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499章

大明1937-第499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已经是第二次掉炮弹了。幸好两次都没炸。

……不过,也没什么区别了。这样下去,真的是输定了。

果然,空气再次嚎叫起来,听的很清楚:一枚炮弹由远及近,准确无比地从射击窗里钻了进来。

瞬间爆炸了。

高温和冲击波吞没了长长的射击室,六门火炮和六个炮组眨眼间粉身碎骨。虽然离弹药库很远,但是六门火炮的旁边都有一两枚已经传上来的炮弹,这时候也跟着一起引爆。十来枚150mm炮弹相继爆炸,烈火浓烟推着六门炮、推着大水泥块、推着清兵血肉冲出了射击窗,跳跃着滚下山,掉进大海里。

六门巨炮的残缺肢体散落在山坡上、礁石上,但大部分都落进了水里。这些滚烫的钢铁部件飞进海水里,周围海水甚至短暂沸腾了一下,白色水蒸汽“滋啦”一下冒起来,消散了。

扭曲炮管的旁边,是清军的残缺尸块,还在冒着血水,被海水一下一下地推着,漂浮着。

对岸的连岛南炮台里,先是静了好几秒钟,随后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震彻整个山洞。六个炮组都放下炮弹,飞奔到射击窗口,挤在一起,扒着水泥射击口往外看,争相目睹对面火焰浓烟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

……

拔除了云台山的二桅尖炮台,而东端的大龙顶炮台打不到海峡里。云台山下码头里的十几条鱼雷艇,也早已在空袭中熊熊燃烧了。海峡里现在已经没有威胁到明军军舰的东西了。

9:45,海峡西北口的明军舰队开动起来,由扫雷艇编队开路,按照原计划开进海峡,正式炮击云台山。

六艘驱逐舰、四艘轻巡洋舰排着一字队形,次第开进海峡,各自进驻射击阵位,下锚,炮塔一起转向右舷,抬起炮管。随着分舰队司令一声令下,十艘军舰的舰炮密集地开火。

驱逐舰和轻巡洋舰吃水较浅,也较灵活,最适合在这种窄海峡里近距离精确炮击。虽然作为舰炮来说,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主炮口径都不算很大,但是对付山腰上的次要工事,威力已经绰绰有余了。口径超大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要留在东边开阔洋面,利用射程优势和大龙顶炮台炮战。

随着空气阵阵嚎叫,短短十几秒钟内,云台山北侧也开锅了。黑烟和火球连连升起,大石块、成吨的泥土、小树和灌木都被抛向天空。一些视野良好的、“可疑”的位置都被重点轰击了一遍,那里的植被很快就被打光了,就像被剃了一遍头一样。

原先隐藏在植被下的机枪碉堡一个接一个地暴露出来,转眼间就消失在密集的爆炸中了。

……

东边的开阔海面上,更加壮观的炮战正在进行。两艘战列舰勇敢地开到6000米的距离上,冒着黑烟快速移动着,附近水柱不时地腾起。几艘重巡洋舰反而躲在更远处,开炮助阵。

战列舰的目标太大了,距离又实在不远,到现在两艘战列舰已经身中数弹,但是依然没什么大碍。210mm的炮弹还伤不了它们。相反,只要它们的380mm口径炮弹砸中炮台的话,哪怕只是砸中水泥防护层,也会使其伤筋动骨。

炮击已经45分钟了,大龙顶炮台已经挨了一枚380mm战列舰炮弹、三枚203mm重巡炮弹、十四枚152mm副炮炮弹。已经被炸得处处开列,大块水泥脱落下来,钢筋张牙舞爪的裸露着,好像龙虾一样。

不但如此,炮台的射速也渐渐变慢。看来不但是炮台本身快撑不住了,炮台里面的炮兵精神也快撑不住了。

……

突然,旗舰用无线电命令全体停火。一瞬间,东部海面静了下来,只剩下朵朵硝烟随着海风快速飘过。

大龙顶炮台残破的射击窗里,挑出了一面白旗。

舰队司令端着望远镜,望着那面白旗,嘴角露出了笑容。

“发信号,”他缓缓说道,“不能只他们炮台投降,要投降就整个云台山守备部队一起投降。不然我们不接受。给他们五分钟时间。五分钟后,我们将重新开火。发信号告诉他们。”

