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重生鹿鼎做王爷 >

第92章

重生鹿鼎做王爷-第92章

小说: 重生鹿鼎做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听得眼前一亮,‘以文济民,以武强国’,说的好。
  张天宝暗自笑笑,看来这段时间和高士奇闲谈,这人倒是领悟的快,以前的周总理不是说过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各种书还是要读的,当然武力也是要的。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150章 大清一宝
更新时间2009…11…4 23:05:37  字数:2308

 康熙在那感叹,那李光地却是脸色涨红,张了张嘴却是没说什么。
  索额图见李光地刚出来就败在高士奇手下,心中大悔当日把这高士奇赶出府,也知道做学问自己不是对手,于是接着说道:“高先生才思敏捷,前日听人家说个谜语儿,竟猜不出来,倒要请教一番。”
  高士奇微微一笑道:“不才哪里称的上才思敏捷,不过中堂既讲到这里,何妨大家共猜?”
  “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索额图慢悠悠说道。
  众人未及思索,高士奇已是鼓掌大笑:“妙!中庸之道乃为之用,这是个‘用’字!”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只宜在下!”
  “一!”高士奇应口答道,端起一杯酒吃了,“子曰吾道以一贯之!”
  张天宝大是叹服,这高士奇才思真是敏捷异常,与周培公有的一比。
  明珠见索额图也难不倒高士奇,插进来说道:“我也有一个谜猜:立不中门,行不履阀,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亦不足畏也。”这个谜语带双关,旁敲侧击高士奇的学问不是正道,高士奇一听就知道了,反唇相讥道:“这不是字,俗得很,是庙堂两边的哼哈二将——可对吗?”
  众人不禁哄堂喝彩,你一句,我一句,考校高士奇,却都被他引经据典,插科打诨地应付了下来。只见他高谈阔论,旁若无人,百般刁赖躲闪,七拐八弯,都无一漏洞。众人心中称奇,无不喷饭而笑。
  康熙笑得眼泪汪汪,指着高士奇道:“好,我来问你,如来是何许人?”
  众人听此话音,已知高士奇中了圣意,都敛息静观皇帝亲试,却听高士奇说道:
  “这不用问,如来是个女人。”
  “为什么?”
  “《金刚经》上说‘趺坐而坐’。如来不是女人,为什么丈夫坐了才敢坐呢?”
  康熙忍着笑又问道,“那——太上老君呢?”
  “女人!《道德经》上说‘吾所大患,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不是女人,怎么会有身子了呢?”
  “照你这样说孔子也是女人了?”
  “当然。子曰‘沽之哉,吾待价而贾者也’——他如不是女流,怎么会‘待嫁’?”
  康熙纵声大笑,起身对张天宝道:“这位高士奇真是个可人!天宝你倒会识人,朕的名将几乎都是你推荐的,天宝你实乃我大清一宝。”众人见康熙自己亮出身份,忙都起身恭肃后退。
  张天宝嘿嘿笑道:“臣只不过是跟着皇上多学了些而已,还差的远。”说着,对一边的高士奇道:“这就是当今天子!今日特来访你——怎么,一身的才思敏捷都被吓走了?”张天宝调笑道。
