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58章

湘军-第58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8日,湘军通过地道轰塌东门城墙,但地道被砖石壅塞。进攻稍迟,守军又堵合了缺口。
  5月12日,李续宾下令引爆埋在南门的地雷,轰塌南门城墙。登城的湘军士兵,都被太平军抛掷的大桶火药炸死炸伤。林启容指挥部队迅速堵住了缺口。
  这两次攻城,湘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仍然没有奏效。林启容的顽强,令湘军肃然起敬。胡林翼向清廷奏报说,湘军官兵伤亡惨重,将士们无不唏嘘饮泣。

1858年,咸丰八年(5)
李续宾仍不气馁,命令部队继续日夜挖掘地道。蒋凝学所部挖掘的地道向东延伸,然后转向南面。
  5月11日晚间,李续宾派出几百精锐,拥盾自蔽,埋伏在东南边的城濠旁。
  5月19日,李续宾下令引爆炸药,轰塌九江东南一百多丈城墙,道州人朱希广率领几百壮士前仆后继,冲上城头。
  太平军拼死抵抗,正杀得难解难分,不料湘军的一支水师部队从江边登城,湘军顿时取得优势。这支部队由长沙人李朝斌率领。在关键时刻,李朝斌命令水兵弃船登陆作战,杀上城头。
  湘军杀进城后,三十七岁的林启容率部浴血巷战,死于乱军之中。
  湘军终于攻克了九江。外江水师和内湖水师拦截逃跑的太平军,溃散到城外的太平军都被湘军水师阻截,不是被俘就是被杀。
  一万七千多名太平军将士全部牺牲,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战史上,是最为壮烈的场景。
  林启容的尸体被湘军寻到,李续宾下令将其分尸。这位杰出的太平军将领,自从1853年6月攻克九江以后,一直驻守这座城市,苦苦支撑五年,经受住了湘军的三次长期围攻,挫败了罗泽南、曾国藩和塔齐布等湘军将帅。曾国藩曾在给弟弟的信中感叹自己不如林启容坚忍,罗泽南则叹息说,九江并不大,湘军很容易合围,而且这里地势低洼,易攻难守。但是林启容军容整肃,旗帜甲胄鲜明,令湘军一看就觉得气馁。林启容如此善战,湘军将领都不如他。
  李续宾经过十五个月的苦战,终于攻克了九江这座顽强的城市,使湘军取得战略上的优势。这次攻城,李续宾功居第一,自然以军事才能而闻名天下。清廷给他加授巡抚官衔,赏穿黄马褂,允许专折奏事。彭玉麟加授布政使官衔。周宽世因功以总兵记名。蒋凝学因功擢升知府,赐戴花翎。
  胡林翼在军事上的调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身居武昌,增募新军,将前线将士轮换下来,让他们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增援的太平军千方百计从各处向包围圈内攻击,各地驻防的湘军都是良将,能靠自身对付太平军,不但不拖累围攻九江的部队,还时时在近旁协助攻击。
  清廷嘉奖胡林翼调度有方,给他加授太子少保衔。
  文宗命令杨载福的水师独立作战。外江水师移驻华阳镇,分出三个营驻扎黄州,彭玉麟的水师驻扎湖口。
  李续宾攻克九江之前,文宗已任命他为浙江布政使。这时李续宾威名炽盛,在京城做官的浙江人,接连上疏,请朝廷派他去浙江赴任,指挥浙江的军事。官文和胡林翼上疏说,东征大局先要平定安徽,最要紧是安徽北部,其次是安徽南部,请求清廷将陆路军事交给李续宾。文宗纳谏,要他留在湖北和安徽交界处,以图谋安徽。
  但是,李续宾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决定请假回家探亲。
  在江西东部,湘军也发起了凌厉的攻势。南丰太平军于5月21日弃城南逃,王开化分兵驻扎南丰。太平军遇到广昌本地的会军,兵力大增,杀了个回马枪,北上攻打南丰,被王文瑞所部击退。
  李续宾刚刚启程,抵达湖北,就听说陈玉成从安庆集结潜山、太湖、英山和霍山的太平军,分兵袭击湖北的蕲州和黄州。李续宾一天接到几次警报。
  太平军于5月25日从光山进兵,再次攻占湖北麻城。胡林翼派李续宜的部队救援麻城。李续宾把九江的部队派出增援。
