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32章

湘军-第32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北岸开来增援的太平军刚刚上岸,便逃回船上,但是舟船互相冲撞,十几艘船被撞翻,战士们溺水而亡。剩下一些船只,上面的太平军见湘军杀到船上,纷纷跳到江水里。驾船的人心惊胆跳,不知所措。湘军将火把扔到船上,将船只全部烧毁。
  76
  湘军占领了田家镇的半壁山,罗泽南命令一些精悍的军士去破坏铁索。他们用绳子吊着,攀到悬崖下面,砍断六根铁缆和四根竹缆。
  不久,太平军又从富池口沿岸而上,企图袭击罗泽南所部背后。塔齐布率部将太平军击退,将浮桥修成,两军连成一气。
  太平军丢失了半壁山,但在田家镇下游还有五六千艘船只,都是拦截抢夺的商用民船,供他们运载物资弹药。自从太平军攻占金陵以后,长江沿岸的各个城镇,一直忙于运输。
  11月23日,秦日纲得到探报:湘军都奔赴下游去了。他立刻点兵,从田家镇渡江,袭击罗泽南的老营,争夺浮桥,企图截断湘军。彭三元率部赶到,奋力攻击,追赶到牛礶矶,烧毁太平军船只,斩杀一百多名太平军。此战后,彭三元因累立战功,升为参将。
  塔齐布率部与罗泽南部夹击太平军,斩杀四百多人,太平军余部半数淹死。
  太平军仍在顽强抵抗。横江铁链在南岸已被湘军斩断,但北岸还固定着铁链。秦日纲下令编扎大筏,傍在岸边,以固定铁缆。江中横着三只大筏,与小船钩连,节节相扣,十分牢实,其中一节被砍断,第二天又会连上。
  江上链锁困住了湘军水师,使湘军的利器无法发挥威力。
  湘军水师决定靠自己来冲破藩篱。彭玉麟提议水师分为四队,破坏太平军的江面屏障。曾国藩同意他的办法,下令说:“水师被牵制在蕲城,那里的贼寇靠船队与城内形成犄角,形势对我们不利。我军应该分出船队,冲向下游,到达半壁山,与陆师一起扎营,必定能打败贼寇!”
  11月27日,湘军水师开始执行计划。彭玉麟和杨载福所部顺流从蕲州转移,太平军的战船无法追赶,只能发炮,与岸上的大炮交替轰击。湘军水师哨官萧世祥中炮身亡,许多军士受伤,水师顺流而下,推进十五里才停下。
  11月29日,蕲州太平军乘着西风,奔向田家镇防守。
  12月1日,湘军水师进驻见峰,距11月27日的军营十六里,距田家镇九里。彭玉麟和杨载福从小道行走,进入塔齐布的军营,与他商议合攻。
  这两名水师将领返回水师后,将船只分为四队,对军士们告诫道:“你们各司其责,听命行事,误者斩首!”
  第一支船队备有火炉、风箱、锥子、斧头与火钳,由刘国斌和孙昌凯率领。孙昌凯过去是铁匠,擅长冶炼锻造,他的任务是专门弄断铁锁链。
  12月2日,湘军水师大举出动。塔齐布和罗泽南的部队依计在半壁山列阵,保护水师的攻击。
  彭玉麟告诫孙昌凯:“不要开炮,不要仰视,直奔铁缆下面。贼寇筏上开炮时,你的船已顺流而下了,我亲自为你抵抗贼寇的战船。”
  于是,彭玉麟率领第二支船队出战。杨载福率领第三支船队,等待铁链断开。第四队留下,驻守军营,以防太平军包抄袭击。
  太平军仗着拥有大炮,以为湘军船队无法靠近铁缆,掉以轻心。刘国斌等人的船队顺流直下,彭玉麟率领第二队跟进。太平军的船只来不及转移,遭到围攻。湘军水师焚烧了两艘敌船。刘国斌用锥子把销子凿开,销子脱落,大筏就从船上脱落了。孙昌凯鼓动风箱,用火烧链锁,锁链断了,铁缆松开。
  大筏在江上漂移,筏上的太平军溃逃,溺水和被砍死的太平军战士不计其数。杨载福等到铁缆断开了,便率领船队冲向下游。下游船上的太平军见到突然出现的船队,非常惊愕,不知是什么军队,便从船篷上了望。有的船发现不对头,赶紧逃走。可是,太平军船队接连几十里,难以脱逃,一动就被挂住了。
  杨载福的船队直驶武穴,掉转船头,逆流而上,一路抛掷火把,焚烧太平军船只。彭玉麟则率领船队,从上游一路烧下来。这时江上起了东风,杨载福顺风,彭玉麟顺水,两路夹攻,直到天明,才会师返航。这一天,湘军水师焚毁太平军船只三千多艘。

