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吓得那个小女孩不停的哆嗦着,而夫妇两人的表情也愈加麻木。
这边抄家的那些小将已经把成堆书籍字画、那些被砸烂的家具、撕破了衣服都堆到院子里,然后点着火柴,竟然准备要焚烧掉。本来面无表情、一脸麻木的男主人见状,竟然死命的冲上前要去夺红卫兵手里的火柴。呵斥、谩骂、甚至是侮辱他都可以忍受,但是绝不能看着这些珍贵的书籍字画就这么毁在自己手里,这比要他的命还难受。见男主人竟然敢阻扰,立马就有几个红卫兵小将上前架住男主人,接着就是一阵拳打脚踢。可男主人不顾身上的疼痛死命的挣扎着,他想上前去扑灭那些火。看着被毒打的父亲,小女孩突然间哭出声来,眼前的一切让她感到无比的恐惧。听见小女孩尖锐的哭声,死命挣扎的父亲突然安静了下来,他记起来自己还有孩子们要照顾,他还有他未尽的责任。
成堆的书籍和木制家具遇火就燃,火苗一下子冲起一人多高。被打的嘴角流血的男主人看着熊熊烈火下的那些书籍,一时泪流满面,祖宗几辈人的收藏就这么毁在了他的手里。火堆燃烧的时间不长,有几个小将拿着木棍,扒拉着火堆,好让火烧得更旺些。燃尽的纸灰被橘红色的火焰吹起,像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浓浓的大火烘烤着芽儿的脸庞,热的发烫,但她的心里却是彻骨的冰冷,无能为力的无耐,让她就这么看着眼前的一切。
火堆燃尽后,抄家还不算结束。几位小将一阵叽叽咕咕后,其中一位又回到屋子里翻箱倒柜的,最后从屋子里拿了一把剪子出来。领头的小将接过剪子,走到夫妇二人跟前,然后就是咔嚓咔嚓的一阵乱剪,直接把两人左边的头发都给剪光了,夫妇两人都成了阴阳头。
所谓的“阴阳头”,也就是右边一半头顶有头发,左边一半头顶则被剃光,这也是因为“黑五类”、“牛鬼蛇神”等坏人都被划归左中右的“右”里面。如此践踏人格尊严、摧毁被害者的意志力和自尊心的批斗方式,看的芽儿从心里发冷,这是她无法想象得到的,其实**上的痛苦,远远比不上精神上折磨的残忍。
不少围观的人也都面露不忍,虽然在这里围观,但他们却不知道这夫妇两人到底做了什么要受到如此的对待,他们不知道斗争的意义,他们也感到迷茫,但在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面前,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下,所有人都无能为力。
小男孩见到父母遭受如此对待,嘴唇都被他自己咬破了而不自知,但是估计这种痛远远赶不上他的心痛。两个小将将两个写着“臭老九、黑五类”的牌子挂到夫妇二人脖子上,然后押着夫妇二人去县城的街道上游行,等待他们的还有不断的折磨和侮辱。
等红卫兵们都走了,才有几个人上前去帮小男孩整理凌乱不堪的屋子。而被吓坏的小女孩眼神里的惊恐和迷茫,深深的刺痛了众人的心。小女孩紧紧的抓着哥哥的衣服,一步不离,这是她能抓住的唯一的稻草了。
周围的人也都慢慢的散开,芽儿三人也随众人离去,在离开的时候芽儿看到这家院子隔壁的一位老大妈手里提着十几个鸡蛋和几个饼子进了院子。眼前的一切虽然残酷,但是还有希望,这时这个年代的人们必须经历的,在结束之前只有忍耐和等待。
刚刚看到的一切,使得三人都没有了去商店买东西的心思,就直接回了家。
回到家里,坐下后,王雅芝把芽儿紧紧的搂在怀里,手还不停的抚摸着芽儿的后背,“芽儿,不要害怕,爷爷奶奶们会保护你的”。
“是啊,小芽儿,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要相信党,这只是一小部分人是坏才这样的,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李清源也在旁边不断的安慰芽儿,生怕孩子被刚才的事情给吓坏喽。不过,很明显,李清源很是没有安慰孩子的经验。听听他安慰孩子的话,哪里是四岁孩子能听得懂的,不过李清源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嘴里还不断的给芽儿讲国内形势,要相信党,将来一定是光明的。
