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1-947-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她们还没分家,啥也不用送。是你奶发话了,说这是侄女出嫁,不管咋地,都得送点东西,要不然不好看。”张氏道,“你三伯娘跟我说,她就还剩下嫁过来的时候陪嫁的一对枕巾,是她最后的东西了,打算留给叶儿的,没办法,只能给花儿添箱。”
“那二伯娘打算送啥?”连蔓儿又问。
“差不多也就是那些个东西。”张氏道,“咱家送啥好那?”
“娘,你打算送啥?”连蔓儿就问。
张氏就支起身子,看着连蔓儿。
“蔓儿,咱家有啥东西,你不都知道,你说咱送啥好?”
张氏征求连蔓儿的意见,连蔓儿说送啥,只要礼节上过得去,就送啥。
连蔓儿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得意,她现在是不是能算得上是当了多半个家那。
“那咱就比照三伯娘来呗。”连蔓儿想了想,就道,“我姥姥送咱的毛青布,不是还没用完,就扯三尺给花儿姐做添箱吧。”
乡村人家都不富裕,送人家尺头并不讲究整个整个的送,而是几尺几尺的送。三尺毛青布作为添箱,也算是中规中矩。
张氏在银钱物件方面历来有些散漫,听连蔓儿说要送毛青布,就想把剩下的毛青布都给连花儿。连蔓儿说送三尺,张氏想了想,也就点了头。她们也不是富裕的人家,一家人明年的鞋脚都要用毛青布的。
“行,就送三尺毛青布。”张氏道。
几句话决定了一件大事,而且还是连蔓儿的主意,连枝儿伸出手捏了捏连蔓儿,脸上带着欢欣的笑。他们几个小的,心里都有一个共识,连蔓儿当家做主,就是他们当家做主。
第二天,大家依旧早早的起来,刚洗漱过,连秀儿就走过来,让张氏到上房去做饭。
“这几天,你就多辛苦些。”连守信小声道。
“这还用你嘱咐。”张氏笑了笑,就去了上房。
连家的早饭,预备的是高粱米饭和炖豆腐,大家伙就像没分家的时候那样,又聚在一起吃饭了。张氏自己分出去,当了这些天的家,做事越发的利落,对周氏依旧恭恭敬敬,不管周氏说啥,都应的十分干脆。
连老爷子坐在炕头,看着满屋子的儿孙,笑的最为开怀。
吃过了早饭,连守信和连守礼就开始在外面搭棚子。张氏、赵氏和何氏撤下饭桌,将碗筷都洗了,就商量着去西屋,给连花儿送添箱的礼。
连蔓儿拉着连叶儿也跟了过去。
连花儿的神色有些矜持,不过还是难掩喜色,端端正正地坐在炕上,见她们进来,就细声细气地打了招呼。
“二婶、三婶、四婶,快请坐。大嫂,帮我给几位婶子倒茶。”
蒋氏答应了一声,作势就要去沏茶。
“继祖媳妇别忙活,咱这都不是外人,不用这些。”张氏忙道。
几个人都在炕沿上坐下来,少不得夸赞连花儿几句,就将添箱的礼拿了出来。
张氏的是三尺毛青布,赵氏的一对布面绣花枕巾,何氏的是个木盆。
“花儿啊,你可别嫌弃,你婶子俺穷啊,这还是你婶子俺从嘴里省下来的,东凑西凑,才买了这个木盆,是俺的一片心。”何氏咧着嘴笑道。
连花儿的目光只是在三样东西上面扫过,并没有停留。连家的情况她当然清楚,自然不会将几个婶子送的东西放在眼里。
古氏这个时候从外面走进来,笑着说了几句客气话,然后就有村中和连家有来往的人家的妇女来送添箱的礼,张氏等人就在旁边陪着说话。
连蔓儿就在旁边瞧着,看大家伙送的添箱不外乎就是几尺布、枕巾、脸盆,还有自家绣的包袱皮等。
大家少不得夸赞连花儿,什么鸡窝里飞出凤凰了,什么长的如何白净,如何俊,又夸连花儿是有福的,古氏做娘的也有福等等。
连花儿一直端坐在炕上,听众人不住口地夸赞,一开始还有些自得,渐渐地就觉得乡村的妇女说话粗鄙,夸赞人也不过就是那几句话,便有些不耐,就像古氏使了个眼色。
古氏立刻明白了连花儿的意思,就陪笑着将众人让到东屋来。
连蔓儿落后了几步出来,带上西屋的房门,没有立刻就离开,结果就听见屋里连花儿跟连朵儿在抱怨。