信号灯“啪啪啪”的打过去了。

马上,对面的信号灯也发回信号,说他们没法做主整个云台山守备部队。

“回信号,”舰队司令冷冷地说,“别来这一套,整个云台山军衔最高的就在两座大炮台里。现在二桅尖的军官死了,大龙顶的军官就是最大,他就能命令全山投降。提醒他们注意,还剩两分钟。”

信号又发过去了。

过了一分钟,山上炮台发信号了。他们接收条件,将命令整个云台山守备部队集体投降。

旗舰洪武号的舰桥指挥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副甚至给大家倒了香槟。

第105章 完胜海州战役

11月30日上午,明军海军陆战队突击营占领了连岛和云台山,肃清了港口区。中午,六艘三千吨级运兵船开进港口,直接在码头上把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输送上岸。同时,26艘运输船轮番停靠码头卸货,把这个师的后勤辎重物资、车辆、坦克火炮等重装备卸下来。

但是,这需要时间。要把一船重型物资弄到码头上,可不像让一船人上码头那么快。而现在战局转瞬即逝,必须分秒必争,一秒钟也不能耽搁。30号下午,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港口区建立了师指挥部,同时征用了港内的全部火车头和车皮。

在只有轻武器和轻型火炮、少量车辆的情况下,海军陆战队一师官兵坐着火车,拉着长笛,向铁路两旁夹道欢迎的港口区市民挥着手,前往东南方向的内陆。

……

海州的主要城区是分为两大块的。一块就是港口区。港口区的制高点是云台山,现在已经拿下了。另一块城区就是新浦区。新浦区的制高点是花果山。花果山的高度面积都和云台山相当,都是一百多平方公里,海拔几百米高。

但是花果山的防御显然远不如云台山和连岛。云台山和连岛本来就建有大规模的海防永备工事,但是花果山上没有。花果山一直都是名胜游览的去处,清军也是近期才在上面修建了一些土木沙袋的临时工事。只是布置了一些机枪和迫击炮、小山炮。倒不是重型装备运不上去,主要是临时仓促抓防御,来不及修建安放重炮的位置。不像机枪和迫击炮,随便找个地方都可以安放。

先头部队一个团乘坐一列二十来节车皮的火车,先向西南奔袭了约八公里,开到了花果山西北侧的山下,在娘娘庙停住,不敢再贸然往前开了。虽然顺着铁路一直开下去,能够绕过花果山、直捣新浦城区、很有希望抢在陆军之前占领海州,但是海军陆战队一师师长还是没冒这个险。

花果山那么一大片的制高点还没控制住,就一千多人就坐着火车从山脚下绕行十几公里,太危险了。清军要是在哪一处安放炸药、等火车经过时候引爆,再来个伏击,那么整个先头部队搞不好全军覆没。

先头部队在花果山西北角的娘娘庙就停住,一千多人跳下火车,开始上山,抢占铁路沿线制高点。

刚上山几分钟,最前面就传来了密集的枪声,还有呼啸的迫击炮声——果不其然,这里有清军埋伏。侦察连和对方交火了。

明军一个团立马散开,从不同方向向山上摸。最前面的侦察连一面在树林里隐蔽卧倒,一边架起机枪和迫击炮,就地还击,也是进行火力侦察。

一番交火,侦察连大致搞清楚了山坡上几处主要火力点的位置。对面应该只是清军的一个小单位,大概在两个连左右,可能就是在这里炸列车的。对方只有两处机枪点,两门迫击炮。这么点力量,明军海军陆战队团还没放在眼里,觉得没有必要呼叫空中支援,决定顺手吃掉它。

明军一个陆战营立刻展开猛攻,搬来两门80mm迫击炮、三门60mm迫击炮、六挺啄木鸟机枪,立刻形成了压倒性的火力,迫击炮弹呼啸不停的砸过去,上面山坡上遍地开花,灌木和小树枝叶不断飞向天空,泥土和山石碎屑像弹片一样四处飞溅。

几分钟内,对方的两门重机枪、两门迫击炮相继哑掉。几百个陆战队员猫着腰、端着冲锋枪从四面八方包抄上去。一时间步枪声、冲锋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惨叫声、喊话声混在一起。十五分钟后,战斗结束。一百多清军俘虏或举着手、或抬着伤员,狼狈地下山。经过清点。这一小仗,击毙清兵五十多人,明军阵亡21人。

