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穿入聊斋 南朝陈 1.54 >

第44章

穿入聊斋 南朝陈 1.54-第44章

小说: 穿入聊斋 南朝陈 1.5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走不动,陈剑臣却闲不住,与王复说了声,便一个人走出客栈,准备四下走走看看,了解风土人情。

苏州府城比江州大上许多,更加的繁华,哪怕天气寒冷的冬天,街道上也是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城中遍布亭台楼阁,又有小桥流水,颇有些江南水乡袅袅婷婷的气息。若是在阳春三月,天空下着小雨,撑一把油纸伞走在大街小巷上,应该更有一番风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忽而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从前面传来,定眼一看,却是一个身穿青色旧儒衫的男子,手里正捧着一卷书,一边走路,一边摇头晃脑地读着,旁若无人,完全地沉浸了进去,根本不理会外人的目光和看法。

天气正寒,他却衣衫单薄,左边脚上穿着的鞋履已破了个小洞,一只脚拇指都透了出来。整个人看上去,十分的落拓。

“看,那书痴又出来了……”

“真是可怜,听说入冬后他家里都断炊了,可怜他的老母亲……”

“能有什么办法?他读书都读呆了,据说其家中的藏书能卖不少银子,可他宁愿饿着,也不肯拿出来卖。”

“呵呵,否则怎么叫书痴呢。那些藏书,都是他父亲留下来的,他爱之如命,别说卖,就连别人碰一下都不行。”

街道上诸人指着那落拓男子议论纷纷,摇头叹息者有之,可怜者有之,鄙视者有之。

听着这些议论,陈剑臣颇感好奇,便打听起来,这一打听,还真打听出了一个“极品型”的读书人。

原来此人姓张,名唤蕴,字玉柱,苏州本地人士,算是书香子弟,其先祖曾官至太守,不过因为为官廉洁,代代相传下来,财富寥寥,就剩一屋子的书了。

张唤蕴读书多矣,能做的一手好文章,十八岁便考得秀才功名,每年岁考科考,那都是名列前茅的,然而文章憎命,参加了好几次的乡试都榜上无名,一直不能中举。

他父亲早逝,和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老母亲相依为命,自己又没有经营的能力,家境是一年比一年贫穷,最后东西都变卖光了,只剩下一屋子书,生活越发穷迫,几乎到了三餐不继的地步。

换了常人,快要生活不下去了肯定会想办法赚钱的,张唤蕴为秀才出身,如果动心思的话,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可他倒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整天都窝在家里读书,昼夜研读,冬夏不断,也不求婚配,至于有亲人宾客来访,说不得两三句话,他就把客人撂到一边,自己捧一卷书,大声朗读。

试问如此情况,那些宾客哪里坐得住?赶紧拍拍屁股走人。

其实张唤蕴并不是一心想中举当官,而是深信古诗名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他之所以深信不疑,倒有些来历,原来一次他正在读书,猛地一阵大风吹来,把一卷书给吹跑了。张唤蕴赶紧去追,不料那书卷掉落的地方正是一个地窖,里面有腐烂的草丛,挖开来里面发现了许多腐烂的粮食,早已不可食用——此地却是古时候存放粮食的一个地方。

然而张唤蕴立刻就认定是那卷书有灵,带他找到了这地窖,印证了“书中自有千钟粟”这句名言。

又有一次,他在清理祖传藏书的时候,在一卷古书的第三十八页处,发现了一张用锦布剪成的美女画像。

这画像裁剪得十分均匀精致,用笔墨描画了容貌衣饰,眉目栩栩如生,简直就像要活过来一样。

张唤蕴看见,又惊又喜,立刻就想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看着看着,立刻就有几分痴了。

自此以后,他天天把这幅仕女画放在桌子上,爱不释手地观赏着,甚至达到了“废枕忘食”的地步!晚上还经常做梦,梦见和那仕女相遇,恩爱缠绵,说不出的依恋迷醉……

张唤蕴的老母亲见他形同走火入魔,怎么劝说都不听,只能唉声叹气了。另外,老人家还不得不拄着拐杖出去,到街边乞食,每天弄些饭菜回来,给年过三十的儿子吃。

俗话“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人间至伤,那要“白发人养黑发人”呢?

那又是何等的无奈悲哀呀!

