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870章

乱清-第870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曾源的父亲,翁同龢的长兄翁同书,做过安徽巡抚,后获罪革职拿问。因为老爹翁心存当时做着小皇帝老师的关系,翁同书幸免一死,“发往军前效力”。迄今,已经在甘肃的瀚海戈壁中,啃了好几年的风沙了。

    因此,翁同书能否生归乡梓,翁家能否重新崛起,全在翁同龢一人身上。

    现在,有望了!

    说起来,翁家因为翁同书的缘故,早已间接地和关卓凡发生了联系。这个“中间人”,是苗霈霖。

    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苗霈霖反水,围攻寿州。寿州城内的安徽巡抚翁同书,对苗霈霖主“抚”,答应了苗的诸多要求,并上奏为苗说好话。苗霈霖乃暂时撤围。朝廷只好顺水推舟,令苗霈霖“戴罪立功”。

    不想苗霈霖没过多久,重新围城,终于攻破寿州,俘获翁同书等大员。

    这下子事情就闹大发了。

    翁同书封疆大吏,守土有责,身负和地方“共存亡”的义务,本该“殉节”的——何况你还被人俘虏了?

    翁同书没有殉节,只好下狱。

    为了大儿子的性命,翁心存以古稀高龄,抱老病之躯,挣扎着每天入直,给小皇帝上课,结果不堪劳累,当年就挂掉了。

    追本溯源,罪魁祸首,当然是那个苗霈霖。

    因此,苗霈霖覆灭于关卓凡,翁家家祭乃翁,很是痛哭流涕了一番。

    也因此,翁家对关卓凡,极有好感,早生倾慕。

    现在翁同龢又蒙关卓凡举荐,成了帝师,家道亦可因此中兴,对关卓凡,更加感激。那种心态,用二十一世纪的话来说,就是“找到组织了”。

    翁同龢说道:“旨意里边,为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的差使也派了给我,同龢不胜惶恐,一切要请贝子指点。”

    关卓凡心里一笑,暗道:这件差使该怎么办,你还真得问我。

    于是说道:“叔平,两宫皇太后虽然圣明天纵,不过毕竟没有读过大书,所以太晦涩的典谟训诂是不好拿来‘进讲’的。总要深入浅出,叫两位皇太后听得明白,听得有意思。不然,如倭艮峰一般,学问再大,‘上头’不明所以,又有什么用?”

    翁同龢微微动容,这段话,真是字字千金!能否“启沃圣聪”,“帘眷”是厚是薄,全在这几句话里面了。

    当下深深受教。同时,心里面也异常欣慰:关卓凡如果不拿自己当“自己人”,是不会说这番话的。

    关卓凡又说道:“说起倭艮峰,以后‘同殿行走’,他是前辈,咱们该去拜访拜访的。”

    翁同龢颇为意外,他自己原本就打算去拜访倭仁的,但没想到关卓凡也要去。

    *(未完待续。。)

    ps: ; ;明天一更,放在傍晚。

    后天两更。

    *
第六十七章 有话问你
    说走咱就走,关卓凡前,翁同龢后,打轿往倭府而来。

    到了西江米巷倭府,关卓凡下了八抬大轿,抬起头来,见所谓“倭府”,不过一个一进的小小四合院,门漆黯淡,墙上泥灰剥落,砖头都露了出来。

    关卓凡大出意料,心中不由叹息:这个倭艮峰,虽然卫道守旧,却真正是一清如水!

    倭府仆人见居然是关贝子亲自登门,吓一大跳,赶忙进去通报。

    关卓凡对翁同龢笑道:“叔平,咱们自个进去,不然倭艮峰老天拔地的,还得出来迎咱们。”

    说罢抬脚进了倭府,翁同龢只好跟着进来。

    关卓凡说的没错,刚进院门,便见须发皓然的倭仁,从正房内掀帘出来,踩着碎步,气喘吁吁地奔下台阶。

    关卓凡赶紧走快几步,在倭仁撩袍准备下跪的时候拦住了他,说道:“艮老,你是老前辈,我还年轻,这个礼可当不起!”

