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湘军 >

第124章

湘军-第124章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荃派郭松林和黄万鹏所部将捻军击退,攻克应城和云梦,又在皂河与杨泽将捻军击败。刘铭传率部抵达麻城,周盛波与张树珊率部抵达随州,鲍超率部抵达枣阳,刘秉璋率部驻扎在随州和枣阳之间,宋庆也率部赶赴湖北,各路援军纷纷到来。
  西捻军南下华阴,击败陕西清军,接着西进,在毗邻西安的灞桥集结。西安守军紧急备战。
  12月25日,天下大雪,西捻军包围西安。刘蓉率部出击,与捻军在灞桥交战。捻军骑兵驰来,分两队包抄。总兵萧德扬战败身亡,陕军三十多营全部溃散。
  湘军没有统领军队的将领,又听说大帅与新任巡抚勾心斗角,本就无心作战。军士都冻僵了,不肯起来抵抗,于是全部溃散。萧庆高与何胜必的旧部都跑光了,只有黄鼎率部突围而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866年,同治五年(11)
清廷严旨斥责刘蓉,将他革职,令回原籍。杨岳斌请求留下刘蓉,将他调到泾州,清廷不许。
  鲍超和淮军的各位将领都不愿意西征,曾国藩令刘松山率部增援陕西,刘松山毅然受命,从此开始了在西北的军旅生涯。
  刘松山增援西北,就是湘军老湘营西征的开端。老湘营是王錱旧部的名称。王錱对于湘军的贡献,在他死后,由老湘营延续下来。
  杨岳斌知道自己在陕甘总督的位置上狼狈不堪,力不从心,在年底请求休养,并向清廷陈述了病状。清廷下诏,给他一个月假期,将闽浙总督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刘蓉告老归乡。
  326
  贵州石阡和荆竹园一带的号军凭险据守,依靠乌江以西的各个村寨接济粮饷,湘军对这里多年久攻难破。宁乡人边晓棠却要试一试,于7月12日领兵攻占了乌江以西的重要据点铙钹顶,但在7月16日就染上了瘴疠,随即病死。
  刘岳昭的部队在9月下旬攻克贵州西北部的仁怀。这座城市周围都是号军的根据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杨闪西部,驻扎在马滚坡,周大汝部,驻扎在羊窝,还有谭姓和郑姓两位首领的部队,分别驻扎在大坉和小坉(土上一个屯字),汪草登部驻扎大坝,杨四妹部驻扎簸箕坝,各部都有几千人。他们都依靠黔西何正举起义军的大部队作为声援。这个何正举,是乌江何得胜的部属。
  刘岳昭派部队拦截黔西的起义军增援部队,然后领军深入,部队有时从悬崖上攀绳下达幽谷,有时开凿险道,转战五十多天,攻克仁怀周边的所有起义军根据地,留兵代为防守。
  11月份下旬,湘军南下攻击黔西。首先攻克来苏场,随后攻击何正举部。起义军大败,牺牲一千多人。湘军接着攻克平坝和坉(土上一个屯字)山,何正举率部撤回菉竹山。
  菉竹山高达五六里,孤峰削立,三面陡峭无路,四面为大竹环绕,何正举令部队绕山修筑了石墙。
  刘岳昭先派兵断绝了汲水的通道,挑选几百名敢死队员,在夜间攀藤缘磴而上。逼近军营以后,举起火把,敲响战鼓。
  起义军大为惊愕,开炮轰击。湘军仰攻,伤亡惨重。刘岳昭埋伏在山后的部队举起火把,照耀岩谷,开始攻击。起义军不支,撤退时多半坠下了山崖。
  湘军攻克了菉竹山,声威大振,各路起义军纷纷投降。
  12月中下旬,仁怀和黔西的苗民起义军与号军有二十多洞投降,解散一万多人。
  四川总督骆秉章于12月23日去世。省城的读书人和百姓,如同失去了亲人,排队哭悼,店铺休市。他的灵柩回乡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号泣着前往瞻仰。自从胡林翼去世以来,没有过这样的盛况。
  广东花县人骆秉章客死成都,享年七十五岁。他一生镇静沉毅,与曾国藩略同,只是缺乏执拗的闯劲,自甘平庸无为。他最大的优点在于知人善任,一旦看准,决不更改,委屈自己,听从贤能。
