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1002章

乱清-第1002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蛮部落”。

    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的时候,在陆军技战术方面,英国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观。

    大英帝国真的老了。

    英国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关卓凡认为,完全是因为当时英国国力强大,可以用绝对的数量优势,强补质量的不足。如果双方军队数量接近,英国再怎么“工业能力强大”,再怎么“武器装备先进”——比如拥有布尔人缺乏的重炮,再怎么玩“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死亡集中营”,通通没有用。

    英国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整个南非,但史家公认:大英帝国从此开始衰落。

    至于英国衰落的原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多有人认为,英国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元气大伤,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关卓凡以为,第二次布尔战争,确实令英国颇耗神元,但似乎还没有到动摇国本的地步,英国在布尔战争之后,各种改弦更张,另有缘故。

    关键是一场布尔战争,让英国人看清楚了:殖民地已经“成长起来”,经营成本愈来愈高,低成本占领和维护殖民地、获取超额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原有方式维持数量庞大的海外领地,经济和军事上,都不再可行了。

    一句话,大英帝国不能再“包打天下”了。

    可英国人并不想放弃女王陛下的海外领地,咋办呢?

    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这种盎格鲁—撒克逊同胞当家的海外领地,给予更多的自主权,防止美国故事重演。

    第二个,既然不能再“包打天下”了,就只好对列强假以辞色,包括对原先的竞争对手们。

    英国曾经认真考虑英、德结盟的可能,但德皇威廉二世的野心,不是小小的英德同盟能够容得下滴,英国人只好转向靠拢老冤家法国和俄罗斯。

    某种意义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种因于此。

    (本章大约难免注水之讥。不过,南非攻略,在关卓凡的整个战略布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否成功提前引爆布尔战争,对关卓凡本人,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狮子觉得,还是有必要对相关事件的前因后果做个比较详细的分析,各位书友如果看得气闷,就请多多包容吧,谢谢)

    *(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步步为营
    关卓凡的眼中,中国复兴和崛起的道路上,挡路的,有四块石头:日本、法国、俄国、英国。

    第一块石头——日本,已经搬开了;接下来,关卓凡设定“处理”的先后顺序是:法国,俄国,英国。

    之所以把法国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再过五年,即1870年前后,关卓凡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第一轮改革开放和近代化建设成功实施,中国将初步拥有在本土及陆路周边挑战列强的能力。而那个时候,按照历史的走向,普法战争爆发,“趁你病,要你命”,正正是对付法国的天赐良机。

    接下来是俄国。

    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也即1875 ;年前后,关卓凡规划的中国铁路“一期工程”,即“两纵两横”的铁路网,应该已初具规模。其中的“两横”,都应该有所延展——“京奉线”北延至阿勒锦,即后世之哈尔滨;“石太线”则西延至兰州。

    如此,若用兵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就有了足够的底气。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得在1891年,即十五、六年之后才会动工——再怎么“蝴蝶效应”,1875年的时候,这条铁路也必然还在图纸上呆着。而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俄国就无法大规模用兵遥远的东方,对彼时已经长出肌肉的中国,就只能虚张声势。

    到时候,《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丢掉的场子。我就可以把它找回来了。

    再过五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1880年前后。就该轮到英国了。

    把英国放在最后,当然是因为英国最为强大、最不好对付,但还有三个原因,也很重要。

    第一,必须等到中国新生的海军完完全全出了师,才可以和老师翻脸。海军不同陆军,不是三两年就可以草草成军的。要“完完全全出了师”,十五年,不长不短。算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段。

    第二,法国、俄国和英国,是老冤家了,先打击法国、俄国。会为英国所乐见。甚至会得到英国的明里暗里的支持。

    第三,就是要等提前引爆布尔战争了。

    提前引爆布尔战争,等于提前引发英国的战略收缩。

    如前所述,布尔战争,一来牵扯英国的大量精力,使其无暇东顾,中国彼时若有什么要求和动作,甚至“趁火打劫”。英国人也只能隐忍;二来,布尔战争后。英国开始战略收缩,对遥远的东方,更加力不从心,在中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固然不容约翰牛不吐出来;亚洲的势力的重新划分,英国亦不能不尊重中国的意愿。

    原时空有个“英日同盟”;本时空,弄一个“英中同盟”来玩玩,作为中国完全复兴和崛起之前的过渡,关卓凡以为,亦无不可。

    来看看“提前引爆布尔战争”的时间点。

    原时空,1884年,约翰内斯堡发现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兰德金矿;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从发现黄金到大打出手,刚刚好也是十五年。

    就是说,如果按照原时空的历史进程,本时空1880年前后,英国人和布尔人开打。

    时间刚刚好啊。

    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了黄澄澄的金子,终究是要如历史上那般翻脸的,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这是人性和历史的宿命。而且,不会再有第一次布尔战争,必定是直奔第二次布尔战争而去的。

    问题是起点既然不同,终点就未必一样,没有人可以保证,英、布双方必定如期在1880年开片。

    不过,两个国家间的矛盾,累积、激化、爆发,自有其固定的轨迹,在这个问题上,原时空、本时空,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关卓凡相信,1880年这个时间点,虽不中,亦不远。

    提前些没有关系,不大幅度后延就好。

    何况,我可以在其中上下其手,做适当的“调控”呢。

    变量还是存在的,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变量是德兰士瓦东边的情形。

    原时空发现黄金的时候,德兰士瓦东边最强大的外患——祖鲁王国,已经被英国人灭掉了;本时空,眼下这个点儿上,不论佩迪王国,还是祖鲁王国,都在德兰士瓦东边好端端地呆着,虎视眈眈地盯着布尔人。

