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云雾锁剑录 >

第114章

云雾锁剑录-第114章

小说: 云雾锁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傍晚,正是飞鸟投林,暮鸦归巢之时。他第一次走入寺前的林中,仰看几只喜鹊在窝边跳跃聒噪不止。突然林边似有个黑影一闪,他初时不以为意,定是孟季林这秃驴派人监视他的举动,哼!竟敢监视堂堂的峨眉派掌门!

  殷玉羽寻到林中,请他去斋厅用膳。席上已坐着诸葛长虹,无持大师、朱一夫父子。陶思诗已去请高天云和王嘉胤。高天云敷了几次“三清收神丹”,伤口已大致愈合,能下床走动。诸葛长虹一见到清虚子,脸色孤傲冷峭,旁若无人。无持大师命小沙弥先给各人的杯子里斟满了酒,开言道:“这几日委屈了道长,小徒不知有甚事耽搁了,不妨再静候几日。今日备下素酒,以解道长寂寞。”清虚子冷冷地道:“贫道不怕苦等,只要大和尚不要以假充真便好。”自端起酒杯,一口干了。无持大师不愠不恼,一笑了之。

  诸葛长虹啪地放下杯子,刚待发作,朱小鹏开始撒娇嬉闹,对诸葛长虹道: “爷爷,我和你干一杯。”朱一夫来不及阻拦,他已一口把酒干了,呛得他抓耳搔腮,连连咳嗽。诸葛长虹瞧着朱小鹏的怪模怪样,哈哈大笑道:“有此子作伴,老夫无孤寂之忧矣。”

  正嬉闹间,忽听见陶思诗的尖叫,声音惊慌恐惧。殷玉羽,清虚子,无持大师三人长身而起,穿过斋厅的洞门,越过高墙,直扑陶思诗的所居之地。

  地上躺着高天云和王嘉胤,陶思诗站在一旁发抖。殷玉羽和无持大师各挟起王嘉胤和高天云,两人背上都中了剧毒的暗器梅花镖,已不省人事。斋厅中又传来诸葛长虹的高声怒喝:“好贼子,你竟敢暗算老夫……”这时,寺前的古林中又响起兵刃碰击的声音。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杀手,且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无持大师吩咐殷玉羽和陶思诗先将两人抬回房内。他对清虚子道:“敝寺突遭强敌,请道长相助则个。”清虚子有意一显自己的真功夫,几个起落已到了林中。

  林中的肖玉安和李淑书正和四个蒙面人捉对厮杀。四把弯刀霍霍有声,刀光如雪片般飞舞,肖玉安以一敌二,尤游刃有有余;李淑书的剑短,在左右夹攻之下,已渐显不支。朦胧的夜色中见一白衣公子身材与殷玉羽相仿,一柄剑宛如出水的游龙,左格右刺,招招不离对手的要害。清虚子腾空越过树梢,在空中俯冲而下,伸出手指向夹击李淑书的蒙面人点了几点,两人弯刀落地,腕骨已被清虚子的劲气击断。两人顾不得剧痛,拧身便逃,清虚子凌空拧身双手连点,两人被定住了身子。他这才落到地面,看着肖玉安和另二个蒙面人相斗。从腾空越过树梢到定住了蒙面人,只不过是刹那间之事,清虚子在空中已用了几种身法,而且出手的准确度和力度都妙不可言,无持大师不禁暗暗喝采,峨嵋派的轻功和隔空点穴的功夫果然名不虚传。李淑书深深一福,以谢清虚子的解危之恩。她婷婷娉娉走到无持大师身旁,观看肖玉安和蒙面人拼斗。

  另二个蒙面人见同伙被一老道所制,且虎视眈眈,先自慌了神,但立即镇定下来,蓦地刀光暴长,两人刹那间劈出十三刀,似乎织成了一片光簾。无持面色稍变,世上怎有如此快的刀法,不知来者是哪一派?清虚子也暗自惊讶,殷玉羽的玉尺已快逾疾风,哪知这两人的刀法更快。且看肖玉安的本事如何,他和殷玉羽比较,到底谁的技艺高一些?

