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不是传说 >

第14章

武则天不是传说-第14章

小说: 武则天不是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旗帜鲜明地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他们就是武则天通往皇后之路的绊脚石,裴行俭和他们在一起,就等于表明他自己也是武则天的敌人。另外,密议一件事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密谋一件事情。于是,裴行俭的举动引起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高度警惕,但他们并没有把裴行俭怎么样,而是借故把他贬到西州(今新疆高昌一带)任都督府长史。也就是在那个遥远而荒芜的西部边陲,裴行俭成长为一代名将。
  武则天和李治把裴行俭贬到西州,其实是杀鸡给猴看——警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反对我的人没有好下场,谁反对我,我就打击谁。但通过这件事,武则天也意识到,必须尽早夺取皇后之位,否则夜长梦多,但前提是必须争取李勣的支持。

争取关键人物(4)
宰相逼宫,李勣躲猫猫
  九月初一,李治上朝后,任命许敬宗为礼部尚书。他的这个安排是经过考虑的,因为礼部是一个掌管国家礼仪制度的部门,废立皇后也需要相关礼仪和制度,把许敬宗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显然是为废王立武一事提供方便。
  退朝后,李治特地召见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和右仆射褚遂良四位宰相,商议废王立武之事。当时宰相共有七人,李治只召见这四人,却没有召见门下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和崔敦礼,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韩瑗和来济先前曾反对立武则天为宸妃的事,这次若召见他们,他们肯定会继续反对。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召见他们。其次,崔敦礼这个人看似是个老好人,却喜欢和稀泥,凡事不参与,正反两派他谁都不会得罪,有他没他都一样。
  为什么要召见那四位宰相呢?因为李治心里很明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站在一起的,李勣是他要争取的,也是有希望争取的。于志宁则一直是自己的幕僚,他为人虽然和崔敦礼相似,但他要是能在关键时候为自己说句话,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只要李勣和于志宁站在自己一边,他就有了主心骨和底气,他完全可以不顾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拍案而起:“废王立武,就这么定了!”
  但是,李治失望了,因为李勣和于志宁并未如他所愿。在面见李治之前,四位宰相都对稍后的议题心知肚明,他们在商议该由谁先出面发言。喜欢和稀泥的于志宁先后提议由长孙无忌和李勣发言,但褚遂良都认为不妥,他自告奋勇地说:“遂良是托孤大臣,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果不尽到一个做臣子的本分,死后如何面见先帝?”
  褚遂良是谏官出身,也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提议没有人反对,这也表明大家都是反对废王立武的。然而,李勣却突然称自己有病,他不见李治了,其实他是在玩躲猫猫游戏。由此可见他的圆滑世故程度。
  在殿堂上,李治看着气定神闲、稳若泰山的长孙无忌,鼓足勇气说:“莫大之罪,绝后为重,皇后无后,昭仪有子,今天我欲立昭仪为后,大家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默不作声,褚遂良却抢先说:“皇后出自名门,先帝在位时,陛下把她娶进门,她一向很守妇德。先帝病重时,曾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我的好儿子好儿媳就托付给你了’。想必先帝的话,陛下也听到了,而且时刻在耳边回荡,皇后又没有什么过错,不可废啊。再说先帝的遗命,不可违背啊。”
  褚遂良为了阻止李治废王立武,竟然把李世民搬出来,他也够狠的。他这番话有三层意思:第一,王皇后出自名门,和你李治门当户对;武则天出身寒门,她没资格当皇后;第二,王皇后是先帝在位时娶进门的,中国人讲究孝道,父命不可违;第三,王皇后没有过错,把她废掉没有理由。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王皇后不是涉嫌杀害安定公主和厌胜案件吗,怎就没有过错呢?因为前面作过交代,这两起案件,王皇后只是涉嫌犯罪,并无真凭实据,所以褚遂良才说她没有过错。
  褚遂良的话合乎情理,李治无言以对,他希望于志宁能站在他这边表个态,可于志宁左看看、右看看,却没敢吭声。
  李治很不高兴,可他毫无办法,只好悻悻而退。第二天退朝后,他又召见那四位宰相重提旧事。可是这天,圆滑世故的李勣又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他又在装病。

