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 >

第13章

赝品-第13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我不由自主地咳嗽了一声,来掩饰有些尴尬的气氛,心中却狐疑起来,算起来我以前虽然算不上脸皮极厚,却也能做到风月楼中常来常往,名利场内处变不惊了,今日遭逢大难之后,这面皮却莫名其妙地恢复了小男生的本色,真是有些奇哉怪也!

“少爷,你醒了啊!”香云手中的湿巾不知道该往何处放才好,连忙将身子坐直,低着头小声问道。

“哎——看来怕是留下病根儿了——”我轻声说道,一手撑在旁边,皱着眉头就要坐起来。

“少爷不要乱动,让香云来伺候你起身。”香云见我一副痛苦的样子,当下慌了,连忙凑上前来,用手扶着我的肩头后背,不敢让我用力过猛。

听到房间里面的动静,又从外间跑进来两个小丫头,看到我清醒过来后,都显露出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一个飞身出门去禀报老夫人,另一个则从柜子里面翻出一个软锦靠垫来,塞在我的身后,然后帮着香云将我的上半个身子扶持起来,斜斜地靠在垫子上,又取了一床薄被盖在身上。

“少爷啊——你可把我们大家给吓坏了啊——”香云一手扶着我一手为我拉了拉被子,娇嗔着说道。

“是啊——”我有些含糊地应了一声,抬起头来放眼向四周望去。

临近窗边的紫檀木大床上面铺着猩红的团蟒缎面,正面设着两个大红的金钱蟒纹靠背,石青色金钱蟒纹引枕,一床水青色金钱蟒大条褥铺在上面。两边分设一对紫檀木镂空纹的案几,左手边儿几上摆着一只铁脚碎纹的青花瓷器,里面插了些时鲜花卉,右手边上的几上则摆着一只明晃晃的仿商代青铜小鼎,看样子似乎是用来盛装熏香的物件,地下面是一溜排开四张木制红纹太师椅,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离地有两寸之高,乃是乌木雕成,椅子两边,也有一对红木高几,上面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尽皆名贵,自不必历数细说了。

“少爷啊——”不待我端详完毕,香云就将一碗香气诱人的参汤捧了上来,送到我的面前,用汤匙在其中搅动了三两下,轻启朱唇微晃臻首,吹了两口,方才舀了一勺汤送入我的口中。

我只得张口吞下,味道很是不错。转念想一想,其实这种古代贵公子的生活方式也挺有味道,只是不知道,到了夜间是不是也有人来自荐枕席了。

就在我胡思乱想之际,屋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接着门帘儿一挑,老夫人带着几个丫头走了进来。

第十四章 个中缘由(下)

我皱着眉头将身子撑了起来,准备起身迎接,谁知道老夫人的动作更快,一个箭步就到了床边,双手将我按住,一股柔和的力道传了过来,最近几天来周身上下的不适感觉顿时如雪遇炎阳一般消融得无影无踪。

此时我才有机会仔细看一看这位名传千载而不衰的著名女英雄——佘太君。

老夫人长得慈眉善目,用一个老字来形容其实是有些过分了,除了鬓间的两缕白霜说明了主人的年岁外,无论是红润光泽的皮肤,还是灵活敏捷的动作,都无法令你将她同老年人这三个字联系起来。只是偶尔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神光一绽,方才令人意识到站在你面前的人并非是普通女子,而是久经沙场助夫报国的女中豪杰。我心中纳罕,原本是很慈祥的一个人,怎么做起事来就会如此夸张呢?我看着眼前的老人家,心里面感慨万分。

“母亲大人——”我硬着头皮叫了一声,总觉得还是有些别扭。

老夫人盯着我看了一阵子,然后慨然叹道,“我家的儿郎,就是配个公主,也不为过啊!”

