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皇帝唐骏-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唐骏心态比较复杂。出任微软中国总裁是惊险一跃,也将失去许多,包括开心、快乐、安逸的生活,而且还得冒险。
收到邮件的当天,唐骏与总部通电话:“不。我不能去北京当总裁。我在上海已经做得挺好,我不想离开上海。而且,我已经答应做微创CEO了,微创是盖茨对上海的承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创同时兼做,我的担子已经足够重了。”
电话那头的微软高层不由唐骏分说,就抢过话去:“现在是公司关键时期,你说的那些,公司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你解决,但你现在必须慎重考虑我的提议。明天,我还会给你打电话,还会谈同样的事。但公司的策略一定不会变,你必须重新考虑一下。”
第二天,微软总部的电话又来了,是更高一级的高层。唐骏这次没敢直接说“不”,他先听对方说。情况紧急,对方也不兜圈子:“公司一定要你来做总裁,你说的那几个顾虑,我们都已经考虑了,你可以兼任微创CEO。”
对方为唐骏考虑得十分周到:“你不是舍不得你原来的公司吗?你也可以在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继续挂名。你当了总裁,公司上下一定会支持你。”
总部将话说到这份上,唐骏已经没了推辞的余地。唐骏说:“再让我考虑一下。”实际上已经松口。唐骏接着被叫去美国面谈,在唐骏答应出任总裁1小时后,中国媒体就被告知微软已经任命唐骏为中国公司总裁。
兼任三个职位的一把手,唐骏担子殊重,唐骏需要一种最佳的配置时间的方式,才能同时兼顾。
唐骏在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准备只花1%的时间。“这个位子我已经坐了4年半,所有的人都是我一个个招进来的,管理层也是我一个个从员工培养起来的。在那里,只要唐总认为不能做的事,没人敢做;在那里,唐总说了应该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做。我在那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别人的想象。所以,我只准备半年去一次,开半个小时的员工大会,说说哪里做得很好,哪里需要改进。”
唐骏准备在上海微创花5%的时间。“微创,我已经把管理理念、文化、运作模式、经理都找好了,明年销售额的80%到90%我也帮他们拿到了。订单拿到了,管理队伍找到了,员工找到了,下面的就是运作了,所以,我只要花5%的时间关注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还剩下94%的时间,唐骏将用在微软中国的职位上,与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上海微创不同,微软中国需要重建。
唐骏一下子多做了这么多事情,他的工资却一点没涨。微软每年8月涨一次工资,涨幅的计算是原工资乘以一个系数,上限是系数的最大值。“这个上限并不是太高,一下子就够得着。在过去8年中,我几乎每年都涨到了上限顶峰,今年再涨到上限也不算什么稀罕的事情。”
唐骏坚持做这么多事情,纯粹是他要强的个性使然,也与微软总部、比尔•;盖茨、鲍尔默对他的倚重有关。
微软到中国已经十年了,微软在中国花的心思、换的总裁比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多,却换不来业绩,比尔•;盖茨要唐骏突破这个怪圈。
微软中国总裁第一天
2002年5月17日,北京。唐骏正式上班第一天,他在管理层发表就职演说。他知道这里不是上海,他知道底下的人对自己将信将疑,短时间内不可能将他们当作嫡系。唐骏得想办法让他们觉得他是“自己人”,但很困难。
唐骏首先向管理层表示,他相信他们信任他们,也希望他们给他时间和机会证明他自己。
唐骏的嫡系在上海,在上海微创与上海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北京的微软中国是交接过来的班子,唐骏清楚自己在其中不能做错任何一件事情,做错了,就会有很大的反弹和抵触,这种反弹和抵触会形成恶性循环。
情况若真是如此发展,唐骏则可能成为微软历史上又一位来去匆匆的微软中国区总裁。
从杜家滨、吴士宏到高群耀,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任期不超过两年,这被称为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宿命。
微软中国区总裁一职也因此被称为外企职业经理人的“火山口”。现在,他还不知道火山口的全部意义,直到两年之后,他才深深地感受到“火山口”的全部意义。坐上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将不得不面对众多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与前任总裁“无作为”不同,他试着一个个去解决。
唐骏之后,微软只有大中华区总裁,再无微软中国总裁,他成为最后一任微软中国总裁。伴随“微软中国总裁”这个称号作古的,还有那些错综复杂的矛盾。
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他要先稳住高层,然后稳住普通员工。上任伊始,他就先跟高层主管们说:“放心,你们我不动。”稳住了高层后,又在整个公司推行以员工为主的服务计划,凝聚普通员工。
早在北京露面之前,他就把微软中国13位高层主管拉到广州开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他在会上阐述了他的管理理念:规范、透明、公平。
所有公司中最不透明的是人事。一般新上任总裁总要带自己的人过来,在人事上是总裁说要提拔谁就提拔谁。唐骏首先就从人事上着手。他承诺,半年内将不做任何组织人事的变动。而且,如果公司要提拔任何一个人进入高级管理层,都必须得到所有高层主管的一致同意。也就是说,每位高层主管都享有单票否决权。
“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很难,首先我要公平,这样我跟管理层之间保持一种等距离关系,他们在圆周,我在圆心上。”唐骏说,“我不希望建立自己的山头。有些人离我近,有些人离我远,办公室政治就出现了。”
半年过去后,唐骏的承诺得以兑现。“我不相信换了一半的微软中国高层管理人员,我的业务就会突飞猛进地增长,”他说,“这个承诺带来的效益是什么?是凝聚力。这是我们广州会议的核心。”
