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误上龙床 >

第38章

误上龙床-第38章

小说: 误上龙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小洵昏沉中听见太子两个字,忽然清醒了过来,握住弟弟的手:“我没事,我明天就去上朝,光明正大的带你走。”  '秋/银之月'

误上龙床 2 十

他撑着坐起来,让下人拿来纸笔,写了奏折。苏小砚看他执笔的手不住颤抖,等他写完,把奏折拿到自己的手里:“哥哥,明天让人送去就好。他若是不让,我们就自己走。”他抱住哥哥:“你快活一些吧,哥哥,你可不要一直生病,我会害怕。” 

苏小洵缓缓躺下:“不要怕,我很快就好了,咱们先去找舅舅。” 
苏小砚扶着他,给他拿枕头:“舅舅?” 

苏小洵再没有声音,夜里忽然开始说胡话:“小砚,小砚,我们快走。”太医院一直都有人在这里,给他诊脉用药,苏小洵渐渐平静。 
苏小砚满心都是忧虑,问太医:“我哥哥到底怎样了?” 

太医安慰他:“只是心绪不畅,郁结在胸。想必是有为难事,想开了便好了。” 

苏小砚黯然良久,他无所不能的哥哥为什么会心绪郁结,是不是全部因为自己。因为自己被皇后打了,因为想念家乡而不能成行。 

天微亮,苏小洵没有醒过来,苏小砚穿好衣服把奏折给了苏小洵上朝时的跟班,叮嘱他和那些暂不能朝的大人们的折子放在一起交上去。 

他不担心这件事,只要他提出来的事情,朱昭明其实是没有违背过的。苏小砚觉得这次也和从前一样,即使他说过,两个人再也不见面了。 

现在他更加担心苏小洵,等到天已大亮,苏小洵终于睁开眼睛,看着苏小砚,良久道:“小砚。” 
苏小砚伸手去摸他的额头,又有些热,连忙答应:“哥哥,我在这里。” 

早饭端来,苏小砚把苏小洵摇醒喂他喝了半碗粥。他心里发急,问太医:“只要心情开朗,我哥哥就可以好么?”太医点了点头:“的确没有其他的病症了。” 

他们在说话,外面有一些喧哗,苏小砚穿好外衣,跑出去。早上他让去送奏折的人正在进来,看见他急道:“二老爷,今天老爷被参了。说只靠老爷的俸禄,如果发的起下人的薪俸,养的起这么多人。好像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皇上派了人来把外面团团围住了。说是不准我们动一动。” 

苏小砚跑到门外去,为首的是崔楷题。苏小砚看着那密密的人,咬牙道:“崔叔叔,你们来干什么。” 

崔楷题拉他进院子里:“国丈要害你哥哥,让人参了他。皇上担心你们有危险,借口彻查,派了人来保护。一会有圣旨到,那上面都是些假话,你不要当真。” 

苏小砚站在原地,茫然道:“国丈和皇后连我哥哥也想杀么,就因为皇上对我好?我和皇上已经断绝恩义了,我以后也不去见他。我哥哥病了,求求他们不要来吵我哥哥。” 

传旨的内侍这时已到了,才进了院子,就被苏小砚拦住:“不准进去。” 

那内侍是认识苏小砚的:“这是给苏大人的圣旨。” 
苏小砚咬牙:“我说不准进去,我哥哥病了,谁都不准去吵他。” 

那内侍好生为难,崔楷题道,在这里宣也是一样,苏大人病了,总是不能起床的,在这里宣也听得见。 

这里离苏小洵的房间还有很远,谁都知道听不见,那内侍打开圣旨。苏小砚凝神细听,里面是说他哥哥日常用度与俸禄不合,让苏小洵明白一蔬一米都是朝廷之恩,在家里等待彻查的结果。 

苏小砚等他宣完,把圣旨接了过来,低声道:“你去转告皇上,从今天起,我们兄弟再不吃他的一口米。他的人一日不走,我和哥哥一日去不得江南,就饿死在这里也好。” 