  高士奇尽管已有预感,一经证实还是觉得太突然、太离奇了,一阵眩晕,迷迷糊糊地扑倒叩头,连口齿也不那么伶俐了,“参见万岁……奴才高士奇……今日失礼于主上……奴才罪大,罪不容诛!”
  “哈……起来吧,这有什么‘罪不容诛’的?从明天起,你进上书房侍候草诏事宜!”康熙笑道。
  “奴才领旨,叩谢万岁!”高士奇见张天宝对自己使眼色,随即叩头喜道。接着起身又对张天宝深深一躬,恭敬的道:“多谢大将军引荐之恩。”
  张天宝微微一笑道:“你自个学问好,皇上自是看重,不必谢我。”
  康熙则是心中喜悦,自己轻装简从,微服私访,来到张天宝的府邸,考问高士奇。在酒席宴上,高士奇面对索额图、李光地、明珠和自己提出来的一个个问题,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插科打诨,有的正面回答,有理有据;有的歪搅胡缠,妙趣横生。真个是从容不迫,对答如流。
  康熙还从来没见过这等博学聪明又能言辩的人呢。
  “哈哈……天宝这礼你受的起。高士奇,明日起,就进上书房当差,替朕处理奏折、文书,代拟诏书,这差事,你愿意干吗?”
  高士奇又惊又喜,一时之间,竟不知说什么好了。想不到自己一下子竟平步青云进了上书房,要替皇上处理奏折、起草诏书了。这是内阁大学士和宰相们的差事啊!皇上如此器重,还问他愿不愿意,他做梦也没敢想能有这样的机遇,还是大将军心胸宽广引荐自己,这份恩情当铭记于心啊。当下就要跪下叩头谢恩,却被明珠给拦住了。
  这明珠此时心里嫉妒之极,他费了多少精力动了多少心思,才进了上书房,这个高士奇胡吹一通,竟然从一个小小举人,一步登天,跑到了前边;不行,我不能让这小子太便宜了,想到这,顾不得得不得罪张天宝了,起身拦住了高士奇,向康熙奏道:
  “高先生,且慢。啊,圣上,这高士奇确实善于诡辩,才华过人,是个能担重任的难得的人才。不过,我天朝用人,历来是走科举的正途。高士奇不经考试,直接进入机枢重地,恐怕会遭人议论。依奴才之见,不如让他参加北闹的科举考试,或者参加博学鸿儒科的考试。我们在阅卷之时,把他放在前边。皇上再颁布诏谕,委以重任,明正言顺地提拔他到上书房去,岂不更好一些。”
  高士奇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心想,好你个明珠如此心胸狭隘,难道想用考试来难我。哼,我高士奇凭学问吃饭,偏偏就是不怕考试!
  他正要说话,张天宝却慢悠悠的开口道:“不知明相是否认为高士奇不可担当此重任,还是认为他的学问不够,用才当不拘一格,不知名相是否明白这个道理。”
  高士奇感激的看了眼张天宝,候在一边不说话,心里却是鄙夷明珠为人。
  康熙此时也开口冷声道:“明珠,难道除了科举之外,朕就不能破格用人吗?我问你,北闱的科举也好,博学鸿儒科的考试也好,谁来评卷,还不是你们几个吧?难道说,朕的眼力,竟然不如你们吗?再说,考试的事儿,变化莫测,事前谁也拿不准。如果高士奇在考试之时,出了笔误、差错怎么办?如果他恰巧在那天病了,又该怎么办?如今国家正在多事之秋,就该不拘一格,大胆用人才是,岂能斤斤计较小节,阻塞贤路。明珠之言,实属无理,勿庸再议。高士奇,你准备一下,明天就递牌子进宫吧!”
  听康熙把话说得这么严厉,明珠吓的冷汗直冒,暗自后悔自己鲁莽,连忙俯地叩头,哪敢再说半个不字啊。
  索额图则是在一边冷笑,难道官做大了你明珠就不会察言观色了?
  “高士奇,还不快谢皇恩。”张天宝对高士奇笑道。
  高士奇听到,不敢怠慢,连忙磕下头去:“臣高士奇谢圣上天恩!”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151章 台湾问题
更新时间2009…11…5 23:37:34  字数:2127

