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

第196章

伐-第196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青人想了想道:“这消息八成是真的。这样——你带四个兄弟先赶回滠头,飞骑传讯肥子,通报石帅知道。我带弟兄们北上,确定之后再回报详情。”

“只好如此……。兄弟们!走——”

呼喝声中,五十个便装打扮的汉子分作两路,一路向东赶往滠头,一路沿着江屠过来的足迹,向北而去。

他们是新义军天骑营的一队士卒,奉石青之命,先行北上前来监视清梁的鲜卑人。

第五十一章 襄国之战(一)

二月初十。慕容俊、慕容恪相继离开清梁。慕容俊带张举、常炜北上回转蓟城。慕容恪一行则向西而去。

二月十二。江屠告知天骑营斥候,鲜卑大军随时会南下;与此同时,悦绾率三万鲜卑精骑启程南下,大张旗鼓地赶往冀州。

二月十三。得到鲜卑援军已经南下而且都是骑兵的消息,石琨在冀州聚集六万步卒,先行出发,西行增援襄国。当晚,江屠将鲜卑人军情辗转送到大魏军中,冉闵得报后,一边加派斥候前往冀州方向探查,一边连夜传令襄国周边另外三营主将,第二日午时前赶赴中军行辕商讨军情。

二月十四。午时正。大魏皇帝行辕。

“探马急报。石琨六万大军昨日启程西来,此时距离渚阳只有一百余里,明日黄昏前就会和我渚阳守军发生接触。大燕御难将军悦绾率三万精骑已过博陵,今晚会赶至冀州城,预计明日黄昏可能撵上石琨,抵达渚阳。”

行辕帅帐,冉闵双手据案,一脸凝重地通报军情。

“三万精骑?鲜卑人也太过狂妄,三万人就想救援襄国?”车骑将军胡睦跳出来嚷道:“慕容氏这是送死!”

帐内凝重的气氛经胡睦一搅和,顿时轻松下来。有几员将领跟着跳出来,大呼道:

“石琨算什么?在我大魏军面前,六万人几等于无。”

“鲜卑人真当自己天下无敌了?三万人就敢南下!俺们岂是大赵军可比的!”

“灭了这股大燕军,给鲜卑人一点厉害瞧瞧……”

众将群情激昂,冉闵听在耳中,忽然一悟。是的,如今的大魏军岂是大赵军可以比拟的!

华林苑之战、邯郸之战、苍亭之战,大魏军将士顽强拼杀以少胜多,已将后赵末期离散之军的阴影抛下,成为天下至强之军。有这等强军在手,还需要担心鲜卑人吗?

鲜卑人确实有棘城大胜、密云大胜。但那两次大胜来自于计,并非来自于力。他们只是运气好,遇上的对手太过无能,并非本身勇悍无敌……

冉闵凝重的面容渐渐化开,露出些许笑意:可笑,自己受石云重影响至深,时刻将鲜卑人的威胁放在心头,以至于把名不传经传的悦绾当作慕容恪一般慎重。

冉闵的微笑鼓舞了将士的斗志。大帐内的气氛更加热烈。车骑将军胡睦才从领兵省尚书这个文职转到武职上来,建功之心最重,抢先道:“皇上,北上以来,两万后军儿郎不是滞留邯郸,就是在滏阳河隔岸相望,出征数月寸功未立,如今渴求功业之心若久旱盼甘霖。求皇上成全,准许后军出战石琨,建功立业。”

冉闵还未作答,胡睦这番话已经刺激到一人。

戍卫将军孙威跳出来请命道:“皇上。戍卫军一直卫戍都城,华林苑之战、邯郸之战、苍亭之战尽皆错过,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出征,襄国石祗却龟缩不出,把儿郎们都憋闷坏了。末将请令,率戍卫军儿郎前往渚阳截住敌军,不斩下石琨、悦绾首级誓不罢兵。”

胡睦、孙威一带头,其他将领自然不会落后,王泰、刘琦、苏彦等人俱俱上前请命。

如此士气,何愁不胜!

冉闵欣然地向下看去,心中原有的一丝隐忧不翼而飞。目光落在孙威、胡睦焦灼的脸上,早先有意让王泰迎敌的打算动摇了。同是心腹大将,王泰立了不少功勋,眼前的两位却还是寸功未立。

心念电闪间,冉闵在几上摊开舆图,开口招呼道:“诸位近前来看……”诸将围到矮几之前,只见冉闵手指点在滏阳河上……。

滏阳河流经襄国城南之后改变东西流向,转向东北而去,经南和县进入渚阳地界,与沣河、溜垒河、渚水等另外八条河流交织成一片水网地带。冉闵手指随着滏阳河向东北移去,指着渚阳位置,道:“渚阳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虽有九水,石琨从冀州往襄国,却可避过其他八水,只有滏阳河任他如何都不可能避过去。是以,沿滏阳河布防是为截击敌军最佳之所在。”

诸将观察着舆图,不少人附和道:“不错。若论地势,再没有比滏阳河更好的了。”

“但是,这一仗我们不能这么打!”

