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26章

湘军-第26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1日,太平军从西门搭梯子爬出城墙,江忠淑的部队早已埋伏在城外等待。军士们一齐杀出,夺下梯子,攀梯登城,进入城内,占领湘潭。
  58
  湘潭战役,湘军在八天里打了十次胜仗,斩杀上万名太平军,太平军的大小首领,多数丧生于水火。另外,有数以万计的太平军溃散。太平军内部由于相互猜忌,导致内斗,杀死几百人。
  湘潭战役,意义重大。李秀成说它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十大军事错误之一,在湘军看来,它是湘军刚刚兴起时的第一次大捷。
  湘潭战役是太平军的克星。这次战役之后,太平军不但无望于打通与广西发源地的联系,而且由于湘军随着在湘潭获胜而崛起,太平军在全国的战场上,都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
  湘潭战役是湘军生死存亡的一个转折点。湘军如果在此战中落败,那么,这次失败与同时进行的靖港战役中的失败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湘军的灭亡,湘军很可能从此作鸟兽散。由于在这个战役中湘军获得了全胜,就湘军本身而言,有了继续存在的资本,而在清廷眼里,湘军就有了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有了这两条,湘军才能大规模地向省外进军。
  湘军把湘潭大捷称为“第一奇捷”。其中的“奇”字有两层意思。第一,这次胜利战果大得惊人。第二,这个胜利是连湘军本身都没有预见到的。湘潭战役的组织和发生,从整个过程来看,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和预谋,是交战双方各级指挥员根据战场上的变化随机部署兵力和指挥作战的结果。
  因此,湘军在出征初期的这场战役中获胜,在很大的程度上,可谓机缘凑巧。也就是说,许多客观原因,包括太平军的失策,为湘军获胜提供了条件。
  在太平军方面找原因,石祥祯轻率深入敌后,麻痹大意,放纵官兵,犯下了极大的错误。他的部队攻占湘潭以后,军纪涣散,发生了抢掠屠杀市民的行为,导致市民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而石祥祯既没有长期立足湘潭的打算,也没有谋划对省城发起有效的进攻,这恐怕就是李秀成所说的失误所在了。
  在湘军方面,虽然对于湘潭之战并无把握,但作战将领塔齐布、褚汝航、彭玉麟和杨载福,勇猛善战,足智多谋,成为湘军获胜最重要的原因。
  此战以后,彭玉麟升任知县。
  湘潭之战是湘军的生死劫,也是不利于太平天国的一个转折点。推而广之,已经腐朽的清王朝,在它行将就木的时候,还能有一个咸同中兴,与湘军在湘潭之战中的获胜,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59
  褚汝航率领的五营湘军水师,于4月28日在湘潭火烧太平军,曾国藩率领的另五营湘军水师,在同一天的清晨,满怀信心地开往靖港。
  中午,船队逼近太平军军营。到这时为止,一切都很顺利。
  可是,湘军立脚未稳,部署未定,江面上忽然刮起一阵猛烈的南风。那天水流很急,船队顺流行驶,在劲风推动下,炮船直逼太平军军营。太平军开炮轰击,射向湘军水师。炮船想要撤退,却因逆水逆风而无法上行,只好把缆绳套在岸上,才使战船不至于冲到太平军的军营里挨打。
  太平军派出小队人马砍断缆绳,湘军水师乱成一团。大多数战船中炮起火。
  湘军正在慌乱,太平军划出二百多艘小舢板,环绕湘军战船四周,对湘军火烧枪击。湘军水勇纷纷弃船逃跑,或将战船凿沉,不让它们落到太平军手里。有幸逃回的残部,退守对岸的铜官渚。
  曾国藩见水师不利,便以团练为前锋,亲率陆师进攻。刚过浮桥,太平军出营迎战,团丁转身就逃。
  团练是未经严格训练的部队,勉强可以守碉堡、护城墙,但执抢互射、挥刀对砍,实非所长。他们遇见太平军便“反奔”。兵败如山倒。看见团练逃回来,湘军士兵也竟相逃亡,争抢浮桥渡河。浮桥桥面是用门板和床板铺设的,无法承受太大的重量。勇丁们一拥而上,浮桥立即塌下,数百名士兵,不是淹死就是互相踩踏而死。 。。

