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回忆: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 >

第13章

帝国的回忆: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第13章

小说: 帝国的回忆: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清国驻纽约总领事余思诒和大清国驻纽约领事施肇曾①在码头港务局局长的客厅内等候着邮轮到来。
  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
  当美国第六骑兵旅的200名骑兵从汉密尔顿堡的临时营地赶到西街时,人群已越集越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6)
“圣路易斯”号邮轮在火岛出现时,消息通过电报发给了汉密尔顿堡,骑兵立即从该城出发,他们与纽约骑警在布鲁克林大桥碰头,并会合在炮台公园等候客轮到来。
  骑兵队列队在此停留了一些时间,他们对人们的好奇感到激动,警察不得不将人群疏散开并留出空间。当一接到行动的命令,骑兵分队就从炮台地区奔赴西街,并靠近美国航运公司码头。
  这些骑兵是从部队里挑选出的佼佼者,个个都精神抖擞,标准的军人身材,佩有穗带的蓝色制服,帽上的黄色羽毛随风飘荡,尤其是那些精良的马匹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骑兵面对哈德逊河从码头沿西街排成一字形,他们前面的空地由纽约骑警护卫。
  此时涌来围观的人群已达万人,每一个能看到码头的大楼窗口内都挤满了观众,每一座高楼楼顶上也站满了人,特别是能俯瞰哈德逊河的百老汇大厦楼顶上更是人声鼎沸。所有靠近美国航运公司码头的地方都已人满为患。
  李总督终于开始登岸,人群隔离在围栏里的情景尤其引人注目。海军司令坎特命令他的人从跳板起沿围栏一边排开,站成一队;余总领事率领的华侨和清国领事官员站在另一边。警长安德鲁和格兰特上校肃立在跳板尽头守卫。
  清国总领事亲临迎接
  余总领事第一个登船。船刚一靠岸,他就跨上跳板,一手拿着一封印有中文的红色信封,另一只手拿了好些邮件,其中有一封来自匹兹堡,封钤有公务铁印。格兰特上校紧跟着余总领事走上跳板,其他再无人上船。原计划让海军司令也上船向总督致敬,但总督已准备上岸,毋需更多仪式。清国总领事和格兰特上校迎到总督后,卢杰将军和副官柯林少尉忙走到总督前面融入欢呼的人群中。此时,嘹亮的海军军号吹响,检阅开始,清国商人和领事官员向李总督鞠躬致意。
  水兵抬轿,总督坐轿
  总督端坐在铺着豪华红色绒毯的软轿上,由四名水手从“圣路易斯”号抬下来。他穿着饰有孔雀羽毛的黄马褂,冠帽上镶有朱红的宝石,头顶还打着一把黑丝伞。当他一到码头阴蔽处时,余总领事就接过遮阳伞。他透过金边眼镜注视着欢呼雀跃的人群,脸上显现出慈祥好奇的神情。
  紧随在总督之后的是他的侄子和嗣子李经方、卢杰将军的部下和一大群华人。软轿被放到电梯里,总督则被引到码头的底层。他很敏捷地进入了一辆敞篷马车,那两匹拉车的栗色马真是非常漂亮、精神。卢杰将军陪总督坐在马车后座,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与总督的秘书坐在前排。一个小报童靠近马车向助理国务卿先生兜售纽约的午报,助理国务卿将买来的报纸拿给总督看。总督看不懂英文,但当他看到自己的照片刊登在报上时高兴地笑了。
  总督的其他随从由美方人员陪伴坐在后面的马车里,总督的儿子在第二辆马车,清国总领事在第三辆,而华尔道夫饭店的公共马车则载着总督的仆人们。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骑警沿西街开路,随后是总督的四轮马车,其他马车跟在后面,最后是美国第六骑兵旅的小伙子们。整个队伍从西街经炮台公园进入百老汇大街。沿街人如潮涌,真成了曼哈顿街头一道难见的奇景。人们尽力向总督的马车靠拢,道路两旁的警察很难将他们推回原位。
  在几个上尉军官的帮助下,警督柯莱特做出的警卫部署非常出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比原计划多抽调了30名警力,因此承担这次警卫任务的警察总数达到了300人。
  大约50万人观看并欢迎清国总督
