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23章

湘军-第23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汉勋个子不高,长相颇为怪异。他双目深陷,眼珠略带绿色,宽额头,高颧骨,尖下颚,胡须尖硬,说话操土音,外乡人很难听懂。每次出战前,他先喝下几杯酒,袒露一只手臂,手执长矛,刺死不少太平军。太平军对他十分仇恨,奋力砍杀,所以他死得十分难看。
  邹汉勋一家五兄弟,都是颇有建树的学者,他的大哥邹汉纪是个音韵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二哥邹汉璜是个医学家。他的两个弟弟邹汉嘉和邹汉章,也对军事地理学颇有研究。
  据说,在这些死者中,除邹汉勋以外,陈源兖、马良勋和戴文澜死得最为惨烈。
  江忠濬率领乡勇前来增援,未能救出大哥,悲痛万分。他决定留在安徽,搜集江忠源的残部,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在江忠源死守庐州期间,清军的江南大营分出兵力,由和春率领,增援庐州,江北大营则派兵攻占了仪征。但是,和春的援军还没到达,庐州就被太平军攻占了。
  江忠源死后第八天,江忠濬募人找回哥哥的尸首。江忠源旧部士卒周昌发冒死潜入庐州城,在古塘找到尸体,发现他面色如生。于是解下衣服,将尸首包裹,在太平军占领区辗转行走,背出城外。江忠濬派人将大哥归葬家乡新宁。
  清廷得报后,追赠江忠源总督头衔,赐给他“忠烈”称号,赐予祭葬,赏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褒扬三代,下令在湖南、江西和庐州为他建祠。

1854年,咸丰四年(2)
江忠源是一位颇具特色的近代军事人物,在清廷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以儒将领兵,对太平军作战“如报私仇”,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一个劲敌。
  江忠源钻研经世的学问,对清末军政形势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善于领兵,从广西打到江西,转战四省,屡战屡胜。正因为如此,清廷在他生前死后,对他连连拔擢,予以殊荣。而后来的湘军巨头如曾国藩、胡林翼和左宗棠等人,则把他视为士大夫出而领兵的先驱和榜样,大力颂扬。但是他眼见得楚军已经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却没能停下来招募训练新的勇丁,又投入新的战斗,终于独臂难支,在太平军进击下兵败身亡。
  在晚清的历史上,江忠源的表演有如昙花一现。这个湖南人享年不过四十二岁,但他组织和训练楚勇,形成了一套开创性的办法,对后来湘军和淮军的统帅组建军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湘军以“忠义血性”的儒生为将领,兵勇都用朴实而缺少心眼的山农,以及将必亲选、兵必自招、兵归将有的原则,就是从江忠源这里开始的。但他自己并没有将这一原则贯彻始终,导致了他匆匆地结束了军人生涯。
  江忠源治军,以赤心对待将士,部属愿为他效死。但是,他对部属的约束也很严格。楚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每战必定亲自陷阵。指挥作战料敌如神,能以少胜多。守城时,每晚必定巡城一周,见士卒饭菜清苦,便下马上前,拿起筷子亲尝,并说:“巡城饿了,与你一起吃顿饭。”士卒感服,不忍背叛。其他将领率领的骄兵悍卒,见了江忠源的作为,也对他气折心服。
  有人当着江忠源,夸奖他的部队纪律森严,江忠源叹息道:“古代的名将用兵,非常讲究‘节制’二字。所谓‘节’,能使进退有法,而心意相交;所谓‘制’,则能使取舍有主,手足一致。我是一介书生,仓卒之间募兵打仗,从来没有加以训练,怎么谈得上纪律?”
  不过,江忠源认为自己能够对兵法心领神会,并以此自负。每当大敌当前的时候,他会骑在马上,观察山川形势。见到坡岭重重的地形,他就举起马鞭,对部将指点说:“在这里埋伏一支部队,等到我转战到那里时,你就出兵接应。”
  如果眼前是一片平地,但是田畴交错,他也会留下几名骑兵,埋伏在阡陌之间。当与太平军相持,情势危急时,他就会命令伏兵突出,获得全胜。
  有人请教江忠源:“将军为什么要在那里安排伏兵呢?”江忠源似乎也说不出所以然。他似乎具有军事天赋,完全凭自己的直觉来部署兵力。
  江忠源以规划天下大势,制定消灭太平军的方略为己任。他经常说:“天下大乱,不知何时能了。我应该弃文从戎,专门为国家治兵讨贼。”
  在对太平军作战的清军大将中,提督向荣名重一时。但是,江忠源却看不起他。曾有人问他,乌兰泰和向荣比较,谁更优秀。他回答说:“各人看法不同吧。我觉得乌公忠勇,而向公工于心计。以永安战役为例,乌公是南路总指挥,向公是北路总指挥。向公网开一面,让贼寇逃脱了!其他就不必说了。”
  那人又说:“可是,向公是享有盛名的大将啊,这是为什么呢?”