1854年,咸丰四年(28)
水上鏖战时,李续宾率部在南岸助攻,一直打到富池口,斩杀几千名太平军,烧毁军营。此战以后,李续宾升任安庆知府。
  太平军因船队变成了灰烬,再也无法封锁江面,秦日纲率部于12月3日撤出田家镇,退向黄梅。蕲州的太平军也从陆路撤退到广济。
  湘军攻破了田家镇,进占此地和蕲州。湘军水师名闻天下。杨载福因战功升任常德营副将,加总兵衔。彭玉麟以知府记名。
  文宗记录湘军战法,手写诏书,向江南江北的各路清军水师宣示。清军的这些水师将领,不懂艇船的战法,继续征调红单拖罟船,都是等待顺风时才开航,所到之处,都被淹没。
  江西人也在制造战船,仿照湖南的造船法,但是没有良将统帅,每次出征,必定失败。本年11月份,江西的清军水师在庐山东麓姑塘镇边的鄱阳湖上抵抗太平军,被打得大败,损失四十多艘战船。
  湖南人则继续发扬光大湘军水师,在籍官员丁善庆、陈本钦、唐际盛和李概等人,开始捐资开设船局,而黄冕仍然专门制炮,以供湘军征用。船炮的研究者,当时无人能与湖南相比。
  77
  湘军占领田家镇以后,太平军几次反攻,没有成功,秦日纲决定退守九江。长江北岸的太平军朝黄梅方向撤往安徽,南岸的太平军则朝瑞昌转移到江西。
  曾国藩在田家镇集合各路湘军,稍事休整,为阵亡将士开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在攻占田家镇的战役中,湘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阵亡八百名将士,损毁一百多艘战船。为了祭奠湘军的损失,曾国藩为田家镇昭忠祠撰写了一副挽联:
  巨石咽江声,长鸥今古英雄恨;
  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祭奠完了,曾国藩在指挥船上召开军事会议,和诸位大将商议进攻九江的方略。湘军将领们一致认为,应该趁着刚打了胜仗的锐气,迅速东进。曾国藩见将领们斗志旺盛,决定不待后援到齐,孤军深入。
  湘军立刻开拔,向九江推进。水师直接驶入江西,于12月8日到达九江城外。
  本来,长江北岸的作战,计划由总督杨霈领兵执行。但是太平军在广济和黄梅的守将罗大纲下令设立了几十道关卡和壁垒。太平军丢失田家镇以后,秦日纲和陈玉成都领兵在这里集结,势力十分强盛。
  杨霈的绿营兵显然不是太平军劲旅的对手,无法向前推进,长江北岸的作战,只好由湘军陆师承担。
  12月9日,塔齐布和罗泽南两部一起渡江。李续宾照例率部打前锋。
  12月15日,李孟群等人率领水师,发起了对九江的攻击。
  太平军进占九江城以后,在东北面约五十里的湖口驻扎了部队,并在湖口对面的江心岛梅家洲上,修建了两座坚固的军营,与九江城互相鼎峙,又在对岸的小池口驻军,阻击清军陆师。
  在九江城北的河洲上,太平军修建了大型壁垒,设有火炮,洲旁系着大船,又有小艇环卫。
  李孟群下令首先攻击大船,进攻不利,苏胜和郑沐身中炮弹阵亡,李金梁的战船在江水中沉溺。
  太平军已经见识过湘军在水上作战的方法,开始模仿。他们也集中力量进行水战,多造小艇,靠在大船旁边,寻机搏杀。
  时值隆冬,寒风大作,江水波涛汹涌,双方的战船在江面颠簸起伏。太平军沿岸发射火箭,焚烧湘军船队。湘军水师日夜冒险作战,十分艰苦,很想休整,无奈陆师将领认为攻克九江城只在朝夕之间,所以每天作战不止。
  同一天,太平军发起反攻,被湘军打退。
  塔齐布所部渡江以后,绕到蕲州,于12月17日在莲花桥与太平军遭遇。这时石达开从安庆派来的援军已进入广济,太平军兵力进一步增强。
  塔齐布的前锋遭到太平军伏击,稍稍退却。
  罗泽南所部赶到,塔齐布见李续宾来了,大喜,策马单骑突阵,斩杀手执大旗的太平军。部队迅速跟上,途中又遭太平军伏击,两军都将太平军杀退。湘军追奔几十里。
  湘军杀到广济城外,距太平军壁垒只有十几丈,塔齐布和李续宾席地而坐,冒着雨点般的炮火,谈笑自若。不一会,两人同时跃起,朝部队大喊一声:“进攻!”
