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72章

湘军-第72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忠不长头发,人们叫他李秃子。淮河南北饱受他的蹂躏,提起李秃子,人人都愤怒,恨不得拿他食肉寝皮。
  苗沛霖也被补授为川北兵备道,在淮河、颍河、涡河与浍河流域成为豪强。每占领一座圩寨,就在那里任命圩长,听从他的号令,而不隶属于清廷官府。他把一半田亩收归己有,沿途设立关卡,垄断公产和私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60年,咸丰十年(16)
李世忠和苗沛霖两人同在一块土地上榨油水,互相争雄,不相上下,时常发生劫夺,彼此吞并圩寨。
  李世忠是河南人,在安徽势力较弱,苗沛霖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安庆以北广袤的安徽土地上,北至宿州和亳州,南到和州与滁州,太平军和捻军交替攻击,苗沛霖和李世忠在中间摇摆不定,居民漂流失业,田庐荒废,荒草茂盛。
  袁甲三率部驻扎在凤阳以西的怀远,孤立无援,为翁同书的怯懦而头痛,希望把湘军引来协助他。
  187
  贵州的石达开部队于7月到8月之间分成几路南下。其中一支从贵阳东南六十里处的龙里,东进麻哈,南下都匀,折向西南,抵达罗斛。另一支从长寨向西南挺进,到达归化,与本地起义军会合。
  石达开的后旗部队驻扎在广西永宁,军士离叛,杀死宰制余忠扶,东奔三百多里,指向贵州独山。教民起义军为他们做向导,引领他们从小路袭击州城。
  英法联军于8月1日在天津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清廷没有调集湘军北上抗击外国侵略军,一心指望妥协求和。
  8月10日,文宗下诏,补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任命他为钦差大臣。
  其实,华东一带清军云集,清廷只要调兵北上,完全有可能阻击英法侵略。但是,清廷仍然只愿对内动武。
  华东的清廷武装,各成体系,各军都直接向皇帝上奏本,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不用彼此通报情况。
  曾国荃身在安庆城外,与多隆阿和李续宜的部队成为一体。袁甲三驻扎在淮上,自成一军。巴栋阿的部队是镇江军。李若珠所部是扬州水师。王梦龄代理漕运总督,统领清淮军。薛焕代理总督,统领上海军。张玉良收拾溃散的部队退到杭州,仍然称为江南大营。周天受驻扎宁国,张芾驻扎徽州,各率一支部队。江长贵统领杭州军,米兴朝防守广德,都由王有龄统领,是浙江军。
  曾国藩到达祁门之后,有人认为湘军应该迅速攻占宁国,作为前敌部队。他们说,应该派遣左宗棠等人的部队挺进南陵,与武陵人陈大富的绿营部队会合,又与杨载福的水师相连,然后攻打广德,等待湘军攻克安庆以后而会师。
  曾国藩叹息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现在前进没有处所,获胜没有益处,为什么要轻举妄动呢?”
  这时江苏和浙江的官绅,每天送来几十封告急信,清廷也连下诏书,要求湘军增援江苏、增援上海、增援安徽、增援镇江。
  曾国藩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必须全力攻打安庆,取得高屋建瓴的形势。
  有人认为湘军很快就能攻克安庆,应该从长江上游派部队攻打天京以南的东坝,江苏东南部的太平军必定会回援天京,这时清军以增援苏州的部队发起夹击,就可以攻克苏州。庞钟潞也上奏,请清廷催促曾国藩东进。
  清廷顾虑薛焕兵单力薄,命令曾国藩催促左宗棠等人率部从安徽南部东进苏州和常州。曾国藩上奏说,他的部属李元度和张运兰已回湖南招募勇丁,鲍超因负伤而回到四川,左宗棠的新军还没有开到战场,眼下安徽南部十分危急,浙江那边防不胜防。他的部队到齐之后,必须有一支攻打广德,另一支攻打宁国,无法绕越安徽境内而直奔苏州和常州。