  江忠源叹息道:“这是因为,他还懂得征讨贼寇是自己的责任,比其他将领强了一些。天下实在缺乏人才,可叹可叹啊!”
  在清廷看来,军队之中,确实缺乏干才。缺乏什么样的干才呢?就是江忠源这样的大将。江忠源在东南几个省份立下了战功,所以能够名扬天下。不过,江忠源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败在了太平军的手下,实在是因为清军中像他这样的干将太少了。
  江忠源于1851年率楚勇开始出境独立作战,开以勇代兵之先河,率先通过练勇,组成新的汉人军队。他给文宗所上的讨论军事的奏疏,《清史稿》说是关系到清廷成败大局的谋略。他的思想,对曾国藩后来训练湘军,创建水师,很有启示作用。
  江忠源与曾国藩都出身于书生,都有极强的建功立业的欲望,并且能独当一面。两人都因练勇起家,得以建立起效忠于自己的地方军队,与强大的太平军作战。他们为官勤政廉洁,作战勇猛顽强,在湘军的历史上,形成了前仆后继的格局。

1854年,咸丰四年(3)
江忠源不但自己带兵打仗,还把三个胞弟和两个族弟领上了战场。他的胞弟江忠濬、江忠济和江忠淑,族弟江忠义和江忠信,都先后跟随他从军。他的这些弟弟,都得到了清廷的提拔。这种做法也形成了示范作用。罗泽南率领门徒从军,曾国藩把几个弟弟带出家乡建功立业,都是仿学了江忠源的做法。
  当曾国藩在京城预言江忠源将因忠义节操而死的时候,清末的内战还没有发生。听到这个预言的人,都觉得曾国藩的这句话说得耸人听闻。没想到十多年后,这个预言竟然就应验了。
  江忠源的夫人陈氏,没有为他生儿子,将弟弟江忠濬的儿子江孝椿当作养子。不过,江忠源出任湖北按察使的时候,纳了一个杨氏为妾,她在江忠源去世十三天之后的除夕那天,为江忠源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孝棠。江忠源的亲友们,无不为他庆幸。
  江忠源死后,清廷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主持安徽的军政大事。文宗命令提督和春与漕运总督福济收复庐州,然后任命福济为安徽巡抚,在庐州以东约四十里的店埠驻军,这个地方现在叫做肥东。但是,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清廷都无法挽回在安徽的败局了。
  江忠源战死庐州,湘军的帅星陨落了一颗。他的死,仿佛预告着另一个湘军大帅的崛起。湘军人物以江忠源的去世而发生了交替,在他死后,注定会有另一个湖南人率领湘军走上战场。
  湘军的这个领军人物,就是一直按兵不动的曾国藩。
  江忠源战死前后,曾国藩一心扑在水师上。他似乎看准了一点:他这个团练大臣能不能在这场历时长久的战争中掌控全局,取决于他能不能创建一支强大的水师。
  胡以晃攻占庐州,导致湘军大帅死亡,被太平天国视为一次极大的胜利。1月18日中午,四十一岁的胡以晃被显赫的仪仗队簇拥着,在敲锣打鼓声中,坐在八台大轿上,从大东门进驻庐州。
  太平军进入庐州后,曾将城内男女编组入馆。胡以晃进城后,立即传令安民。他让市民们手持令箭,由太平军战士打锣,大声喊叫:
  “合肥新兄弟们听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愿拜降就拜降,不愿拜降就叫本馆大人放回,倘不放就到丞相衙门去告。”
  捷报传到天京,洪秀全和杨秀清十分高兴,封胡以晃为护国侯,不久改封护天侯。他奉命驻守庐州,经营安徽北部,打通南北粮道。
  53
  江忠源战死庐州的时候,湖北的省城仍然处在太平军的威胁之下。湖北巡抚崇纶为自己胆小怕死而惭愧,又担心吴总督告他的御状,干脆来个先发制人,上疏弹劾总督闭门株守,不敢主动出击。文宗下旨,严厉责备吴文镕,命令他进取黄州。
  其实,吴文镕坚守武昌等待湘军增援,是为了配合曾国藩,给他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军备。他曾写信给曾国藩,告诫他不要轻易出兵打仗,一定要等到湘军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开拔。
  当时,太平军开始袭击长江以北的城市,没有渡到江南。吴文镕驻宿在汉阳门,筹备军事,与士卒同甘共苦,从容部署城防,大家觉得有了主心骨,人心倒也稳固。
  吴文镕还在等待另一支援兵。他已调益阳人胡林翼率领七百名黔勇增援湖北。只要湘军和黔勇到位,他就有把握大举进攻太平军了。
  但是,清廷未能体谅他的这片苦心。吴文镕接到文宗的诏书以后,崇纶又屡次催逼。吴文镕不敢怠慢,叹息道:“我已年逾六十,受国厚恩,还会怕死吗?之所以推迟进军,是因为部属将士还需要选拔训练,而且等待黔勇和湘军水师夹击。既然如此催逼,我也就不再等待了!”
