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

第41章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41章

小说: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在西南非洲的军事行动,共牺牲1600多人,花费4亿帝国马克。有这笔钱,重新买下一个西南非洲都绰绰有余了。

    所以,安置剩余劳动力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工业。殖民地只是为帝国提供必要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并发挥一些海洋战略上的作用而已。

    胡胡伊既然已经是德国的领土,赶快行使主权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帝国议会决定授权组建一支“保安军”负责从阿根廷手中把胡胡伊接收下来。

    陆军内部开会研究了一番,并征求威廉和外交部意见后决定从刚刚解散的巴伐利亚第二骑兵师中选拔1000名骑兵,另外从东普鲁士即将退役的一批士兵中选拔1000名步兵和500名炮兵。说白了,这些人去了就不用回来了,帝国政府将给他们每人划拨出1000-5000公顷的土地,作为安家费的一部分。等定居点建好后,老婆孩子也就一起接过去,将来他们就是德国胡胡伊海外省的第一批居民了。

    这2500人的“保安军”保留了一个旅的番号,不过他们已经不再归属陆军管辖,而是直属于帝国殖民局,正式名称为“帝国胡胡伊海外省保安混成旅”。

    旅长是来自巴伐利亚第二骑兵师的副师长马克西米连伯爵上校。

    按照赫森的建议,接收胡胡伊只要派一个步兵小队,外加他这个公使就足够了。房子甚至旗杆都是现成的,把阿根廷国旗降下,把德国国旗升起来就大功告成。

    不过,殖民局还是决定早早就把大批人马派过去,因为这是威廉的命令。

    关于帝国在南美开拓新领地的事情,国内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报纸上也是按照官方的论调,宣传胡胡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白人定居云云。结果每天到帝国殖民局申请移民的人都络绎不绝,威廉大感民心可用之下,便脑门一热让马克西米连的“保安旅”草草动身上路。

    临行前,威廉亲自到汉堡港为将士们践行。马克西米连上校虽然出身有数百年历史的贵族之家,但相貌和行事颇多草莽之气。

    他现年40多岁,一脸的络腮胡子,圆眼龅牙,虎背熊腰,乍一看上去有点猛张飞的劲头,大抵骑兵军官都是这样吧,整体和马打交道的人……威廉心中暗想。

    宴会上,马克西米连坐在威廉的旁边,吃饭喝酒竟毫不顾忌,丝毫没把威廉当外人,美味的黑森烤火腿,更是直接大片大片放到嘴里。

    宴会结束后,威廉心情舒畅的勉励了众将士一番,伴随着军乐队的曲子声和人群的喧闹,威廉目送他们登船。

    胡胡伊本身就是自己的地盘了,士兵们过去只是接收下来即可,不存在和对手竞争的问题,不用比赛跑更不会有生命危险,路上间或遇到洪水猛兽想来也是可以克服的。因此无论将士们还是码头上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士兵的家属都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前来送别的。

    汉堡-美洲航运公司承揽了本次运兵任务,他们为此专门调集了四条大型邮船,其中一条还是从瑞典人那里租来的。

    随船前往的还包括大批辎重和军械,包括一百多匹军马,大批的军用帐篷,12挺陆军斯潘道兵工厂新研制的发射无烟火药的马克沁重机枪,12门76毫米陆军野战炮。步枪、骑兵卡宾枪以及其他军火物资等等。

    “陛下,按照赫森公使刚刚发来的电报说,阿根廷北部地区即将进入雨季,届时通往胡胡伊的道路会被洪水淹没,恐怕大军通行不易。”

    和威廉说话的是帝国殖民局局长凯特尔,尖尖的鼻子,一看就是典型的犹太人,不过威廉倒是很喜欢。从他给多哥行政长官的命令,威廉便知道,此人是个难得的有大局观的人才,应该多加重用才是。

    “让他们多多熟悉一下美洲的气候也好,就当是野营拉练了。”威廉大了个哈哈说道,丝毫没有为自己之前“欠缺考虑”的命令而感到内疚。
第六十六章 旅途
    一个半月过后,马克西米连和他的队伍终于到达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港。

