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941章

乱清-第941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路幕府的主力是滨田藩。滨田藩是幕府的“亲藩”,领地和战国时期的石见国大部重叠,石见国又称石州,因此这一路叫做“石州口”。

    藩内有著名的石见银山,这是日本最重要的产银地。幕府将之划为“天领”——即幕府直辖地。和大阪一样。派“代官”管理。不过,幕末这个时候,因为世代过度开采,石见银山的产银量已经大大降低,重要性比不得早年了。因此,石见银山的“代官”的级别,比大坂“城代”就差得远了,比长崎奉行也差着一截。

    滨田藩藩主松平武聪调兵遣将。并未耽误事先约定的进攻日期,可是先动手的,还是长州藩。

    松平武聪有两个没想到。

    一没想到,大村益次郎为加快进军速度,走得是海路——当然,是长州北部的日本海。两千长州军在藩厅荻城下海,在靠近边境的须佐上岸。

    补充两句,长州藩的“藩治”是山口城,但“藩厅”——即行政中心,是荻城。长州传统的“藩治”一直是山口城。但毛利辉元被德川家康减封之后,就把“藩厅”搬到了海边的小城荻城。算是韬晦之意。近年来,长州藩腰杆渐硬,开始偷偷地往回搬。和幕府破脸后,“藩厅”就完全搬回了山口城,公然重新以山口城为“藩治”了。

    下船的时候,大村益次郎穿着件皱巴巴的灰色“浴衣”——和式常服,在一众黑压压紧衣窄袖的士兵中,非常扎眼。

    嗯,腰间还悬了一把短刀。不过,大村益次郎承认,这把刀,别说用了,他拔都没有拔出来过——拔出来,也不知道怎么用。

    又不是做手术。

    许多人都注意到,大村先生面色惨白,胸口的衣襟上还有点点秽迹。呃,这是晕船闹的。

    松平武聪第二个没想到的是,长州军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津和野藩。

    津和野藩在长州藩和滨田藩之间,也就是说,津和野藩本来应该是石州口的前线。

    但津和野藩是小藩,只有四万三千石高,根本不敢得罪长州藩,更不愿自己的领地变成战场,整成个玉石俱焚。因此早就和长州军互通款曲,达成了默契:你们过去吧,我就当啥都没看见。

    松平武聪本来也没指望津和野藩帮什么大忙,可你总不能把长逆放过来了,却连招呼都不和我打一个吧?

    待得滨田藩惊觉,长州军已经进入滨田藩境了。

    当时滨田藩内,除了本藩的兵马外,还有过来助阵的纪州藩、备后藩的人马,加起来共有八千余人,“军监”是幕府派过来的三枝刑部。

    幕府诸部人马都驻扎在益田町,夜幕降临之后,正当松平武聪和三枝刑部手忙脚乱的时候,一个农民打扮的人来到了益田町。

    这个人是大村益次郎,他扮成农民的模样,孤身一人进入益田町,没有引起幕府方面任何人的注意。大村益次郎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平时说话举止也是平和温顺,毫无威势,扮起农民来,那是相当之像。

    大村益次郎详细调查了幕府各部兵力配属的情况后,安然返回本阵。

    次日凌晨卯正一刻,长州军兵分三路,突入益田町。

    幕府方面虽已“严加戒备”,可还是没想到敌人昨天向晚才到,今天一早就开打,乱作一团。

    益田町只是幕府军的“前进基地”,原先根本没有想过战斗会首先在这里打响,因此只有“营地”,没有“阵地”,几乎不存在任何像样的防御设施。而益田町并不大,幕府方既没预料在此开战,各部之间,就不是一个合理的防守的格局,八千人挤成一团,阻手碍脚,一片混乱。

    长州军武器精良,射程既远,命中率也高。而且,经过大村益次郎的调教训练,长州军冲锋的时候,并不排成密集队形,而是分散开来前进;在进攻的时候,还会利用町内的各种掩体,保护自己。