  曾国藩说,他先前收到薛焕的咨文,说松江和上海等处水师和陆师兵力不足,打算从张玉良那里调拨三千人过去。他同意了这个要求。但是,近来因江西战事频繁,文报阻滞,张玉良在嘉兴的部队,很难与他通信联系。他刚刚奉命指挥江南的军事,本来负有统辖张玉良部队的责任,可是现在安徽南部形势危急,他不能舍近图远。荆州将军都兴阿奉命督办扬州军务,官文和胡林翼都在千方百计地盘算如何资助他,而他的三千劲旅,下个月的口粮都难以拨付。
  他的看法是,淮河与徐州一带民风刚劲,不愁招募不到勇丁,只是没有人去训练罢了。他已写信给官文和都兴阿等人,酌商派人率领一千名湘军,前往江北,采用湘军的营制,团练徐淮一带的勇丁,用严格的纪律加以约束。如果能有一两位名将去做这件事,则两淮的劲旅,也不会比湘军逊色。
  后来李鸿章创立淮军,正是按照曾国藩的这个意图执行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1860年,咸丰十年(17)
188
  清廷面对着外国的侵略,内战的战火又迅速蔓延。咸丰皇帝焦头烂额,决定把东南大局全部托付给曾国藩。
  8月13日,清廷下诏,命令左宗棠仍然襄助曾国藩的军务。刘长佑在广西作战,难以远离,湖南巡抚骆秉章素来熟悉湘军将士,可以督办四川军务,增率湘军前往四川,文格代理湖南巡抚。文宗还说,东纯不懂军事,骆秉章应尽快入川。
  裕麟出任广东运使已有一年,奏请留下筹措军饷,现在出任湖北按察使,留下湖南按察使翟诰代理布政使。
  英法联军于8月14日攻陷塘沽。然后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文宗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逃离大沽,经天津退到通州。
  尽管安徽南部军情紧急,清廷更看重的还是京城。文宗从各地调兵回京,命令张芾返回京城协防。曾国藩压上了更重的担子,兼办安徽南部的军务,周天受归他调遣。浙江温处道李元度调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防守徽州。
  李侍贤所部趁着清军换帅,攻占金坛,在城内大开杀戒。周天受知道宁国也保不住了,命令城内的几万兵民各自逃生,自己要和宁国共存亡。宁国百姓扶老携幼,奔向南陵,陈大富打开城门,全部接纳。
  这时,清廷军机处收到的军报,总是忧多喜少。
  张玉良在浙江作战非常艰苦,好不容易才发起一次小规模反攻,总兵刘季三率部攻克余杭和临安。
  在此期间,赵景贤分兵攻克广德州。从杭州战败撤围的太平军,仍然向湖州进军。
  贵州的石达开部众于8月18日攻占独山,杀死知州侯云沂。
  英法联军于8月21日攻占大沽。侵略军长驱直入,于8月24日占领天津。
  贵州清军总兵巴扬阿于8月29日率部攻克归化。太平军残部奔向长寨,攻占东北部五十里的定番,即现在所说的惠水,杀死通判恩常。
  萧启江死后,他的部队留在四川,失去了统帅,分解为三个体系,互相观望,军纪松弛。将士们见四川政局混乱,南部和西部义军四起,散布各处,抓不胜抓,杀不胜杀,他们也趁机抢掠。地方官员不敢过问,四川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萧启江旧部南下增援井研,一战告捷,起义军解围撤走。从此湘军不把蓝李起义军放在眼里。
  东纯在赴任途中病逝,文宗于8月31日任命驻藏大臣崇实代理四川总督。
  189
  石达开的部队自从进入广西,就分成了几块,不再一起行动。到现在,已经分散在广西、贵州、广东和湖南。
  石达开的左旗于8月份抵达灵川,南下攻打桂林。刘长佑调鄢世堂率部回守省城。
  探子报告,太平军中的湖南将领朱衣点和彭大顺,与汪海洋联合,恳求石达开回师天京,遭到石达开拒绝。
  朱衣点和彭大顺于9月份各率所部离开石达开,命部队身着白衣,头戴白巾,作为万里回朝的标志。这几万人从柳州的东泉出发,冲破各地团勇的阻截,从融县和沙宜进入湖南青林地界,停下休整。
  刘长佑得知太平军发生分裂,连忙派人张贴告示招抚。石达开的左旗首领张志功等人请降。
  刘长佑在投降部队中留下三千人交给张志功,要他率领这些部属为清廷效力,其余战士全部发给银子遣返。
  石达开的左旗瓦解后,后旗又被李明惠的部队击败,奔向桂林附近的义宁。刘长佑派鄢世堂率部跟踪追击,道州的起义军丧亡殆尽。
  石达开和赖裕新的部队仍然拥有几万兵力,占据武缘,派兵向东南挺进,袭击迁江,然后折向西南,袭击南宁。清廷左江道吴徵等人率部击败这支太平军,斩杀数以万计。
  太平军残部长驱北上,抵达忻城,然后转向东南,长驱直进,到达边界,取道兴业,攻占北流。
