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131章

湘军-第131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渡河的起义军于8月14日攻击合阳,听说魏光焘部赶到,无心恋战,解围奔向东南方的坊镇,然后奔向西北方的冯原。
  魏光焘对这支起义军死咬不放,于8月18日追到冯原。起义军从黄龙山北上洛川,魏光焘部被阻在洛河以东,一时无法过河。
  8月23日,魏光焘部全部渡过洛河,起义军已越过蒲城西进。湘军于8月25日在曹村追上起义军,将起义军截为三支,一支奔赴同官,一支奔赴泾阳,另一支奔赴耀州。
  刘典令高连升从同官追击。魏光焘部在耀州遭遇起义军,料定起义军必定会北上杨家店,因为那里与甘肃的正宁交界。他派人给高连升送去情报,高连升令部队在杨家店设伏等候。
  起义军果然于8月28日抵达杨家店,高连升的伏兵杀出,起义军措手不及,赶紧奔逃,牺牲两三千人。
  李大有和成定康两部于9月6日在淳化击败起义军。金顺的部队在北部作战,于9月11日在榆林击败起义军。
  这时,绿林军首领扈彰参见刘厚基请降,刘典令延安知府赵维庆等人受降。
  扈彰是甘肃环县的汉民,他的部队有几万人,占据的地区,西达保安,即现在的志丹,东至安定,即现在的子长。扈彰投降后,湘军要对付的绿林军,就只有二十九岁的环县人董福祥领导的部队了。
  金顺和刘馨集的部队于9月下旬在陕西东北部的绥德击败回民起义军,获得大胜。湘军捣毁十多座村堡,斩杀两千多人。
  黄鼎所部在长武击败白彦虎的部队,白彦虎等首领从甘肃正宁奔向陕西三水,进军旬邑东北方三十里处的职田镇。余明发和李大有率部阻击,大败阵亡。
  白彦虎于10月6日率领一万人攻打职田,刘倬云率部阻击。起义军借着夜色的掩护袭击湘军军营,未能攻克,连夜撤走。
  左宗棠从连镇抵京觐见,清廷询问陕西甘肃的作战还要持续多久,左宗棠奏答:五年可以办完西北的军事。
  左宗棠离京后,率部返回陕西,从河南西北部的孟县渡到黄河以南,先派卓胜的部队入关。
  雷正绾部于10月下旬攻打灵台,回民起义军从瓦云驿赶来袭击,雷正绾率部奋战,将起义军击退。
  陕西的绥德于10月23日遭到起义军的攻击,成定康率部将起义军击退。
  雷正绾和黄鼎所部于10月25日在上良击败起义军。
  杨占鳌在11月9日进入肃州城,同回民起义军言归于好。他的部队于9月底包围肃州之后,他就着手开始招抚,直到起义军恳求投降,杨占鳌同意在乌鲁木齐会商,此时获得成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868年,同治七年(10)
杨占鳌向清廷报告肃州已经收复。清廷对杨占鳌“保全凉州,接济省垣,收复肃州”十分满意,赏穿黄马褂,赐官正一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他的夫人谢氏与黄氏,也以一品官和一品夫人赐封。
  成禄仍然逗留肃州,不肯出关。肃州以西各城的官绅希望左宗棠的部队早日开到。清廷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左宗棠的湘军。
  左宗棠于11月26日抵达西安,令高连升率部驻扎甘肃平凉的庙庄和杨店;令周绍濂分兵驻扎双柳树;令魏光焘率部进驻王家角,以达庆阳;令刘端冕率部进驻富县和甘泉,扼守东西的关键地区;令吴士迈和朱德树率部赶赴凤翔;令黄鼎率部驻扎彬县;令张岳龄和喻步莲率部驻扎千阳和陇州;令奉骆秉章生前之命从四川前来增援的李辉武率武字营二千五百人驻扎宝鸡,与凤翔声势相连;令郭宝昌部从同州赶赴宜川。此时刘松山所部还在河南洛阳,左宗棠令该部从茅津渡到黄河以北,进入山西,乘冰桥赶赴陕西。左宗棠自己率领四千名骑兵和步兵驻扎西安城西。于是西北湘军壁垒一新,旌旗焕然改色。
  左宗棠又令已升为提督的朱德树增募骑兵,由他独自率领。吴士迈对朱德树颇为妒忌。朱德树便与同在一路作战的衡山人李辉武倾心结交,成为好友。
