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48章

湘军-第48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国梁率部摧毁太平军在丹阳城外的所有壁垒之后,还想再向天京推进。太平军撤退到丹阳以南五十里处的金坛,张国梁派虎嵩林带兵渡河,将太平军击退。
  恰在这时,清军的一支援军开进了江苏西南角。向荣生前从安徽调来的徐州镇总兵傅振邦,于9月份率部攻克东坝,然后西进四十里,攻克高淳,又北上一百里,攻打溧水,向金陵逼近。张国梁趁势领兵攻克宝堰黄茅庄,进驻句容。
  122
  清军江南大营的崩溃,以及向荣的去世,都是太平天国的大胜利。这个政权的二把手杨秀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压抑不住获得最高权力的欲望,于是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变故,也就是长达两个多月的杨韦事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讲求帝仪,沉溺宗教,深居王宫,疏于朝政。王爷们要见他一面都很难。军政大事,一概委决于东王杨秀清。文报要先送东王府,刑罚、赏赐、官员的升迁和罢黜,全部由东王说了算。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这些一起起义的兄弟,在杨秀清眼里,都成了偏裨,被他派去攻打江西和湖北。
  杨秀清居功自傲,大权独揽,挟制洪秀全,欺压同僚,树立自己的权势。洪秀全事实上已成为傀儡。
  8月22日,杨秀清声称代天父传言,把洪秀全召到东王府,当着他的面,让自己的下属称呼自己为“万岁”。洪秀全非常难堪,对他说:“老弟称万岁,为兄成了什么?”
  杨秀清的野心激化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洪秀全密召韦昌辉、石达开和秦日纲分别从江西、湖北和镇江返回天京。
  韦昌辉于9月1日带领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发现秦日纲已先到一步。洪秀全把韦昌辉密召到天王府,谋划如何对付杨秀清。
  韦昌辉刚在江西吃了败仗,杨秀清指责他无能,严辞厉色。韦昌辉也很愤懑,想把杨秀清杀掉。于是,他们决定除掉杨秀清。
  杨秀清于9月2日召见韦昌辉,请他喝酒。韦昌辉做好了充分的戒备。秦日纲带领随从包围了东王府。在酒席桌上,韦昌辉拔刀刺穿杨秀清的心脏,对大家宣布:“东王谋反,我受天王密令,将他诛杀!”
  接着,秦日纲领兵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和部众。
  9月4日,韦昌辉关闭城门,诱杀在天京的东王部下的各级文武官员及家属五千人。东王部属的残余奋起反抗,双方展开血战,历时两个月。双方都有两三万人被杀。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的许多中上层骨干,都死于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
  石达开听说天京大开杀戒,匆忙离开湖北洪山,赶赴天京。李续宾的部队乘势攻占了鲁家巷的十三座太平军营垒。
  9月中旬,石达开到达天京,黄玉崑也从江西临江赶回。石达开对韦昌辉滥杀无辜不满,出语讥讽,韦昌辉大怒,对他起了杀意。石达开连夜攀绳爬墙,逃出天京,南奔几百里,到达安徽宁国。韦昌辉将他的母亲、妻子和子女全部杀死,并派秦日纲率兵追杀石达开。

1856年,咸丰六年(20)
石达开前往安庆,召集四万部众,起兵###韦昌辉,并上书洪秀全,要取韦昌辉首级,否则班师回京,以清君侧。韦昌辉也要派兵围攻洪秀全。
  洪秀全大为惶恐,便派人邀约城外的杨秀清余部,一起攻打北王府。韦昌辉悄悄逃走,渡过长江,被巡逻部队抓获,绑送天京。洪秀全将他处以极刑,灭其全族,并将他的首级送到安庆,给石达开观看。秦日纲领兵在外,洪秀全派兵将他押回处斩。长达两个多月的天京变乱才告平息。
  天京军民要求石达开回朝佐政。石达开于11月份回到天京。天王赐他爵号,石达开不肯接受。石达开尽力扭转危局,但遭到天王猜忌和疏远。