  刘长佑正在注视着石达开的动向,又获悉吴凌云的起义军从藤县西北约七十里的太平出发,攻占府城,杀死知府刘作肃。陈戊养则占据太平,堵住湘军的南路,致使柳州湘军无法前进。刘长佑派刘坤一统领湘军,在太平攻击陈戊养的部队,分兵渡河,攻击忻城。
  彭大顺、朱衣点和汪海洋等人,收到陈玉成的来信,说他打算从安徽进攻湖北,要求彭大顺等人所部攻击湖南。
  彭大顺等人的部队果然于9月21日攻打永明。清廷得报,任命翟诰为湖南巡抚,组织镇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60年,咸丰十年(18)
李秀成的部队开始大举进攻上海,遭到薛焕、吴煦所部和英法军队阻击,又因内应兵勇被清军识破,未能攻取。
  多隆阿于9月1日挥师攻打桐城西北,没有进展。陈玉成下令固守桐城,以牵制安庆的湘军。他知道清军精锐在这里集结,防守格外严密。桐城西北有个求雨岭,山势俯瞰城内。太平军建成石垒,外围挖了二丈宽的石壕,与砖垒和水堡相辅。
  9月2日,多隆阿率领三千人来到求雨岭后,在城前则摆出骑兵阵势佯攻,迷惑守军。半夜,岭后的部队悄悄登上峰顶。
  太平军凭借壁垒防守,以为清军无法靠近,占领了峰顶也是徒然,所以未在山岭设防。多隆阿命令两千名军士修筑三座炮台,到拂晓时分,炮台筑成,俯瞰太平军的城垒,历历在目。太平军非常吃惊,以为这是神力所为,顿时丧失斗志。
  9月4日,多隆阿率部列队,搬运大炮,安置在三座炮台上。古垒和城内的太平军这才明白大事不妙,全部隐蔽起来。
  太平军明白得太晚,因为他们已被多隆阿困死。
  自从清军江南大营崩溃以后,太平军在江苏和浙江势力大增。江西的太平军挥师东进,江西省内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张玉良硬撑着江南大营的旗号,还想做最后的挣扎,于9月2日率部向嘉兴发起猛攻,虽然攻破了南门,却被水道阻拦,无法进城。潮州勇暗通太平军,谋划叛变。9月8日,大营溃败,张玉良逃向西南九十里的石门。
  9月9日,太平军攻占石门,相继攻占嘉兴周边的嘉善、平湖和桐乡。
  北京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吃紧。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距北京只有五十里。
  9月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军动摇,而遭败绩。
  9月22日,咸丰皇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令其弟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和议。
  其间,文宗下诏,命令胜保统领勤王军队。胜保请求征召外援,提到苗沛霖的团练。文宗命令翁同书具体办理。于是苗沛霖大喜,搭起高台,集合全军,向北跪拜,号啕痛哭,陈述英法联军入侵一事,暗中要下属们拥戴自己,但是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发言。
  太平军将领杨辅清、赖裕新和古隆贤于9月26日对宁国守军发动最后一击,周天受兵败而死。清廷命令李元度暂时代理皖南道。
  李世贤率领四万兵力从广德南下,攻打徽州,并向南陵增派兵力,加大攻击力度。
  南陵城中,粮食将尽,陈大富激励军民死守,等候湘军增援。他在夜间派出壮士,攀绳而出,企图向杨载福的水师求援。前后派了几批人,都被巡逻的太平军抓获,无法把信送到水师。
  曾国藩更加重视徽州的防御,打算自己带兵防守,派朱品隆侦察地形。
  朱品隆回来报告说:“没有两万精兵,恐怕难以防守。”
  张芾留下的一万兵力,分别防守各个隘口。但是,这些部队确实缺乏作战能力。由于军饷长期不足,曾国藩赶紧将这些无用的部队遣散。军士们杂居在城内,不肯离去,索要军饷。
  曾国藩记得李元度曾在防守江西贵溪时立下战功,便令他防守徽州。李元度自认为能够胜任。曾国藩认为他招募的三千新军不能野战,所以在浙江请援时没派他去,现在也不敢派他攻击太平军,只是让他凭城固守。
  190
  9月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