一部袭击西北方的黄陂,再西攻孝感。
  太平军逼近了武昌,但湖北的湘军集结在安徽境内,武昌空虚,只有两千名标兵防守。湖北的清廷官府大为惊慌,武昌周边的城市,官民纷纷离城逃避。官府的财物和商人的钱财,多数被散兵游勇抢掠而去。
  胡林翼身在太湖,疾病缠身,鞭长莫及。湖北布政使唐训方主持武昌防务。总督官文和他昼夜登城巡视。
  针对太平军的战略,胡林翼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用兵之道,保存实力是上策,争夺地盘是次要的。今天的战功,打败贼寇为上,收复城镇为下。自古以来,围城的军队,必须四面无敌。兵法上说,要有十倍与对手的兵力,才能围攻。如果我方兵力被困在一个角落,贼寇必然会派较弱的部队守城,而在四周袭扰我军围攻部队,寻找机会打击我军,这是很危险的啊。然而,如果我军不围城,就无法使贼寇来寻求和我们作战。”
  胡林翼决定将他统辖的湘军分为三路,一路仍然加紧围攻安庆,其余两路去寻找陈玉成的援兵作战。
  当时,袁甲三为了得到湘军援助,上疏推荐李续宜升任安徽巡抚,又推荐熟悉苗沛霖的贾臻和张学醇出任藩司和臬司。他认为,只要借了湘军的威势,由贾臻等人去游说,就可以驾驭苗沛霖。对他的请求,文宗全部批准照办。
  李续宜作为多隆阿的后援,无法北上淮河流域。他上疏说,若要保卫湖北,固然应先稳定安徽,不过也要根据太平军的行踪来决定轻重缓急。现在太平军从英山进军湖北,攻占了黄州、麻城和德安等城,他应该挥师返回湖北,不能马上履行安徽巡抚的职责。于是,安徽藩司由贾臻代理,翁同书仍然驻扎寿州。
  胡林翼赞成李续宜返回湖北打游击,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
  李续宜率部从安徽青草塥回援武昌,连获大捷。舒保的骑兵随后赶到。彭玉麟的水师火速驶来,省城的防御稳固下来。
  郭鹏程随李续宜赴武昌解围,清廷赏给他二品封典。
  陈玉成的部队没有向武昌挺进,而是从孝感向西北方挺进四十里,攻打云梦,然后继续北上,攻占德安和随州。
  前往四川的骆秉章,拖拖拉拉,3月12日才率部到达宜昌。他心里还惦记着湖南官场上的事情,上奏指责翟诰浮华奢侈。清廷将翟诰罢官,仍然让文格代理巡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861年,咸丰十一年(4)
骆秉章一到湖北,就被官文盯上了。现在总督正需要兵力对付陈玉成的部队,连忙上奏,请清廷将骆秉章率领的湘军一分为三,一支驻扎重庆,一支增援江西,另一支留在湖北,同时命令黄淳熙率部东进。
  骆秉章盘算了一下,自己所部兵力不足一万人,实在难以应付三路,便按原来的方案,决定兵分两路,留下刘岳昭率领四千六百人协助湖北抗击太平军,自己仍旧率领黄淳熙的部队,分为水陆两支,溯三峡而上,约定在夔州和涪陵会师。
  崇实得到探报,石达开的部队已经打到了四川的南部边界。在贵州西部,安顺的太平军联合当地起义军渡过六冲河,包围边城毕节,袭击梓潼关。
  代理贵州巡抚何冠英与提督田兴恕派周学桂所部从毕节东南方约一百里的大定出兵,企图阻止石达开所部进入四川。崇实派兵防守叙永,但周学桂所部已将这支太平军击退。
  周学桂所部在沙子哨击败石达开所部,追到梓潼关,中了埋伏,陷入石达开的重兵包围,被太平军击毙。清廷赠与周学桂提督官衔。
  四川对增援的湘军望眼欲穿,崇实再次请清廷下旨,催促骆秉章入川。骆秉章总是担心崇实不给他提供军饷。直到快入四川境内时,总督派官员前来迎接,骆秉章远远看见冠盖如云。相见之后,四川官员将夔州的税银全部拿来补充军饷,骆秉章大喜过望。