  游行队伍迈着轻快的步伐转入百老汇大街。沿途热情的观众挤满了街道两边的各个角落。开往上城的电车不得不停止营运,开往下城的电车也都聚集到了休斯顿街电车总站,这使得百老汇大街空旷无比。
  走在队伍前后的人群不断爆发出阵阵欢呼,军乐队奏响了进行曲,队伍很快行进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们聚集在那里热情欢呼,他们为李总督欢呼,为乐队欢呼,为骑兵欢呼。交易所屋顶上悬挂着只有欢迎国宾时才悬挂的四面旗帜。在美国快递公司大楼上也升起了三面旗帜,而互利保险公司大楼挤满了人,他们也为李总督热烈喝彩。
   。 想看书来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7)
在邮政大楼前,有几辆电车被一些卡车堵住了,出现暂时的混乱。拥挤的人们在街道中间来来往往,影响了警察的疏散工作。警方好不容易才疏通了游行道路。李总督对邮电局很感兴趣,他指着大楼不停地向卢杰将军询问着什么。
  经过华盛顿拱门
  当队伍行进到第四街时折向左转,穿过华盛顿广场,来到华盛顿拱门下。听着卢杰将军的介绍,李转过头来,仔细地打量这道拱门。在门下经过时,他对此门的建筑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第五大道十九街,有一个小男孩向李的马车扔了一个煎柠檬,幸好李很敏捷地躲过了这“飞弹”的袭击,未造成任何伤害。
  巨大的人流汇聚在第五大道三十三街等候,骑警为车队开道,并成排地列在街道两边,一直护卫总督一行抵达饭店。警察还将饭店围了起来,骑警队又在他们外面站了一圈。
  在第五大道上行进时,有六位妇女从二楼窗户前伸出大清国的龙旗向游行队伍挥动着。这立即引起了总督的注意,他微笑着向她们点头示意,表示接受她们的礼遇。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你能从观看游行的观众中分辨出他们的身份来。在西区,从事海上事务的人居多,而在百老汇大街上主要是银行经纪人和商人,在中城以城里的纨绔子弟和酒店客人居多。形成对比的是,越到上城,观众的热情越低。据统计,大约有50万人观看了此次游行。
  美国前国务卿和华商在华尔道夫饭店迎接
  李鸿章从炮台公园到达华尔道夫饭店的情景与先前一样的隆重热烈。“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以及李将从百老汇经过的消息很快传到那些想一睹清国政治家风采的人们那里。游行开始时,由骑兵开道,进入三十三街时遇到了许多民众。警察及时采取措施,通道才被疏通。
  骑警队进入三十三街后,立即沿街道南侧排成一列担任警戒,跟随在马车队伍后面的美国第六骑兵旅的骑兵则直接进入第五大道靠饭店的一侧列队,他们身着佩有黄穗带的蓝制服,骑在装饰过的战马上。
  在第五大道靠饭店的一侧有两面巨大的黄色清国旗帜在风中飘扬,其中一面呈三角形,旗上分别缀有一条绿色的龙和一条青色的龙。警察随处可见,他们表现得很称职。当载着总督、卢杰将军和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的马车从第五大道驶入三十三街时,从人群中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受到大清国驻美领事和纽约侨界的欢迎
  大清国驻美领事已为总督在饭店举行招待会做出安排。来自六个公司的华商代表排成两路在专供总督一行使用的电梯口等候,他们像军队一样整齐地站着,面无表情地等待着尊贵的客人。
  当第一辆马车到达饭店门口时,美国前国务卿约翰·W。佛斯特迎上前去,两人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握手,并肩进入饭店。从前厅大堂到走廊,各处都挤满了饭店的客人。夫人们也跟着鼓掌欢迎清国总督。但所有这一切好像都未能感染总督,他环视左右衣着时髦的上流妇女,面容表情严肃。尤其当他穿过华商们夹道欢迎的队伍时,对他的同胞也没给什么好脸色。电梯缓缓而上,他被引进客房,格兰特上校已在那里迎候。
  厨子多多、行李多多
  紧随总督进来的是随侍人员,包括秘书和译员,然后是厨师。代表团带来了十几个厨师,厨师长是一位个头很高、年纪不详、表情木讷的男人,身穿晦暗的黑长袍,他的作派像是总督的下属官员。可能是因主子身居要职之故,他也不随便与饭店的人讲话,而且好像也看不出他有交流的愿望。他只是简单地环顾四周,显示出对周围环境很满意的样子,然后上楼,等候着主子的吩咐。