误上龙床2 十一

崔楷题吓了一跳:“小砚,不要这样。” 
苏小砚黯然道:“崔叔叔,我是皇上养大的,就是被他的皇后打死了,也没有怨言。我哥哥他看不了这样的圣旨。皇上说一蔬一米都是朝廷的恩,难道我哥哥和我父亲没有为朝廷做事么。以后我们不要他的一蔬一米了,我们回家乡去。几年前我哥哥就说过,他可以养我们了,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了。” 
崔楷题急道:“小砚,不是你想的样子。”他挥手让那内侍快走,然后放柔了声音:“皇上只是做做样子。” 
苏小砚仰头看他:“皇后打了我,国丈还可以来欺负我哥哥。我欠皇上的恩情,如果死了,便算一朝还清了。侥幸还活着,那我就在心里记着。我哥哥病了,他是心疼我才病的,我心里清楚。” 
他说到这里,伸手捂住脸:“我欠皇上的,也欠我哥哥的。欠皇上的已经还给他了,现在要跟我哥哥去江南。我哥哥这么病下去,以后不知道会不会再好。太医说他是心情郁结,都是我害了他,我哥哥要去江南,我一天也不想拖延。皇后生我的气,我们离的远远的,再也不回来,她就不会让她爹爹欺负我哥哥。” 
眼泪从他的指缝里流出来,崔楷题看的满心酸楚,安慰他:“你哥哥的病一定会好的,小砚,你不要害怕。你若为这件事离开了皇上,皇上会伤心一世。” 
苏小砚道:“皇后会陪着他安慰他的。崔叔叔,你先回去吧。” 
假如这句话是由别人说出来,不知道是怎样的尖酸刻薄和讥讽,苏小砚说的诚心诚意。立太子妃的时候他虽然心痛的病了一场,终究是和朱昭明说过后理解了他的苦衷。之后太子妃悄悄成了皇后,周才人悄悄得了龙女。皇后几乎把他活活鞭死在宫中,国丈来欺负他的哥哥。 
苏小砚已经没有本领分清楚到底哪里是朱昭明的真心,他的世界太纯粹,以至于众多的虚假压下来,几乎承受不了。他曾经想着那些童年的事情,说服自己朱昭明最喜欢自己,和他回到太子府去。可是太傅曾经说过:逝者如斯。并不是只有岁月,一切的东西,都会变化流动,流去便不再回来。 
苏小砚坐在院子里的软榻上,外面已经没有了人声,他让下人去看,说那些御林军还在,只是全无一点声音了。 
苏小砚趴在软榻上,低声哭泣。他不敢在屋子里哭,在哥哥面前总要看起来开心点才好。到了江南后,哥哥的病就真的会好么。 
朱昭明走进院子来,一步步走的近了,把外面的鹤氅解下来,盖在苏小砚的身上:“才下过雨那么凉,你怎么在外面。” 
温柔一如从前,让苏小砚几乎忘记这些天的事情。他坐起来,看见了围墙外御林军的旗号,把那鹤氅推开了。 
“皇上,你别来我家了。国丈和皇后因为你喜欢我,才打了我又来逼我哥哥。我哥哥病的很重,太医一定告诉你了。” 
他掩住朱昭明的口:“我知道,你想说三年。那三年后,我们再从江南回来。” 

误上龙床 2 十二

朱昭明拿开他的手:“小砚,还有很多事情你不懂,你哥哥身上有病,离开了京城谁照顾他呢?” 

苏小砚听他这么说,抬头望着他,像是有些奇怪。朱昭明看的心里发酸,苏小砚还是信任他的。即便到现在,也觉得朱昭明会把一切都准备好。这骨子里的信任是因为不懂世事,也是朱昭明用尽了努力,十几年才培养出来的。 

朱昭明把头转开,艰难道:“我不会派人的。”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自己的心在碎裂。 

苏小砚低头:“那你走吧,我不要你管。”他转身奔跑回苏小洵的房间,没有再出来。 

苏小洵这天下午,人有些清醒了。苏小砚服侍他喝了茶,担心的在旁边望着他。苏小洵坐起来,伸手给他把落下来的头发绾好:“干什么头发梳的这么乱,要当野人么。” 

苏小砚抱着他,苏小洵本来就瘦,躺了这么多天只剩下骨头。苏小砚和他商量:“哥哥,我们去了江南,谁来照顾你?” 

苏小洵低声道:“不怕,有舅舅。” 
这是他第二次提起舅舅了,苏小砚重复:“舅舅?” 

苏小洵点头:“是的舅舅,娘的弟弟。” 
苏小砚糊涂:“娘那边不是没有亲人了么?” 