听到这里,陈剑臣莫名有几分气愤:诸如张唤蕴这般的书呆子,就算读破万卷书又有什么用?做不好学术,做不来经营,做不得实事,还要六七十岁的老母亲养活,简直就像寄生虫一般,实在百无一用。

咦!

陈剑臣脑海忽有灵光一闪,体味着拿听来的近乎荒诞的小故事,猛地想到:难道说那张夹在古书里的仕女图有了灵性,成了精怪?所以才夜夜托梦给张唤蕴,藉此迷惑住他的心性?

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动物成妖,植被成精,石头能成怪,那么,一张仕女图成了精怪也大有可能。

想到这里,陈剑臣加快脚步跟上那张唤蕴——心里已决定,要管一管此事!

上架感言

明天,凌晨零点,《穿入聊斋》就要上架了,而上架后,立刻就会发布VIP章节……

明天,注定会是南朝有生三十年以来最期待、也最为担忧忐忑的24小时。因为明天,有可能左右着南朝未来三十年的人生道路。

现在,我的面前就有两条路,成功向右,康庄大道;扑街向左,独木小桥。而此时决定我道路方向的权力,就把握在你们的手中——收藏本书的三万五千多名书迷朋友们。

你们的一次订阅,就是一次投票。

我希望,真得希望一朝醒来,就能看到一个能让我从此以后,可以专心码字的数字……因此,恳请有条件的读者还是正版支持一下吧,没有读者的实际行动支持,写手何以为继?

至于订阅的费用,高V千字两分,初V千字三分——这是个什么概念?就算我日更万字,你们所需要付出的,也只是两三毛钱而已。

两三毛钱又是个什么概念?

也许,掉在地上也没人捡吧……交给警察叔叔?拜托,那已经是很久很久年代的事情了……

乍看风华正茂,转瞬明日黄花。

——2009年,南朝结婚,2010年女儿出世,2011年儿子出世,只短短三年功夫,家庭的责任,养家糊口的压力,就像两座不可推卸的大山一样压在咱这个穷瘦挫身上,沉甸甸的,喘气都显得有些艰难。

做男人苦,做一个整天要为生计忙活的男人更苦。但人活着,有些事情就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上,因为你的面前,别无选择!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日子已一去不返,我怀念,却永不后悔——因为责任,才能成熟;因为压力,才能顽强。

成家的这一段日子,让我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我明白,我不是那一个书名就盟主云集的大神,不是那有万千铁杆粉丝前呼后拥的大人物,咱只是一个扑街了选择躲在一个无人角落里抹掉眼泪,再默默地重头来过的小小写手而已。

回望旧事,在起点断断续续地混迹了五个年头,但一直以来,基本都是瞎混,什么都不懂,写着一塌糊涂的所谓文章,随意地发上来,完全只是冲动的产物。断续熬了三年才第一次签约,第四年才第一次上架,还是没有强推的,至于收入,甚至连邮寄合同的钱都赚不回来……

好吧,有些艰辛缅怀起来,或者自己都会流泪,那就含泪感谢所有支持本书、支持南朝的兄弟姐妹们,感谢作者群的一干肝胆朋友,感谢我的美女责编冬瓜,感谢主编胡说大人,并必须郑重感谢起点平台——数年以来,在这里懵懵懂懂、在这里跌跌撞撞、在这里倒了再起,不知不觉间,竟成为一种依赖性的习惯。

总之一句话,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南朝无以为报,唯有拼命更新回馈了。

在这里,作为两个孩子的爹再度向各位书友发出恳求,喜欢的,请正版订阅吧,一次几分钱而已,真得不多,但你的订阅,集腋成裘起来,就可以决定一个卑微写手全家的生活温饱。

最后,郑重向大家求月票,四月的月票战场,注定是一场神战,硝烟四起,烽火遍地,哪叫一个惨烈,可想而知,咱这细胳膊小腿的,委实有些心虚。但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争月票的写手就……

所以,不管如何,也得争一争。

但南朝是个矮瘦挫,底子薄,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你们——我亲爱的读者书友们。

南朝拜谢!。。。

更多到,地址

第八十八章:书魅(求首订)

先4000字章节,白天还有,争取第一天爆一万!订很重要,关乎生死,求订阅,求月票!)