  不久,太平军从小路进军,攻占黄安。胡林翼派蒋凝学前往救援,李续宜也分兵前往。
  萧启江与江西水师将领刘于浔,决定对发起江西东部最重要的一战。他们已经做好攻城的部署,于5月29日派间谍进入抚州城,约定内应。
  太平军见势不妙,于6月1日打开东门撤走,萧启江和刘坤一率部进占抚州。刘岳昭此战有功,升任知府,清廷赏赐花翎。
  建昌的太平军也无心防守,于6月3日出走,王开化和张运兰先不进城,率部联合拦截,于6月5日挫败太平军。
  太平军为了尽快进入福建,逃往建昌东南面九十里的新城。
  王开化等人率部进入建昌扎营。
  广西的湘军此时也有重大突破。6月24日,蒋益澧所部攻克柳州。朱洪英与黄金亮率部向西北撤退三百里,进入贵州,在古州驻扎。
  152

1858年,咸丰八年(6)
在太平天国起义波及全国以后,一些地方滋生出第三种势力。由于湘军的崛起发挥了巨大的功效,清廷倾向于利用民间武装对抗太平军。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民间武装的首领,并无明确的政治立场,只图占领地盘,聚集财富。他们游离于太平天国和清廷之间,有时帮助太平军,有时又接受清廷的招抚,与太平军作战。河南人李兆受和安徽人苗沛霖,就是这类人物中的两个典型。
  在太平军占领安庆和天京期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而安徽、河南与湖北的边地,长久以来,民风强悍,百姓不甘心坐以待毙。一些野心勃勃而颇有心计的人,趁机聚集民众,团练武装,作为自己的势力。
  李兆受和苗沛霖利用社会的###,倚仗着官府的势力,建立自己的王国。他们所处的江淮地区,靠近太平军的占领区,又有北上的方便,如果他们反对清廷,就会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
  清廷的谋士们对这种局面非常担忧,清廷长期特别任命一名重臣,专门管理淮北的军事。清军都因为军饷缺乏而受苦,而李兆受却因拥有军队而成了巨富。他们团练乡民,并非奉旨而行,与清廷没有关系。太平军很欣赏苗沛霖团练的蛮横顽强,很想利用他们来抗拒清军。而清廷的大臣胜保也想笼络他们来对抗太平军。
  进入夏季,李孟群部在攻克河南商城之后,回军攻克六安。捻军向东进军,南攻全椒、来安和滁州,北抵徐州和宿州。英桂因病回乡,瑛棨代任巡抚。胜保驻扎临淮,袁甲三进军宿州。
  苗沛霖是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为人阴险多疑,自小心高气傲,对同伴无不欺侮。
  自从太平军和捻军兴起后,乡民团练筑圩,以求自卫,都推豪强为团总。起义军一到,团勇就登墙守望,或者协助清军攻击起义军。也时常与邻圩作战,以争短长。
  苗沛霖在下蔡当团总,攻击张洛行的捻军,为清廷立下功劳,受到官府奖赏。便增募兵力,攻克附近的圩寨,拥有几万兵力。袁甲三和胜保将他招抚,引为援助。
  胜保和袁甲三于6月份上奏说:一年来江南清军屡打胜仗,太平军的气焰已经衰减,而江北的清军之所以没有迅速攻克金陵、肃清安徽北部,都是因为李兆受纠集了两三万人,拦截清军,增长了太平军的势力。他们与北捻军有联系,成为太平军的援军。现在清军正在攻打上蔡的太平军和捻军,李兆受请求清军进兵舒城,他愿作为内应。
  他们还说,宿州以南的会党,经过苗沛霖的攻击和安抚,已经不再擅自行动。袁甲三即可南下扼制淮河,合力攻打太平军。
  清廷批准胜保招抚李兆受的部队,于是胜保亲自到达清流关,李兆受率领弟弟和十几个头目迎见。清廷在淮南和淮北的形势缓和下来。清廷仍然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到庐州整训军队。
  153
  到6月份为止,湖南的援军深入江西,从西到东,横扫千里,攻克四座名城。李续宾攻克九江,李元度防守广饶,水师防守南昌,曾国荃围攻吉安。曾国荃所部已肃清吉安周边,攻克了东北方的吉水和南边的万安。刘腾鹤率部驻扎吉安西南面,挖掘长濠,将城内的太平军长久围困。
  江西到处都有湘军,大部分由湖南和湖北提供军饷。