……

随着娘娘庙的第一场战斗,攻占花果山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花果山战斗是有一系列类似的小战斗组成的。明军改换了战法。以前攻击类似的目标,都是先四面合围,然后再进行集中歼灭。现在明军采用“围城必阙”的战术,用一个师的兵力将花果山三面合围,然后从北、东、南三方向逐步向内攻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挤占。

清军在这种既有退路、但有随时有被合围危险的心态下,根本没有心思艰苦固守,每个山头都是打几下子,然后就匆忙后撤,总是想全师而退,避免被围而歼之。明军也因此以最小的伤亡、最快的速度,逐步占领了花果山。

到30日晚上七点左右,花果山上的清军主力——约一个旅的兵力,基本被赶到了东南边的平原地带,和中原兵团的防线主力会合了。

而这时候,人民卫队已经推进到了新浦城区的西南边四公里处。

北边,第三装甲师正在进攻锦屏山。锦屏山是新浦城区西南边的一处制高点,范围大约十来平方公里,海拔四百多米高。第五装甲师一旦拿下了锦屏山,那等于就是拿下了新浦,也等于拿下了半个海州。

东边,第四装甲师和五个陆军摩步师正在向大海方向推进,正在把清军防线最东端的一大段撕裂、分割,颇有将他们赶进大海之势。

……

晚上八点,锦屏山制高点攻克,第三装甲师长驱直入新浦城区,新浦光复。同时,南方的明军占领区和海州战区连在了一起,彻底把新浦以东的8万清军围到了海州和灌云之间,南、北、西三个方向都是明军占领区,而东边只有大海。

11月30日晚到12月1日凌晨,明军人民卫队、陆军、海军陆战队从三个方向开进,彻底占领了整个海州地区。海州光复。

同时,这一整夜,南部包围圈也没闲着。持续的夜间轰炸加撒传单,四周不断地推进、缩小包围圈,到了12月1日清晨,包围圈内残余的七万多清军终于投降了。

至此,海州战役告一段落。明军彻底啃下了中原兵团的东南角,占领了开战以来的第一个港口城市,赢得了一个直接为前线运输的海港,同时,也打开了北上山东、西攻徐州的新局面。

第106章 传说中的日本老特务

进入了十二月,天气开始渐渐转坏了。

12月1日、2日两天,陕西和山西北部迎来了第一场大雪。接连两天,白天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又厚又浓,压得低低的,像铅块一样。西北风凌厉无比,刮在脸上就像割肉一样。空气冰冷,吸入肺中很重。夜间则是鹅毛大雪,夹着冰冷的狂风,一夜过去地上的雪能积到半米厚。

西北的第一场雪来的太突然了,明军左路集团军群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他们兵力不足,补给线又太长,一大半的路程没有铁路,汽车数量也不足,已经无力向前推进了。现在,左路集团军群处于驻防状态。

但是第二阶段的闪击战只打了几天,山西明军从太原以南、一路推进到大同以北,一下向北推进了近三百公里,根本没有时间修建冬季营房。太原以南的明军部队基本都住进了冬季营房,但是太原以北的大部分士兵还睡在帐篷里。薄薄的帐篷根本无法抵御寒风,而睡袋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明军官兵又都是南方人,和曾经受过这等严寒。一时间,大量士兵病倒。

好在山西到处都是山,不缺乏木料。这两天左路明军白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上山砍树,修冬季营房。大树拿来搭窝棚,也就是冬季营房,小树拿来生火取暖。军需官每天开着卡车四处跑,到附近的城市、县城、矿山去搞煤炭,拉回来给部队烤火。好在山西盛产煤炭,因为打仗,今冬的大量煤炭没运出去,至今还囤积在原北清官办的垄断商手里。

原北清官商手里的煤炭,被明军全部征用。除了给部队取暖用,剩下的大量煤炭就用来和当地百姓交换物资。本来按道理说,山西的大量煤炭都要运回南方的。南方煤炭产量少,工业又发达,耗煤量又很大,自产不够。但是现在运力不足,有限的车辆都被用来运输军队补给品了:加厚的冬衣、棉被毯子、药品、北方缺乏的蔬菜水果……至于煤炭,就只能现在山西搁着了。用它当“一般等价物”也不错,能够在北方当地交换其他物资,比如棉被、毛毯、玉米、高粱、大白菜、土豆、萝卜、苹果什么的。这也能就地解决一些补给,节省了一部分运力。

……

东部战场稍微幸运一些,不过也幸运不到哪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