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之虎-第1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托。斯科尔兹内。德意志纳粹党卫军上校。由于成功的击杀了苏维埃前任主席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晋升为少将。
同时,他将回到柏林接受希特勒的亲自接见并被授予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这一场疯狂的战斗,算是暂时告于段落。双方都需要一定的喘息时间,让他们攒足力量发动下一次进攻。
而对于盟军来说,最大的好消息莫过于中国国防军苏联远征军三十万的部队几乎没有任何非战斗减员的就快要抵达莫斯科了。
突如其来的大雪,让部队的行军变得极为缓慢。但这支部队终究是要抵达了。德军也很紧张,他们已经通过某些渠道得到了消息中国的对苏远征军距离莫斯科不过是三日的路程。
也就是说,能够占领莫斯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支部队可不是苏联东拼西凑起来几乎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部队。
这支部队是中国方面精挑细选。从数百万国防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这点可以从他们干脆利索的将日本远征军歼灭便可看出。
但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现在的程度,双方都没有可能停下来。他们只有打下去。或者将对方击倒,或者被对方击倒……
美国,夏威夷群岛欧胡岛上的珍珠港。
数十艘美军军舰正在进行物资运输,大量的战备物资被送上了军舰和补给舰。同时运输舰上的海军陆战队也开始有组织的登上战舰。
“我们的目标是这里、这里和这里!”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海军上将显然很兴奋,他手舞足蹈的在对着自己最为欣赏的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少将和法兰克。杰克。弗莱彻中将解释自己的战略意图。
“东南亚的日本人已经被宰光了,我们的盟友用日本人的血和人头来证明了他们的实力。现在轮到我们了,我们应该让那些该死的矮子尝尝美利坚的拳头!用血来告诉这些矮子,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卑劣行径付出代价!”
雷蒙德和法兰克两位将军无奈的看着自己的上司笑了笑,他们很能够理解哈尔西上将兴奋的心情。
这位上将最为恼恨的,就是一直困扰自己的皮肤病。尤其是牛皮藓,这位上将总是被牛皮藓困扰着。
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罗斯福在知道了哈尔西的苦恼之后很热情的让司徒美堂给哈尔西推荐了中医。
司徒老爷子倒是不含糊,给哈尔西找到了曾经帮罗斯福治疗病症的两位老医生。在两位老医生的会诊之下,哈尔西仅仅是不足半个月就摆脱了牛皮藓的骚扰。
当然,为了巩固疗效他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被迫重新规划。但对于哈尔西来说,能够摆脱牛皮藓的骚扰这点付出是值得的。
“中途岛、威克岛、关岛、硫磺岛……一直到小笠原诸岛,最后是日本本土!”哈尔西的手指划过了地图,道:“日本人的海军已经作废了,他们最多能在小笠原这块走走。中途岛上的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等着我们去收拾!”
“这次我们出动了所有能动的舰队,为的就是一战将这些该死的矮子都弄垮。”哈尔西说着,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莫斯科战场上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中国方面则是要求必须要将日本处理掉他们才会对莫斯科大举发兵。”顿了顿,哈尔西道:“无论是出于战略考量,还是我们自己要复仇。这些地区都打定了!”
“我们的任务,是尽快的清理掉这些岛屿上的日本矮子。把他们送回地狱去!让他们那拗口的矮子语言,只能在地狱里通用!”
哈尔西说着,摊开了海图对着参谋长点了点头。随后这位参谋长站了出来,对着两位哈尔西的爱将道:“我们的具体作战计划是这样的……”
在哈尔西吩咐作战的同时,太平洋另一头的沈鸿烈则是焦急的在船坞里看着正在被修建的航母。
这是一艘真正的国防军自产的航母,不是外国制造、不是打捞修复。为了使中国方面的海军尽快的形成战斗力,并有效的支援美军太平洋舰队。
英美两国将大量的航母建造、设计资料全数交给了国防军海军方面,同时大量的技术人员也被派驻在了船坞里。
从美国归来的留学生们,也进入了这处船坞协助建造这艘属于国防军自己的航母。
十数家飞机制造厂正在不断的生产着新式的国防军海军战斗机和轰炸机,一旦这里的航母入役,那么这些战机将会直接被装备上航母。
“还有多久?1还有多久才能够见到这些大家伙下水啊……”沈鸿烈的话让旁边的国防军海军设计研究院总顾问薛广森放声大笑。
“我说司令啊~你这也太心急了吧?!我们可是第一次自己制造航母呢,这跟修复也完全不一样。虽然拿到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给的图纸,甚至给了我们合金材料和规格但我们要完全不被人卡脖子,还得花时间那!”
薛广森可不是普通人,老头儿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远渡香江在船厂做工。凭着聪慧的脑子和巧手,楞是将当时外国船舶上的柴油机拆卸下来并自行绘制图纸、测验数据。
甚至他凭借着自己的一双手,楞是造出了当时中国的第一台柴油机。当时能够国产柴油机的,就他一家。凭着这首绝活儿,老先生在机械领域那可是了不得的大牛啊!