  抚州和建昌的太平军多为临时凑合的部队,散布在乡野,湘军发起攻击时,他们就从各处包抄袭击。可惜他们的作战能力较差,所以当各路湘军联合攻击时,他们就相形见绌了。他们落败后,决定放弃江西,向东挺进,进入浙江和福建。
  湘军各部决定再加一把劲,将太平军逐出江西。李元度率领七百人在玉山的子午口击败太平军。
  浙江的清军也在努力扫清浙江西部。李定太率部攻克了金华西北方的寿昌。文宗顾虑周天受资历尚浅,难以统辖各路部队,命令和春指挥浙江的军事。可是和春患病,未能成行。
  胡林翼和骆秉章由于在军事方面的建树,在总督和巡抚中出类拔萃,他们也更加以扫平太平军为己任。两人联合上奏,请求清廷重新起用曾国藩,统帅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三人的部队,以援助浙江和福建,由湖南和湖北分别为他们提供军饷。文宗准奏。
  李续宾本来要回湖南,但他听说李续宜由于兵力单薄,无法攻克麻城,便于6月3日取道黄陂前往,约李续宜夹击。两兄弟率部发起攻击。于6月12日在黄安城外获捷,迫使太平军于6月14日夜间弃城撤走。

1858年,咸丰八年(7)
李续宜和舒保的部队在麻城作战经月,终于打败太平军,扫平五十八座壁垒。清廷将李续宜加授按察使官衔。
  李续宾返回武昌。蒋凝学率部追赶太平军,直达河南商城,升为道员。
  唐训方和丁锐义等人的部队驻防蕲州,于6月18日在界牌击退太湖的太平军。
  陈玉成的太平军被湘军压回了安徽,致使安徽的清廷官府感到沉重的压力。文宗下诏,说安徽太平军势力很大,将与捻军会师。袁甲三与胜保都号称大帅,但兵力不足,命令李续宾率部协助胜保,唐训方率部协助袁甲三。
  胡林翼提出,九江已经攻克,安庆在所必争。他奏请分几路向安庆进攻。
  清廷命令将军都兴阿和总兵鲍超率领骑兵和步兵,从宿松向安庆推进,命令李续宾率部从英山向太湖推进。命令杨载福的水师在江面支援。
  李续宾无法回家探亲了,便打算把父母接到军中奉养。他的父亲给他回信说,既然军情紧急,就不要牵挂家里,一心一意作战报国就行了。
  杨载福的水师迅速行动起来,于7月1日再次攻克安徽东流,进驻黄石矶。
  154
  石达开从1857年5月下旬离开天京以后,一直在各处流动作战。他在太平军当中仍然享有很高的威望,能把各路太平军集合在他的旗下。他由于贪图兵多,尾大不掉,行动迟缓。几十万部众无法长期屯驻一地,总是避开清军行动。
  洪秀全连失悍将,任命蒙得恩继任杨秀清中军主将的职务。同时,他努力争取杨辅清的支持,又任命杨辅清取代蒙得恩任中军主将。
  石镇吉的部队于7月初和杨辅清的部队在福建浦城大会师。杨辅清虽然已跟石达开会师,但他摇摆不定,对石达开仍然自称“东殿”,不受石达开管辖,石达开深为不满。
  杨辅清决定继续为洪秀全效忠,截杀石达开部五六千人,率部
  进入江西,打算救援天京。
  太平军活跃在浙江与福建,和春又因病不能前往,文宗于7月1日下诏,命令曾国藩率领江西的湘军入驻浙江,指挥军事。他把福兴召回京城,让刘长佑率部留驻江西。
  文宗说,湘军已经收复江西的抚州和建昌,只剩下吉安府有待收复,但有曾国荃的部队继续围攻就行了。浙江的情况却非常糟糕,浙江提督周天受资历尚浅,恐怕难以统领各军,所以要派曾国藩过去,江西的湘军全部归他统领。
  曾国藩回家为父亲守丧,已经超过一年,他于7月17日接到诏书,立即启程。
  7月22日,骆秉章派主簿吴国佐领兵跟随曾国藩从长沙出发。吴国佐是左宗棠提拔使用的人才,当时带病驻扎在省城长沙外面。
  曾国藩写信命令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等人率部在铅山县河口镇集结待命。
  曾国藩回乡以后,清廷内外,官员们都写奏章,请求起用这个湘军大帅。曾国藩上奏辞谢,向文宗发了一通牢骚。
  曾国藩说,指挥军队的人,权力总是轻于总督与巡抚,州县官员敢于怠慢,不服从命令,因此军饷得不到保障,而军队将领为人侮辱。安徽和浙江的巡抚故意质问他,他所刻的关防,是不是起先误写了“钦差大臣”四字,然后再刻上“文正”二字。这是用曾国藩的名字来挖苦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