虽然今天见到的一切给芽儿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她也知道这是这个年代的人必须经历的,在时代洪流面前,个人之力是无法改变的。既然是无能为力,芽儿也不会过多的纠结于这件事情,顶多是给自己提了一个醒,以后再说话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年代的特殊性。只要自己的亲人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其余的一切她只能冷眼旁观了。
“嗯,芽儿不害怕。爷爷奶奶也不好害怕哦,芽儿一定会保护你们的”,芽儿挺了挺圆咕隆咚的小腰,拍拍自己的小胸脯保证道。
“好,以后爷爷奶奶就靠小芽儿保护了,不过在这之前爷爷奶奶先保护小芽儿好不好”,李清源、王雅芝夫妇被芽儿的傲娇小模样给逗乐了。夫妻二人经历过生离死别、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火,类似的事情也经历过很多,对今天的事情倒是触动不大,只是为那家里的两个孩子感到可怜,为那两位夫妇感到可惜。
不过,今天的事情倒是给他们提了个醒。自己家里可是也有不少所谓的“反动书籍”和“资本主义”物品的,万一要是被人给告了密,到时候要是来一群红卫兵抄家的话,估计他俩也会像今天的那两位夫妇一样。看看可爱的小芽儿,这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他们可不想失再去,得想个法子处理好那些东西,东西再珍贵也没有平安喜乐来的重要。
作者有话要说:送上。
44 两处的晚饭
下定决心的的李爷爷和王奶奶,也放下压在心中几年的重担。时间不早了,给宝贝孙女做晚饭去喽,千万不能饿着小宝贝。
王奶奶在灶台上忙活,李爷爷就揽着不愿意出去的小芽儿坐在下面烧火,简陋的小厨房虽然抵挡不住瑟瑟秋风,但有一种别样的温情,祖孙三人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的笑意。
晚饭很简单,新贴的杂面饼子,小火细熬的大米粥,清炒大白菜,王奶奶还特意给芽儿炖了一碗鸡蛋羹,其中大米和鸡蛋都是今天杜妈从家里带来的。
芽儿知道这个年代的吃国家粮的城镇居民,每个月的口粮都是有定额的,一个月也就二三十斤的口粮,想要天天吃白面馒头那是天方夜谭,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芽儿估计今天中午的那顿白面馒头,不知道这老两口省了多长时间才省出来的。还有那几盘子的鸡、鱼、肉,是不是把他们今年肉类的定额都吃光了,不知道他们过年的时候还能不能吃上肉呢。
嗯,下次再来县城的时候,一定要爹爹多带一些米、面、鸡蛋、蘑菇木耳什么的过来,再送只山鸡野兔子什么的。这个年代,米面粮油、还有那些副食品都是按人头限量供应的,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想来李爷爷他们的日子过得也很清苦呢。
晚饭简单,做起来也快,不到半个小时祖孙三人就开始吃饭了。芽儿把那碗鸡蛋羹,分成三份,一人两口就吃完了,但是也美的老两口不行,这小芽儿果真是个可爱孝顺的孩子。这边三个人乐呵呵的吃着晚饭,清河湾芽儿家可就是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了。为啥,还不是因为芽儿没有回家这件事给闹的。
杜爹他们四口人,紧赶慢赶,晚饭的时候才到了家里。今天一天,杜爷爷、杜奶奶也都惦记着这件事呢,见他们这个时候才回来就知道今天这门亲戚是认下了。放下心来的老两口回到屋子准备一会就吃饭。可是等杜爹都送牛车回来了,还是不见芽儿,心里开始着急。而那边六个傻小子嘴里吃着奶糖,拿着几瓶罐头还在不停的研究,浩宇、皓轩哥俩则绞尽脑汁地给四位表兄弟描述着罐头是如何好吃,罐头水如何如何的甜。
等杜爹嗫嗫地说芽儿今天认了干爷爷,这两天还要住在干爷爷家里的时候,杜爷爷立马怒了,刚才还在心里还琢磨着宝贝孙女怎么还没过过来,以前可是一进院子就冲进来喊自己的。听杜爹这么一说,怒了,噼里啪啦的一阵教训,吓得杜爹、杜妈、浩宇、皓轩四口人一声不敢吭,老老实实的站着,这可是家里的太上皇呢,太上皇发火,只有听着的份。
