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云雾锁剑录 >

第92章

云雾锁剑录-第92章

小说: 云雾锁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沾满了东林党人的鲜血,偏让两个废物活着,任阉狗自去处置。

  孟季林道:“不能留下活口,他们能走能说,会留下无穷的后患。”两个锦衣卫一听此语,忙跪到地上道:“孟大爷,您大人有大德,求您老留小的一条命,咱俩对天发誓,绝不吐露半句对您老不利的话。”

  诸葛长虹的两颊肌肉开始跳动,走上前去,“喀喀”几声响起,硬生生地卸下四条小腿,两锦衣卫痛得昏死了过去。他们临死前也不明白,他们今日碰上的是天下第一大煞星诸葛长虹。

  孟季林于心不忍,上前补了两剑,把两人的尸体抛入大火之中。

  火焰向后堂蔓延,首先起火的是殷云夫妇居住的西厢房,前厅及东西厢房早已化为灰烬,几块未烧尽的木头冒着一缕缕的白烟。殷云已无疑死于大火之中,更何况他腿脚受伤,要逃也别无门路。外面的捕快衙役没得到三个锦衣卫的命令又不敢进来。诸葛长虹目睹惨状,心中升起一股无名的恶念,发狠道:“连外面的衙役都杀个干净,方能消心头之恨。”他脚尖一踮,形如鬼魅一般抢身而出,身到门外已抓死了几名捕快。孟季林一声断喝,“不要滥杀无辜!”他才骤然住手。众衙差从未见过出手如此凶残的煞星,已吓得魂飞魄散,各自抱头鼠窜,逃得远远的。两人重回尸堆中翻找殷云夫妇的尸体,但都已烧得面目全非,哪里分辨得清楚。

  火焰又绕上了后堂的房梁。两人伫立在院中黯然伤神。孟季林刚想转身离开,忽听后堂附近传来婴儿的啼哭之声。两人大步冲进后堂,从冒火的侧门冲进后花园,啼声从一丛浓密的蔷薇花下传出。诸葛长虹拨开花枝,从草中抱起了来婴儿。那婴儿停止了哭叫,睁开又黑又亮的眼睛东瞧西看,咧着小嘴对着大人“嗬,嗬”地嬉笑,看模样生下没有几个月。孟季林解开襁褓,襁褓内空无一物。他再细摸婴儿的全身,发现了婴儿尿布内藏有一串玉念珠和一张仓惶间所写的字条,写明了孩子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两人又悲又喜,这是殷云的儿子,殷家唯一留下来的一条命根子!孟季林重新包裹好婴儿,跳出围墙。几个衙役不识趣地围上来想看看宝物,诸葛长虹抬手就是几个大巴掌,都被扇得飞出三丈之外,便是不死也半日还不过魂来了。

  两人向南急奔了一阵才停下来。一时拿捏不定该往何处去。杀了两个锦衣卫,虽死无对证,但扬州府事后一查,最终会怀疑是他孟季林所为,重回南镇抚司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殷云夫妇已死,抚养孩子成人已责无旁贷。

  孟季林对诸葛长虹道:“你是浙江人,到你家后寻找一个隐藏之地。”

  诸葛长虹盘算着孩子才几个月,两个大男人扶养怕出差错,托人扶养和送给别人又怕孩子吃苦受屈。要对得起结义的兄弟又不使孩子从小受苦……最好还要请个先生,教他识字断文,继承殷家的诗礼家风……

  两人不几日便到了浙江永康与东阳的交界之地。诸葛长虹道:“孟兄,这里便属永康县所管的王坛口,溪那边就属东阳县。小弟隐居之地还有二十多里,山深人少,时有虎豹出没,住到那里恐不合适,不如就在此地租间房子住下来。另外我也想了,叫我去杀人容易,带孩子就如赶鸭子上树,你说怎么办才好。”

  俩人在一座矮山坡的下面坐了下来。孟季林连日奔波已感心力交瘁,更加上为孩子的事犯愁。密林中寺院的山门正对着山坡,兴许是婴儿饥饿了,“哇哇哇”地哭叫起来。要孟季林到农家去乞讨羞于启齿。和尚向以慈悲为怀,还不如学一回和尚化缘,他抱哄着婴儿走进了寺院的大门。

  一位和尚一看两个风尘仆仆的汉子抱着个啼哭的婴儿,把两人带到一位老和尚面前,对方正欲相问,孟季林心一横便跪在地上,哽咽道:“请方丈救救这可怜的孩子,在下宁愿剃度出家,为故人留下一脉香火……”