    幕府军很快就撑不住了,备后藩先往后退,军监三枝刑部大急,接连亲手斩杀了几个逃兵,然后跃马阵前,来回驰骋,大声吼叫,鼓舞士气。

    阵脚刚刚重新略略稳定下来,突然,一颗子弹飞来,三枝刑部正正眉心中弹,一头栽下马来,幕府方面立即大乱。

    滨田藩大将岸近江见不是事,提枪上马,领着一队死士,向长州军呼啸杀去。

    岸近江是宝藏院流的枪术名家,号称“滨田藩第一勇士”,此时骏马奔腾,长枪挥舞,红缨晃动,颇见威势。

    密集的子弹向这一小队人马射来,骑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马来,最后只剩下了岸近江一人。

    因为距离很近,岸近江一鼓作气,冲进了长州军阵,左搠右刺,放倒了两个长州兵。可是他的战绩也仅限于此了,枪声接连响起,岸近江前胸后背同时中弹,连人带马,摔倒在地。

    幕府军的右路首先失守,接着中路、左路也不支,撑到午末末初,终于全线崩溃,乱哄哄地向滨田城方向撤去。

    败退的幕府军一直撤到滨田城西南的大麻山、云雀山、鸢巢山一带,希望可以凭据天险,挡住长州军向滨田城挺进的步伐。

    幕府军立足未稳,长州军已经杀到。而大麻山、云雀山、鸢巢山虽然险峻,但并无像样的防御工事,加上幕府军新败,建制混乱,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无战心,根本无法阻挡长州军向上的进攻。大麻山、云雀山先后陷落,鸢巢山上的守军,见黑压压的长州兵爬了上来,一枪未放,便一哄而散。

    大村益次郎乃指挥长州藩军,进抵滨田城下。

    松平武聪急以“幕府征长北路总督”的名义,札调因州藩、备前藩来援。因州藩藩主是池田庆德,备前藩藩主是池田茂政,这哥俩本来就反对征长,当然是不肯出兵的,回信中反而假惺惺地劝松平武聪和长州藩议和,“订定睦邻之盟,销兵解怨,以慰圣心”,气得松平武聪发昏章第十一。

    正在彷徨无计,长州军开始攻城了。

    松平武聪料定自己守不住,像小仓藩的小笠原忠干一样,在城中放了一把火,然后举藩下海,乘船逃往松江藩。

    大村益次郎率军进入滨田城,在城中各处竖起“长州支配”的木牌。

    接着,大村益次郎分兵北进,进占石见银山。石见银山的代官未做任何抵抗,便弃城而去。

    石州口一路,幕府不但丧师,而且失地,真正是一败涂地。

    *(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星夜兼程
    长州藩在艺州口、石州口两路高歌奏凯的时候,藩治山口城内正热闹得紧。

    关卓凡叫高杉晋作回去“统一藩论”,关卓凡固然虚情假意,高杉晋作也没对此抱什么指望。而事实很快证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高杉晋作不战而退,藩论大哗,最客气的指责是“懦弱”,更多的人斥之“贪生怕死”,还有的人直呼“藩贼”,慷慨激昂,要求藩主“诛高杉以谢国人”。

    这里边,有很多人确实不理解、不值高杉晋作所为,也有很多人是在高杉晋作和大村益次郎的改革中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趁机报复的。

    不少人甚至磨拳搽掌,打算刺杀高杉晋作。高杉晋作只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实在要出门,一定带一队兵,荷枪实弹,跟在身边。

    但更多的攻击来了:你是藩主吗,出入都前呼后拥,重兵护卫?哼哼,只有董卓才这么干!高杉晋作,你居心何在?

    高杉晋作撤兵的理由,也被人喷的狗血淋头。

    中国人战力强悍?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三千人围攻五百人,对方躲在堡垒里面,设防坚固,一两天没打下来,能说明什么问题?战史上,尽有以少数兵力,守城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难道可以据此认定防守方战力“十倍”于进攻方?如果攻守易位,咱们的表现未必比中国人差!

    “化整为零”?我呸!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使了多少银子,得罪了多少人。才把全藩的军队拼在一起。你现在要把他们分开?这个高杉晋作。失心疯了吗?再者说了,分开后还怎么指挥?只怕一队队各行其是,最后都变成带兵的将领的私兵!甚至,变成一股股土匪也说不定?