    德兰士瓦共和国暴富之后,一定要向东边扩张的——布尔人念兹在兹的出海口在东边。如此,德兰士瓦必定要和黑人王国大起冲突,而英国人,必定要明里暗里地支持黑人王国,对抗德兰士瓦——关键是要掐死布尔人获得出海口的念想。

    黑人王国并非易与之辈。原时空,穷**丝时代的德兰士瓦,曾在佩迪王国手底吃过大亏;而英国人灭祖鲁王国,也花了好大的气力。两个黑人王国虽然终究不是暴发后的布尔人的对手,可这仗到底能打成什么样子,对英、布之间的关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殊属难言。

    当然,这种影响,大约总是关卓凡喜闻乐见的那种。为了这个,布尔人提前和英国人开片,也说不定。

    第二个变量是布尔人的外援。

    原时空,第二次布尔战争,布尔人得到了“文明世界”的普遍同情——对阵双方都是白种人,布尔人以弱对强,自然容易获得同情。何况,大家伙儿本来就瞧高高在上的英老大不顺眼呢。

    颇有一拨同文同种的志愿者,从世界各地跑到南非,加入布尔人民“抵抗侵略的正义事业”中去。不过,这班人热闹归热闹,毕竟只是杯水车薪,布尔人真正的外援,是德国——准确点来说,是德皇威廉二世。

    按理来说,从国家层面给予布尔人支持的,应该是他们的祖国荷兰。可惜,“海上马车夫”早已无复当年之勇,更不敢和英国人真正翻脸,只好由民间给南非同胞筹点款,捐赠点医疗设备什么的;政府只能给予布尔人以“道义上的支持”。

    真正给布尔人送枪送炮的,是德皇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是真正有心和英国人掰手腕子的,瞅出能够在南非给英国佬添堵,于是和布尔人眉来眼去,勾勾搭搭,十分起劲。

    英国人非常头疼。最后,虽然英国首相张伯伦终于通过政治交易,引诱威廉二世放弃了对布尔人的支持,但布尔人的实力,已经因德国之前的援助而颇有增长。

    不过,关卓凡认为,即便威廉二世不改弦更张,英、布开打之后,德国也很难持续对布尔人提供支持。原因是布尔人那个最致命的弱点——没有出海口。英国强大的海军可以轻松地封锁南非东海岸,外来的武器和战略物资,很难顺利运抵布尔人手中。

    所以,要对布尔人提供支持——主要是武器弹药,必须战前就做,而且,愈早愈好。

    对布尔人提供支持是完全必要的。布尔人实力愈强,英国人的麻烦就愈大;战后,英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就愈好。

    那么,本时空,这个活儿,还能由德国人来干吗?

    很难了。

    1880年前后,德国皇帝是威廉一世,当政的首相是俾斯麦,威廉一世跟他那位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孙子相比,性格理性、温和得多;而以俾斯麦的智慧,更加不会认为1880年的德国,就有能力挑战英国的全球霸权。

    所以,布尔战争如果提前爆发,德国人应该不会像原时空那样,插足英国人和布尔人的纠葛的。

    英国人的老冤家,是法国人和俄国人——这两位如何呢?

    1880年前后,俄国刚刚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惨胜,一是精疲力竭,一是要消化胜利成果,肯定无暇他顾。如果布尔战争的时间点再提前一点,俄国正和奥斯曼土耳其开片,更加没有参和南非的事情的可能。

    其实,就算这个时段俄国人无事可做,北极熊的熊掌,也伸不到遥远的南半球来。

    所以,俄国人就别指望了。

    就剩下法国人啦。

    *(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轻重好歹
    法国人……嘿,还真可能有这个兴趣;同时,高卢鸡也应该有这个力量。

    1880年前后的法国,是第三共和国当政。彼时的法国,已经基本从普法战争的失败中缓过气来,重新开始对外殖民扩张,非洲、印度支那,是其重点方向。原时空的中法战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

    本时空,如果关卓凡收拾法国的“1870年计划”顺利完成,到了1880年代,印度支那神马的,法国就别想了——小样,除非你还不服气!如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法国人自然要在非洲下更多的功夫。

    加上关卓凡煽风点火、上下其手,高卢鸡和约翰牛,在南非你来我往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甚至,中国、法国“捐弃前嫌”,在南非暗地里合作一把,背地里摆英国人一道,也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虽然不久前我不小心把你揍得鼻青脸肿,可是国与国之间,“利”字当头,眼见携起手来,就有好处可捞,为什么不可以化敌为友?

    说到中法之争,关卓凡不禁感叹:爆发于1883年的中法战争,其实是1840年后、抗日战争前,中国对外战争中最体面的一仗。中、法军力对比,并不如何悬殊;中国先败后胜,又选择了一个适当的节点结束了战争,整个局面,虽处下风,但勉强可以算是平局。

    失去越南,不能理解成中国的失败。

    当时的国际大势和自身实力,都根本不容许中国继续保有大面积的藩属。而且。中国的藩属。比不得列强的殖民地。实在是只有政治和战略上的价值;经济上,不但没有利益可言,还是严重的负担。以大英帝国之强,英属殖民地利润之厚,打过一场惨胜的布尔战争,都要主动大幅度对外让渡殖民地利益,何况中国?

    又何况,当时的越南。毕竟不比朝鲜,战略缓冲价值其实也是有限的。审时度势,舍虚名,保实利,维持本土核心利益不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