    但倭仁那肯“废礼”?到底扎扎实实地请了安。关卓凡竟不受他全礼,长揖到地,还了半礼。然后搀着倭仁的手,一起走进了正房。

    老倭仁如芒在背,浑身的不自在。

    宾主坐定,关卓凡见四壁萧然,暗暗点头。

    略抿了一口茶,关卓凡说道:“我和叔平新领了‘弘德殿行走’的差使,骤膺艰巨,深恐力有不逮;艮老士林宗镜,久任帝师。特来请益。”

    如果只有翁同龢一人,倭仁一定长篇大论,而起头的又一定是“辨学术当恪守程朱,以外皆旁蹊小径,不可学也”。这个“旁蹊小径”,自然是陆九渊、王阳明,于是便开讲“朱陆异同”。

    接下来,还会诲人不倦,要翁同龢“端庄静一”、“涵养本源”、“察几慎动”、“克己复礼”,等等。

    可关卓凡在座。倭仁能说什么呢?难道说。这个“兵事、洋务”,泯灭华夷,教坏皇帝?

    倭仁只会发“议论”,其实并不善“言辞”。现在被关卓凡堵在家里。情形仿佛同文馆一役。被恭王“请君入瓮”一般——他还不晓得。恭王的“请您来做”,其始作俑者,就是面前这位关贝子。

    憋了半响。老脸都快憋红了,方才讷讷地说了几句,言不由衷,自个也不晓得自个说了些啥。

    关卓凡倒也不在乎他说了些啥,一律口称“受教”,然后向门外喊了一声“来呀”。

    贝子府的听差掀帘而进,手里捧着一个包裹。

    解开包裹,里面是一只木匣;打开匣盖,关卓凡小小翼翼地,从里面取出一本纸页泛黄的书籍来。

    倭仁老眼虽花,却也心中一跳:像是宋版书!

    关卓凡将书放在倭仁面前,封面上大大的三个字:近思录。

    倭仁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

    关卓凡微笑道:“前几日,得了一本宋版的《近思录》。我想,艮老儒林领袖,理学宗师,这本书,只有在艮老这里,才算得其所哉。”

    如果关卓凡拿出的是银票,莫说你个贝子,就是亲王,倭仁也会当场峻拒。

    可是,这是《近思录》,是宋版的《近思录》。

    《近思录》为朱熹和吕祖谦合著,辑录所谓“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的学问精义,其编排依朱、吕的理学思想体系,算是尽括了源于周敦颐的程朱一脉的理学学术主体。

    程朱为倭仁所宗,宋版《近思录》,开卷即闻先贤呼吸,老先生怎么能够不激动?

    倭仁张了张嘴,到底没有说出“不要”的话来。

    关卓凡又随便聊了几句,便说“天色已晚,不便再扰”,于是和翁同龢起身告辞。

    倭仁送出大门,看着二人上轿而去。

    良久,长叹一声。

    言路上对小皇帝功课“改良”的“反应”,如期发生了。

    只是,雷声小,雨点更小。

    上折子的不止一个,但大多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一个叫孙东谋的,詹事府的右庶子,正五品。

    略出关卓凡的意料,此君首先反对的不是“洋务”,而是“兵事”。

    孙东谋引经据典,先说,“《六韬》有云,‘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又说,“《老子》三一章,‘夫佳兵者,不详之器,物之恶也’”;接着再说,“本朝王念孙考,‘佳’字实为古‘唯’字,则‘唯兵不详’,古圣明训。”

    然后来了一段很搞的,“亚圣曰,‘君子远庖厨’,不忍见禽兽之将死也,况乎人为万物灵长,涂炭僵仆,肢体分裂,能不衷怀恻然?”

    反正就是说,“兵事”这个东西如此邪恶,皇帝怎么可以碰呢?

