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倒也不一定。怛罗斯战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仍是不可低估。而后来封常清讨大勃律得胜一役,尤可见唐朝在西方之势力仍然存在,决不象西人所说,就此退出中亚。”杨朔铭摇了摇头,说道,“唐朝势力退出中亚决不是因为怛罗斯战役。它是由唐朝国内形势决定的,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后果。”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和贝恩斯都面露惊讶之色。
“杨将军能否说得具体一些?”贝恩斯说着,掏出了笔记本和钢笔。
“怛逻斯战役只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遭遇战,因为战后阿拉伯并没有乘胜东进,唐朝安西都护府在西域也仍然保持相当的势力。”杨朔铭说道,“安西都护府虽然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还大获全胜,受降而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那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中亚地区中华文明的消失和整体伊斯兰化呢?”贝恩斯问道。
“唐代西域政治关系史的真正转折点,是在‘安史之乱’爆发的75朔铭叹息了一声,说道,“如果不是这场内乱,使唐帝国实力大损,历史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安史之乱后来虽然被平定,但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却由此逐步陷入到了藩镇割据的内乱状态之中,再未能够重现昔日辉煌,其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因而再也没有能够重返中亚。”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连连点头,而贝恩斯则忙着将这些记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熟知历史的杨朔铭知道,怛罗斯战役的结果其实并不象后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它仅仅是大唐和阿拉伯两大帝国的一次区域性冲突,高仙芝因其屡战屡捷,低估了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并因葛逻禄部叛乱而最终溃败。但即使大唐击败阿拉伯或是怛罗斯战役并未爆发,也无法改变大唐与阿拉伯在中亚的基本影响力,名义上处于唐朝统治下的羁縻州府仍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只不过承认唐朝的宗主权并遣使朝贡,而当阿拉伯军队前来征伐时,也只得屈服于阿拉伯,但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在河外地区的影响力始终极为有限。尽管在怛罗斯战役中,唐军损失惨重,但这并没有根本上动摇唐帝国在西域的军事力量。怛罗斯战后,中亚诸国依旧希望唐朝能支持他们并进击阿拉伯,并多次上表请援。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封常清征讨大勃律更是大胜而归。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东曹国王设阿、安国副王野解以及诸胡九国王共同上表,请求与唐朝共击“黑衣大食”。这些都表明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并没有因怛罗斯战役的失败而削弱。
而战胜的阿拉伯忙于平息内乱,对保住中亚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怛罗斯之役后不久,曾同高仙芝对阵的阿拉伯主将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与此同时,吐蕃的崛起成功的阻挡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进一步失守。
唐朝逐步放弃西域的开端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
高仙芝此次虽然战败,但仍被唐玄宗委以重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这位高句丽族名将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唐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大量征调边军平叛。而此后的西域则进入了吐蕃、阿拉伯、回鹘的竞争时期。而唐朝方面由于平定安史之乱,国力严重消耗,最终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如果不是唐帝国内部的那场内乱,也许,过不了几年,唐军就会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夺回他们的霸权但是,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却使唐军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持续八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这个强盛帝国的所有财富中华文明的衰落从那个时候才骤然开始。尽管叛乱最终被平定下来,但从废墟中重建的那个帝国已不再是曾经的天可汗帝国,公元792年吐蕃人攻克了唐帝国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后一个据点,汉人的军队在清朝建立以前的近八百年时间里,再也没有能够踏上这片土地……
“内乱不息,国家便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杨朔铭看了看大家,说道,“内忧不已,则外患不止,所以,我们的国家,不能再乱了,也乱不起了。”
作为一个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人,杨朔铭绝不允许历史在自己的手中重演
听到杨朔铭的话似乎意有所指,龙永华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来自于新疆的杨飞霞,看到这位来自新疆的镇守使面色并不异常,龙永华有些悬着的心略略放了下来。
“将军,我们找到了这些。”几名中国骑兵这时纵马奔到了杨朔铭的身边,将他们刚才找到的东西拿给他看。
他们找到的,全都是一根根锈迹斑斑的铁条,有的直有的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锈蚀严重,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但杨朔铭通过“超级电脑眼”的分析,还是认出了它们的身份。
那根又直又长一边厚一边薄的铁条,本来是一把唐代的横刀,那根又长又宽两面薄的铁条,则应该是一把陌刀。
而那柄弯刀,则明显是一把阿拉伯弯刀,而且从锈蚀程度来看,很可能是用花纹钢制造的。
