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恩记-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前朝施用的国策于社稷民生上并没有太大失误,只是当局者自己犯浑要‘拆家’,那便是一块铁板也得被他们自己整出窟窿来。
梁国建国也有一百多年了,然而燕家商会真正开始纵横于广阔的南北大陆上,算起来全部历程也只是体现在一代人身上。而若要推衍一番,即便燕家是在梁国发家的,那大抵也是沾了他国特长的缘故。
梁国只是给燕家立业发家提供了制度上的顺水方便,这本来就是梁国的国朝特色,但这不表示梁国国主以君权特别照顾过燕家。而燕家聚敛的山般财富,还是他们燕家自个儿的私人资产,与梁国国库储备不沾关系。
以平面视角来看,燕家发家之时,南周正在走最后一段的下坡路,流民遍野,战火四起。在那段年月里,即便燕家祖上不在意南周昌农而贬商,硬要在南周的地域上扎根。那便如一场必败的豪赌,绝对是不可能为之的。
现今南周已溃亡,新生的南昭朝廷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燕家才开始在这片地域上做生意。生意事重和气生财,在这片渐趋和平的领土上,燕家的生意迅速扩张开来。
虽然燕家总办事处仍然还驻在小梁国,然而南昭君主却没有对此表现出某种敏感态度,除了因为南昭君主对商道很有兴趣,也是考虑过燕家发家起源的。小梁国对于燕家来说,是近乎故乡的存在。即便在以后,燕家商会可能要全部搬迁到南昭境内,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忘了娘家人。
另外。燕家一直一贯的保持商人该有的姿态和原则,丝毫不眷恋权术,也是给南昭君主留下一颗定心丸。
南昭君主除了总管全国军政,在商道上也留了一手,带领一群京商。总揽了南昭唯一的东海海运。陆地上的生意,南昭君主对燕家放手得非常大方,但惟独海运这一块,虽然涉及面似乎不大,但却是丝毫不肯让燕家插手的。…
对此燕家是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他们似乎是‘忘记’了这个领域里的生意。
燕家与南昭君主接触了将近十年,南昭君主只表态过一次,而燕家从此连试探性的举动都没有过。不仅如此。连与海运近乎有染的漕运,燕家都没有沾手过,极度纯粹的只是商行陆路。
因为发家之地在梁国,所以燕家除了商会总办事处设立在梁国地域内,燕家的族亲也都在梁国。
南昭国土虽广阔。是小梁国的数倍,但燕家在南昭地域上的活动。还是比较纯粹的只为商事。即便燕家在南昭结交有一些朋友,也都是生意上的朋友。
燕家极少因朋友之事而干扰他们家的商事运作,在这两个方面上,他们家都是划得很开在做。与他们家有生意上来往的人,都是知道这一点,并比较赞同支持的。
可在今天,燕家商队中例外的穿插了三辆旅车进来,而为了等这三辆迟迟到来的非商用旅车,整个燕家商队在城门口停滞了将近一个时辰。
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利润,这是商道中很犀利的一条,那么,会是谁让燕家做出这样的牺牲?车中坐的会是谁呢?燕家在京都还会有什么值得如此劳驾的朋友呢?