  肖玉安不敢有丝毫怠忽,“元元一气功”已遍布全身,手中的虎剑暴出剑芒,每一剑刺出虎啸之声。他以慢制快,拨开了夹攻的快招。两个蒙面人目露凶光,一上一下,你刺我劈,你绞我撩,配合得天衣无缝。肖玉安改走斜步,避开了两人联手,变成了以一对一。对方突劈他中下盘时,他用了个绞字,刀剑相交时,用内功一震,那人的弯刀断为二截;他乘势抢进,在另一人又劈出一十三刀时,偏用出“三界澄沏”的招式,剑锋横削,另一人的弯刀断为无数截。他剑尖一送,另一人胸口中剑,倒地而死。那人将断刀掷出,一跃上了树枝,返身扔出一把暗器,分袭三人。无持大师袖子一卷,把数枚暗器收入袖中;清虚子伸手夹住了几枚飞到面前的暗器;肖玉安用剑连拍,将几枚暗器打落地面。有几枚暗器射中了两个蒙面人的乳下穴,惨叫声中两人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浑身抽搐,眼见已活不成了。就这么阻了一阻,那蒙面人已逃得远了。

  无持大师暗叫一声“不好”,与众人赶回禅房,高天云与王嘉胤已口不能言,陶思诗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无持大师取出袖子中的暗器。暗器长两寸,尾部镶有一朵梅花,锥子呈暗红色,显然经毒药浸过。清虚子一闻,有一股淡淡的香气。无持大师问道:“陶姑娘,你可辩出是哪种毒药?”陶思诗细闻之后,突然想了被盗的三脉红珠草,道:“小女子只知其中一味是三脉红珠草,此药本身无毒,但与何种药物一起浸泡能产生剧毒,哪一种是解药,就不得而知了。” 

  高天云和王嘉胤背部的伤口已肿胀发黑,陶思诗已给两人服了解药,但毫不奏效。她已神色沮丧地道:“家父只留下了一些寻常的解毒散,能否有效只得再试一试了。”清虚子冷冷地道:“‘圣手医隐’陶寒江是使毒的大行家,也不过徒具虚名而已。”他不知陶思诗只浅知本门的一些毒药和解药,陶寒江未将技艺传授于她。故对罕见的三脉红珠草混和后的毒性就一筹莫展了。她哭诉道:“都是小女子不好,没看管好花草,害了两位寨主……”刚才她前来请两位寨主赴宴,王嘉胤扶着高天云出来,刚走下台阶,屋顶上突然冒出两个蒙面人,各发出二枚暗器,陶思诗要呼救已来不及,暗器各打中了两人的背部。陶思诗抽出短剑追上屋顶,见两个蒙面人已越过小溪,消失在夜色之中。她道:“其中一人的身材模样,我曾见过,就是在运取财宝时见过的蓟北派掌门吴非鸿。”

  这时,诸葛长虹和朱一夫父子押着两个黑衣人过来。诸葛长虹对天持大师道:“我已问明白了,两人都是吴非鸿的徒弟,前几日已到过这里,慌乱中只偷走了一盆花草。说吴非鸿接受了一个神秘人物的密令,要他们从速刺杀各地的武林人物。今日他们探知寺内已住了一批江湖好手。”

  无持喝道:“指使你们的人是谁?”两人垂头不语,他抬起两人的下巴,两人嘴角流血,已咬碎早已含在口中的毒丸自尽了。清虚子一瞧见两人的面容,微微吃惊,这两人他在义乌的小酒店中见过,那个神秘人物他也见过,只是当时不以为意。

  高天云和王嘉胤敷上解药不久,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疼痛难熬,忍不住哼出声来。陶思诗顿时慌了手脚,忙用清水洗尽。高天云睁着眼睛看着无持大师,断断续续的道:“大师我俩是不……不行了,山寨不不……可一日无主……请大师能转告唐陈两位和殷公子一起料……料理山寨之事……反清复明驱逐满清…… ”他的双眼突然明亮起来,精神也一下子好了许多,无持大师知道这是人死前的回光返照。高天云道:“我心中有一事纠结了二十多年。我本是苏州人,原名韩淹,因遇害流落江湖。”无持大师惊问道:“你就是名满三吴的才子韩淹?”高天云点了点头道:“我有一事相托,我死后,待天下太平之时,托人将我的遗骸埋在苏州父母的坟墓之旁,尽一点人子之孝……”

  王嘉胤今日才知高天云就是韩淹,见高天云气绝,挣扎着坐起来,泣不成声地道:“殷公子,在旁的都是你的师长,你侠心仁厚,为人正派,勿辞我和高大哥之托,勿忘反清复明的宗旨,拜托了。”他勉强一笑,又高声道:“高大哥,不,韩大哥,韩大哥,你能听见俺的话吗?如果有来生,咱们还是好兄弟……”殷玉羽和高天云王嘉胤相处的时日不多,临终所托,足兄他俩对殷玉羽的器重。所谓“白头如新,一见如故”。殷玉羽握着王嘉胤渐渐变冷的双手,泪如雨下。