  洪秀全启用安王洪仁发和福王洪仁达执掌朝政,他们都是洪秀全的兄弟。于是,太平天国起义之初的王爷大多数都不存在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黄文金和杨辅清等后起之秀成为中坚力量,是太平天国最为骁悍的将领。但他们只负责对外作战,内部事务都由洪氏兄弟来做决断。
  123
  中国的内战,给渴望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英国、法国和美国在从1854年起,到本年为止,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
  清廷虽然忙于内战,也没有同意四国的修约要求。这四个国家在寻找借口,挑起战争。
  英国找到了一个借口。他们说,清军到中国船只“亚罗”号上搜捕海盗,是不合法的,因为这艘船持有港英执照。其实那份执照已经过期,中国军队完全有权到船上执法。
  但是,英国人以此为借口,于10月23日派出三艘军舰和十多只划艇,以及两千人的陆战队,向虎门开进,挑起战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清军事先疏于防范,临时又接到命令,对英国兵船“不可放炮还击”。英国军舰顺利闯过虎门;攻占珠江沿岸炮台;集中炮火,轰击广州城,击毁总督署。英军陆战队一度攻入外城,烧毁靖海门和五仙门一带的民房。
  11月12日和13日,英军为解除后顾之忧,又占领虎门的横档、威远、镇远和靖远炮台。他们的目的,是要以武力胁迫两广总督叶名琛谈判。
  湘军人物中,有的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与英军作战。长沙人黄冕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多数从军书生,都曾被那次战争的炮声震醒,积极探求御侮强国之道。左宗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国防论的先行者魏源,虽未加入湘军行列,但他的呼吁、呐喊和探讨,对湘军人物具有极大的影响。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因内战而诞生的湘军,不可能抽出兵力保卫国防,一直是黄冕和左宗棠等人的遗憾。洪秀全正为太平天国的内乱弄得焦头烂额,自然无心考虑国防。
  总之,正如西方列强预期和指望的那样,中国最强大的两支军队,正在自相残杀,而无力参与抵抗外国的侵略。
  内战吸引了清廷的全部注意力,君臣都不愿与外国侵略者开战。于是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的行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以为它们在中国赢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124
  太平天国的首都发生内乱时,清军江南大营趁机出兵攻击。张国梁所部于10月6日夺取近关桥。又于10月18日在吉利村打败太平军,逼近溧水,越过壕沟。张国梁正要下令登城,一支太平军从后面袭来,张国梁回师抵抗,将太平军击退。
  清军在安徽也有举动。知府李元华率部攻克无为,福济率部攻克巢县,秦定三所部在桐城击败太平军。
  李鸿章率领团练参加了无为、巢县和含山的战斗,文宗赏给他按察使官衔。然而,功高易遭妒,一时之间,谤言四起,李鸿章几乎不能自立于乡里。
  石达开返回安徽之后,担心湘军趁太平军内部的混乱攻击自己的部队,便跟江西的太平军约定,只能原地固守,不得向东进军。
  太平军中纷纷传言,说石达开集结十万兵力,要返回天京,攻打洪秀全,为杨秀清报仇。清军屡屡接到这样的报告,但石达开其实并没有东进的意图。
  文宗听说太平天国发生内讧,十分高兴。但他担心石达开回到江西,巩固太平军在各地的防守,便令曾国藩趁着太平军军心不稳,发起攻击,并事先筹备受降地点。

1856年,咸丰六年(21)
正在瑞州检阅部队的曾国藩,却没有这样乐观。他于10月6日上奏说,石达开久居安庆,那里是他的巢穴,而江西是他刚攻占的地盘,他又往来湖北,凭他的实力,是可以控制这些地方的。现在他与洪秀全和韦昌辉翻脸,如果洪秀全一方胜利了,而他失败了,他当然很可能向朝廷投诚。如果石达开胜利了,他用心计来驾驭部属,用仁义来获取民心,正在得意的时候,又怎么可能投诚呢?
