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楚王的逃妃 >

第144章

楚王的逃妃-第144章

小说: 楚王的逃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士面容端肃而眼神悲悯,先打了个稽首,对着众百姓微微一躬,缓缓开口:“贫道道号天授,受吾皇所托,为天庆祈雨。”
  底下不知有谁高喊了一声:“皇上万岁!国师千岁!”
  百姓早已被法坛的神奇建立以及国师的神秘出场而震惊,纷纷拜伏下去,随着那声呼喊,也高声叫嚷着:“皇上万岁!国师千岁!”
  众百姓一下跪,最外围站立的男女便显得有些突兀,国师的目光若有若无的扫了过来,男子一拉女子矮身蹲下,把头一低。
  天授道长把手里的浮尘交给身后慢慢走上来的小道士,双手轻轻一托:“众位,贫道只是方外之人,当不得‘千岁’二字。诸位请起,事不宜迟,贫道这便作法祈雨,请各位肃静,莫惊扰了各路神仙。”
  百姓们默默爬起身来,连身上的尘土也不敢掸落,眼巴巴看着国师祈雨。
  这位天授道长并没有普通道士作法的那些器具,只是命身后两名小道士一个吹箫一个抚琴,他自己盘膝而坐,闭上了眼睛。
  琴箫相和,曲子是很美的,但是法坛下的多半都是穷苦百姓,哪里懂得欣赏,因为眼睛直勾勾盯着国师,却见国师一直闭目打坐,只觉得两眼酸涩,几乎要流泪,都忍不住抬起袖子擦眼睛。
  就在这一瞬,蒙蒙白光中,天授道长盘膝坐着的身子慢慢腾空,在法坛上空一丈之处停住。
  百姓们想要发出一声惊呼,却猛然想到方才国师的告诫,有的人赶紧捂紧了嘴巴,有的人则又虔诚地拜伏下去。
  在半空停留了一刻钟,天授道长一声清喝:“咄!”
  百姓们只觉得身边掠过一丝风。
  天庆百姓已经不下于半个月不知道风吹过面家是什么感受了,所以哪怕仅仅是一丝威风,也令他们心中升起无限狂喜,对国师能够成功祈雨更增了几分期待。
  天授道长眼眸中爆射出两道精光,再次一声大喝:“疾!”
  余音犹自在耳边回旋,风势却更大了些,隐隐还带着些湿意。
  有的百姓仰起头,然后满面激动地一同身边的同伴,示意他往天上看。
  天上原本密密麻麻闪烁不休的繁星已经不见了!
  确切的说,此时此刻,天空中已经密布阴云!
  欧竞天在人群后面抿紧了唇。
  身侧慕清妍却已经轻轻一声冷笑:“这不过是精通天文的术士罢了!”
  “哦?”
  “我虽然并不精通观测天象,却也已看出近日会有一场大雨。想必他是此道高手,已经算准了下雨的时辰,所以才这样大张旗鼓的建坛祈雨!”慕清妍声音轻轻,“我在朱家也曾读过天文志,因为不是很感兴趣,并未仔细研读。”
  欧竞天淡淡一笑:“我们且作壁上观……”
  天际忽然隐隐传来闷闷的雷声,那雷声越来越近,紧跟着亮闪闪的闪电劈裂夜空。
  百姓们激动的眼神充满崇敬地投向法坛上凌空盘膝而坐的国师天授道长,那一瞬,他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百姓们急切的呼吸涌成一股浪潮,沸腾了这个不平凡的夜晚。
  在第一滴雨水坠落之前,天授道长已经稳稳落到法坛上,振衣而起,飘扬的衣袂在白亮的光影里将他衬得分外高大而飘逸,他微笑着微微抬起双臂:“我把黎民百姓的渴求上诉天庭,玉皇大帝已经派了风雨雷电四神前来播撒甘霖!”
  百姓们更加兴奋而激动,即便互相不认识,也彼此搂抱互相说着上天的恩德,赞颂着皇帝英明、国师法力高强悲天悯人……
  欧竞天和慕清妍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天授道长,似乎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目光,天授道长掀唇一笑,无声的对着他们的方向说了几个字,然后,他的身影慢慢变淡,终至消失不见。
  百姓们也目睹了这一幕,更加坚信国师乃是天神降世,而皇上能够将之请来做国师,也是英明神武的!
  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砸下来,雷声越发响亮,然而在响亮的雷雨声也埋没不了百姓们激昂的赞颂。
  欧竞天撑起伞,带着慕清妍缓缓后退,人他们已经见过了,没必要再留了。
  就在他们转身的一刹那,百姓之中忽然传来几声惨呼,然后便是一颗颗黑色的人头腾空而起再坠落到地面……真的像是成熟的西瓜被任意抛掷。
  欧竞天的脚步却并未因此而稍作停顿反而更加快了几分,携着慕清妍专往暗影里走。
  百姓们的声音由前一刻的欢呼热烈而变成后一刻的痛苦呼号。
  忽然有人厉声喝道:“一定是妖孽!一定是灾星!是他们阻挠国师祈雨,是他们好祸害咱们这些穷苦百姓!找到他们,杀了他们!”