寒风呼呼,张唤蕴瘦巴巴的身子紧紧地缩着,两条手臂交叉着抱住xiōng口,但其右手上仍牢牢地抓着一卷书籍,在一字一句地诵读着。

走了大半条街,他忽然停住,用手搔搔头,一脸茫然之sè,似乎忘记了某些事情一般。

“咦,我这是要干什么呢?”

陈剑臣站在后面看着,神sè冷然……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果然。这个书痴平时基本不出门口的,现在难得地跑出来一趟,必然有什么急事要做。但他倒好,一边读书一边走路,读着读着,连自己出来的目的都忘到九霄云外。

“哦,想起来了,我娘病了,我这是要出去请大夫!”

书痴一拍大tuǐ,终于记起。

听到这句话,陈剑臣恨群旱上去给他一记耳光,简直荒谬!身为人子,母亲病倒了他居然只记得读书,差点连请大夫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记了,这已不能说是“痴”而是“魔”了。

走火入魔。

陈剑臣本就是一个孝顺之人,最看不惯如此作为。

想起来后,张唤蕴稍稍加快了脚步,来到街西面的一家药店门口,走了进去。但不过一会,他就被一名伙计赶了出来:“我说张相公,咱家杨大夫为了替你母亲看病,已经看好几回了,没有一回收到诊金药钱累积下来都有一贯钱了。咱家老爷是大夫,开的是药店可不是善堂。以前看见老夫人可怜才义无反顾地上门诊治,但也不能老这样呀。你家这样,他家这样,那我们岂不得要关门大吉,喝西北风去了!”

张唤蕴眼泪滚滚地哀求道:“我求你们了,再去帮我娘看看,她全身抖抽筋,快不行了呀,人命关天,就求你们大慈悲了!”

此时药店里走出一名年约五旬的大夫来语重心长地道:“张相公你娘的病情我是了解的,但我也不能次次都白帮忙啊……身为大夫,救死扶伤当为本分,但收取酬劳也是公道。嗯,不如这样,你把你手头上的这卷《德书十二重楼注疏》善本抵押到我店里来,我这就去看老夫人,如何?”

闻言,书痴却赶紧把手中的书卷抱住,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连连道:“不行不行,这卷书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我不会卖掉……”

到了这个地步陈剑臣再也忍不住,大步踏出来,一拱手,道:“大夫,救人要紧,这位张相公所欠下的诊金,我都帮他出了。”

杨大夫打量了陈剑臣一眼,见他身材tǐng拔,器宇不凡,又穿着儒衫,料想不是等闲人,既然他愿意拔刀相助,杨大夫自然没有二话,马上回去拿了药箱,到张家去救人。

有人襄助,那张唤蕴对陈剑臣鞠躬行礼,道:“多谢公子大义!”

陈剑臣心里嘿嘿冷笑,话都不愿意回这般宁愿选择一本书而置母亲生死于不顾的人,有什么资格谈“义”?自己一本书都不愿意付出,却总是期望别人大义,大慈悲,其心可诛。

张家位于苏州南郭,距离不算远,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就到了。

张唤蕴请陈剑臣进屋,没有茶招呼,只能倒些开水,用个缺了一口的杯子装着,叫陈剑臣喝。

陈剑臣四下打量,见到张家屋子的格局倒不小,不过其中空落落的,很有几分“家徒四壁”的凄清败蒂感,想必本来摆放着的家sī都卖得七零八落了。

中堂左则,是张母所住的地方;右则一间房间,属于张唤蕴的卧室,房门紧扣,门上张着一幅字:“藏书房”。

张唤蕴爱书如命,睡觉的地方就是藏书室。

陈剑臣没有跟杨大夫进入张母的居所,而是问张唤蕴:“张兄,久闻你藏书千,汗牛充栋,不知可否让在下入室一观,开开眼界呢?”

张唤蕴xìng子木呆,没有想太多,道:“当然可以,不过其中藏书多为先父先祖所传,公子进去后,切莫随意翻动。”

陈剑臣淡然道:“我只求进去一看而已。”

当下张唤蕴把房门打开,与陈剑臣进去。

书。

好多的书!

陈剑臣也算是有阅历的人了,可看见室内的景象还是不禁一愣神房间约莫三十余平方,四面靠墙都摆着高及屋顶的巨大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全部放满了书,一本本,一卷卷,叠放得很整齐,粗略看上去,起码有几千本之多。

这里,符直就是一座书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