  朱小鹏“哇”的一声,扑在王嘉胤的身上痛哭起来,哭声凄厉,卒不忍闻。王嘉胤待他有若胞弟。众人莫不伤感落泪,诸葛长虹好不容易把他劝开,抱走。

  一干人回到斋厅,默默无语。无持大师好不容易回过神来,问肖玉安道:“白英渡兄妹呢?怎不和你一起回来?”肖玉安道:“白大哥兄妹本和徒儿在一起,一到安文发现了这批可疑人。另一批可疑人潜向安福寺,白大哥兄妹跟了过去,徒儿远远地跟定了这八人。岂料他们狡猾异常,到寺院时分成了三拨,徒儿只拦住了一拨。”无持大师这才对清虚子道:“道长,今夜之事你都看到了,这就是我三弟殷云的儿子肖玉安,为怕仇家追杀,改为姓肖,殷肖原本同出一源。”

  肖玉安和殷玉羽站在一起,陌生人初一看,果真分不清哪个是肖玉安哪个是殷玉羽?清虚子站起来对无持大师和诸葛长虹恭手作揖,道:“贫道今日始释疑虑,二十多年来,一直错怪了诸葛大侠,尚希见宥。”

  诸葛长虹道:“你救了我义弟的遗孤,老夫该多谢你为是。两兄弟能相认相聚,都是道长所赐,殷三弟地下有知,亦深感道长的大恩大德。”

  殷玉羽从怀中掏出玉珠,递给了肖玉安,道:“二弟,大哥一直没合适的时机给你,这是父亲生前留给你的。今晚,当着众位前辈的面,我交还给你保管。这上面有一套极厉害的武功,可惜秘笈被人窃走了,不过迟早总会寻找回来。”

  念珠一共七十二颗,每一颗都镂刻着一个招式。无持大师道:“贫僧本想待肖玉安长大后再交给他,谁想十多年前突然下落不明,原来却给独脚大盗叶宗鹏偷走了。现物归原主,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非份之物强求不得。”

  清虚子细瞧着一颗颗念珠,心中惊疑不定地道:“莫非是失传数百年的‘天地神功’么?”无持大师道:“道长学究天人,一语破谜,贫僧一直不敢确定,道长一点,可信无疑了。”

  诸葛长虹叹道:“世事变幻,人世沧桑。想当初,玉尺,玉珠,虎剑均是杨镇龙之物。我远祖取其二,转交殷家先人。今三物皆落入两贤侄之手,非人力所致,乃天数使然耳!江湖传言‘天下绝,龙虎出’,都疑为天下亡乱之时,将降生真命天子和辅定天下的大将,原来应验的是龙尺虎剑。只不知信符出现是福是祸?两贤侄不妨拿出来,让诸位瞧瞧都有何奇特之处……”

  玉尺玉质不及念珠剔透;虎剑长三尺,模样与平常宝剑无异,只在对着亮光翻动时,看见剑身上有一只只张牙舞爪的猛虎。清虚子指着玉尺上的蝇头小字道:“贫道一直不明白‘尺合匡汉尺武众归’八字是甚么意思。”殷玉羽这才明白,八个小字师父早已看过,不明其意也就没向他提起。他看见虎剑上也似刻有文字,拿过来一看,道:咦,这上面刻有‘剑一复室令林心一’八个字,也不知是何意。”诸葛长虹将玉尺虎剑并列放在一起,一看字体相似,大小相等,可见镌刻之字同出一人之手。但为甚么都刻八个字,又有甚么含意,一时无人明白。无持自言自语道:“尺可丈量万物,古人将尺喻为规制,无规制则无以主天地。”他直横读了几遍,忽指着剑尺道:“阿弥陀佛,贫僧看懂了,看懂了,剑尺上的字应连起来读:‘尺剑合一,匡复汉室,尺令武林,众心归一’,这大概就是杨镇龙的遗意。当年,元蒙灭了大宋,杨镇龙揭竿起义。他死前留下尺剑,要后人以此号令武林豪杰,驱逐鞑子,匡复汉人的天下。他的良苦用心令人钦佩,但尺剑殊途同归,破解其中之意实属偶然。不必如此迂曲,太过巧妙反成愚笨。如果剑尺分别落入他人之手,这谜底又如何解得?”

  ……

三十一、啸傲风月(四)
朱一夫拭净了悲泪,也走上前来观看。他本想论说一通他的之乎哉也,见诸葛长虹在旁,忙改口道:“殷公子,玉尺早在你手中,就由你领着大伙和清妖大干一场,光复我大明江山。”殷玉羽看师父面无表情,不敢开口应允。

  诸葛长虹道:“司徒盟主死前虽属意贤侄,老夫想来恐为不妥。”

  殷玉羽把令牌放在桌子上,道:“二伯所言有理,在下年轻识短,不堪此任,也无意此任。”

  诸葛长虹道:“武林中之事向来由武林中人共襄共决,决无私授之理。遵照杨镇龙三百年前的遗训,更是荒唐可笑。以尺为令,也难以服众,不如选一日子,召开江南武林大会,以武功第一者为盟主。”他向殷玉羽投去赞许的目光,自信殷玉羽定可艺压群雄,盟主之位必属无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