——如果是燕家的族亲要顺路出城,他们应该会为了燕家整个商业集团的利益,做到以身作则,以提高运输效率才对。
燕家迟到的那三辆马车行得极慢,逐渐靠近过来,高潜连忙收回目光,在自家车上驾车位置坐好,保持目视前方的端正姿态。
那三辆马车慢慢驶入他的视野范围,从他们驶来的角度上看,正是要并入前方的车队里。
然而,当两方的马车正要合并,将将呈现出一个‘人’字形状时,为首马车上的那个冠玉青年人忽然回过头来,看了端坐的高潜一眼。
以高潜此时的坐姿,是一个寻常马夫守在自己车上时最常见的样子,本无什么可疑之处,然而在那冠玉青年人回头时的目光里,高潜辨识到了质疑的味道。
人只有在心中有秘密,并且畏于让别人知道,心神才会如此敏感。
不过,高潜虽然对那冠玉青年人回头来看他的举动心存想法,但对方毕竟不是自己的任务目标,所以高潜不会对此怀揣有目地性的思考。只要对方不主动来找他的麻烦,那么即便他再多看几眼,高潜也不会真去理会。
三辆马车很快并入燕家商队之中,整支商队便如一滩静水中跌落了一颗石子,原来接近静止的车队开始有了行动,这行动的特性则是向着出城方向,表现在一个‘快’字上。
车队行进的速度在加快,过检的速度亦如是。高潜在车队的后头等了那么久,对之前燕家商车的过检速度,在脑海里已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此时把前面的印象与现在的速度对比起来,得出了让人惊奇的结果。
此时燕家车队的通检速度比之前快了不止三倍,如果不算那加入的三辆马车,队伍缩短的时间更短。燕家车队近乎不再需要通检了一般,出城宛如直接走出自家大院那么简单……
难道是因为之前等了太久的缘故,所以前方的出城进度忽然提速,使自己产生判断错觉?
或许,这跟车队后半截中插白燕旗的空车偏多有关?
燕家商队很快尽数出城,而高潜一行三车,反而因为那个马夫买饭去了,还未回来,赶车的缺了一人,三辆马车只能停在原地。
。
(449)、打尖
第三更来了~
⌒⌒⌒
高潜这边,现在很需要能帮得上忙的人手,但他思及车中的人,又觉着有些为难,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这么做。
因为岑迟离开相府的原因有些特别,与他之前的闲游目的有着极大、且具有危险性的区别,所以相府对于此次出行,已提前计定了一套保密章程。
具体来说,就是除了离开相府时带的几个人,同行一路上要有始有终的步调一致,不允许另外的参与者掺和进来,所以即便高潜在相爷手下担有一定的权力,也不能擅用。
因为人员没有到齐,高潜只能等在原地。燕家车队全部出城后,内城走车的那道门外,空着的地方顿时显得十分开阔,只停了高潜一行的三辆马车,但却不走,看上去真是有些奇怪了。
有守城兵士过来问询了情况,知道高潜只是在等人,没有管他,很快就回岗位上去了。
军令如山,即便是在和平时期,在都城看门的小兵也当如此。如果高潜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他的车单纯是停靠在那儿,会影阻碍来车辆的出城,必须暂时先挪开,守城卒是不会热情到主动提供帮助的。
城防守兵们有自己的职守责任在身,可不是赋闲的大善人。在城门口守门多年,守城门的资历越久,便有越多的擅离职守后造成混乱局面的负面经验。
第三辆马车的车夫本来是建议依次驾车出城,但被高潜拒绝了。最后那辆车上载的是个医者,除了医术,没有长技。高潜觉得,把他独自留在马车上,无人看管的马车容易出问题。
这个时间点正好赶上了各家饭馆生意最火爆的时候,高潜忽然觉着有些后悔。不该让那车夫在这个时间去买饭,凑个不讨好的热闹。
不过,他这一行几人都是相府特意挑选出来的,即便是车夫,也是机灵人。买饭又不是什么登天难事,高潜只在原地多等了一会儿,那车夫就一头汗的拎着打包好的饭食跑回来了。
饭馆那边,如果要速度,加价就可以办到。而来回的路上,那车夫都是跑步行路。丝毫没敢怠慢,所以也尽可能的提高了速度。
如果不是燕家商队闹了那一出,或许直到饭买回来了。他们还要继续停在原地,吃好喝足才能等到他们启步出发的机会。
车夫归位,三辆马车这才起步出城,官方的文碟相府都办齐了,出城的手续也是非常简单顺利的。