  欧竞天冷冷一勾唇角,淡淡嘲讽:“我还以为他忽悠多么令人意外的高招,没想到竟如此拙劣!”
  背后光明大盛,不再是短暂而亮烈的闪电,而是罩着明瓦的数以千计的灯笼,金街广场因着这突如其来的灯笼而变得亮如白昼。
  在泥泞里挣扎的伤者,在滂沱的雨中惊恐万状的百姓,渐渐安静下来,因为有一个明朗而清晰的声音道:“奉旨捉拿肇事者!”
  皇上还是替咱们做主的!
  “皇上万岁!”一个肩头负伤的百姓激动地两眼泪水,颤抖着声音高喊。
  他身侧的同乡也跟着喊起来,随后便是整个金街广场。
  大内侍卫已经包围了金街广场,侍卫统领一边安抚百姓一边给出承诺:“皇上已经派出了一万御林军,并且下旨召了京兆尹和巡检司一同勘查、破案,天亮时必定会找出肇事者!此外,皇上体恤黎庶,特每人发放一顶斗笠一件蓑衣,并一碗姜汤,还要请各位协助京兆尹和巡检司破案!”
  但随后发放下来的不光有斗笠蓑衣、姜汤,还有每人二两银子。
  这般一来,百姓们只有感激涕零的份,哪里还会有半分怨言?
  而欧竞天和慕清妍早已回到了楚王府,换掉了身上的湿衣服,热热洗了一个澡,然后安稳睡觉。
  这一夜,有人好梦沉酣,有人彻夜不眠。
  这一夜,庆都风云再起。
  皇宫,御书房。
  御书房外的黄铜琉璃风铃在风雨中丁零作响,倒比往日更多了几分润泽浑厚之意。
  泥金江山舆图屏风之后的软榻上,兴庆帝手肘撑着软榻,单手托腮,微闭二目,已经苍老的面容上满是惬意的笑容。
  他身上搭着明黄色一条薄被,被上精工双龙抢珠刺绣,明珠出海四海生辉,双龙出云层云灿烂,金鳞耀目凛然生威。衬得这垂暮老人也多了几分气势凌人,掉了牙的虎也是虎,没了角的苍龙也还是龙。
  榻前的脚踏上坐着一个宫装丽人,宫装是淡绯色宫装,裁剪合度,将该突出的丰盈突出得妙到毫巅,该修饰的纤细修饰的恰到好处,丽人有少女的娇柔却无少女的稚嫩,有少妇的风韵却无少妇的轻纵,伸手隔着薄被替兴庆帝揉腿,那一双手纤长、白嫩,指甲修剪得很短,也没有涂蔻丹,呈现健康的淡粉色,手势看似轻盈,力道却轻重适中。
  兴庆帝舒服的哼了一声,含含糊糊说道:“还是你,最贴心。”
  丽人却一声轻笑:“皇上最会拿臣妾开心,宫中那个女人不竭尽所能体贴皇上?臣妾只怕是这其中最笨的一个。”
  “嗯?”兴庆帝睁开眼,不悦地看了她一眼,“朕说过多少遍了,没人的时候不要皇上臣妾的叫,叫朕六郎,朕叫你婉儿。”
  “皇上垂怜……”宫装丽人仍旧给兴庆帝揉腿,但动作已经不似先前流畅,声音也微带了一丝哽咽,“臣妾……臣妾因念着皇上的这些爱怜,日也想夜也想,才会……若不是国师及时出现,只怕……臣妾……”她三十七八岁年纪,早已过了撒娇的时候,虽然委屈眼泪却只在眼圈里打转,并不落下,而且也并不因为自己受了委屈便懈怠对男人的关心体贴。
  兴庆帝眼前忽然出现了刚入宫时的秦婉,那是她只有十五岁,正是娇憨可爱之时,那时他年纪也并不算老,时常微服出宫,有一次回宫,正路过一处偏僻宫苑,遇到了眼泪汪汪的她,她哭着恳求掌事姑姑要回家,她说她家里有好大的花园,可以自由自在荡秋千,可以对月吟诗对花作画迎风流泪,可是皇宫里什么都要守规矩,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皇上,她却要为了这个一辈子的不可能守候一生,她不愿!