1854年,咸丰四年(11)
曾国藩企图阻拦溃退的军士,身着短衣,手持利剑,在岸边竖起一面令旗,上面写着:“过旗者斩!”但这时阵中章法已乱,无论湘军还是团练,都一心想着逃命,曾国藩的话在嘈杂声中淹没,他的命令无人服从。兵勇们避开曾大帅手中的剑,从旗杆旁穿绕而过,然后撒腿奔逃。曾国藩气得脑门充血,羞愤难当,仰天长叹,两次跳进湘江,都被亲兵章寿麟救起。
  事不过三,湘江不能再跳,曾大帅只好收拾残部,回泊长沙南湖港。
  靖港战役,曾国藩苦心经营的五营水师,几乎是湘军水师的一半实力,全部被太平军歼灭。水师营官有的改为统领陆师。四十四岁的水师副右营将领唐训方从此转到陆地作战。
  曾国藩心情沮丧,回到长沙水陆洲湘军的大本营。
  这时,湖南官场正在为按察史陶恩培荣调山西布政使举办盛大宴会,弹冠相庆。众官僚送陶恩培到江边登舟北上,那个码头离湘军大本营近在咫尺,却无一名官员顺便过来,安慰一下受挫的湘军统帅。
  曾国藩历经靖港之败,目睹世态炎凉,不忍受辱,死念再起。
  他召集幕友李元度和陈士杰,吩咐后事:代作遗折,与《讨粤匪檄》一起进呈文宗;赶紧送灵柩回家,所得丧仪,除棺材成本和运费外,全部移交粮台。交待完毕,就要自裁。李元度和陈士杰拼命阻止,拉拉扯扯,僵持许久。
  左宗棠当时住在长沙,听说曾国藩吃了败仗,攀绳索爬出城墙探望他。到了船上,见曾国藩还穿着湿衣湿裤,浑身污泥,奄奄一息,不禁笑骂道:“何事搞得跟猪崽子一样罗!”
  这个玩笑开得恰到好处。曾国藩私自改变军事计划,自取其辱,应该责怪。但斯人憔悴,实在可怜。加上一身尽湿,泥渍斑斑,形状上与小猪有几分神似,一旦被人点破,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滑稽。左宗棠一语缓和了气氛,让灰心丧气的曾国藩能够破愁成笑,重振精神。
  左宗棠正在劝解曾国藩,帐下有人来报:塔齐布收复了湘潭,歼灭太平军一万多人。
  这个消息,使曾国藩喜出望外。向死之心,自然松动了。湘军的湘潭大捷,完全抵消了靖港的惨败,让这位湘军统帅挽回了面子。
  省会军民松了一口气,局面安定下来。
  曾国藩亲身经历了靖港惨败,同时接到湘潭来的捷报,大悲大喜令他感慨万千。随后的几天里,他隐居在长沙南门外的妙高峰寺,闭门反思。
  60
  湘军在靖港的惨败,在长沙的官场里,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那些在危急时措手无策的省城官员们,这时却积极行动起来了。
  事情来得突然,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处置。布政使徐有壬在家里踱着方步,思考对策,直到天明。
  清晨,他去见巡抚,请求解散曾国藩的湘军,还指责曾国藩言语十分傲慢。骆秉章摇摇头,对他说:“等等吧。”
  骆秉章否决了徐有壬的提议,同时下令城中不再戒严。
  骆秉章要等待什么?当然是等待奏折呈上,御笔亲批。如果皇上有意追究曾国藩的罪责,湖南巡抚就无妨落井下石。如果天恩浩荡,不予穷责,他就不妨做个顺水人情,让曾国藩逃过此劫。
  骆秉章之所以要等待,也是因为湘军在靖港惨败的同时,还在湘潭打了一个大胜仗。功过是非的评判,实在是难以决断。而且,太平军确实在撤退,长沙确实是解围了,湘军确实保住了省城。
  此外,骆秉章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左宗棠,这位师爷有足够的良知,不会让巡抚去挑起一场内讧。
  这时安化有黄国旭的会军带领百姓抗粮,骆秉章不好意思烦劳湘军,便命令胡林翼领兵前往镇压。胡林翼抵达安化以后,用计将黄国旭捕获。
  4月30日,从湘潭之战中逃出来的太平军,已经乘坐剩下的船只奔向常德。胡林翼率领所部前往常德攻击。
  5月4日,太平军全部撤回岳州,然后又从岳州北撤。
  清廷任命胡林翼为四川按察使,令他留在湖南办理军务。
  湘潭战役和靖港战役,湘军一胜一败,胜得辉煌,败得凄惨。曾国藩本人也必须给清廷一个交代,论一论自己的功过。
