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末日预言 >

第23章

末日预言-第23章

小说: 末日预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言集引起的反响

诺查丹玛斯在1954年的11月又回到了萨朗,他依旧希望能够把这里当成自己永久定居的地方。不久,他便和一位富人的遗孀安努·蓬萨尔结婚了。直到今日,在普拉斯·德·拉·普瓦索努利的一角还能见到他们婚后居住过的那幢房舍。

婚后,诺查丹玛斯和妻子两个人确实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这恐怕也正是诺查丹玛斯一生之中少有的安静和平和了。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因为不用在各地流浪而多出不少时间可以看书学习,并且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玄学。据推测,他的占星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并且也正是在这一段闲暇的日子里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超越常人的预言能力。

诺查丹玛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玄学的研究以及著书立说上,几乎完全荒废了自己赖以为生的行医事业。从1550年开始,诺查丹玛斯每年都要亲自编制一套年历。从1554年开始,诺查丹玛斯开始陆续出版各种预言集。预言集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这让诺查丹玛斯本人感到了些微的满足感。在巨大信心的鼓动下,他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预言工作中去了。

诺查丹玛斯把在萨朗的住宅改造了一下,他把最顶层的房屋变成了自己专门的研究室。每到夜间,他便在这里和各种各样与神秘的玄学有关的书籍做伴。这间研究室,也成为他制造自己预言的场所。有人传言说,诺查丹玛斯看书和任何人都不相同。他看完一本书之后,不是把书放回书架上,而是直接放进了火炉里面烧掉。也有人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诺查丹玛斯这样做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但如果是为了逃避教会的纠缠,诺查丹玛斯这样做不失为消灭行迹的最好的方法。毕竟,占星术在当时被认为是等同于巫术,是教会严格禁止的行为。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并不全是自己的凭空想象。曾经于1547年在里昂出版过一本《神秘埃及》的书,这便是诺查丹玛斯所有灵感的源泉。在诺查丹玛斯写就的预言中,多次提到并引用了这本书中的段落。

据说,在1554年的时候,波努市长埃姆·姆·杰维尼曾经主动辞去了市长的职务而来到了诺查丹玛斯的家门口。他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诺查丹玛斯能够收自己为弟子,从而教给他如何去研习占星术和天文学。由此可见,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在当时社会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而他再也不会以医生的形象出现了,他现在的唯一身份便是预言家和占星术士。

诺查丹玛斯的第一本预言集是在1555年完成的,他在本书中预言的时间跨度相当大,其从诺查丹玛斯本人生活的年代一直跨越数百年之后的世界末日。当时,诺查丹玛斯本打算写成1000首预言诗,从而编成十部预言集相继出版,这汇总起来便是当今依旧震惊世界的《诸世纪》。《诸世纪》的得名来自于预言诗集的形式,每一部预言集都是由100首自由体诗或者是四行诗写就的。但不知是何原因,诺查丹玛斯的第七部预言诗集并没有完稿。

在诺查丹玛斯死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稿时发现,原来诺查丹玛斯其实还想要写就第十一部和第十二部预言诗集,但他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就匆匆地离开了人间。

在这一整套的预言诗集中,其中有法语、普罗旺斯方言、意大利语、希腊语以及拉丁语等,并且写就的文体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也显得极为晦涩难懂。或许是为了逃避教会的迫害,诺查丹玛斯故意把预言诗的顺序打乱而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去编就。这也正是当今《诸世纪》一书被许多人诟病为并不是预言书的着眼点。

当他的第一部预言诗集公开出版之后,诺查丹玛斯的名声在法国甚至是整个欧洲迅速传播开来。在当时,书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有钱的贵族们才能看得起书,普通平民则多半是文盲。在诺查丹玛斯出版的预言诗集中,因为预言中有当时的皇帝亨利二世的死亡,因而在上流社会引起了一片骚动。

在诺查丹玛斯去世后,他的学生杰维尼曾经对整理和编纂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诗集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杰维尼有时会过于夸张老师和他自己之间的关系,但若是没有这个学生的帮忙,恐怕现在流传的《诸世纪》将会缺少很大一部分内容。