 这天,早朝一过,康熙把张天宝、安亲王、康亲王、图海、隆科多、周培公、八家铁帽子王和几位几位上书房大臣叫到养心殿,先商议考试的事儿:“众位爱卿,朕为了开博学鸿儒科,呕心沥血。几经波折,如今就要付诸实行了,你们知道,这是弘扬中华千古文化,安排文人学士,进而平定民心的大事。尽管还有傅青主等人,死也不肯应试,但,毕竟是个别的。考试即将进行,诸事也已安排妥帖,现在,要你们几个来议一下,考完之后,怎么个取法,取上的又如何授官?”
  “嗯,傅青主?貌似梁老先生笔下也有此人,乃是七剑之一,会不会是一个人呢。”张天宝听得康熙说道傅青主嘴里嘀咕道。
  康熙眼尖,看见下面张天宝嘴里神神叨叨的不知再说什么,于是问道:“天宝,有何意见?”
  “回皇上的话:这傅青主是何人,臣听着怎么耳熟。”张天宝疑惑的道。
  康熙微微一笑:“这傅青主么,乃是一书画医术、拳术剑法无不精湛之人,很多有名望的大儒称他‘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只可惜这样的人不为朝廷所用,反而处处与朝廷作对,朕也不好压他。”
  “哦,的确可惜了,如有幸我倒是想见见他的拳法剑术。”张天宝自言自语道。
  “呵呵,天宝你呀你,都已贵为一品大员了,还整日里改不了打打杀杀。”康熙笑骂道。
  “嘿嘿,臣就这德行,改是改不了呢。”张天宝笑道。
  康熙无奈的摇摇头。“明珠,你来说说怎么个取法。”
  明珠听康熙问自己忙开口道:
  “主子不问,奴才也正要为此事请旨呢。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的人,都是各省督抚大员们推荐的当地名人学士,前朝遗老,这次进京又是皇上在太和殿里御驾亲试,实乃千古难得一遇的盛典。可是,这取与不取,取上的给什么官儿,却又有许多难处……”
  “嗯,你说下去。”
  “是。依奴才看,这些人都是有名望的人,取上了,自然风光排场。可是,放他们去当个地方官吧,年纪似乎大了点;要都进上书房呢,人又太多了。取不上的,不光他们自己脸上下不来,各地的督抚大人也没光彩。所以,奴才想来想去竟想不出一个万全的办法。”
  “靠,说了等于没说,这厮。。。”张天宝翻翻白眼心里骂道。
  一边的熊赐履听明珠罗哩罗嗦了半天,也没提出一个正经的办法,鄙夷的斜睨了明珠一眼,接口说道:“皇上,依老臣之见,可以这样办。凡来参加考试的,不管卷子答得如何,全部录取,让他们脸上光彩,也显示出我皇万岁珍惜人才之初衷。不过,却不便让他们去当地方官。因为这次是两科同时考试,各地的举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十年寒窗,辛酸备尝。论阅历。论学问功底,自然比不上这些鸿儒;可是论机智、论忠心,还是年轻人要更可靠些。再说,年龄悬殊这么大,有些甚至是师徒关系,稍有安排不当,不是生出新的朋党,就是结下冤仇,与国不利。臣以为,凡参加博学鸿儒考试的,一律取中,放到翰林院去。能侍讲的干侍讲,能侍读的,去陪伴阿哥、格格们读书。剩下的,组成班底,修纂明史,他们都是前朝过来的人,这差事,正该他们来干。”
  康熙眼中一亮,好,嗯,这熊赐履果然是老谋深算。有这么一百多位鸿学大儒在翰林院,就打破了原来的老师、门生的旧帮派;修明史,又是件重要差使,他们当然愿意干;老百姓也会夸这是“圣朝仁政”,真是一石数鸟,妙不可言。他兴奋地站起身来,在殿里来回走着:
  “嗯,好,熊赐履说的这办法好,咱们就这么定了。修纂明史,是件大事,朕要亲自管起来,一定要修得比前朝都完整。嗯——朕思谋着,要增加个‘贰臣传’。不然的话,像洪承畴、钱谦益这些人,在前朝官高位显,后来又投降了本朝。对大清他们是功臣,可是对前朝,又是叛逆,该入哪个列传呢;立下‘贰臣传’就名正言顺了,也可以警戒后人嘛。”
  熊赐履听了这活,心头猛地一震,他仔细咀嚼着“贰臣传”这三个字。古时,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可是,历朝历代,乱臣贼子还是层出不穷。如今,皇上下令,要把洪承畴这样本朝的功勋卓著的大臣,也列入前朝的“贰臣”之列,功过分明,事非分明,谁还敢再当大清的“贰臣”呢?皇上举一反三,真不愧为英明之主啊!
  皇上钦定了,众大臣自然无话可说。康熙回到御案后边坐下,翻阅着各地来的奏报。上面的一份,是魏东亭寄来的,说江南连年丰收,物价稳定,大米已降到七钱银子一石。康熙十分高兴,提起笔来,在折子上批了一句“米价下跌,朕心甚慰”。可是又一想,觉得不大妥当,便又加上几句:“谷贱伤农,不可不予关注。可在海关与金陵藩库中支取银两,以略高于市价购买粮食。如此,则既保护了农家,又可令市价趋于平稳。切记,切记。”
  再往下翻,是李光地请朝廷派兵收复台湾的折子。康熙看了一下,问李光地:“啊,李光地,你这折子上说,郑经已经死了,这消息可靠吗?”
  李光地虽然还没进上书房,可是今天也被叫进来议事,他心情十分激动。看样子,自己很可能被选出来参与机务、进上书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