  思来想去,他决定上奏弹劾自己。巡抚骆秉章和提督鲍起豹没有弹劾曾国藩,却上奏向文宗表功;曾国藩也在这份奏折上署了个名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54年,咸丰四年(12)
湘军的是非功过,大家把话语权全部上交给了文宗。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权力的巅峰。
  曾国藩于5月8日拜发奏折,便等待清廷降罪。长沙有那么多官员等着看他的笑话,他自然不得安生,度日如年。皇帝一天不下旨,他的心就一天无法安定。
  二十多天里,曾国藩思想斗争极为激烈。他甚至又起了自裁的念头,拟了一封遗折,陈述内心的惭愧,还向皇上推荐了一批能人。他好歹还能活下去,全赖李元度对他悉心安慰,说些话哄他开心,和他一起骂那些企图暗害他的小人。左宗棠也每天过来陪他闲聊,他才挺过这个初夏,没干出轻生的傻事。
  6月3日,谕旨到来。立功人员全部受到嘉奖,对曾国藩的处罚是“即行革职”,“戴罪自效”。
  文宗的诏书,对曾国藩言辞温和。皇帝没有严厉指责这位团练大臣,倒是严辞斥责鲍起豹,说他作为湖南驻军的指挥官,却不曾听说他领兵作战,只见他在巡抚的奏报上署了个名,下令即日解除他的官职。清廷给塔齐布加授总兵衔,赏喀屯巴图鲁名号,命他代理湖南提督,遂了曾国藩的心愿。
  这道谕旨赏功罚过,是非分明。湘潭战役获胜,指挥作战的塔齐布升官了,代理湖南提督,这是赏功。曾国藩轻出浪战,损兵折将,革职而不剥夺军事指挥权,这是罚过。地方军务负责人鲍起豹在这次省城保卫战中没有派兵出战,也不参与指挥,尸位素餐,立即革职,与指挥作战失利的曾国藩革职而不剥夺指挥权相比,明显分清了罪过的轻重。
  文宗并不知道此前长沙城中发生的提督和钦差之间的龃龉风波,仅仅根据提督会衔而未参战的蛛丝马迹,就作出临阵换将的决策,无疑替曾国藩出了一口气。
  在长沙城内的官吏看来,这次人事任免出乎意料,肯定是曾国藩在北京活动的结果,所以大为惭愧沮丧。他们想,曾大人在朝中有这么硬的后台,自己是惹不起的,以后还是要跟他和睦相处。
  曾国藩经过靖港之战,虽被罢官,但仍握有对湘军的绝对领导权。文宗还替他撵走了官场上的对手。谁说靖港之战失败了?最大的赢家非他莫属。
  徐有壬等人此前不仅揶揄曾国藩,还在准备罗列曾国藩的败绩来弹劾湘军,这时见皇帝对曾国藩如此宽厚,赶紧见风使舵,立刻参见曾大人,向他表示祝贺,并且叩头谢罪。
  曾国藩有心戏弄一下这些政敌。他说,皇帝有诏,命令他选择司道大员,随营主持军饷供应。徐有壬等人听了,惴惴不安地望着曾国藩,担心被这位大人选中。曾国藩笑了笑,宽慰了他们。
  事后,曾国藩对亲近的人说:“这些人胆小如鼠,选在军营里,只会坏我的大事。他们就是主动请求和我同行,我也会坚决地拒绝,何况他们还不乐意?”
  于是,曾国藩致力于修造战船,选拔人才,和参谋们一起合谋渡过洞庭湖。
  有谋士请曾国藩增兵。曾国藩说:“我的水陆两军,有一万人,兵不算少,可是一遇贼寇,立即崩溃。岳州之败,水师部队只有杨载福一营抵抗;湘潭之战,全靠塔齐布的两营陆师和杨载福的两营水师。从这里可以看出,兵贵精而不贵多。古代诸葛孔明战败祁山以后,还要减兵损食,勤求己过,不是虚言。何况古人用兵,首先要明确功罪赏罚,我却办不到。当今乱世,贤人君子都躲起来了,我以忠义号召大家出山,同屡危亡。诸位书生跟随我,不是图利,所以他们有了过错,我也不忍对他们按律治罪,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诸位将领听了,无不心服。
  二十九岁的陈士杰由于力主全军攻打湘潭有功,由丁忧前的七品京官,提升为六品主事京官。
  61
  代理湖南提督塔齐布是一员猛将,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武官。做人做事,他都会细细掂量。
  守卫长沙城的绿营部队,早就对这位连连蹿升的将领刮目相看。曾国藩得罪过绿营,却又提拔绿营的将领,塔齐布作为被提拔者,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低调,未曾得罪绿营的将士。
  绿营将士们听说湖南的大帅换成了一员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