杜爷爷从杜爹不跟他商量就说认亲戚,到没经过他同意就把芽儿“送人”,再到随便就把芽儿放到别人家,一件件的开始训,每一件事都不和杜爷爷的心意。
当然把芽儿“送人”的说法,是杜爷爷自己理解的。因为芽儿认的是干爷爷,在杜爷爷看来就相当于别人分走了自己一半的孙女,老头心里就不高兴了,芽儿以后就不光叫自己爷爷了,心里能舒坦吗。尤其是这个当爹的竟然把芽儿放到刚认的干爷爷家里,杜老头怎么能放心,万一把乖孙女拐走怎么办,小孙女又是人见人爱的,谁见着都想领到自己家里去呢。
杜奶奶则考虑的是,芽儿第一次住别人家,会不会认床,睡得舒不舒服,会不会冻着,吃不吃的惯她干爷爷家里的饭。再说了儿媳妇平时都是细心的很,怎么这次孩子都没有带换洗的衣服,就把孩子扔在那里了,自己怎么能放得下心来。
小叔和张泽远也是有些担心芽儿,毕竟那干爷爷也是刚刚认的,觉得杜爹这件事办的太不令人满意了,故而也没有人替杜爹说说情。江海四兄弟则想着,好不容易才来外婆家住几天,还没有来得及领着芽儿好好的玩呢,芽儿就被大舅送到别人家里住了,这会见杜爹挨骂,心里竟然有点幸灾乐祸,看大舅下次还敢不敢让芽儿住别人家,害的他们都没法亲到可爱的小妹妹了。
杜爷爷训了半个多点,心里的火气才消了一些,也知道这个大儿子一直是大大咧咧的,心又软的很,再一看大儿媳妇也乖乖的站着听训呢,也就不再好意思继续训下去,杜爹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对杜妈这个儿媳妇,杜爷爷一直是比较满意的,既孝顺老人,又关爱孩子,人也勤快,对杜爹的几个兄弟姊妹也都照顾的很,很有长嫂的风范,而且从来不斤斤计较,跟邻居村民们相处的都好。所以杜爷爷虽然对自己的儿子、女儿和孙子、外孙们严厉的很,对杜妈倒是比较和气。杜爹也因为有了杜妈这个好媳妇,平时少挨了不少骂。
杜奶奶早早的就做好了晚饭,等杜爷爷训完杜爹一家人才开始吃饭。几个小子看着那几瓶罐头眼馋的很,还没有吃过那个罐头是什么味呢。几个人眼巴巴的瞅着罐头,小模样那叫一个可怜兮兮,杜奶奶看的也有些心疼,就大方的同意让他们开一瓶尝尝。吃到了浓郁香甜的水果罐头,乐的几个小子直到睡觉的时候嘴巴都没有合上。
吃饭的时候,见几个小子吃罐头吃的欢,大人们都是一口都没有舍得吃。小叔自认为自己长大了,不能跟侄子外甥们抢吃的了,也是一口没夹,虽然前两年没少干跟侄子们抢饭的事。杜妈一直把这个年纪最小的小叔子当成自家孩子看,年纪跟自己大儿子差不多,实在是看不过那几个皮小子抢来抢去的,直接用勺子给小叔舀了一勺子,让他尝上一尝,要不然一会连渣都剩不下。
至于剩下的那三瓶罐头,杜奶奶都收了起来,想着到时候让几个外孙捎回家去,两个闺女一家一瓶,让怀孕的闺女们也都尝一尝,至于剩下的那一瓶,就让大儿媳妇过年的时候给亲家捎过去。
吃饭的时候,杜爹又把今天认亲的经过详详细细的跟大伙讲了一遍。一家人也都了解了李清源家的情况,也了解李清源两口的心情,对杜爹的做法倒是没有再继续批评,大伙都知道杜爹别看着长得五大三粗的,却是一家人里心最软的。
虽然是理解杜爹的做法,杜奶奶仍免不了唠叨两声,芽儿长这么大,可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从来没有在外面住过呢。老太太就担心小芽儿吃不好,睡不好的。这时杜爹、杜妈两个人才想起来芽儿压根就没有带换洗的衣服。虽说乡下孩子几天、十几天不换洗衣服是常有的事,但他们可都知道芽儿从小就爱干净,外面的厚衣服还好一些,里面穿的小衣服两三天就要换下来洗一洗的,连两个儿子在芽儿的影响下都比村里的孩子干净的多。虽然担心,但是也不好明天就大喇喇的去把芽儿接回来啊,算了,还是等两天再说吧。
饭后,六个男孩子拿着那个罐头瓶去了他们自己的屋子。听浩宇、皓轩说的罐头水如何如何比罐头都好吃,罐头他们都尝过了,确实好吃很,比新鲜的果子还好吃。所以哥几个吃晚饭的时候都没有舍得喝里面的罐头水,准备回炕上慢慢喝,细细的尝一尝是不是真的比罐头都好吃呢。至于他们品尝的结果如何,没有人特意去问他们。但是,据说这天晚上,罐头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