预言圣经

在西方,《诸世纪》被称之为“预言圣经”,这部书也正是诺查丹玛斯最为令人缅怀和敬仰的伟大贡献。

凭借着在预言方面的天才表现和对占星术的娴熟应用,诺查丹玛斯很快就成为当时社会上十分有名望的人,整个法国都开始对他仰慕有加,甚至连国王亨利二世都曾经把他请进宫内以预测国家的祸福吉凶。

名望给他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5年的时间。之后,诺查丹玛斯觉得自己应该为后世的子孙留下一些东西,于是他就离开了宫廷来到沙隆,在这里用了4年的时间潜心完成了预言名著《诸世纪》。

《诸世纪》是以中世纪的占星术为写作基础的,其又名《百诗集》,是诺查丹玛斯以四行诗的方式写作的一本预言集。全书一共分为12卷,每卷收录有100篇左右的四句诗。在多达千篇的预言诗中,有许多诗写得具有浓厚的神秘感,并且读起来晦涩难懂,常人想要理解着实需要下一番工夫。但也正是基于此,后世的人们才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气力去解读诗中的词语,并把其与后来发生的各种历史时间结合起来,从中寻找到预言的灵验之处。

这一方法,屡试不爽。

从整本书来看,《诸世纪》的内容显得异常庞杂且相当混乱。有传言说,这是因为早期印刷发行的时候版本不同而导致的;也有人说这是诺查丹玛斯本人在故弄玄虚以给人们制造一种假象,从而增加自身的神秘感。不管怎么说,《诸世纪》在出版发行后,诺查丹玛斯做出的预言便开始风行整个欧洲。尤其是在其准确预言了国王亨利二世的死亡之后,人们对诺查丹玛斯的崇拜更是达到了顶峰。《诸世纪》中做出的各种预言人们都深信不疑,整个欧洲都为此而产生很大反响。

在诺查丹玛斯去世后的400年时间里,他写就的这本预言经典书《诸世纪》再版的次数仅次于宗教圣典《圣经》。但与《圣经》相比,致力于解读《诸世纪》这本书的人要远远超过前者。而且,在这些解读者中,更多的是赞成和信仰者。在后世解读诺查丹玛斯写就的预言密码的过程中,人们声称诺查丹玛斯准确无误地预言了诸多事件,甚至是历史发展的走向和趋势。如飞机上天、汽车出现、原子弹爆炸、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希特勒崛起等事件,这些全都成为了诺查丹玛斯预言的对象。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只有赞美声的。

对诺查丹玛斯以及《诸世纪》持有怀疑和批评态度的也同样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后世许多诺查丹玛斯的信仰者和《诸世纪》的解读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这本书中的内容随意地增加、删除、重排词语,甚至还会有意无意地歪解许多字词,对象征、比喻的内容也横加解释而不考虑任何客观因素。批评者十分尖锐地指出,诺查丹玛斯的信仰者完全是凭借着主观臆断来把《诸世纪》这本诗集和后世发生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这样主观猜想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批评者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后世的误解,而不是诺查丹玛斯本人以及他的《诸世纪》。他们认为,《诸世纪》之所以会成为一本预言书,完全是后人的穿凿附会,而不是诺查丹玛斯占星术的成功运用。

但时至今日,《诸世纪》预言的影响至今仍旧十分显著。全球性污染、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及印尼海啸等重大事件,都有人声称在这本“预言圣经”中找到了先迹。

然而,诺查丹玛斯最后的预言——人类的灭绝,至今尚未实现。也没有人敢于全面否定这个预言的真实性,这也正是《诸世纪》至今仍保持着神秘性的原因之一。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

究竟诺查丹玛斯在《诸世纪》一书中做出过哪些令后世震惊的预言呢?那些已经发生了和尚未发生的预言,依旧在困扰着后世的人们对这部预言经典书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

最为有趣的一个预言,是诺查丹玛斯预测自己的死亡。

在诺查丹玛斯人生的最后时光中,他或许是意识到自己不会活太长的时间了,便在弥留的时候留下一个预言。他对前来看望他的朋友们说:“我再也不会活着见到你了,很快我就会僵硬地躺在椅子与床之间。”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诺查丹玛斯迷迷糊糊说的胡话,谁知在第二天早晨,人们便发现了他已经僵硬的遗体。就像他给自己下的预言一样,连死去的姿态都丝毫不差。