他发现,自己很会搞团队建设,因为并没有媒体预测的高层跳槽、员工流动。
比尔•;盖茨发怒了
融入微软中国并不是唐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业绩问题。
唐骏清楚:微软让他当总裁,就是要他将业绩做得比前任好。业绩问题背后是盗版问题。只要大家都用正版,唐骏的业绩会好到天上去,但唐骏清楚,他在任期间不能“过分”地打击盗版。过分地打击盗版,他的下场会跟他的前任一样。
不过分地打击盗版,这是唐骏与他前任——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最不同的一点:他们都是打击盗版高手。
唐骏认为:“我很难评价我的前任处理盗版的方式和方法,但我不会加大力度来告诉人们盗版横行。”
“过分地强调盗版会导致反感。”唐骏将心比心地说,“中国人不喜欢被强迫,中国人喜欢将心比心。话讲清楚了,说明白了,事情就好办。”他所谓的事情好办,是指不会遇到他的前任在中国那么大的阻力。
唐骏认为,打击盗版不应由微软这样的商业公司推动。盗版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影响更大,国家不会任其发展。微软最明智的做法是配合政府的行为。“对中国软件企业来说,盗版毁了他们前程,将他们扼杀在了发展期。”
以前数任总裁的做法是这样的:微软划定游戏规则,政府、产业界、企业跟着微软制定的规则走就行,只有这样,中国的软件产业才有机会。微软俨然是个领导者。在美国微软是领导者,它带动了美国软件产业的崛起,而美国软件业的崛起,则产生了盖茨这样的美国式英雄与微软这个美国式传奇。微软谆谆教导:学习微软,中国就能产生美国式的英雄与微软式的传奇。唐骏则很聪明:中国不能复制美国式传奇,中国有自己的规则。
唐骏对微软总部说:微软在中国的角色就是配合政府,安安分分地做一个企业公民,不能速成,只能缓进。
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中国人喜欢盗版,我希望他们盗版我们的软件,到时我就能向他们收钱。”这句话后来被演绎成:“让中国人去偷吧,总有一天会付出代价。”作家方兴东后来在《挑战微软》一书中又反复提及这句话,并被渗入道德因素。
这句话还被译成:“只要他们想偷,我们希望他们偷我们的。”因为用户会上瘾,因为他可以算出未来十年的收成。
这句话甚至被简化成:“中国人是小偷”。
比尔•;盖茨说话直率,此话用商业标准衡量没有问题。后来由于渗进道德情绪,这句话演变成微软中国历史上为数众多的公关危机之一。
一个坊间笑话是这样的:比尔•;盖茨刚到中国时很兴奋,因为有上亿人使用电脑,电脑里都装着Windows;接下来他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多人用微软的东西,微软在中国却没有营收呢?等他弄明白时,他开始愤怒了,因为人们一边免费使用微软产品,一边大骂微软。
坊间笑话没有史学价值,但却准确反映了微软的困境,唐骏得想办法突破这样的困境。
前有微软后有盗版
唐骏需要说服微软总部,对微软中国区的总裁考核不重在业绩上,特别是短期考核。这样,他才有做事的空间。
唐骏是这样说服微软美国总部的:盗版对微软营收的影响并不大。2001年,即唐骏任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前一年,微软全年共赚了158亿美元奇书com,合1400亿人民币。对于微软来说,在中国丢掉一个亿(美元),等于全公司放假半天。
短期不注重业绩,并不代表长期不注重业绩。微软当下的任务是让中国人用微软的产品,等产业环境变好了,微软自然就能收到钱。
与盖茨的原话相比,唐骏的话不含道德批判,不会对中国企业、中国人造成情感上的伤害。事实上,中国软件产业界也明白:任由盗版横行,受伤的除了微软外,还有中国软件产业。
唐骏之后,中国的企业,包括金山、用友等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呼吁打击盗版、净化中国软件产业环境。在这些企业之后,加入打击盗版行列的是中国政府然后是产业界的知识分子。
微软、企业、政府、知识分子四股力量,最终推动着中国打击盗版事业缓慢向前,微软一进中国就开始了这项事业,但唐骏最先考虑将这四股力量结合起来。
唐骏领导下的微软中国对待盗版的态度与前任不同。他不主张依靠打击盗版来作为业务增长的手段,他希望通过教育来引导,加强人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盗版对微软的损害并不是很大,只是一点点利益的损害,1%也不到。但盗版及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会危及中国软件发展的根本利益。唐骏的话,这在2001年已成中国软件产业内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唐骏对中国企业、中国政府、中国媒体讲:中国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软件发展资源、人才和市场。发展软件产业的关键是树立人们的软件消费意识——即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这个意识对于软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保护知识产权,做出来的东西没人买怎么发展?谁还会再投资做研发呢?那样中国的软件如何进步呢?保护知识产权这是最起码的软件行业规矩!
在中国,“挑战微软”的除了方兴东的书外,软件产业界还有两个公司试图挑战微软:一个是金山软件公司,这家公司推出的办公套件WPS被视为微软办公套件Office的替代品;一个是四通利方,微软视窗Windows需借助其产品《中文之星》才能在中文环境中运行。
前者的领军人物叫求伯君,后者的领军人物叫王志东。他们是中国优秀程序员的代表,在与微软的角逐中,他们先后失败。他们的失败,因为微软,更因为中国盗版横行的软件产业环境。但失败成就了他们,王志东后来进军门户网站,求伯君后来进军网游。
新浪与金山先后成功上市,作为中国程序员的代表,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编写出优秀的软件,而是因为避开了与微软的正面竞争。
这是一代软件人的悲剧。求伯君、王志东、王江民(程序员,江民科技创始人)、鲍岳桥(程序员,中文平台软件CCDOS创始人)、刘迎建(工程师,汉王创始人)等一代中国软件人,他们无不感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
中国加入WTO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