  于是,他于腊月下旬率七千人出了武昌,赶赴黄州,驻扎在城外,堵住城内的太平军。天下大雪,吴文镕每天行走在泥泞里,到各营慰问将士。崇纶却继续使用阴招,遇事刁难,军械、辎重和粮草,都不及时运往前线。
  吴文镕处境艰危,仍然告诫曾国藩不要轻举妄动。他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你所编练的水陆各军,一定要等到稍有把握的时候,才可以派出来作战。不要因为急于增援我,而轻率北上。东南大局,全靠你一个人运筹帷幄,恐怕此后没有人能够替补你了。我的处境,和你是不一样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54年,咸丰四年(4)
吴文镕没有等待湖南和贵州的援军,于2月7日挥军进攻黄州。那一天是阴历正月初十,太平军在城内张灯结彩,大办宴会,清军出其不意地突袭,斩杀了几百名太平军。
  但是,随后的几天连降大雪,冻死了不少清军军士。太平军派出一支部队,绕到吴文镕的大营后面,在山冈上设下埋伏。
  2月12日元霄节,黄州城内的太平军大举出动,扑向清军。吴文镕指挥将士力战,都司刘富成斩杀几名太平军,兵勇继后掩杀,斩杀太平军几十人。在三次击败太平军的进攻后,太平军大队杀来,埋伏在清军大营后面的太平军突然杀出,放火烧营。清军的十三座军营,都被太平军攻占。清军将士不顾大帅,纷纷逃走,吴文镕下马,向北面叩首大呼:“无以仰对圣朝!”然后投水塘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太平军乘胜攻占汉阳。唐树义的清军水师,也被太平军打败,唐树义落水而死。
  吴文镕死后,清廷赐祭葬,予谥“文节”,入祀昭忠祠。任命台涌继任湖广总督。文宗再次下诏,催促曾国藩出兵九江,图谋安庆,与和春、福济会师。文宗还要重新启用已回家侍候母亲的江忠济及江忠濬率兵与太平军作战。江忠濬接到旨意后,带兵赴援庐州,跟随和春作战。
  曾国藩知道时事更加危急,无法等到万全之时才出兵了。他决定集结湘军的大部分兵力,从衡州开拔。于是,他下令将湘军的部分小营改为大营,每营从三百六十人增加到五百人。湘乡将领率领湘乡勇编为大营,其他湖南地方将领,各自率领家乡的勇丁,都编为小营。
  2月23日,湘军衡州船厂和湘潭船厂制造的四百艘战船全部完工,制造出四十艘快蟹,四十艘长龙,还有八十艘舢板。
  曾国藩委托黄冕监造战船的炮位,黄冕狠下一番功夫,制成了大型劈山炮。
  湘军水师有了战船,也有了将士,宣告正式成立。
  湘军陆师共有五千多人,编为十三个营,前、后、左、右、中,用旗帜的颜色标示方位,由塔齐布、周凤山、储玟躬、林源恩、邹世琦、邹寿璋、杨名声、曾国葆率领,而塔齐布为各军的先锋。
  水师五千人,编为十营,前、后、左、右、中五营为正,另五营为副。在衡州招募的六个营,由成名标、诸殿元、杨载福、彭玉麟、邹汉章和龙献琛率领;在湘潭招募的四个营,由褚汝航、夏銮、胡嘉坦和胡作霖率领。褚汝航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