令诺查丹玛斯一炮而红的预言,是他准确说出了当时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死亡讯息。在《诸世纪》中,有一首诗写道:≮我们备用网址:。。≯

年轻的狮子将战胜年老的,

在一场单对单的战斗里,

他将刺破金笼中的双目,

两个伤口合成一个,

他死于残酷的死亡。

在当时欧洲的传统价值观里,常常用狮子来形容国王或者贵族,因而这个预言一出现就被人们认定是对国王的命运的推测。甚至还有人公开声明说,这首诗明显指出国王最后是死于决斗。

4年之后的1559年,亨利二世在一个婚宴上与一名年轻贵族击枪为乐。不料意外发生,折断的枪头刺穿了亨利二世坚固的头盔而深陷在他的眼睛中。最后,亨利二世在极度痛苦中死去了。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很明显是成功的,但不少人却因此而对他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好在更多的人只是表示了震惊,而没有做出其他意料之外的行动。

另一个震惊世人的预言,是诺查丹玛斯针对法国大革命做出的一个精准推测。他在这则预言中明确点出了路易十六的命运,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贪享安逸,原本得到的江山,

却因过分的宽容和怠慢,

在瞬间被夸大轻信那看起来忠实的妻子,

慈悲之心只能把她送上绝路。

从诗文的表面意思来看,这只是在描写一个软弱无能只懂得听从妻子枕边风的丈夫形象,纵然他身上有着慈悲和善良等人性的光辉,最终也只会变成最大的笑点。这一角色,非路易十六莫属。路易十六登基之后,所有的朝政决定都被来自于奥地利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所左右。但其实,皇后根本就不懂得朝政,她只会在奢华的宫廷里面化妆、开舞会、装修别墅、布置花园。在她的如此挥霍下,法国政府早就陷入了财政危机。之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都没有起到好的成效。

法国大革命之后,两个人被纷纷送上了断头台。诺查丹玛斯写的这首预言诗,纤毫毕现地把两个人的性格描写了出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预言能力。

此外,诺查丹玛斯还成功预言了拿破仑在西班牙的失败。当拿破仑成功当政后,他带领着攻无不克的法国军队南征北战,一时间几乎整个欧洲都要臣服在他的脚下。趁着西班牙内乱,拿破仑率军对此地展开了最强的攻势。然而诺查丹玛斯在《诸世纪》中却并不看好这一次的进攻,他写道:

军旗摇撼在西班牙的内地,

呐喊的队伍一角的边境传来,

纷争通过了勒尼桥的附近,

军团被群众击退。

19世纪初,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浪潮逐渐波及开来的时节。西班牙内部也发生了暴乱,人们开始唾弃并反对当时的国王,以求能够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形势。拿破仑看准了时机,率兵开始进军这个邻国。本着美好愿想的拿破仑最终却遭到了西班牙人的集体反对,在民族情结的带动下,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外人假借帮助的名号而驻军西班牙的国土。之后,英国也介入了西班牙的争端中。当时,英军已经成功占领了葡萄牙,他们在一边煽风点火,极力鼓吹西班牙的民族复仇风,西班牙人终于团结起来拿起武器将拿破仑赶回了老家。

这一次的失败,是拿破仑政治生涯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同时也是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重大标志。在《诸世纪》中的诗句里,“勒尼桥”正是西班牙的一个地名,并且整个战争的转折点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诺查丹玛斯在书中也没有放过他们的老对手——英国。英国和法国一直在角逐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甚至在海外也在暗地里开展着殖民地竞赛。诺查丹玛斯甚至在诗中还对法国的夙敌做出了一番诅咒:

王族的领导者不得已也俯身低头,

口中喷出鲜血,血流如注。

英国国教的支配者让王国喘息,

如被砍断的树枝失去生命力在突尼斯苟延残喘。

在“二战”中,英国唯一比法国好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