“薛总工好!薛总工好……”忽然间,船坞里响起了一阵打招呼的声音。便见一位和蔼的中年人微笑着和船工们打着招呼,走向了沈鸿烈和薛广森。
这是薛广森的长子薛则民。虎父无犬子,小薛比之老薛丝毫不差甚至还有超越了不少。小薛十六岁进入协同和机器厂学师,仅四年便熟练的掌握车、钳、锻、铸……等等技术。
随后被美籍工程师看重,推荐至美国纽约g。e电器公司学习工程技术。小薛不仅技术功底扎实,甚至还自主发明了数项冶炼合金、铸造技术。
现在,他是国防军海军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虎欲亲临
ps: ; ;即将打最后两场战役,这两场战役结束了那么本书也就结束了……
“司令,早军舰可是一项技术活儿。铸件、构件、结构、合金比例……等等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的。虽然我们已经拿到了完整的设计图,甚至英美还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分的合金。但我们想要自产,那么需要的时间依然不可能会少。”
薛则民走到了沈鸿烈身边,笑着道:“其实,咱们已经拿到了设计图和构件分解图。弯路已经少走很多了,不然凭着咱们自己摸索没有五年之功难见成效啊!”
沈鸿烈也很无奈,现在美军的舰队已经出发了。可自己的航母还在船坞里,这实在是让这位海军司令着急。
但沈鸿烈也知道,这个时候是不能催促这些建造者们的。他们并不比自己轻松多少,整个海军舰只建设的重任,都压在了他们的身上。
蔚蓝色的海洋,一直以来就是国人心中的隐痛。中华之衰败,由海上而来。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华的国门,从此诺大一个中国沦为列强游乐园。
谁愿意,都可以上来拿着刀叉任意的切几刀撕几口。
从那时候起,海军强国、海军大国就成为了人们心底里最深的一个梦。能够驰骋在蔚蓝色的海洋上,成为了所有人的一个梦。
这也是为何陈绍宽在赢得了菲律宾海战后,国人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司令,放心吧!一个月之内,我们的军舰绝对能够出航了。”薛则民很理解这位国防军海军老将的想法,叹了口气对着沈鸿烈道。
“我们何尝不想让舰队出航啊……海国大国梦,不仅仅是您和海军的战士们在做。我们,一样在做着这样的梦……”
中国帝都,国防军陆军的高层们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开会。与会者包括了现任华南军区司令卢汉、新调任朝鲜战区的司令梁大山等人。
“……截住目前为止,盟军包括了苏、美、英等三国累计伤亡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人。其中伤亡率最高的。是苏军……”
“苏维埃最高委员会于日前宣布,追认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为‘苏维埃最高委员会永久名誉主席’。同时将追授列宁勋章、苏联英雄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最新设立的胜利勋章。”
“同时,苏维埃最高委员会将设立一款勋章,一托洛茨基的名字命名。排在列宁勋章和十月革命勋章之下,授予‘奋不顾身,使战争全局发生有利于苏联红军的根本改变’的军事统帅……”
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参谋孙德厚将总参收集到的消息,逐一的对在座的将领们进行解说。将领们面前都摆放着一份文件,会议室里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在沙沙的翻阅着文件。并听着孙德厚的讲解。高达一百五十万人以上的伤亡,这让所有的将领们看到统计后眼角不停的开始抽搐。
莫斯科战场激烈到了这个程度,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可怕的是,双方现在还在不断的增兵。也就是说最终的伤亡会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能够下定论。
柏林最新的消息,是他们组织了一支超过五十万人的部队正在赶赴莫斯科。而墨索里尼则是派出了三十万的意大利军队。
英美联军也有五十万部队整装待发,现在已经通过白令海峡进入了苏联境内。中国国防军齐木登的三十万部队距离莫斯科只有三天的路程。
同时,加里宁新组建的三十万部队也已经开拔。这样算下来的话,卷入了莫斯科这片战场的部队,已经超过了五百万之巨!
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数字,五百万人在一个城市里用着各种现代化的武器在不停的厮杀。即使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情况越来越复杂了,我们需要尽快的启动预定的对苏增援……”国防军总参谋长苏宗辙看着报告苦笑道:“莫斯科战役。现在已经演变成轴心国和盟国之间的决战战场。这种情况的出现,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虽然对苏联支援的计划,早已经设定了。但屠孟贲和国防军中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份计划会这么早的被拿出来使用。
盟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事实上德军也差不多。莫斯科厮杀到了现在都没有分出胜负,最大的缘故便是在于双方都在这里投入太大。
他们都想着能够在这里一击将对方的精锐和信心全数击垮。所以,他们才会不断的增兵、不断的厮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战争的推进德军将会不可避免的战败。没办法,美国强大的生产力只需一个冬天,他就能够产出大量的战机、坦克和枪支弹药。
并国防军现在收到的消息,美国又开始组建新部队了。超过百万人被征召,进入军营接受训练。待得冬天结束,苏联的盟军就能够获得这百万部队的支援。
而同时,英军在加拿大已经开始了第五次的征召。虽然征召到的人并不多,但也有三十万之巨。这些人原本都是从事其他工作的。现在这些工作都被来自于中国的工人们接替了。
他们则是接受了征召,成为大英帝国军队的一分子。
相比之下,德军在战线上巨大的损失根本就无法补充。且不少的间谍穿过了战线,开始在德军占领区组织游击队不断的进行骚扰。
德国本身的战争潜力也已经达到了极限,人口决定了他们无法像是英美那般抽调如此之多的兵力来应付接下来的战争。
根据《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中得到准确数字,在1933年德国人口66030000。被德国合并时,奥地利有近700万人口,苏台德区有300万人口,萨尔区为75万人口。
而,波兰则是有200万日耳曼人,罗马尼亚90万,意大利25万,阿尔萨斯150万。是以,大致在当时认为德国的总人口一般认为是80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