冉闵口音一转,说道:“滏阳河没有险关要隘,河谷平坦,随处可渡。若欲阻止对方过河,我军防御宽度将达三十多里,要动用五六万兵力。敌军此来是为给襄国解围,一旦我军调集大队人马赶赴渚阳,对方目的便即达到,那时即便隔河与我对峙,也算胜了。”

“不错。”王泰、张艾频频点头。

“是以,这一仗的目的不是阻击襄国援军,而是速战速决,击溃他们、歼击他们,让他们不敢在侧翼骚扰为害。”

冉闵向四周一扫,见诸将心领神会,遂继续剖析道:“石琨、大燕军兵马合计九万,人多势众,令人头痛的是其中还有三万骑兵。对方若是会合一处,步骑相配,此战必定十分凶险。以寡人之意,若想稳操胜券,定不能让对方合二为一。”

冉闵这句话里透露出大魏军的尴尬,那就是骑兵数量太少。邺城杂七杂八合计二十余万大军,骑兵还不到三万,占全军比例刚过一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邺城原有骑兵大多流失,以至于冉闵只接手了一小半。流失的有:王朗入关中带去的两万精骑,石青截留了魏统部五千精骑,驻守另外三大仓的一两万禁军精骑。

史料上记载:冉闵率十余万骑攻襄国。这种说法不是不对,只是不够准确。

如同描述鲜卑慕容二十余万骑南下一样,这里的‘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而是骑马机动的步兵。在马镫还未普及的时代,骑兵是高技术兵种,不经过严格训练,等闲之人很难成为合格的骑兵。所以,此时就有了这种“骑步兵”,由战马载运步兵到战场,然后步兵下马作战。

史学家不是万能的,对于军事方面更未必精通,因此在描述这些的时候往往含糊其词。

“皇上。你说怎么打,俺们就怎么打。只要让后军上去打头阵就成。”刚当了几天武将,胡睦就开始模仿武人,言辞间有意无意地带着点粗鲁。

冉闵点点头,指着舆图,思酌道:“依对方脚程来算,明日午后,石琨可能会先到滏阳河东,若是没有阻碍,申时末,冀州军能够渡到河西,这时候鲜卑人极可能撵到河东。寡人意欲分遣两支人马,在河东、河西同时展开攻击。河西一路主攻,要彻底击溃冀州军。河东一路以守为攻,于河岸结阵防御,不给鲜卑精骑渡河援救石琨的机会;石琨溃败之后,河西路即刻渡河,联手河东路,夹攻鲜卑人……”

冉闵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诸将,低喝道:“可有人愿为寡人分忧!”

“末将愿往!”

“胡睦愿往!”

“孙威愿往!”

诸将七嘴八舌,躬身请令。

冉闵缓缓点头,目光环视四周,陡然喝道“好!有汝等为寡人分忧,何愁襄国不平,羯胡余孽不灭。诸位退后,听寡人诏命。”

诸将从矮几旁散开,挺胸直腰,按序就位。

冉闵喝道:“苏彦听令!汝率本部五千人马,即刻出发,前往城南接管后军防卫。”

“诺!”苏彦应诺受命。

“张艾听令。汝率本部五千人马即刻出发,前往襄国城东,接管戍卫军防务。”

“诺!”张艾应诺接令,跟在苏彦身后出了大帐。

冉闵随后道:“孙威听令。汝率两万五千戍卫军连夜整顿行装,赶赴渚阳城布置防御,一俟石琨的冀州军渡过滏阳河,即刻出城攻击,务必击溃敌军。”

话到最末,冉闵目注孙威,喝道:“戍卫军只有两万五千人,汝可有把握击溃六万冀州军?若是不能,汝当早说,寡人另遣他人就是,万万不可强撑以至于误了寡人大事。”

孙威经此一激,亢声道:“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把石琨首级献给皇上,便以末将首级充数。”

冉闵满意地一笑。“寡人只需汝击败冀州军即可,石琨首级倒是小事。汝切切小心在意,一俟击溃冀州军,即刻率部渡过河西,夹击鲜卑人。”