    赫森到码头迎接,同时他也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今年北部的雨势很大,估计能你们到达福摩萨的时候,贝尔梅霍河已经无法通航了。为今之计,或者走海上,船队绕道合恩角,人员在智利北部登岸,那样的话陆上路程较近,但需要穿过一片沙漠;或者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沿着安第斯山脉东麓一直北进,好处是不需要再坐船,坏处是路途太过遥远,大约有3000公里,而且道路泥泞难行。”

    对于当前的境况,赫森直言告诉了马克西米连。

    “贝尔梅霍河虽然不能通航了,但靠近巴拉圭边境的皮克马约河按照一般年份的雨量,现在正是通航的好时节。”

    “上校,皮克马约河水势来的晚一些,但那条河流也十分危险,一旦暴雨袭来,船只连靠岸的地方都没有,希望您三思。”

    马克西米连考虑了一会道:“如果实在不行就让队伍在福摩萨休整一段时间,总之你前面说的那两个办法绝不可行,会造成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

    马克西米连虽然看似大大咧咧,但考虑问题却很是周密,在临行之前,他早已把阿根廷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情况研究的烂熟于心。

    赫森考虑了一下说道:“那好吧,就依上校所言,我这就去为你们联系前往巴拉那河上游的船只。”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东南缘的曼蒂凯拉山脉北坡,主源为格兰德河,汇合巴拉那伊巴河后,始称巴拉那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巴西东南部、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至巴拉那折向东南,在进入乌拉圭境内,快要入海的一段,被成为拉普拉塔河。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全长5290千米,流域面积高达280万平方公里,比长江还要大一半以上。

    大约两周后,马克西米连的船队到达福摩萨,如果是在雨季刚刚来临或者即将结束的时候,队伍可以再次换乘小船,沿着贝尔梅霍河一直上溯到距离胡胡伊不远的地方。但现在已然过了能够通航的时节。

    上游的几场大雨使贝尔梅霍河水位暴涨,湍急的河水使船只无法航行。

    “继续向上游行驶吧,去皮克马约河看看,如果实在不行,就在巴拉圭和阿根廷边境地带扎营,等待雨季的结束。”马克西米连向自己的副官吩咐道。

    两周的船上生活让保安旅的士兵们苦不堪言,甚至比在海上的一个半月还要难熬。日复一日的晕船就不必说了,仅仅是潮湿的空气,防不胜防的蚊虫,就让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德国人一时难以适应。而且内河客船不仅吨位小,各种生活设施也根本不能和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的大型海船相比。

    三天后,士兵们的脸上终于浮现出难得的笑容,他们到达了皮克马约河口,不过情况显然不那么乐观。

    “看情况,你们要在这里扎营了,将军。”年长的阿根廷船长向马克西米连说道。

    马克西米连透过望远镜看了看远方的情况,皮克马约河的水位已经覆盖了大半河床,虽然流量还不不是很大,但一场暴雨就可以让两岸洪水漫天。总体上,这里还处于原始蛮荒阶段,望远镜所及之处,渺无人烟,大自然是这里的主宰。

    “将军,皮克马约河似乎也已经开始下雨了,现在往上游航行可是相当危险的。我建议你们到对岸的巴拉圭扎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就在前面不远处,在那里你们可以得到更好的补给。如果在西岸扎营的话,这里最大的阿根廷城镇是只有100多人的克拉帕提娜村,那里的人们也是到亚松森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船长继续向马克西米连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过将军也可能会有些麻烦,亚松森的女人可是出名的价格便宜服务周到,您可要看管好您的手下啊!”船长禁不住,摸摸下巴,嘿嘿笑道。

    “如您所言,我们确实只能到东岸扎营了。”马克西米连面无表情的用望远镜看了看前方不远处的河岸,说道:“船长,招呼所有的船只,就在前面亚松森的码头靠岸吧。”