    至于关卓凡的那个毛利氏“改易虾夷地”的条件,由始至终,高杉晋作提都不敢提。在这种政治氛围下,他一提出来,恐怕马上就会被投入大牢。

    高杉晋作见呆在山口城实在不是个事。于是向藩主请求回去前线。但藩政的态度很奇怪,他的这个请求,藩主毛利敬亲始终没有予以回复。

    高杉晋作觉得事情不大对劲,但无法可想,只能呆在家里,听天由命了。

    压垮高杉晋作的最后一更稻草,是“长州灭商事件”。马关豪商,几乎尽数被中国人送上绞架,给长州全藩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和恐慌,许多人激愤如狂。而追本溯源,自然都是因为高杉晋作不战而逃之过!

    许多人公开地说。如果藩主还不处置高杉晋作,我们就要冲进高杉晋作的家,遂行“天诛”了!

    毛利敬亲还在犹豫,这时,传来了艺州口、石州口大获全胜的消息。

    毛利敬亲立即下令:免去高杉晋作本兼各职,敕其“幽居”——就是软禁起来,闭门思过。

    命大村益次郎接替高杉晋作指挥全藩军事。藩政给了大村益次郎一个“总大将”的衔头,命他率石州口兵马,星夜兼程,回师山口城。

    训令山县有朋“待罪立功”,归大村益次郎节制。大村益次郎到位之前,命山县有朋不得“浪战”。

    艺州口一路,幕府军虽然失败,但毕竟还呆在艺州藩内。因此,伊藤俊辅、井上馨部暂时不动,继续隔河“对峙”。

    以上消息,身处马关的关卓凡,全部在第一时间获知。

    几乎全部在他的预料之中。

    徐四霖半年前开始在日本建设的情报网,还谈不上刺探重大机密的能力,但在信息传递上,效率则远远超过幕府。长州藩内的政治争拗、人事变动,闹得沸反盈天,并不是什么秘密,获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密切跟踪,及时传递。

    长州藩内的情报人员,主要在亲俗论党的小吏中发展。高杉晋作、大村益次郎大举改革之后,中级官员甚至部分“世家子弟”,也有不少愿意当带路党的,不过,这部分人员接触起来,里外双方都非常小心,暂时还不成气候。往外边通传消息,主要还是靠前者。

    徐四霖这边,以清国大商人的面目出现——当然,徐四霖本来就是做中日贸易的商人。只说为做生意,需要各路消息灵通,举凡战事成败、官场浮沉、施政变化、轶事秘辛,都有用处;另外,时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时过境迁才传出来,就不值钱了——再说,说不定早有他人说与俺知晓了。

    为商人而不是为敌人工作,间谍们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情报网的建设速度会快很多,成本也会低很多。

    徐四霖在长州藩内,有好几条线,他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同样一条消息,一般都要几方面的信息源交叉对照,这样,就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关卓凡一接到高杉晋作“幽居”、大村益次郎取而代之的消息后,即令一直保持一级战备状态的轩军各部,次第出发,沿山阳道,向山口城进军。

    轩军的行军,速度适中,非常“从容”,关卓凡并不想过早赶到山口城——如果过早到达山口城,而大村益次郎的石州口部队还没来得及“回师”,则很可能先和横在山口、马关之间的山县有朋部发生冲突,打草惊蛇,变生无谓,影响“聚而歼之”的计划。

    情报显示,本来在靠近马关的山阳一带活动的山县有朋部,按照藩厅“不得浪战”的奇葩命令,已撤向靠近山口城的小郡。

    按关卓凡的计算,以这个速度行军,轩军到达山口城,完成攻击准备后,大村益次郎的石州口部队才堪堪赶到山口城。本来打完了石州口,部队是应该休整一段时间的,现在不但未经任何休整,反而“星夜兼程”,到得山口城,必然已是筋疲力尽,此时对其发动攻击,以逸击劳,最合适不过。而刚刚到达的大村益次郎,也没有足够时间,查探敌情,调动、布置己方的部队。

    行军的次序,第四师在前,第三师在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