我听了老夫人的话后,感到匪夷所思,如同丈儿的和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由得心存疑惑地看着老夫人。

“前些时候,齐王廷美到家中造访,问起了你们兄弟的情况。”老夫人叙述道,“老身当时还觉得很意外,后来齐王才说出了他的来意,是要在你们兄弟几人之中为东娉郡主择一位夫婿。”

“东娉郡主?那又是谁啊?”我虽然意识到这人可能就是柴郡主,不过还是问清楚的比较好一些。

原来东娉郡主,就是前朝废帝柴宗训的亲妹妹。

本朝太祖皇帝黄袍加身以后,想起世宗柴荣往日里对自己的厚遇,自觉有些对不住柴氏的孤儿寡母,倒也没有过分地为难他们,只是将年仅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降为郑王,迁出宫去,礼遇还算优厚。不久后恭帝的母亲符后病亡,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东娉被宋太祖封为郡主,享受宋室公主的待遇,寄养在南清宫齐王廷美处,不觉已经是十几年过去了,昔日牙牙学语的小女孩已经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齐王怎么会想起到我家来为郡主挑选夫婿呢?京中的显赫权贵多得不可胜数,赵、钱、王、谢,石、高、卢、潘,无论从这几大家中那一家挑个青年子弟出来,也足堪匹配了啊!”我提出心中疑问。

“六儿你有所不知了——”老夫人微微一笑道。

原来当齐王将东娉郡主的婚事向太宗皇帝禀报了以后,太宗皇帝方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个异姓的公主存在,当下两个人都感到应该为郡主找个好人家,大事操办一回,以显示我大宋朝庭对前朝皇室后裔的抚恤甚厚关爱甚深。

不过再仔细想下去,就感到事情有些难办了。

东娉郡主虽然是视同公主待遇,但是毕竟与真正的公主有所差别的。赵、钱、王、谢,石、高、卢、潘,这几大家族中然是人才济济,不乏青年俊彦,但他们多是从前朝沿袭下来的勋戚,人家未必愿意同前朝的皇室拉上关系,以使皇帝侧目。

再加上大宋朝廷自太祖起便有一条惯例,就是官员们一旦尚公主郡主后,就不能担任朝廷中的实际职司,而只能挂一些表面尊崇的虚衔,这也是为了杜绝外戚干政的一项举措!可是对于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来说,除非是向高怀德那样早已经位及人臣的有功大将,否则谁又会不在乎自己的位禄前程呢?几大家族的青年,但凡有些才干的,只要循正常途径走仕途,靠着家族的庇护,自己在用些心思,早晚会平步青云,比之作个有名无实的外戚可是强上百倍了!

太宗与齐王两个人研究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所以然来,不觉有些抑郁,后来方才把主意打到了归顺大宋不久的新贵杨家。

“因为你父亲前些时候在高粱河一役中,以数百骑深入敌后,大破辽军十万,为陛下解了重围,立下奇功,深得皇帝宠幸,圣恩正隆,在加上我家本来就是陇西世族,与朝中的其他贵戚并无过多往来,身家清白,所以,这份儿差使就落到了你们兄弟几个的身上。算了算年岁,那东娉郡主与你最是般配呢,故此娘就替你答应了下来。”老夫人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啊!”我感慨道,“没想到一件婚事,也会牵扯多这么多的心思。”

“那东娉郡主,娘也曾经见过一两面,相貌自是不差,难得为人谦和,知书达礼,倒也不会辱没了你,就只差对方来看你一看,两厢情悦,这件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老夫人说道。

“四哥五哥尚未成亲,我这么一来,未免有些僭越吧?”我有些犹豫道。

“这个倒是无妨,”老夫人笑道,“老四的事情用不着担心,只是你五哥很是令娘我担心呐!唉——”

“那又是为何?”我大奇道。

“唉——”老夫人却又有些头痛起来,用手指轻轻地揉着两侧太阳穴,将其中的缘故向我娓娓道来。

杨家世代为将,可以说是英雄辈出,偏偏到了这一代出了一个另类人物,就是五郎。倒也不是因为旁的,就是在他出生的时候,口中衔有莲花,兼有满室异香扑鼻,一家大小皆惊,后来就有僧人上门,说是西方罗汉降生于此,前来祝贺。