争取关键人物(5)
第二天旧事重提后,又是褚遂良那个硬骨头首先发话:“陛下若真要另立皇后,那就在天下名门中选秀吧,何必非选武氏呢?武氏侍奉过先帝,这事众所周知,陛下岂能遮天下人耳目?如果真立武氏为后,后世人会怎么议论此事呢?您真要这么做,就是自找身败名裂,国家社稷也会因此大乱。老臣今天让您犯怒了,罪该万死……”
  褚遂良越说越激动,他干脆把笏(手板,古代大臣们所用的笔记本)往殿阶上一扔,然后跪在地上把头磕得直冒血说:“我把此笏还给陛下,请求陛下放我归隐田里!”
  褚遂良这哪里是辞官,这简直就是逼宫啊,他想用这种极端而激烈的方式,逼迫李治放弃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念头,可他这种二愣的做法却激怒了李治,只听李治大吼一声:“滚!滚出去!你不是想归隐田里吗?我成全你,你从哪儿来的就滚回哪儿去吧!”
  褚遂良刚被李治轰出去,幕帘后就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何不扑杀此獠!”那意思是在命令李治:为什么不杀了褚遂良这只野兽?!
  命令李治的人正是武则天。原来,她一直躲在幕帘后偷听李治和几位宰相的对话。大家也许对此很不解:武则天仅仅是一个昭仪,她有什么资格垂帘听政?又有什么权力对李治发号施令,令他扑杀大臣?
  首先,我们知道武则天在二度进宫站住脚后,就牢牢抓住了李治的心,她的目的是让李治为己所用。李治仁厚软弱,对她极其宠爱,所以就唯她是从。另外,武则天是个强势人物,她善于控制别人,特别善于控制李治,因此她垂帘听政,并在紧急关头发号施令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武则天有着过人的政治策略和工作能力,关于这一点,李治极其钦佩。当了昭仪后,她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才能,还积极主动帮助李治处理很多政务事务,而且非常高效。李治需要她的帮助,因此她垂帘听政也就很好理解了。
  再次,武则天的性格很强悍,征服欲很强。十几年前,她刚进宫时的那起驯马事件,就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体现。虽然她一度选择隐忍和低调,但此一时彼一时,况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她这次性格爆发也很好理解。
  最后,褚遂良当众揭了武则天的短,还歧视她的出身,并且建议李治另选名门闺秀。这是武则天最恼火的事,她恼羞成怒,所以才号令李治扑杀他。
  只是,武则天的这一嗓子来得太突然了!所有人都惊呆了,只有长孙无忌快速反应了过来,他立即为褚遂良辩护:“褚遂良是先帝指定的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得加刑!”
  有了长孙无忌的辩护,褚遂良幸免于难。他刚刚退出不久,又一个宰相哭着闯入殿堂劝谏李治:“皇后为先朝所娶,她没有过错就把她废了,天下人谁不愤怒?而且,国家屡次废立,并非长久之计,希望陛下以社稷为重啊!”这个宰相就是侍中韩瑗,他是不请自到,而且是火上浇油,自然惹得李治火气冲天,把他赶了出去。
  第三天,不请自到的韩瑗又哭着劝谏李治,这次他哭得格外悲愤,李治烦死了,又把他赶了出去。
  一言定乾坤
  接连三天和宰相们商议废王立武之事都惨遭败北,李治相当窝火。同时,他也很纳闷:李勣这个大滑头,我三次召见他,他三次装病玩躲猫猫游戏。他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难道他忘记我对他的恩情了?难道他真的害怕长孙无忌?无论怎样,他都是一个关键人物,我一定要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争取关键人物(6)
当天,李治就强行召见了李勣,他开门见山地说:“你别再躲猫猫了好不好?我有一件事情要问你,我欲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地认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他认为这事不可,这事是不是得就此打住啊?”
  李治既是在征求李勣的意见,也是在考验李勣,李勣心里跟明镜似的,聪明绝顶的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此是陛下家事,何须更问外人!”那意思是说,陛下您立谁为皇后,让谁当您的第一老婆,那是您自己家里的事啊,家里的事何必要问外人呢?说得直接一点吧,无论您立谁为皇后,我都没意见,我都支持您!
  李勣的这句话力重千钧,李治和武则天的腰杆马上硬了起来,他们不再畏惧长孙无忌等一帮反对势力了。原因是什么,前面已作过详尽的分析。