  左宗棠正在调兵遣将,得到报告:董福祥的绿林军攻击陕西绥德,向榆林运动。左宗棠令金顺从榆林出兵,在盘龙山迎击,大败董福祥军。
  董福祥率部北进,金顺于12月1日率部追赶,于12月2日抵达秃尾河。骑兵忍着寒冷裸体渡河,在金鸡滩拦截,击败董福祥军。
  当地的回民部队向神木和府谷运动。左宗棠又令成定康率部助攻葭州,即现在所说的佳县,令金顺率部返回榆林。
  346
  刘岳昭自从4月份进入云南之后,面对云南境内强大的起义武装,深感自己手下兵力不足。他想到一个最方便增兵的办法,就是从四川借调兵力。
  于是,他于6月下旬上了一道奏疏,陈述自己的想法。他说,云南的战乱一日不平,四川的防御就一日难撤。请求朝廷命令四川提督胡中和率领川军增援云南,将防御转变为进攻。
  清廷批准,命令代理四川总督崇实照办。
  崇实不愿把川军派到四川,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派刘岳曙率领二千八百人进入云南,川军按兵不动。
  刘岳昭还是觉得兵力不足,便于7月下旬增募了五营黔勇,交给副将贺连璧统领,大举进攻寻甸。
  从这时开始,湘军大帅招募湘军,大多数都是随地补充兵员,很多湘军部队,只有将领是湖南人,或者保留了湘军的名义,但勇丁当中真正的湖南人越来越少。
  刘岳昭在寻甸周边集结了大批部队。李家福从马龙出兵,谢景春从沾益出兵,全祖凯与贺连璧从东川出兵,约定在寻甸城外会师。
  部队集结后,李家福所部开始攻打七里桥,烧毁三座木城,然后渡河夺取大尖山和小尖山。杨林的起义军过来增援,被李家福的部队击退。
  全祖凯的部队攻破柳河,安抚了十多座民寨,然后进驻清水沟。
  战斗继续到8月下旬,李家福所部攻克了青龙和马石两座壁垒,岑毓英派部队前来会师。
  湘军和滇军分别驻扎在凤凰文笔山和望城坡,多数民寨都向清廷请求安抚。
  李家福见起义军的碉楼林立,硬攻很难攻取,便打算智取。他探查到文笔上游有两条河,可以通到草海,便令部队傍山筑堤,长达一百五十丈。河堤把河水堵住了,湘军将水灌到寻甸城内。
  在此之前,从寻甸向东直到王家庄的七十里地面,民寨都受起义军控制,竖起白旗。现在见湘军到来,便表示脱离起义军。
  刘岳昭认为民心并未稳定,于9月下旬亲自赶到寻甸抚慰百姓,又令部队将山下的河堤增高,让水溢出两丈,将草海附近的起义军壁垒全部淹没,而州城和其他壁垒都没有受到影响。
  刘岳昭于10月下旬返回曲靖。李家福所部攻打法鼓山近旁的村寨,全部攻克。起义军在寻甸以东所设的防线全部崩溃。
  李家福部又于11月9日进攻果马,攻克六座碉卡。
  11月10日,寻甸城内的起义军出兵增援外围,被李家福所部击败。湘军攻破二十几座壁垒。11月22日,又攻克张徐湾的十多座壁垒。
  湘军已经攻克昆明东南部的澄江,省城的防御松缓下来。马如龙派兵协助湘军。马青云等部在尖山击败了起义军。
  刘岳昭于12月下旬亲自领兵攻打寻甸,但是寻甸起义军已经增加了兵力。由于驻防省城的清军各部已经攻占富民和武定,起义军纷纷向寻甸集结,连营二十多里。民寨又倒向起义军一边,遍山竖起白旗,迎接起义军到来。围攻寻甸的湘军被起义军击溃。
  刘岳昭率部退守曲靖,上疏弹劾自己。他手下的将领降职的降职,革职的革职,都受到了处分。
  

1869年,同治八年(1)
347
  捻军在上一年全军覆没以后,中国还在进行内战的省份,全部集中在西部。此后几年,湘军的作战主要发生在西北的陕西和甘肃,以及西南的贵州和云南。
  席宝田和黄润昌率领的贵州湘军,于1月份攻打稿绕。
  稿绕处在两山之间,地势险要,无路可通。
  邓子垣说:“这是一块绝地啊。”
  贵州提督荣维善说:“苗民也是身处绝地,难道唯独绝了我们吗?这就是所谓两鼠窝里斗啊。”
  席宝田很看重荣维善的勇气,决定发起攻击。他派苏克金带兵首先占据石山,派唐本有所部从下仰攻而上,荣维善所部在阵中左冲右突。苗民起义军大溃,许多战士在山路上跌倒身亡。
  经此一战,南自寨头,北至镇远,八十里苗寨全部成为空寨。
  黄润昌听到捷报,飞马驰到思州,带兵攻打镇远城。