孙威凛然称是。

冉闵继续道:“胡睦听令。汝率两万后军,明日三更造饭,四更出发,沿滏阳河东岸北上,在黄丘(渚阳黄丘。网上有不少人认为,黄丘之战发生地在饶阳黄丘,我以为决不可能会在那里。)埋伏下来,随时注意渚阳之东滏阳河河段动静。一俟冀州军渡过滏阳河,即刻赶至河岸结阵,一则防备鲜卑精骑渡河;二则断去冀州军退路,乱其军心。”

“皇上尽管放心,末将必定叫鲜卑人来得去不得。”

胡睦心愿得遂,喜笑颜开,笑呵呵地上去接令。看胡睦满不在乎的模样,冉闵有些担心,想了想又命道:“刘琦听令。”

左仆射刘琦越众而出,躬身回道:“微臣在!”

“城西巡防暂且作罢。”

冉闵命道:“汝率五千精骑明日赶到渚阳城南,于十里之外游弋,一俟滏阳河战事开始,汝即刻赶去居中策应。戍卫军危急,救援戍卫军;后军危急,救援后军。”

“微臣遵命!”

刘琦接令而去。冉闵转视帐内诸将,喝道:“诸位!汝等各安值守,小心在意,提防襄国城内守军趁机出城偷袭。下去吧——”

“诺——”

第五十二章 襄国之战(二)

永和七年二月十五。

戍卫军三更造饭,四更出发,赶往东北的渚阳。

渚阳是个坞堡式的土城,距离西南的襄国四十多里,距离东边的滏阳河十余里,大魏军占领渚阳之后,在此留下了几百士卒,以监视滏阳河东部岸、冀州城方向动静。

实事求是地说,戍卫军战力水平在大魏军中只能勉强算是中等。冉闵立国以来,大战小战无数,戍卫军却一直未有机会参与,以至于很久没有经历实战检验了。攻打襄国之初,戍卫军曾有过几千战损,冉胤封号仪式作废时,邺城来的新军补充进来,戍卫军又恢复成满编,只是,补充的几千新兵,又将戍卫军原本不高的战力又拉下去不少。

孙威对此没有感觉,他自有倚仗之处。他的倚仗就是悍民军。当初受冉闵嘱托,孙威进入戍卫军系统,并非单身赴任,随他一道的,还有三千悍民军。一年多来,三千悍民军有一半渗入到军官阶层,成为戍卫军的骨干;还有一半被孙威留在身边,当作最致命的尖刀使用。有这个保证,孙威相信,两万五千戍卫军必定可以轻易击溃新募的六万冀州军。

戍卫军一路急行,午时前抵达目的地。进入土城之后,孙威接管了防务,传令斥候打探冀州军行止,一边命人布置城防,以备万一。

午时正。斥候来报,冀州军到了滏阳河东岸,鲜卑人还未见到踪影,估计至少落后冀州军五六十里。

孙威传令戍卫军偃旗息鼓,不要让对手探查到异常,一边整顿人马,准备出战,一边多遣斥候,密切观察冀州军的反应。

渚阳是标准的平原地带,一马平川,无遮无挡,视野之内,一览无余,除了一些林地能埋下少量伏兵,绝大部分地方都无法藏匿身形。是以,冀州军来到滏阳河只稍稍停顿,便立即着手探查水情,准备渡河。

春汛未来,正值天寒水瘦。宽达四五十丈(古丈。相当于现今的两米)的滏阳河最深处不及人颈,冀州军完全可以泅渡过河。

石琨没有下达泅渡过河的命令。也许是吃亏多了,人变得谨慎了,也许是考虑到辎重、弓弦、甲衣等物不能沾水,探查一番后,石琨采用了很谨慎的做法,命令冀州军士卒伐木架桥渡河。

六万士卒一起动手,一个多时辰就在滏阳河上架起了一道浮桥。申时不到,六万冀州军排成长长的队列,踏上浮桥向滏阳河而去。

渚阳城内早已准备就绪,一俟浮桥搭建完成,孙威便带着戍卫军冲出东城门,急急向滏阳河谷赶去。

戍卫军只走出两三里,便被冀州军发现了。此时六万冀州军还未渡过一半。

“全军加快脚步,继续渡河!”石琨对此早有所料。近十万大军从西而来,不可能瞒过大魏军的探查,冉闵不可能毫无作为,让这么一支大军轻易出现在背后。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没有据河而守,而是摆出对阵攻战的架势。石琨庆幸之余,又隐隐有些担心。好在对方距离尚远,他还来得及准备迎战。

石琨迅速赶到对岸,从渡河士卒中,抽调出一万五千编制较为完整的冀州军,在河畔三里外结阵迎敌,掩护主力渡河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