  曾国藩说,他曾命令九江的太平军守将林启容归顺朝廷,又曾用计策调动瑞州的太平军守将赖裕新率部奔赴下游,都没有成效。如果石达开自己认识到大势已去,主动向朝廷投诚,那么他会让石达开立功赎罪,献出占领的城市,以示诚意。只要石达开能在安庆、九江、瑞州、临江、抚州和吉安六座城市中献出一两座,就可以相信他是真心归附了。清朝开国之初的施琅和黄梧,以及现在的张国梁,都是现成的例子。如果石达开表面上说要归顺,心里面却打另外的算盘,像何睦尔撒纳先降后叛的案例,几乎不可收拾,那就断然不行。他不敢贪图招抚的虚名,而放松了有效的攻击。
  文宗手写诏书,对曾国藩的态度表示嘉奖。
  曾国藩没有立足于招抚,而是一心一意作战。他命令江西各地的湘军,向太平军发起攻击。
  11月1日,曾国华率部攻克上高,然后在瑞州挫败太平军。刘腾鸿捣毁瑞州南城,新修两座壁垒,派五千人驻守,断绝了太平军的援路。
  11月18日,刘于浔的江西水师攻克新淦。11月21日,田心恕率部攻克分宜。
  11月22日小雪,清军小有损失。由张从龙率领的福建援军,在围攻建昌时溃败,副将陈上国战死。
  湘军围攻袁州已超过八个月,城内守军互相猜忌。太平军怀疑刚从广东开来的会军作战不力。会军大怒,企图杀死主将,向清廷投降。11月24日,湘军攻打西门,有个叫李能通的人,在阵前参见刘坤一,向湘军投诚。
  太平军见会军怀有二心,便无心守城,于11月28日弃城而逃。李能通的部下打开西门接纳湘军。湘军俘虏和斩杀两千人,释放胁从者二千六百人。
  萧启江担心上高的太平军会妨碍湘军的军事行动,邀约田兴恕一起拔掉这颗钉子。刘长佑则率领所部进军新余,留下黄三清率领五百人驻守袁州。他与萧启江等部约好在临江会师。
  吉字营于12月8日首次开战。周凤山和曾国荃率领六千人攻打吉安西北方一百里处的安福,太平军分为两支应战。曾国荃派萧孚泗和陈光孚率部分左右两边抵挡,曾国荃自己领兵作为中路,在阵中斩杀三百多名太平军。
  吉字营首战告捷,于12月9日攻克安福,又于12月13日在大汾河挫败太平军,再于12月15日在千金坡获捷。曾国荃肃清了吉安外围,下令攻打吉安,另派刘拔元等将领率领二千七百人,进军吉安以南。
  刘拔元等部很快攻克了上犹的五个县,曾国荃又调萧启江的部将刘培元等人,率领一千二百人协助攻打吉安,他们的任务是打通赣水以西的水路。
  刘拔元率部开进赣南以后,惊讶地发现,其实赣南并非没有清军的势力,赣州知府汪报闰和南安知府周汝筠等人,率领自募的几万名丁勇,计亩征税,号称“田勇”,却未能守住这块地盘。广东也有清军增援赣南,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等到湘军到来,才能扭转局面。
  到这时为止,江西的清廷势力分为四块。
  第一块,院司群官都居住在南昌,军事上由将领们指挥,巡抚只是负责向清廷奏报。
  第二块是湘军陆师,在袁州、吉安和瑞州都有部队驻扎,其中瑞州的湘军兵力最强。李元度率部驻扎贵溪,防守广信。刘长佑所部驻扎袁州。毕金科率部驻扎饶州。毕金科兵力最少,作战却是最为得力。
  第三块是湘军水师,曾国藩就住在其中。
  第四块是江西的各路清军,属于偏枝旁叶,起不了什么作用。其中最得力的是刘于浔的部队,他兴起于湘军水师,纯用江西丁勇。段起、钟世桢和樊俊等一批湖南将领,则杂用江西和湖南的勇丁,也颇为有名。
  125
  防守湖南本省的湘军部队,于11月份在西线和北线同时出境作战。
  在西线,湘军为了救出贵州的官吏,进攻贵州铜仁县三元屯。这个村寨傍依石壁,修建了三层堡垒。湘军采用当地老乡的计策,绕过沱水坪,走山路袭击上堡,约好当地老乡,在中堡放火,田宗蕃等人率部攻打下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856年,咸丰六年(22)
田宗蕃部到达时,上堡已被攻破,起义军惊慌恐惧,四散而逃,湘军趁势攻破下堡。
  接下来,湘军进攻坝盘,所带的粮食吃完了,挖掘山薯充饥。
  三天后,湘军又有援军赶到,起义军退保三角庄,湘军随后追赶,起义苗民队伍分离解体,自行溃散。
  湘军从起义军中救出杨书魁,将起义军的所有首领全部抓捕斩首。蒋霨远听到捷报,既惭愧又气恼,仍然命令王敬烈任铜仁知府。王敬烈不知感激,竟与湘军搞磨擦,湖南卫戍部队便返回本省。
  在北线作战的是王錱所部,于11月10日攻克湖北的通城。
  湖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