出城后。三辆马车很快行上宽阔而平整的官道。马车行得不快,但也称不上是慢。在连接京都段的官道上,因为路况极好,所以即便是为了保证乘坐人的舒适度,马车的前行速度依旧可以比行乡道时有一定的增速。
刚在出城时,高潜就看见了不远处的燕家商队。
起初高潜还以为是燕家商队在出城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才导致他们先走了这么久,却才只走出这么短的路程。可在接下来,高潜发现自己很快就接近了燕家的车队。他们不是有事耽搁,而是本身就走得极慢。
相比于载货商车一贯的速度,高潜觉得自己这一行三车的速度已经够慢了,没想到燕家商队今天发出的这一支,比他还慢。他不仅很快赶上了燕家商队的尾车。凭自己这边的速度,还有可以超过去的态势。
在夹道超车的时候。高潜下意识的观察了一下,隐隐觉得燕家这支商队的整体速度似乎是受了那三辆后来加入的旅车所影响。但不论如何,这些都是与自己不相关的事,高潜牢记相爷的嘱咐,领着自己这一行三车,以行程为首要任务,很快从燕家车队的侧面抄到前面去了。…
尽管他不想管燕家那边如何,但是在两组车擦肩而过的时候,高潜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前在三辆旅车为首那辆上赶车的冠玉青年人不在了,他的位置已经被一个普通马夫替代。
应该是坐到车里去了吧?像他那样身份的人,当然不会一直做赶车的事了。
高潜没有深思太多,略过刚才的所见和发现,专心赶路。
……
因为京都限马律令极严,只为商用马车开了特例,所以大部分进出内城的车驾都是恪守章程、行动比较生硬的载货商车,做到一起发车、一齐卸货。
载人的旅用马车,一般不喜欢进内城转悠,但他们也有划分好行列的去处。
对于体现在机动性灵活这方面的载人旅车,一般都是偏向于停靠在城郊建立的客栈里,而这种客栈与内城客栈最大的区别,正是在于对交通工具的建设。
城郊客栈都储备有马车,聘用固定数量的马夫,供旅客雇佣。这类客栈,有一半的营业利润来自租派马车的收入,这是内城客栈受限马律令的约束,而难以做到的领域。
高潜领着自家的三辆马车行出北城门,就一路向北而行。半个时辰后,他们就来到地处北郊的登风客栈打尖。
近城城郊客栈的经营,经过几年的培养变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系统。京都湖阳靠近东海,只有南、西、北三面城郊有此类型的客栈驻扎。而有代表性的三家客栈,其实都是同一个大商贾名下的产业,登风客栈便是这三甲其一。
出城北走、或者由北而来的旅客大多会选择在此处暂停。有时候没赶上城门关闭之前进城的旅人,也会折返到此处客栈歇一晚。登风客栈的生意一直很红火,而客栈自身却没有因此而店大欺客,掌柜的很有头脑,但将这份头脑全用在老实做生意的事上。
生意要做得红火又长久,信誉的坚持很重要。
除此之外,因为临近全国权力的中枢,而当今天子又是个很在乎商道的人,所以除了在国策上给予商人多方面支持,对商业行动的管束力也是很明正的。受此精神影响,除了内城各大商行严厉肃清商行风气外,周边区域内的商行亦是如此。
登风客栈的幕后大老板,实属京商之一,对于这一点的自律,也是做得极好的。
因为高潜只是要路过这里,暂为停歇,于是被客栈伙计招呼在店外的棚区歇脚。三辆马车没有驶进客栈后的草舍停放,只是原装不动的靠在棚外的官道边上,以方便等会儿即时启行。
客栈的主楼修有两层,虽然不高,但占地很阔,内里大约有上百间客房,但一般情况下,无需住店的客人在外头的棚区歇歇也就够了。客栈有两面棚区,背后的棚区相当于马厩,而正面向着官道修建的棚区,则意义大不一样。
说是棚区,只是因为这个区域没有修封闭墙,只有由数百根粗壮的木柱支撑起了一面遮阳避雨的平顶。这平顶并非由茅草搭建,而是匀称的铺了一层灰瓦,瓦顶的下面收拾得齐整干净,桌椅齐备,一点也不亚于室内大厅。
当初建设这片棚区时,负责人是经过周详的观察和考虑的,这样古怪的建筑特点,也是因旅人的特性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