杨业自是不信,以为是来谣言惑众骗取钱财的秃驴,于是吩咐家丁将来人从原路打出门去,原以为就此无事了,可没成想几天后又来了一群一群的和尚前来祝贺,最后杨业无奈,只得默许了这些和尚们的行动,任由他们将一大堆形形色色的法器送到五郎的手中。

再后来五郎稍微长大一些后,居然自己寻上了五台山,以庙为家,长期滞留山上,习武诵经,俨然是一副高僧嘴脸。山上的和尚们竟然也不以为怪,反倒时常向他请教一些佛学妙理,相处甚欢,只是杨业气得不行,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听之任之。好在五郎虽然等同于出家人,但是每当杨家有事的时候,总会适时出现,尽一尽身为人子的孝道。

“你们兄弟几个当中,尽皆是些武夫,老四虽然看起来儒雅,骨子里面却是个火暴性子,也当不了什么大事的!老五现在又是如此模样,简直是个出家人,怕是指望不上了!老七虽然一身功夫了得,却也不改好事的毛病,时不时惹出些祸事来,难以让娘放心!这兄弟几个当中,就数你允文允武,胸中有些主意,看来杨家以后的事情,早晚是要交到你的手里的!”老夫人数落了几个兄弟的长短之处,最后有些惋惜地看着我说道,“可惜你自小就混在沙场上,虽然通些文墨,但却比不上那些闲坐在家的书生们!眼看着皇帝越来越重视文官,我们这些武将出身的门第怕是要慢慢地衰落了!”

“娘亲也无须太过担心了,”我安慰道,“边关上战事一时间难以了却,我父亲正值皇帝重用,几位兄长也身兼军职,驰骋疆场,杨家的地位,却也不是旁人能够动摇得了的啊!”

“话虽如此,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老夫人眉头深锁地说道,“皇上自从高粱河受挫之后,在几个反对征辽的元老重臣面前很是无言以对,加上箭伤复发,心中恼怒,从此闭口不言外事,只把一门心思扑在了修理内政上,文官的地位,是每况愈上!近来又听说皇上准备在三个月后开恩科取士了,天子门生,前途岂开限量啊——可惜了,我家中儿郎,却不是那些咬文嚼字的材料——”

“科举么——”我喃喃地说道,“却也不是那么难对付的吧——”

第十五章 富丽天下(上)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举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

我手捧一卷《春秋左氏传》,坐在窗前细细地翻阅着。

那日与老夫人谈论过后,我忽然萌发了想要参加科举的念头。

有道是,考,考,考,皇帝的法宝,分,分,分,秀才的命根儿!大宋朝廷仍然是沿用了自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宋初的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后来太祖皇帝为了选拔真正拥护正统而又确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效力于朝廷,遂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便都成了天子门生。

从科举的内容上来看,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而明经科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作为科考的选材,是以《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为大经,《论语》、《孟子》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宋初的科考,每年一次,并非像后来通行的三年一大考,一般来说在八月进行州考,来年春天,由礼部组织省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算了算时间,离州考还有两个月,足够我筹划一番了。小生好歹也是久经考验的试场老鸟,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罢,只要是准备充分,勤读、苦背、加小抄,最多在贿赂一下考官,对付这几本数落死人骨头的小册子,还不是小菜一碟?既然被老天发配到这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宋朝,咱也弄个三元及第当当?据说自开科举以来,几近千年的时间里,能够连中三元的也不过十数人而已,要是真能获此殊荣,也算得上是青史留名了。

再说了,红袖添香夜读书也是我辈读书人的梦想嘛!杨府里面别的没有,红袖就有不少,虽然个个都很棘手,但容貌却很是可人,而且手脚麻利,服务周到,拿来伴读一下还是可以的。而且我也非常意外地发现,自从我宣布要闭关苦读以后,除了几个丫头随侍外,其他的闲人们立刻自动消失,就连老夫人也不敢轻易来骚扰我了,小院基本上成了禁足区。没有了被人拷问的危险,我的小日子还是过得挺滋润的,右手捧一卷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