  湘军两员大将率先冲锋,部队潮水般涌上城头,横厉无前,攻克广济。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54年,咸丰四年(29)
太平军撤向黄梅。这里毗邻安徽和江西,是两军必争之地。石达开在安庆感到军情紧急,派出几万名骁勇善战的部队,分别驻扎在九江对岸的小池口、大河埔、孔垅驿及黄梅城北,首尾相顾。又在大河埔与龙头寨等处修建五座坚垒,每个营垒驻扎四五营兵力。防守的严密,比田家镇有过之而无不及。秦日纲、陈玉成和罗大纲齐集一城,都在黄梅驻守。
  塔齐布和罗泽南两部于12月20日抵达双城驿。太平军分几路迎击。两部并力攻击,追到十里之外,攻破太平军五座壁垒,斩杀三千多人,生擒九十多人。
  第二天,两部抵达夏新桥,距黄梅城四里。塔齐布和罗泽南登山了望,发现北门便于进攻,便和罗泽南所部一起攻打北门,令彭三元在桥西摆开阵势,阻截太平军的退路。
  湘军肉搏登城,多数受创。塔齐布头部被滚石击中,血流满面,仍不放弃,要求部队加强攻势。湘军从城北的沟港中取道攻入,彭三元等人的部队也从城西越过两座桥,从栅门跃入。
  太平军大为惊慌,四处奔突。湘军四面合围,把从营垒中突出的太平军全部歼灭,进占黄梅。
  曾国藩上疏,向清廷介绍黄梅一仗的战况,文宗有诏,戒劝塔齐布不要轻易冒进。塔齐布接诏后为之感泣。
  接下来,罗泽南率部进攻濯港。遇到罗大纲的精锐部队赤膊上阵,脱下的衣服堆积在市集上。罗泽南命令部队将那些军服全部烧毁,然后发起攻击。唐训方的训字营作战勇猛,湘军斩杀一千多人,生擒几十人。太平军残部退保孔垅驿。
  塔齐布和罗泽南两部向孔垅驿推进。
  湘军陆师还在湖北攻坚,太平军水师却在向江西推进。他们自从在江汉败于湘军水师,便向北撤,进入安徽的潜江和太湖,南袭安徽南部,向江西运动。太平军战士多是南方人,非常乐意向南进军,江西很快就成为太平军非常活跃的省份。
  湘军打进了江西境内,似乎颇为顺利。但是,跟随湘军水师进驻九江城外的曾国藩,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文宗曾阻止他孤军深入,他没有听从,现在已经感到了势力的单薄。
  曾国藩给文宗上疏,说太平军过去在水战中屡次战败,是因他们的水师,都是使用民用船只。近来他们吸取了教训,在安徽仿照湘军的船式,制造出三十多艘战船,加上从江西缴获的清军战船四十多艘,势力大为增强。如果这支船队梗塞在鞋山与姑塘之间,那么湘军虽与江西内地只有咫尺之遥,却无法进入,这是他的第一个忧虑。
  太平军分别驻扎在长江南北两岸,湘军的陆师兵力单薄,在南岸顾不了北岸,在北岸又顾不了南岸。如果往来渡江,疲于奔命,就会消磨掉锐气。这是他的第二个忧虑。
  所以,他必须等到杨霈的部队到来,才有兵力防堵北岸,然后令湘军陆师全部渡江,集中兵力攻击九江。
  文宗读了这份奏疏,更加忧虑,命令湖北和江西两省,派兵配合湘军。于是,杨霈带兵东移,到达广济,桂明率部驻扎黄州。
  两广总督到达湖北边境,守着江西和安徽两省通向湖北的大门,颇有专心致志于湖北防御的态势。而湖北的上游地区,则由荆州将军官文主持军务。
  曾国藩为了补充兵力,命令率部驻守湖南岳州的胡林翼领兵前来江西,会攻九江。胡林翼率部从岳州进入湖北,取道咸宁、蒲圻、大冶和兴国,东进江西瑞昌,来到湘军作战的前线。
  78
  1854年,太平军有力地控制着江西和安徽两省的长江流域,清军与太平军绞杀的战场,被分隔在这段流域的东西两边。西边的战事最为激烈,湖南和湖北硝烟弥漫。在东边,围绕着太平天国的天京,双方也进行了几次搏杀,但战争的规模较小,也不如西边那么激烈。
  3月份,江北大营的清军攻击扬州西南方的滨江城镇瓜洲,遭到太平军痛击,总兵瞿腾龙战死,终年六十三岁。这个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