  然后兴庆帝便忽然起了兴趣,要来了这个十五岁宫嫔的履历,原来这是个少年扫眉才子,理想是做一个行吟诗人。这有些可笑的女儿傲气偏偏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赋诗一首,半夜投进了那处偏僻宫殿。
  自然,秦婉看到了,却颇多微词,提笔改了几个字,写完哈哈一笑,并不以为意。
  改过的诗稿很快到了兴庆帝手中,兴庆帝难免起了几分争竞之心,很花了一番心思又写了一首诗……
  如是几次三番下来,秦婉少女怀春难免多了些心思,却因为自己已是皇帝宫嫔,空辜负才郎一番柔情,左右为难之下,选择了投缳自尽。
  自尽自然没能成功,因为兴庆帝恰好出现了。
  于是乎,当夜便召幸了秦婉,秦婉竟宁死不从,兴庆帝几分好笑几分感动,便念出了两人唱和的诗词……
  于是乎,秦才女芳心有托,以身相许。
  于是乎,兴庆帝过了一把“才子佳人”瘾。
  临幸之后,秦婉的位分自然晋了一级。然而,宫中丽人何其多也,论容貌秦婉并不出众,论才情也只中上。
  于是乎,新鲜劲一过,便被兴庆帝抛诸脑后。
  秦婉也并不着急只是耐着性子吟诗作赋,慢慢汇成一本诗集,一笔一笔尽是工整的簪花小楷;诗集完成之后,便将兴庆帝所做的诗词一首首临摹下来做成绣品,配以精致图案,凡是诗文皆不用丝线,而是用的她自己的头发,绣品完成之后整整齐齐放在隐秘之处;之后,秦婉上书皇后自请去侍奉董太后,皇后彼时对宫中层出不穷的美人正疲于应付,哪里在意一个小小才人,很快便应允了。
  秦婉在董太后处伺候十分恭谨,竟比太后身边用老了的嬷嬷和女官更加用心,将董太后奉承的十分开心。
  董太后一开心,自然跟她说的话也就多了,一来二去,她对兴庆帝的喜好也摸得一清二楚了。
  兴庆帝每隔一日必来寿安宫给太后问安,秦婉每次都避而不见,然而每次必亲自煎茶和伺候糕点。
  兴庆帝很快发觉茶点的与众不同,他倒也不动声色,暗中派人去查,这才知道是秦婉所为,但也不过以为是争宠手段而已,并不在意,然而秦婉竟然三年如一日,坚守在太后宫中,并且并不求见兴庆帝,即使有机会遇见也远远避了开去。这样一来,兴庆帝想不留心都不行,暗中派人去她寝宫一搜,便发现了那些诗集和绣品,这般用心,兴庆帝焉能不动心?
  很快再次召幸秦婉,几度云雨之后,秦婉有孕,诞下十二皇子,位分步步晋升,渐至于贵嫔,封号儀,仪者,心之所喜也。
  这时,朝中出现了一些令兴庆帝头痛的事情,兴庆帝愁眉不展,而秦婉却在谈笑中借典故点醒了兴庆帝。一次两次可以说凑巧,次数多了,难免引起董太后注意,于是黜落即将封妃的秦婉,废其封号,黜为淑仪。
  兴庆帝与董太后之间一直有心病,董太后不喜的人兴庆帝反而更多了三分好感,于是暗中更为宠爱。
  秦婉也诸多体贴。
  事不机密,没多久又被别的宫妃发现,争风吃醋中无所不用其极,竟对秦婉下毒,幸而发现得早,并未致命,却留下隐患,以致十二皇子之后秦婉再无所出。
  这诸般事宜加诸一起,兴庆帝反而对秦婉更加喜爱,原本只有三分的情意,如今却已经有了七分。
  秦婉又自请远离兴庆帝,然而兴庆帝反而更离不开她,所以多年以来暗中往来,严守秘密,但凡御书房外挂起风铃,便是二人幽会之时。
  如今贺皇后失势,董太后薨逝,兴庆帝再无掣肘,对秦婉的宠爱不必再避人耳目,短短十日内已经将其封为四妃之一的淑妃,并拟定再过不久擢升为贵妃。
  三年前,秦婉老母病重,兴庆帝体恤她,命她偷偷出宫探母,便在那时,秦婉遇到了天授道长,天授道长令秦母沉疴尽去,至今仍旧硬朗。
  然后,两年前,十二皇子出外游历,重伤之下几乎丧命,虽不是天授道长亲自所救,却是当初赠给秦婉的一粒丹药令他起死回生。
  再者,一年前,兴庆帝丢了一方私章,却在十日后,由千里之外的晖晋行省总督派人送回,声称受天授道长所托。被兴庆帝啧啧称奇。
  更奇的是,前不久董太后病重,兴庆帝御案上突然出现一封书信,信中详详细细写了董太后薨逝的时间,以及薨逝前所见的人,其后果然一一对应。
  董太后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