苏小洵笑:“有,有舅舅,还有外公,等我以后再说给你听。他们都是本领很好的人,治病不会比太医差。我们回了江南,就和他们住在一起。就算是朝廷,也找不到我们。” 

苏小砚点了点头:“哥哥,你才醒,不要说太多话劳神。”苏小洵说了有舅舅,那就是有舅舅。苏小砚不着急听更多。 

僵持了十几天,苏小洵自然知道那些人是朱昭明怕有人伤害苏小砚的保护者,但他下了决心要带苏小砚走,只有看着苏小砚每天都不开心。苏小洵把家里的东西分给下人,偌大的宅院人越来越少。 

等到家中的仆人说余米无多,苏小洵想起十四年前,父母双双身亡,自己听到的也是这句话,一时好笑。 

苏小砚看见他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担心,站起来道:“哥哥,你不用担心,我们不花朝廷的俸禄了。他们冤枉我们贪了钱,我去街上要米,也不让你饿着。” 

苏小洵想阻止他,忽觉这方法不错:“别去太富的人家,为富不仁,要不到什么的。要告诉人家我被参被禁,不要蒙骗着人家给东西。” 

苏小砚点头:“我一定不骗,我父亲是好人,哥哥也是好人,太傅说,天下都知道的。”苏小洵让老仆给他找了个袋子,送着他出门去。 

苏小砚说的很明白,但毕竟不知道该怎么做。他是诚心诚意要来给哥哥要米,但乞讨这种事情他从前只在书上看过。 

苏小洵不让他在富贵的人家要,他们住的这里,却是没一家不富贵。走了很远,高门大院才渐渐少了,苏小砚选中了一家门口站定。 

开始仔细回想,书上关于乞讨的内容。要米要粮到底该怎样开口呢。

误上龙床 2 十三

苏小砚想了好半天不得要领,那家的门却自己打开了,出来一个少妇看见苏小砚也愣住了。苏小砚问她:“姐姐,你能给我一点米么?” 

那少妇微张着唇,一直望着他,几乎疑惑自己在做梦。似乎天地都变得不真实了。苏小砚几乎以为她不愿意给,又叫了一声姐姐,她才诧异问:“米。” 

苏小砚点了点头:“我哥哥是朝廷的苏御史,有坏人说他贪了银子,朝廷把我家围起来了,我哥哥病了,姐姐你能给我一点米回去煮饭么?” 

苏小洵告诉他不可以向别人隐瞒,他就真的不隐瞒。那少妇看着他身上的衣服和他的脸,实在是将信将疑。 

苏小砚满心盼望的看着她,那少妇低头道:“请等等,我去为你取米。”苏小砚看她进了院子,过一会再出来,端了一个方木盘的米给苏小砚倒在袋子里。 

苏小砚开心的把袋子系好背在身上,抱住那少妇在他的脸上亲了亲:“姐姐,谢谢你。”那少妇满面绯红,急忙关了门进院子,依在门上轻轻喘息。 

苏小砚不知道她为什么跑那么快,十分奇怪。那少妇又打开门,叮嘱他:“你去前面走走,只可管乘凉的老妇人要米,切不要随便敲门。” 

她看苏小砚生的如此相貌,满面的稚气,又有些天真烂漫的不拘礼,以为他只有十四五。一时搞不清苏小砚到底是怎么回事,担心别人占了他的便宜去。苏小砚笑着告辞走了,背着那些米,继续向前寻觅。 

苏小砚明白什么是乞讨,但他的书里并没有说过乞讨有多么不光彩和屈辱卑下。他要了许多米,实在是轻松的很。那少妇的担心出于好意,苏小洵却不担心。他知道苏小砚出府便会远远缀着朱昭明的手下,无论苏小砚做什么都会立刻报告到朱昭明那里去。 

朱昭明听说苏小砚去乞讨,怔了良久,低声和崔楷题说:“他平常在太子府吃什么,都依原样送回去。” 

崔楷题略微摇头:“我送了,小砚不肯要,他真心要去江南。”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这也不怪他,他几乎被打死了,心里怎能不害怕。” 

朱昭明苦笑:“苏小洵在挖我的心。” 
崔楷题也觉奇怪:“苏大人最爱弟弟,怎么舍得让他出去沿街乞讨。” 

朱昭明黯然道:“他在逼我就范,逼我让他们兄弟离开。若非他铁了心再不让小砚回来,怎么会这么舍得。” 

崔楷题叹息:“臣跟在后面,小砚他要到米便抱抱人家,甚至更加亲昵,他是习以为常,臣实在不舍得看下去。” 

朱昭明深吸了一口气:“从前他无论要做什么,我都答应,是以到今天才知道他脾气这样倔。你在他常去的地方都安插人手,多多给他,他和他哥哥饭量都小,让他一次便要够了几天的分量。” 
他把毛笔挂在笔架上:“朕也想他了,过几天朕去看他。” 

苏小洵喝着碗里的粥,香浓至极,菜也都算得上是人间珍馐。苏小砚吃过了造反拿了袋子准备出门。苏小洵道:“别总去一个地方要,多走走,总要一家的不好。” 

苏小砚点头:“我不喜欢换,不认识的人看到我总发呆。哥哥你想吃什么,我给你要回来。” 

苏小洵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