    终于讲到了“洋务”。

    孙东谋并没有直接反对“洋务”。形势发展至今,守旧派已经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现实:笼统地反对“洋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折子注定“淹”了;他们的对策,是摆出“就事论事”的姿态,反对、攻击具体的政策。

    孙东谋说,“洋务”这个东西,琐碎繁细,自有相关的臣子办理,“何劳厪虑”?圣天子应该垂拱而治,这样自然君臣相安,天下天平。

    关卓凡叹息:我真是高估了你们的战斗力。

    一般情况下,这种折子,应该“交议”。一旦发了下来,其他的旧派人物就可以这个折子为根据,生发意见,形成声势。

    孙东谋算是一个“开路先锋”。

    但关卓凡才不会按照这个剧本演呢。

    折子前一天递进去,第二天上午,钟郡王奕诒来到了詹事府,“有旨意问孙东谋”。

    钟王前不久刚补上御前大臣,恭王和两宫大吵的那一次,钟王刚好当班,还小露了一脸。当然,只是作为慈禧的“人肉布景板”,随班进退而已。

    钟王是近支宗室中有正式职司的最年轻的一个,今天也是他第一次办“传旨”的差使,兴头极高,旨意的内容,昨儿晚上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詹事府大堂已经摆好了香案。钟王进来,只见他穿着一身簇新的团龙褂,宝石顶子,白玉翎管里插着一根长长的双眼花翎,微微晃动。冬天的阳光斜入,照在小伙子的身上,愈发显得精神奕奕。

    詹事、少詹事、庶子、洗马、中允、赞善、主簿,一众职司人等,心里都在嘀咕:传什么旨呢?居然还派了一位郡王来?

    钟王在上首居中站定,朗声说道:“有旨意问孙东谋话,孙东谋跪听!”

    已经在边上“敬候”的孙东谋,立即上前,在下首跪好。

    钟王说道:“有旨问你,‘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夫佳兵者,不详之器,物之恶也’,还有,‘唯兵不详’,‘君子远庖厨’——这几句话,问孙东谋,洪杨乱起的时候,你有没有跟洪秀全、杨秀清说过?”

    孙东谋“脑子”嗡地一声,背上的汗冒了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旨意的问话不能不答,他颤声说道:“回皇上的话,臣……没有。”

    钟王说道:“问孙东谋,英夷、法夷内犯,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这几句话,你有没有和英国人、法国人说过?”

    孙东谋头上的汗也冒了出来:“回皇上的话,没,没有。”

    钟王说道:“问孙东谋,如果你向洪逆、杨逆说了这几句话,洪逆、杨逆是否会洗心革面,束手就擒?”

    孙东谋汗出如浆:“回皇上话,这个……不,不会。”

    钟王说道:“问孙东谋,英夷、法夷又如何?是否听了你这几句话,就园子也不烧了,乖乖地退兵?”

    孙东谋的头碰到了地上:“回皇上的话,不会,这个,臣,愚钝……”

    *(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应激反应
    钟王说道:“问孙东谋,圣祖三次亲征准格尔,是否多余?是否不该?”

    孙东谋的额头碰地有声:“回皇上的话,圣祖天纵英明,臣,臣鄙陋……”

    钟王说道:“问孙东谋,朕觉得写字做文章,也十分之‘琐碎繁细’——是否可以通通交给臣子去办,朕从此不须学写字、学做文章了?”

    孙东谋的额头已经碰得青了,语不成声:“臣荒唐,回皇上的话,臣荒唐,臣荒唐……”

    钟王说道:“孙东谋,旨意的话已经问完了,你有什么话回奏吗?”

    孙东谋惊魂不定,喘了几口气,颤声说道:“总是臣不读书,所上折议……愚钝鄙陋,粗疏荒唐,臣……知错了,嗯,这个,圣学渊深,非臣等可窥,醇亲王所奏加皇上‘兵事’、‘洋务’功课事,臣……附议。”

    钟王点点头,是满意的神情,说道:“好的,我会代奏。”

    小伙子自觉差使办得漂亮,昂首阔步地出了詹事府,兴兴头头地回宫缴旨了。

    可怜孙东谋汗湿重衣,几乎站不起身。整个詹事府的人都呆若木鸡,居然也没有人上来扶他一把。孙东谋好不容易自个站了起来,丧魂落魄,走了几步,一个趔趄,竟然又摔了一跤。这时才有人赶快过来,将他扶了起来。

    詹事府里这番疾风骤雨,将言路上还存着异样心思的守旧派彻底打蔫了。

    孙东谋没有受到任何处分,但这番刁横狠辣的“问话”,逼得人无地自容。比什么处分都吓人。而且。出于詹事府大堂之上。“杀鸡儆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