  诸葛长虹未曾想到孟季林有此一举。他知孟季林如心意一决,出言相劝也徒费口舌。眼下,遁入空门也不失为是一种明智之举,他长叹一声也就不再阻止。他将孟季林拉到一边道:“那就全仗孟兄照料了,小弟会不时前来探望,只是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过早让孩子知道身世。如不到时机让他知道,一有不慎,反遭杀身之祸,那就断了殷家香火,对不起三弟了。”他详告了自己秘密隐居之地后,挥泪而别。

  老和尚轻轻摩挲着婴儿的头脚后道:“此子骨格非凡,天纵英材,可叹命中有此一劫,与佛门有缘却并非佛门中人,看他的筋骨,学武却是上上之选。”

  从此,孟季林一变成为无持和尚,因殷肖两姓同出一源,婴儿殷玉安就易名为肖玉安。

  肖玉安越长越可爱,端的是粉装玉雕,眉目清俊。待他到了五岁,无持便请寺内学问精深的和尚教他识字断文,但他偏偏听不进,不是偏着头看树上的小鸟就是溜出寺外上树掏鸟窝。无持拗他不过,开始传授他武艺,果然是块学武的材料,一教就会……

  孟季林虽已跳出红尘,说到往事还是禁不住老泪横流。他痴痴地望着洞壁叹道:“二十三年了,二十三年了……”

  殷玉羽早已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听到双亲惨死火中之时,还是泣不成声。听罢孟季林追溯的经过,已不再怀疑诸葛长虹是仇人,纳头深深地下拜道:“原来两位前辈是家父生前至交,晚辈多有得罪。”

  诸葛长虹问道:“你说是殷云三弟的儿子,可有甚么凭据?”

  凭据?他有甚么凭据?难道师父告知他是扬州殷云的儿子,所说经过虽与孟季林所说的略有不同,难道还会有假……他跪在地上一时无言相对。他猛地想起刚才孟季林所说的话,魏忠贤和阮大铖设计陷害父亲,所取的不正是两件宝物之一的玉尺吗?他取出玉尺双手恭恭敬敬地递到孟季林的手中道:“这是恩师救出侄儿时,在襁褓之中发现的先父遗留之物。”

  无持大师从未见过玉尺,不知殷家祖传的是不是就是这根玉尺?端详许久难下定论。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心头的一个谜团,一根玉尺一串念珠虽说是祖上所传,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稀世之宝,殷云为何舍命也不肯献出……

  诸葛长虹道:“交手时,玉尺上突然显出一条白龙,光华照人。江湖上传闻‘天下绝,龙虎出’是两件珍宝,玉尺正是‘龙’,这正是殷家祖传之物!”

  洞壁黑暗处有一股细细的流泉,下面积了一潭清泉,殷玉羽把玉尺放入潭中,两人一看,玉尺通体发光,里面显出一条张牙舞爪的白龙。诸葛长虹道:“果然是一件绝无仅有的珍宝!这就难怪殷贤弟不肯献给魏老贼了。”

  无持大师拉着殷玉羽坐到身旁,待问了生辰八字,也抑制不住惊喜,道:“你和玉安原来是双胞胎。可惜他不在此地,否则兄弟相认,可谓是一段当世的佳话。”呆了一会叹道:“可惜我保管不好,那件遗物十年前被人偷走了。”

  诸葛长虹道:“那珠没啥珍贵,珠上只是镂刻上一套练习内功的方法而已。”

  殷玉羽掏出一串念珠递给无持大师。“是不是这一串?”无持一看露出了迷惑的目光。

  诸葛长虹第一次哈哈笑道:“贤侄,你倒好,弟弟的信物你也偷了,有趣有趣,可惜珠子没你的尺子金贵。”

  殷玉羽忙分辩得珠的经过。

  无持大师粗看了一遍玉珠上的人物,也认为其中含有一套高深的内功心法。他曾秘藏了十多年,对其中的功夫,未有一丝觊觎之心。因为这是殷家祖上传下来的功夫,可叹被窃,致使念珠蒙垢。今念珠归来,殊属天意使然。玉尺显出神奇,珠子内藏玄机,皆不世之珍,他对殷玉羽道:“贤侄福缘不浅啊,两件稀世珍品一人得之……”,他将珠子递还给殷玉羽,殷玉羽推辞不接。

  殷玉羽道:“我原以为这根玉尺只比别的玉更硬,在斤丝潭中才发现它的秘密。师父说玉为君子,正宜以君子之法除去仇家,故传了一套玉尺的打法。如果不被人打入斤丝潭底困住了一个多月,玉尺的神奇永难明白。”

  诸葛长虹问道:“你开始所使的确是峨眉派的功夫,但后来出手的似乎是另外的功夫。那又是哪位高人相传?天下使短小兵刃者甚多,从未见过有这种招式,连我都无法招架,若不是靠着功力深厚,连性命都要搭进去。” 