  待代表团所有成员都进入客房后,施领事和组成迎宾团的六位华商公司代表才去拜望总督。他们在那里足足待了半小时,所有的人都穿着有马蹄袖的宽松长袍。
  总督一行的行李、厨师的厨具和总督的专用座椅也很快到了。由于挤在三十三街上看热闹的人太多,行李车过不来,行李只好从第五大道的旁门抬进饭店。尽管守卫的军警已经撤离,无甚稀奇事可看,但在饭店周围的街边还是滞留了一大群人不愿离去。接见完当地侨界代表后,总督回房歇息。其他人也一样,只有厨师例外,他们正安装厨具并立即着手为总督准备晚餐。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8)
总督就寝很早
  昨晚当李总督准备进晚餐时,清国大厨走进华尔道夫饭店的厨房,他带了两名助手和许多厨具,还有很多从天津带来的奇特食物。厨师们准备着晚餐,并把做好的饭菜送进李的卧房。晚餐有燕窝汤、烤鸡、鱼翅和米饭,还有一杯淡葡萄酒。李的私人医生总建议他要少吃正餐。他在美国第一个晚上做的事使人感到怪异,这也使他的名声大增。
  李总督大约7点钟开始用餐,8点钟刚过他就睡了。据说他总是早上6点钟便起床,昨晚也无人拜访,就是休息、吃饭、睡觉。
  总督秘书林桐福昨晚向记者透露了有关总督的许多情况。他说,总督对美方的接待表示非常满意,他感觉到在美国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美丽、强盛和伟大深感欣慰。
  曾为总督当过四年医生的乔治·马克博士非常和蔼、有礼貌,他从天津医学堂毕业,英语异常流利、准确。博士不相信巫术能治病,他学识渊博、医术超群。
  克利夫兰总统乘“蓝宝石”号游艇来纽约会见
  布查得港,8月28日。从詹姆斯·斯第尔曼公司包租的“蓝宝石”号游艇昨天中午12时45分载着克利夫兰总统驶往纽约。他将在艇上为清国总督李鸿章举行招待会,陪伴总统的是###官哈蒙和总统私人秘书弗尔伯。
  总统一行在游艇上吃的午饭,他的整个旅程大约需要13小时。总统打算星期日返回格里加堡。
  美国总统将在惠特尼的寓所接见李总督
  坐落在第五大道五十七街一角的前国务卿威廉·C。惠特尼的漂亮住宅昨天准备就绪,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将在这里为清国总督李鸿章举行一个盛大的午宴,惠特尼先生也因此将住宅借给政府使用。
  午宴会将在金碧辉煌的宴会厅举行。届时,总督与总统将并肩站在壁炉架旁。镀金的美国鹰饰国徽悬挂于壁炉之上,衬托着两面清国国旗。在此之上是星条旗。整个宴会厅周围和入口处都摆放了棕榈树盆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因为这座房子内部本身的装饰已非常别致,任何临时多余的布置都将会破坏整个环境的和谐。
  装饰宴会厅的棕榈树非常漂亮,它们大多是从清国引进的。在厅外的月形阳台上,还有两棵精致的清国棕榈树标本,在它们两旁是据称有千年寿命的澳大利亚紫萁树。
  请柬是美国国务院专为接待国宾而特制的。午宴具有最正式的官方性质,而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公务应酬。它与在华盛顿接待各国外交使节的规格完全一样。
  总督此行没带棺材
  当《纽约时报》记者昨晚针对李总督总带着棺材旅行的传闻发问时,李总督的发言人哈哈大笑。他说:“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其实总督根本没从清国带棺材来,他在俄国、德国和法国出访时也未带棺材。这位助手说:“你可否认有关棺材的整个故事,有关他所带行李的事倒可以说说。他带的行李不超过两打箱子。”
  “总督的身体怎样?”
  “很好,他已经74岁了,当然必须注意他在一个陌生国家的饮食。他的医生只允许他在一天之内吃一顿西餐。我们总是坚持让他吃清国饭,吃少量清式风味的饭。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他年事已高,必须格外小心才是。”
  当他被问及:“你称的适量饮食对一位清国的政治家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发言人说:“是指鱼翅、燕窝、烤鸡和米饭,这也是今晚总督所吃的。他每顿饭几乎都这么吃,他的生活极为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