“……你跟娘说,再有村里送礼的,别来这屋了,一群乡下婆子,烦都烦死了。”连花儿见众人都出去了,就小声嘱咐连朵儿道,“看看送的这些东西,扔到县城的街上都没人捡,要是拿到海龙哥家里去,我还不得被人笑死。”
吃过了晌午饭,连蔓儿站在院子里,看连守信和连守礼搭大灶,就听见大门外马车声响。
“这是有远客来了。”
先送上一更,稍后会有二更。(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耢忙
小七正站在大门里,听见马车的声音,就走出去看,接着就惊喜地叫了起来。
“是姥姥来了。”
随着小七的喊声,张庆年背上驮着小七,已经赶着车从门外进来了,车上面坐着的正是张氏的母亲李氏和侄女张采云。
“爹、娘,我姥姥来了。”连蔓儿忙向屋里喊了一声,就先跑去迎接李氏。
张氏听见声音,立刻从屋里走了出来,连守信也将手里的活计交给二郎,两口子连同五郎和连枝儿都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
张庆年将车停稳,张采云就笑着跳下了车。
“蔓儿。”
“采云姐。”
小姐妹笑嘻嘻地拉了手,就忙回身将李氏从车上扶下来,这个时候张氏和连守信就到了。连守信帮着张庆年卸牲口,连蔓儿、连枝儿、五郎和张采云就将包袱和篮子还有车上铺的被褥都提了下来,张氏上来搀扶李氏。
“娘,你咋来了,这大老远的。”张氏见了自己的娘,欢喜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连花儿出嫁,作为亲戚,张家是要来添箱的。不过,只要张氏的嫂子王氏来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李氏亲自出面。李氏之所以来,自然是想看闺女张氏。
“我早就想来了。”李氏一边和张氏往里走,一边不住地打量着张氏。张氏的面色红润,精气神也极好,李氏看了,心中不免十分高兴。
大家先将李氏、张庆年和张采云让进西厢房,连蔓儿和连枝儿快手快脚地端上来红糖水,还端了一碟镇上买的小点心。让李氏几个吃。
连守信和张氏就先问张青山身体可好,又问候了张家的其他人,然后又询问家中正在忙什么。
“你爹身子硬朗着那,家里人都好,不用你们操心。”李氏说着话。四周打量了一番,见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似乎比上次来的时候还整齐了许多。连守信、张氏连同几个孩子的气色也比上次的要好。
“蔓儿是不是长个了?五郎好像也高了,呀,我枝儿都快成大姑娘了。”李氏打量着几个孩子。欢喜地道。
“我这小外甥也长胖了。”张庆年抱起小七来举了举。笑着道。
连蔓儿左右瞧了瞧,心说李氏心里是真的有他们几个,将他们的变化都看在了眼里。
“……那次回去,我这心里就一直放不下你们,现在这一看,知道你们过的好,我这心啊,才算放下来。”李氏叹气道。
“大姑。我奶可惦记你了,做梦说梦话,还说你那。”张采云就道。
“娘。都是我不好,让你替我操心。”张氏眼圈就红了。
“我是你娘。我不操心你,我操心谁。”李氏拍了拍张氏的手,“你这不是过的不错,以后都这样好好过,娘也就不挂心你了。”
“嗯。”张氏的鼻子抽了抽,点头答应。“娘,你就放心吧,我们现在过的可好了。”
接下来张氏和连守信就和李氏、张庆年聊起这些天的事。
“好,好。”李氏听的连连点头,“你们买地的事,我们听人说了。我和你爹替你们高兴,那天晚上,你爹还特意多喝了二两酒。”
“你们让人捎的茶叶,你爹喝了,说这些年,还第一次喝到这么好的茶叶……,就是咱们村的刘秀才,也说那是难得的好茶叶,一两怕是要值十几两银子那……”李氏又笑着道。