  殷玉羽遂将极为烦恼之时偶然得到“云雾尺法”之事说了出来,将卷成一团的纸卷送到诸葛长虹的面前。诸葛长虹惊讶万,看了“云雾尺法”的十个招式,叹道:“这就是了,因祸得福,难道果有上天垂顾之说。贤侄一人身集三大派的神功妙技,可喜可贺!”无持大师看了纸卷,一时作声不得,别看只有十招,每招都极尽玄妙。天下各家的功夫各有长短,互有制约相克,这尺法的招式似乎克尽天下各家招式,实在使人匪夷所思。当他问到洞中的景况时,殷玉羽答道:“景物绮丽无比,难以喻比......”

  诸葛长虹惊问道:“斤丝潭真的像传说中所讲的有一个神秘的龙宫?是东海龙王的后花园?”

  殷玉羽又讲起那一段独居洞府的磨难,多亏已坐化成枯骨的无名老人的指点,增加了他求生的欲望。老人在六十九岁那年,在洞中服慢性毒药自尽,他说他是杨镇龙的部下,起义失败后隐居在花溪……除了石壁上留下一些字,别无遗物……

  诸葛长虹失声惊叫道:“他说是杨镇龙的部下?那说不定就是我的十世上祖,距今已三百五十多年了。我遵循历代祖训,每一代到一省寻找。我归隐三十多年,亦为了寻找这位先祖。他是位文武全才的人物,身后必然留下一些武功秘籍。本地人历代相传,很久以前是有一位奇怪的老人,最终的去处却无一人知晓。坚侄,你先带我去看看……”

  无持大师道:“三百年旧事已过,贤弟何必急在一时,殷贤侄的深仇大恨你有何打算?”

  论罪魁祸首,当属已死多年的魏忠贤。但计谋却由阮大铖而出,这贼子尚活在人间,实为殷家真正的仇人。诸葛长虹道:“对,远祖之事姑且放下,我将重入江湖,手擒此贼,让贤侄亲手杀死,以告慰三弟夫妻在天之灵。”

  殷玉羽纳头使拜,道:“承蒙两位伯父所赐,小侄今日才知真正的仇人,更望能早日能见到亲兄弟,共同报仇雪恨!”

  无持大师道:“事关江湖大事,他目前受我所嘱,外出未归,迟早总有见面的一日。”他迟疑了一会,又对诸葛长虹道:“也好,定个日子,先去洞中看看你先祖留有甚么遗物……” 。 想看书来

二十七、秘笈之谜(一)
第二日深夜,殷玉羽悄然带领两位伯父进入洞中。诸葛长虹数十年来寻寻觅觅竟无所得,哪知天工化物,山腹中竟深藏这等奇妙的洞府,令人扼腕吧绝。三人走进密室,诸葛长虹端详了一会端坐的无名老人,将火把凑近石壁,刚读了几句,又返回跪倒在无名老人面前不停地磕头,悲念道:“果然是我的上祖,他老人家是我十世祖的胞兄。太老祖宗,您老人家隐迹于此,叫历代的孙子找得好苦啊……”殷玉羽也跟着匍匐磕头。

  无持大师盘坐在遗骸前合什念起了经文。他见诸葛长虹泪流满面,才道:“人生来去本空空,二弟何必太过哀伤,还是先看完遗文为是。”

  诸葛长虹牢记历代传下的家族变故,他的祖上本世居洛阳,蒙古铁骑南下时,全家人携老带幼逃到浙东。那时这位十世祖是长兄,他的弟弟、诸葛长虹的远祖尚年幼。杨镇龙起兵宁海时,他参加了反元抗争。全家人怕祸及兄弟姐妹,又从浙东转逃到浙中的山中,在一个小村中定居下来。从此,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后来,祖上经多方打听寻找,知他兵败后遁入大盘山一带。大盘山早先名气甚大,后来衰落了,远不及武当、峨眉、青城、五台等佛道名山,但方圆数百里山高谷幽,竹修林茂,逃入其间就如鱼归大海,龙潜深渊。否则,一千多年前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也就不会选中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隐居了。

  诸葛长虹细读遗文,惊奇道:“怎么玉尺念珠是我远祖取自地宫御库……以此想来先是远祖所有。”

  无持大师沉默良久后对诸葛长虹道:“你远祖不取大兴国地宫之中的金银珍宝,偏取这玉尺玉珠,已知这两样玉器非寻常之物。殷三弟生前说系殷家祖传之物,大概是当时天下大乱,三弟的远祖又无法寻找到你的祖上,未能将原物送到,所以甘冒抄家灭族之险,也要将两物传之后人,以冀有朝一日,送到诸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