  骆秉章提拔并依赖英才,待之以师生之礼,亲密如知心朋友,甚至甘愿授予实权。他在湖南一意依靠左宗棠,不但把本省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得以向各省派出援军。到了四川,他又把军政大事交给刘蓉去办,不到三年就将一名诸生提拔为藩司和巡抚。他死后,人们因他任用贤达而称颂他的功德,甚至有人说四川一地,自诸葛之后惟有骆秉章一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67年,同治六年(1)
327
  进入1867年,东捻军转战于湖北,西捻军正在谋取陕西的省会西安,贵州民众的起义仍然如火如荼,甘肃和陕西的回民起义有增无已。在这些省份,湘军仍是清廷镇压造反者的主力武装。
  郭松林和曹仁美的部队追赶东捻军,于1月份到达湖北腹地钟祥的臼口。这个地方是钟祥的四大古镇之一,现在的地图标为“旧口”。
  郭松林和曹仁美所部是湘军的老部队,也可以说是常胜军。由于常胜,部队的将领容易麻痹大意,忘记最起码的军事禁忌。这一次,郭松林和曹仁美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们率部孤军深入罗家集,中了捻军的埋伏,曹仁美阵亡,郭松林十几处受伤,无法起身,捻军将他活捉。见他脚已受伤,无法行走,便将他扔在路边。
  被俘的部属见到刘松山,趁夜背着他逃走。他的弟弟郭芳鉁战败身亡。只有沈鸿宾的五个营苦苦死守,才得以保全。
  与曹仁美同时阵亡的湘军将领,还有乾州人谢连升,以及长沙人吴宗国。
  彭毓橘和谭仁芳等部追赶东捻军,抵达沙港,将捻军击败。捻军向东北方推进,攻击安陆,曾国荃派刘维桢等部将捻军击退。
  张树栅增援德安,在新家闸作战,战败而死。捻军又退回旧口,装成难民队伍,将要渡过汉水,向北推进。曾国荃派水师攻击,使捻军无法渡河,再次攻击安陆。刘铭传率部追击,将东捻军击败。
  清廷在1月份命令陕甘总督、钦差大臣左宗棠主管对西捻军的作战。这时,在湖广总督官位上坐了十几年的官文,坐事罢官,其钦差大臣关防存放武昌,左宗棠从福建取道汉口接受关防。
  九年前,左宗棠只是一个部郎,因樊燮告他,被奉旨查案的官文逼得很紧。如今官文出事,他的官印却由左宗棠来接掌,一来可见世事无常,二来可见左宗棠的升迁是如何迅速!
  左宗棠在赴任途中,定下了陕甘军事的方略。他决定先打捻军,后打回民军,先平陕西,再平甘肃。
  他把五十五岁的巴陵人吴士迈召到自己的军幕。在西进途中,两人讨论在陕西和甘肃如何筹措军粮。他们谈到要兴办屯田,以充实边塞,丰富军粮。左宗棠兴之所至,令吴士迈返回湖南,召集宗岳军旧部士卒,到陕西开辟军屯。
  吴士迈回到家乡,召集旧部五百人,又增募七百人,率领他们开进陕西,勤加训练,参与作战。
  清廷又任命李鸿章为湖广总督,由江苏巡抚李翰章代理。
  李鸿章上奏说,漕运总督总管清淮驻防军,号令不一,请求清廷下令,让所有部队都听从钦差大臣的调度。
  左宗棠于1月31日抵达武昌。他和家人没有同路离开福州。在夏口,左宗棠与家人一行再度晤别,感慨后会之期难料。他与周诒端凄然相对,勉强说些吉利话,互相告慰。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分手,竟成永别。
  陕西按察使刘典改任三品卿,帮办军务。张岳龄出任甘肃按察使。清廷改任高连升为甘肃提督,令他率部从广东东部赶赴陕西,又派郭宝昌从安徽赶赴陕西,命令穆图善领兵增援庆阳。命令库克吉泰和德兴阿所部先在陕西攻击西捻军,再赴甘肃作战。
  曹克忠请病假开缺,刘松山部抵达西安,驻扎雨花庄。甘肃的回民起义军在华亭附近的泰昌镇包围了雷正绾的部队。
  这时,东捻军驻扎在旧口东南方五十里处的永隆河。刘铭传与鲍超约好率部联合攻击。
  鲍超的部队来晚了,先到的刘铭传部作战失利,阵亡六百多人,总兵唐殿魁和田履安被击毙。鲍超已领兵东进,抵达以后,得知刘铭传战败,便隔河列阵。捻军的骑兵如潮水般冲锋,鲍超下令发射劈山炮,捻军的马匹多数倒伏。相持到黄昏,捻军渐渐不支。鲍超挥师出击,捻军撤退,骑兵践踏步兵,牺牲上万人。