  镇远城分为府城和卫城,然而倒塌已久,守城的起义军并不打算固守。他们擅长守寨,而不善于守城,因此城防起义军士气不高。
  黄润昌所部是跟随曾国荃攻克金陵的劲旅,返回湖南后士气仍然旺盛。部队直逼城下,搭梯攀缘,登上城墙。江忠珀捷足先登,被起义军斩杀。但是他的部队前仆后继,无法阻挡,一鼓作气,攻占了镇远。
  刘崐得到捷报,知道贵州的苗民起义军已经遭到重创,上奏请调戈鉴的部队,攻打台拱以东的清江,也就是现在地图上所标的剑河。戈鉴接到命令后,率部移驻清江。
  清江有两座大苗寨,一做叫做勾鹅,另一座叫做董敖,自古以来以坚固著称。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率领两万兵力围攻勾鹅与董敖,打了几个月,占领了勾鹅,却无法攻克董敖。部队在这里呆得太久,鄂尔泰非常尴尬,无法回复清廷,只得安抚一番,班师返回省城。
  清江的苗民以拥有无法攻克的寨子而自豪。他们经常不解地说:“我们不知道什么叫造反,有兵来了,我们就抵抗,如果心怀好意而来,那就是安抚。我们不去找官府的麻烦,官府却来跟我们捣乱。只有强者才能得胜。”
  荣维善的湘军到来后,翻越山头,先攻董敖,一鼓作气,便破了村寨。然后连续作战,攻克勾鹅。七十八座苗寨,望风俱下。湘军接着攻克清江厅城,进入城内,安抚居民。
  湘军迅速地攻克清江的坚寨,影响到西北方一百多里外的施秉。这里的起义军大为震动。
  荣维善乘胜进军,袭击施秉周边的村寨,然后攻克施秉,再向西北推进,攻克余庆。
  四川的援军已经到达余庆以南的黄平,与荣维善部相距六十里,中间有起义军阻隔。
  清廷命令湘军急速扩大战果,疏通驿路。于是黄润昌和邓子垣催促荣维善会师。荣维善返回大营,集合所部六千人,会合李元度旧部二千五百人,与黄润昌、邓子垣所领的一万人,从施秉出兵,联合向东推进。
  湘军从施秉前行三十里,攻克白洗。罗萱率部再进三十里,来到瓮谷,遭到起义军伏击,中炮身亡,终年四十三岁。
  罗萱死后,湘军后续部队攻克了瓮谷。
  白洗和瓮谷是两座大寨,湘军虽已攻克,但部队已经疲惫。
  荣维善很清楚自己的部队必须休整,不能再战下去,悄悄对黄润昌说:“我军不立营幕,有利于小部队作战。现在联军大举进攻,我那六千名精兵,久已疲惫,应该停下来休整,搞到军粮,才可继续前进。”
  黄润昌对荣提督非常尊重,便下令停止前进,修筑壁垒。他的部属认为胜利在望,成功指日可待,疑心荣维善想贪战功为一人所有,便用言语刺激黄润昌。
  黄润昌先前出兵时,记得巡抚刘崐和布政使李榕要他专门主持边界的防守。在路上收到席宝田的信札,对他大加赞扬,鼓励他深入攻击。黄润昌大喜,便进兵作战,而又连连获胜。
  这时他又接到席宝田的书信,告诫他不要轻敌,心中便有些不快。他想:我打了胜仗,你却叫我谨慎用兵,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怕我抢了你老乡的功劳?于是听信部属的挑唆,改变主意,下令拔营。
  荣维善自然也不高兴,但他还是笑着说:“你以为我就不能进军?”反而率先出发。
  黄润昌的小心眼,荣维善的意气用事,导致湘军轻出浪战,结果是黄润昌部覆没,两员大将身亡,荣维善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好的txt下载网

1869年,同治八年(2)
348
  荣维善跟黄润昌赌气,没有让部队休整,于5月3日领兵出发,翻越黄飘山。
  山路狭窄陡峭,军士们攀爬时,后面的人脑袋上就是前面那个人的脚。起义军已经设下伏兵,据守各个山头,扔石块打击湘军。
  荣维善快步爬山,催促部队急行军,尽快脱离险境。起义军放过了这支湘军,准备集中力量攻击黄润昌和邓子垣的后续部队。
  黄润昌的部队爬上了山路,第一次遭到石块的打击,仰望两旁的山头,全是苗民起义军,知道陷入了埋伏,大为恐慌,纷纷后退,在小路上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