  同时,李勣的这句话也让李治豁然开朗:是啊,我立谁当皇后,就等于让谁当我的第一老婆啊,这件事就是一件平常的家事,它是那么的简单,我何必把它搞得那么复杂呢?这都怪我,不该瞻前顾后,也不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现在,我要作出决定:让武昭仪当我的第一老婆,无论别人怎么反对,我都要这么做,因为我爱她,就这么简单!
  四、强力搞定后位
  然而,李治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因为就在他召见完李勣之后,韩瑗上疏再次反对他废王立武。紧接着,中书令来济也以密表的方式上疏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武则天的门第不当,还搬出妲己、褒似和赵飞燕等历史上的红颜祸水影射武则天。
  危急时刻,刚刚上任的礼部尚书许敬宗决定发挥作用,他跑到长孙无忌的府上请求长孙无忌去劝说韩瑗和来济,却遭到了孙无忌的拒绝和羞辱。
  这一招不灵,许敬宗又使出了另外一招:夸大、散布李治与李勣的谈话精神,并又到处宣传报道:一个农民多收十斗麦子,都想换老婆。何况四海之内皆属王土,我们皇上想换个皇后又有何不可?这关大家什么事啊?大家瞎议论什么呀?
  许敬宗的这番话似乎有些道理,武则天极为赞赏,她立即命令左右把许敬宗的这番话传给李治,李治听后也觉得有理,就更加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但眼下,他需要拔掉一棵钉子——褚遂良。
  九月初四,李治以犯上之罪,把褚遂良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市)都督。褚遂良被贬后,长孙无忌失去了左膀右臂,他也感到事情不妙,于是继续默不作声。韩瑗和来济上疏反对无效后,也预料到了事情的结果,索性不再闹腾了。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治决定快刀斩乱麻,他决定强力帮助武则天搞定皇后位。
  十月十二日,李治下诏以谋行鸩毒之罪(谋害、谋杀之罪),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将她们的母亲及兄弟除名,流配岭南。这又是莫须有之罪,王皇后倒也沾点边,可萧淑妃简直就是个冤大头,她不就是跟武则天争风吃醋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啊,至于被定为鸩毒之罪吗?
  但萧淑妃命该如此,因为她碰上了武则天,武则天注定是她的命中克星,她注定是武则天的政治牺牲品。幸亏她碰上武则天的时间比较晚,否则她早玩儿完了,认命吧!
  还有王皇后,虽然她很值得同情,但她不该把武则天接回宫,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整天与狼共舞,狼不吃了她才怪。
  总之,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王、萧二人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武则天将是这个舞台新的主人。
  六天之后,由许敬宗牵头,百官上表恳请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这正中李治下怀,他当即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在诏书中这样写道:“武氏门着勋庸……往以才行,选入*……朕昔在储,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的老婆武则天是功臣之后,那可是名门,她有才也有德,所以才被选入后宫,人缘和口碑老好了。当年我做太子时,日夜侍候父亲,我把他老人家侍候得非常周到,他老人家可高兴了,高兴之余就把武则天赏给我做老婆了,她就是汉朝的王政君(王政君是汉宣帝的宫女,因为太子死了良娣,宣帝就把王政君赏赐给他。后来,王政君生了一个儿子,太子即皇位后,就把她立为皇后),现在我要让她做我的第一老婆,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啊。
  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李治的这番谎话,完全是针对反对废王立武的声音提出来的。他这么说就是欲盖弥彰,遮天下人耳目,但这是掩耳盗铃,因为天下人都不是傻子。可无论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