  鲍超的部队乘胜渡河,追出十多里。刘铭传收拢部队,回头猛杀,夺回了所失的骡马。捻军从旧口向北撤走。鲍超所部追杀五天五夜,斩杀和俘虏大批捻军。捻军且战且退,向北奔走,进入河南。
  鲍超所部获得大捷,刘铭传却抱怨鲍超出卖自己。鲍超早已是名将,而刘铭传刚刚提拔上来,就与鲍超平起平坐,鲍超自然不高兴。他认为刘铭传是为了抢功,先行攻击,反被捻军包围。他还指责李鸿章偏袒刘铭传。李鸿章则参劾鲍超失机冒功,鲍超遭到清廷严旨斥责。鲍超自认为有功,反被清廷严饬,一怒之下,称病引退。

1867年,同治六年(2)
清廷不想失去一员大将,多次下诏慰留,曾国藩和李鸿章也派人问候,不断给他写信。但鲍超自称病重,不肯留下。
  鲍超所部三十营,分别由唐仁廉等人统领,跟随李鸿章继续追击捻军。霆字军从此撤消。但是他的旧部娄云庆又重新招募了一批人,建立霆峻营,在湖北驻防。
  鲍超返回奉节之后,仿苏杭园林建筑风格,大修公馆,面积占了夔州府旧城的四分之一。
  鲍超一生经历大小战斗五百多次,身负轻重伤一百零八处,成为清军中屈指可数的名将,与湘军勇将多隆阿并称“多龙超虎”。多龙死了,超虎也暂时退出了战场。
  328
  甘肃的回民起义军于2月份从陕西中部的宜君南下,袭击耀州、蒲城、富平和三原,距离西安不过百里。起义军接着东进渭南。乔松年命令刘厚基和刘效忠率部抵抗。何珍璧与邱时成率部从临潼增援渭南,库克吉泰和德兴阿部抵达朝邑。起义军转向北进。
  雷正绾的部队于2月23日击败了围攻泰昌的起义军,迫使起义军撤围,北上庆阳。起义军分兵东进,攻击陕西富县。库尔吉泰和都兴阿率部西进,增援泾阳。
  刘松山部在西安的雨花庄攻击西捻军,编修张锡嵘率领一百多名骑兵攻击,遭到西捻军伏击,战死疆场。
  3月6日,刘松山、李祥和与黄鼎率部在西安以西的沣河攻击西捻军,获得大胜,西安解围。西捻军奔向渭河以北。
  刘厚基所部在耀州击败回民起义军,刘效忠在耀州西南一百多里处的乾州击败回民起义军。
  易德麟所部老湘营连破金渠和银渠,夺取眉县和云县。
  在湘军的打击下,起义军纷纷返回甘肃。
  西宁的回民起义军攻占了西宁西南方不到百里处的贵德厅,杀死同知承顺。清廷办事大臣玉通仍然为起义军说话。甘肃灵州的起义军长驱南下,攻打陕西的凤翔,游骑兵到达凤翔东南方的岐山与扶风。从陕西中部的北山到陕西北部的甘泉、肤施和安塞,都受到起义军的影响。
  回民起义军和西捻军只隔着一条凤翔河。陕西的各路清军请求增援,乔松年茫然不知所措,只能上奏清廷,催促左宗棠率部入关。
  可是,左宗棠正在招募勇丁,部队尚未集结,他本人还在汉口。国子监祭酒车顺轨和布政使林寿图都请求左宗棠前往陕西,左宗棠便从汉口出发西进。杨岳斌听说左宗棠将到,再次请求回乡。清廷批准。
  李鸿章于3月份从江苏徐州移驻河南周口。东捻军正在攻打湖北麻城,袭击蕲水、广济和黄梅,游骑兵抵达安徽宿松。刘秉璋和周盛波率部从英山到达太湖,东捻军西返湖北境内。
  彭毓橘率部抵达黄州,听说捻军杀到,连忙进军迎击。这位湘军宿将攻打金陵时立了大功,以勇略自负,率领轻骑察看地势。
  彭毓橘一行驶到蕲水的六神港,遇到东捻军的大部队。他身边的部将有提督罗朝云、邓泰福、王仕益和陈致祥,以及总兵彭光友和罗兴祥。有人劝彭毓橘不要轻率出击,彭毓橘不听,率领罗朝云等部直冲上前,与捻军交战。
  彭毓橘的大部队不知主将已陷入包围,而一半营官又跟随他去了,所以起初无人安排增援。彭毓橘鏖战许久,不见援军到来。捻军包抄攻击。彭毓橘因坐骑陷入泥淖,陷入重围。湘乡籍提督王仕益和陈致祥,以及道员葛承霖战死。彭毓橘被捕,然后被太平军处死。
  清廷下诏,对彭毓橘按布政使阵亡规格议恤,修建专祠,赠内阁学士,赐予“忠壮”谥号,加授骑都尉世职,并封三等男爵。
  曾国荃所用的大将只有两员,一员是郭松林,先前打了败仗,伤口发作,请假归乡。另一员就是彭毓橘,自恃勇猛,死于轻敌。
  彭毓橘死后,新军全部解散。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