    亚松森不仅是巴拉圭的首都,也是巴拉那河中游的最主要城市。城市有常住居民近五万人,在方圆数千公里内都算是最大的城市了。

    不过,对于保安旅的士兵们来说,这只能算个大一点的镇子而已。

    “就这么一个破地方还是首都呢?我保证慕尼黑的一条街道都比这里人多。”上士汉考克对骑兵团参谋伍尔夫中尉说道。

    “巴拉圭本身就是一个小国家,而且这里可是南部美洲的中心地带了,哪里会有那么多人。”伍尔夫摇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

    “中尉,我们这次扎营要在这里停留多久啊!”几个士兵嚷嚷着问道。

    “据说是要到雨季结束的,至少还有3个月时间。”伍尔夫一边指挥着士兵收拾帐篷,一边说道。

    地处低纬度的南美中部,雨季时候,或者暴雨连连潮湿闷热,或者烈日当头,简直要把人烤焦。

    今天就是一个大晴天,士兵们迎着爆裂的紫外线,皮肤被晒得生疼,脑门上更是起了一头的痱子。

    巴拉圭方面对于这群不速之客倒是没有表现出特别敌意,在清楚了马克西米连的意图后,便给他们在城市东北部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找了一片空地,作为扎营只用。那年头看到一大群欧洲来的人是相当稀罕的事情,更何况“保安旅”的兵力超过了巴拉圭的陆军总和。他们就是想找麻烦,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才行。

    接下来的一周里,这群突然到达的‘大号旅游团’给亚松森当地的商业注入了活力,小贩们手里的热带水果、小工艺品以及各种地方特产频频脱销。

    如果事情就这样持续三个月,马克西米连就可以带着他的士兵,在雨季将要结束时,沿着皮克马约河或者贝尔梅霍河起程前往胡胡伊了,那样的话倒是皆大欢喜的。

    不过,此时的巴拉圭局势犹如一座火山,正处在爆发的前夜,马克西米连的到来更是加剧了“地壳”的运动,岩浆即将喷涌而出。
第六十七章 巴拉圭
    1860年代,世界上除了普鲁士发动的三次王朝战争外,南美洲还发生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巴拉圭战争。

    巴拉圭总统洛佩斯领导他的人民和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同时作战,后者联合起来面积和人口相当于巴拉圭的40倍。

    战争持续了4年,巴拉圭军队在给于对手沉重打击后,终于“好汉架不住人多”,在1870年宣告失败。

    战后的巴拉圭民生凋敝,人口更是从战前的50多万,下降到只有22万人,其中成年男子只有十分之一。

    国内各派系在争权夺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危机。战争不仅结束了巴拉圭作为“南美唯一不欠外债国家”的历史,而且高达300万英镑的债务根本就是这个小国所难以负担的。

    好在洛佩斯父子时代,几乎全部财产都是国家所有,包括几乎全部土地和大部分工业。

    在1883年和1885年,政府对公共土地所有权进行了大规模出让。优质土地的价格仅为每平方公里不到10英镑,山林、无法灌溉的牧场,河岸滩涂等劣质土地最低每平方公里只要6先令。(没错,是平方公里而不是公顷)

    但是政府不鼓励小买主,规定每笔交易不得小于10平方公里。

    即使价格这样便宜,因战争和政治混乱而破产的巴拉圭农民也卖不起他们曾经廉价向国家租种的农田。

    于是,南美版的圈地运动开始了。农民们下降到农场雇工的地位,被迫将他们的劳力和产品交给私人大地主。

    另一方面,总统卡瓦列罗等政府高官们们却发了财,因为他们可以向国家银行贷款购买最好的产业。他们获得土地证书后,就可以或者经营自己的大庄园,或者将土地卖给外国投机商,牟取暴利。(这个过程好熟悉啊)

    渐渐的,国外资本,主要是英国资本和阿根廷资本控制了巴拉圭的经济。农民们被死死拴在庄园的土地上,生活甚至不如中世纪的欧洲农民。至少欧洲贵族们多少都怀有一些普世主义情怀。

    这种情况下,许多受过教育的巴拉圭人不满卡瓦列罗的卖国政策,更不满选集中的舞弊和随之而来的官方贪污**。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