想到那种在中国国内几乎绝迹的钢铁加工工艺,杨朔铭禁不住在心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他的时间,似乎并不那么充裕。
“帮我多搜集一下这些东西。”杨朔铭对身边的骑兵战士们命令道,骑士们立时散了开来。
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架飞机,杨朔铭抬头望去,认出了是自己的飞艇派来的“雀鹰”。
这架“雀鹰”在杨朔铭等人的头顶盘旋了一圈后,抛下了一个亮晶晶的闪着金光的东西,然后便扬长而去。几名中国骑兵则快马加鞭向飞机抛下东西的地方奔去。
很快,一名骑兵找到了目标,将它捡了起来,然后调头疾驰,将它送到了杨朔铭面前。
帕丽丝好奇的看着杨朔铭用熟练的动作打开了这个漂亮的用黄铜制成的圆筒,取出了里面的文件,她注意到杨朔铭在看这些文件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的专注样子,不由得抿嘴一笑。
“是京里有消息了?”龙永华问道。
“大总统选举有结果了。”杨朔铭平静的说道。
新疆,迪化,省政府行署。
“飞霞那里有没有消息?”一位身着清式长袍头戴瓜皮帽的老人看了看桌子上堆得厚厚一层的电报,问道。
“回大帅,还没有。”一位文官恭谨的回答道,“杨镇守使最近的消息,是七天前发出的。”
“这小子,不是也想着在那里娶一个哈萨克小老婆吧?”老人捋了捋下巴上稀疏的山羊胡子,有些气呼呼的说道。
“大帅说笑了。”一位同样穿着长袍的人笑着说道,“杨镇守使新娶未久,不会那么干的。倒是那位杨督办,对女人似乎格外的有兴趣。”
听了他的话,被称作大帅的老人不由得呵呵一笑。
“这个人色是色了些,但还是蛮有本事的。”
这位被称作“大帅”的老人,便是新疆督军杨增新。
杨增新字鼎臣,是云南蒙自人,1864年3月6日(清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出生。1888年中举,次年联捷进士。初署甘肃中卫知县、河州知府,1900年任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1907年入疆任新疆陆军小学堂总办,兼督练公所参议官。1911年升任镇迪道兼提法使。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袁世凯任命为新疆都督兼民政长。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杨增新积极拥护袁世凯称帝,并受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杨增新长期担任新疆省长,直至今日。
杨主政新疆,先用以柔克刚的“和平谈判”手段,取消在辛亥**中成立的伊犁临时**政府,以新疆都督兼行伊犁将军事;嗣后派兵击败俄国侵略军,平息乱事,并改阿勒泰特区为阿山道,完成了新疆的统一。杨增新笃信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奉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统治新疆时,整顿吏治以“消患未萌”,裁减兵员,奖励垦荒,做了不少有利民生的事业,但他同时又提倡封建迷信,阻挠兴办学校和传布科学文化,鼓吹“纷争莫问中原事”、“浑噩长为太古民”,以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统治各族人民,使新疆地区各方面均停滞不前。他对于不时觊觎边陲的外国侵略势力,则折冲肆应,力求自保,维护了边疆的和平。
杨增新长于权术,善辨风向。象在袁世凯去世,弘宪帝国覆亡后,杨增新就第一时间通电拥护段祺瑞“再造共和”,宣布易帜归附,支持北京政府,因而仍然得以担任新疆省长兼民政长,把持新疆的军政大权。
只是现在,杨增新却隐隐的感觉到,自己的权力,正在受到另外的威胁。
“他的本事是不小,要不然也不会有‘高科技军阀’的别号了。”那个称杨增新为大帅的穿长袍的文官——新疆迪化道尹兼军务厅长和外交署长的樊耀南点了点头,说道。
樊耀南是湖北公安人,1879年出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在清末新疆新政时入疆,但任过地方检察厅厅长兼政务学堂教员。辛亥**后曾入京担任国务院秘书。1917年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举荐樊耀南再入新疆,担任阿克苏道尹。
樊耀南对新疆一直情有独钟,因而两次进疆为官。杨增新治疆时,便有俚语云:“文有樊耀南,武有杨飞霞”。实际上樊杨二人都是文武双全,是杨增新的左膀右臂。杨飞霞担任伊犁镇守使期间抗击俄军入侵,为伊犁的稳定立下过汗马功劳。樊耀南则任迪化道台、军务厅长、外交署长,在政务和外交方面独当一面,且为官清正廉洁,官场清誉和民间口碑都非常好。
在新的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杨增新表面上投诚北京中央政府,实际仍然在新疆搞独立王国,对于北京政府的一举一动,杨增新都极为关注,他知道北京政府对自己并不是那么放心,因而这一次杨朔铭的到来,更加刺激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
他现在最为担心的,便是杨朔铭知道自己曾同苏俄签订和约的事的反应。
由于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清末以来便成为英国及俄国竞相争夺侵略的对象,杨增新督理新疆军务时,便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多种有力的措施,巩固自己在新疆的统治。
在内政方面,杨增新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则。首先在政制财政上有所改革,以利统治,包括更有效率的调整建治,使各地更易于为迪化所控制,此外他还整顿吏治,严厉打击贪污中饱,使新疆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为了减少财政负担,他在新疆实行裁军,以节省经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民族和宗教的政策上,杨增新采用了怀柔牵制的政策防止内部动乱。他一方面以对新疆各族上层王公的大力笼络,并使其中各集团互相牵制,少数民族之间、回汉之间也尽量使之互相牵制。在宗教方面,以不干涉人民的宗教为原则,维持当地伊斯兰教现状,用宗教来协助社会秩序的维持,并防止外来的宗教力量进入影响。由于杨增新思想方面的保守,使他在新疆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缺少建树。因而杨增新虽然使新疆能够保持安定,并受到许多当地人民的爱戴,但却使新疆缺乏新的现代化建设,落后于内地的发展。
第305章 布尔什维克版“中国威胁论”
在外交方面,杨增新多次与英俄两国进行交涉,为华民争取权利,提出包括保护俄境华侨、要求英俄商人纳税等条件。而在俄国十月**以后,为了防止苏俄向新疆渗透,杨增新与苏俄政府订立了较为平等的新通商条款。在面对俄国内战时,杨增新严守中立,保境安民,并驱逐流窜入疆的白俄军队残部,使新疆没有受到俄国内战的侵扰。外交上的成功使得这一时期的新疆未受到严重的战乱和破坏。
如今的杨增新虽然总领新疆军政大权,但实际上他的政权基础并不稳固,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杨增新曾一度把争取苏俄的谅解与援助作为巩固自己政权的主要措施之一,他自己也装出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颇有兴趣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