张氏欢喜的脸都有些红了。这些年,她自己没有钱,在连家也当不了家,除了每年过年的时候,连老爷子和周氏安排的那些年礼,她自己并没有能力孝敬张青山和李氏什么,反而要老两口周济她。为此,张氏有时候想起来,心里就会不好受。现在听说张青山很喜欢他们送去的东西,张氏如何能不高兴那。
几个人又说了一会话,李氏就让张采云把他们带来东西都拿上来。
“这是今秋收的果木,给你们留的。”李氏指着那几篮子水果道,篮子里有深紫色的李子、青碧碧的大鸭梨、红彤彤的山楂和大枣。
“这是八里香。”李氏又指着蒙的严严实实的另一个篮子道,“就这么蒙着,放柜子里再捂几天,就能吃了。”
张氏也是山里长大的,对这些水果都熟悉的很,也非常喜欢。
“我看现在就差不多了,我都闻着香味了。”张氏就道。
“大姐最爱吃八里香。”张庆年就笑道,“家里还有两篓子,娘说替你捂着,等你过年回去吃。”
张氏有些急迫地站起身,将那篮子八里香放进柜子里,这才慢慢地走了回来。连蔓儿在旁边,清楚地看见,张氏方才是走到柜子那边,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李氏又指给张氏看,原来她还带了些干蘑菇、干木耳,还有半篮子鸡蛋来。
“娘,您是长辈,我们是小辈,您来看看就行,咋带这老些东西,让我们做小辈的心里咋过的去。”连守信就道。
“也不是啥金贵的东西,这些果木、蘑菇和木耳就是山上长的,这鸡蛋是家里的鸡下的。这些,都是给我外孙和外孙女们吃的。”李氏就道。
“娘,我们现在过好了,你别总惦记我们。”张氏就小声地道。
“得了,咱去上房看看吧。”
李氏喝了一杯红糖水,就让张氏从每个篮子里各捡了些水果出来,另外装了一个篮子,又拿了一个尺头,就到上房来了。
连老爷子、周氏、连守仁和古氏等都迎了出来,将李氏请到上房东屋坐了。
大家自然是寒暄了一番。
“这尺头是给花儿添箱的,这篮子果木,给亲家尝尝。”李氏就道。
“花儿姐那?”连蔓儿就问。李氏来给连花儿添箱,连花儿却到现在还没露面,连蔓儿心中就有些不满。
“她刚才还说要来给姥姥磕头。”古氏忙陪笑道,“这孩子,要嫁人了,害羞那。我这就叫她去。”
“小姑娘家可不就是这样,我们是过来人,最明白不过了。”李氏就笑道。
古氏出去,一会功夫,果然带着连花儿过来,给李氏行了礼。大家还没说几句话,外面就又有来送礼的了,古氏的娘家也来了人,李氏陪着说了几句话,就往西厢房来歇着。
没多久,何厨子就来了,周氏就打发了连秀儿来叫张氏。
“娘,你看,我得去帮忙,没空陪你说话了。”张氏对李氏道,“这人来人往的,你也歇息不好。”
“你家的事,我来的时候就想到了。你忙你的吧,让孩子们陪我说话就行。”李氏道。
…………
乡下办事情的规矩,许多菜色都要提前一天做好,这样第二天才能够按时地安排席面。比如说丸子必须要提前炸好,扣肉、还有一些炒菜也要提前一天过油,也就是做的半熟,第二天开席之前再下锅蒸一蒸、炒一炒,就可以端上席,而且丝毫不影响菜肴的美味。
何厨子来了,就要开始准备做菜。隔壁的春柱和春柱媳妇,吴玉昌和吴玉昌媳妇,另外还有几个和连家交往的人家的年轻小伙子和媳妇都陆续地来了。他们都是来耢忙的。
乡村人家办酒席,自家人多是忙不过来的,需要许多人手帮忙,就有相处的好的人家会来帮手,这就叫耢忙。一家人办事情,来耢忙的人越多,说明这家人人缘好,在人前越有面子。
连老爷子在村中人缘不错,因此来耢忙的人很是不少。
大家就忙碌开了。连守义连同二房的几个半大小子,带着同村的几个年轻人,就负责借桌椅、碗筷。张氏、何氏、赵氏、春柱媳妇等几个年轻的媳妇则是负责给何厨子打下手,也就是摘菜、切菜这些活计。
能来耢忙的,多是手脚勤快,性子开朗的年轻媳妇,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嘻嘻哈哈地说笑。何厨子挽起了袖子,正在拌炸丸子的面和馅料。
院子里人来人往,笑语不绝。连蔓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