  石达开在湖南境内的部众于3月间从蓝山向东北方挺进一百五十里,抵达桂阳县。
  201
  曾国藩来到保持着原始自然生态的祁门以后,置身于清秀的山水之间,尽管周边都有太平军活动,却靠着关隘险阻的保护,总是能够化险为夷。
  曾国藩一团和气的心境,和祁门山林中的静谧是颇为协调的。他在这里写出了要求湘军不杀战俘的《解散歌》,表明他心中的杀气比他刚刚出任湖南团练大臣的时候已经消减了许多。
  曾国藩说,太平军的兵力之所以庞大,是因为掳掠了很多良民当兵。其实这些人都想当逃兵,湘军若是杀了这些胁从者,他们就是有冤无处可伸了。
  曾国藩首先描述了一番太平军中这些被迫从军的军士所受的苦处,说他们一进部队就要做苦力,挨板子,连衣服和鞋子都穿不上。打仗害怕,进退两难。离乡背井,思念爹娘。家中贫困,儿子饿死,妻子嫁人。若想逃跑,太平军设卡,清军盘查,团勇讹诈。总之,一肚子苦水无处可倒。
  曾国藩说明了太平军军士们的苦情,然后规定了八不杀。
  第一不杀老和少。
  湘军俘虏了老年和少年的太平军军士,不但不杀,还要立即释放,发给护照,让他们顺利返回家园。
  第二不杀老长发。
  老长发就是太平军的老兵。湘军俘虏了这些人,不管他们的头发长达一尺或两尺,都不加害,要遣散回家。
  第三不杀面刺字。
  太平军在胁迫从军的军士脸上刺字,以断绝他们当逃兵的念想。太平军的军官们相信,清军抓到这些脸上刺字的军士,一定不会轻饶。曾国藩针锋相对,要求不杀脸上刺了字的俘虏,劝他们用药水将所刺的文字洗去,然后将他们释放。
  第四不杀打过仗。
  与清军打过仗的太平军军士,成为俘虏以后,湘军也不能杀。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就将他们释放。
  第五不杀做伪官。
  太平天国委任的官员,成为俘虏以后,也不能杀。他们当中被胁迫接受官职的,可以从宽处理。
  第六不杀旧官兵。
  被太平军围困俘虏的清军,加入了太平军的,成为湘军的俘虏以后,也不能杀。
  第七不杀贼探子。
  曾国藩认为,太平军的哨探,也有些人是受了蒙蔽,可以不杀。
  第八不杀捆送人。
  被乡团捆绑押送给湘军的人,其中有些只是逃难的百姓,也不能杀。
  这八个不杀,基本上囊括了俘虏中除军官以外的所有人。所以曾国藩用了“人人不杀”这个说法。他要让太平军的军士们都不害怕湘军,都相信自己被俘后能找到一条生路。
  他说,太平军要把这些人聚集起来,而湘军要把他们解散。太平军要将这些人掳去,而湘军要将他们释放。湘军给每个被俘的太平军军士都发一张免死牌,可以保证他们性命无虞。
  曾国藩说,不仅要保证他们活命,还保证不算旧账。他们回到家乡后,不许县官追究往事,也不许他们的仇人再告旧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861年,咸丰十一年(5)
曾国藩说,他的《解散歌》,是给州官和县官打招呼,也是通知兵勇和团练。只要遇到被胁从的难民回家,不许抢夺他们的银钱,不许剥掉他们的衣服。
  曾国藩的《解散歌》发表后,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湖州的赵景贤虽为书生,身材不高,但生就一副武夫的面容,颇有威风,一张大口容得下拳头。他生性好杀,声称“能够杀人下酒,平生一大快事!”与太平军大小百余战,他都亲冒矢石进攻。但他读了《解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